“字要大”和設計師的審美之間,這個矛盾不可調和怎麼解?

視覺設計師,聽起來似乎挺藝術的一個職業,不過本質上其實就是一個手藝人,靠手藝吃飯。

“字要大”和設計師的審美之間,這個矛盾不可調和怎麼解?

視覺設計師,聽起來似乎挺藝術的一個職業,不過本質上其實就是一個手藝人,靠手藝吃飯。


對於所有手藝人來說,其實經常都會面對這種問題,就是我們作為內行,有時候面對一個不是內行的人提出的需求,會感覺很無理很變態很難做。


還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對所謂技術好的設計師卻輕視實現自身價值,項目反應週期過長,吧啦吧啦的diss結論出來……那麼今天來聊聊為什麼甲乙方會存在認知差異,以及如何去解決這溝通中的鴻溝。

( Ps: 視覺設計師,當你突然幡然醒悟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就是最合適的時候。成長就是一個逐漸認識自己的過程。成長也是一個從仰視到平視再到俯視的過程…… )


其實是因為缺少一個步驟:翻譯。我們仔細想想,當他們說字要大的時候,到底是在說什麼?真的只是要把字放大嗎?其實不是的。字要大的意思,翻譯一下:是要醒目、顯眼、信號強。


原研哉說過,“設計行為是對信息的提取、整理和呈現”,做設計,本質就是處理信息。那麼字要大翻譯過來,代表的就是信號強。


OK,如果你理解了這一層意思,就是當甲方說字要大時,其實是想說信號要強。那你就不會真的只是把字放大了,你的處理方式有很多很多種,一定能找到一種既不破壞你心裡的審美,又能滿足需求的方式。前面說的那個矛盾,也就不存在了。


在我們設計師眼裡,在潘通色卡中,即使是最簡陋的那一版裡,紅色就有五百種。而往往實際當中客戶只會告訴你說:我要紅色,大紅色,哦買噶!設計不瘋才怪,由此看來視覺設計師輔修一門《甲方心理學》和《抑鬱症的疏導與緩解>非常有必要。


那麼接到這種需求時,我們該怎麼做呢?

先想一下,這個看似奇葩的需求,在這個目標的情景下,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再運用設計專業能力,自然能達到需求和審美之間的平衡。


* 第一步是翻譯需求,弄明白他說這個到底是什麼意思。

* 第二步是專業匹配,從掌握的設計技巧中,找到合適的方法去實現需求。

我們平時工作時,往往特別重視第二步,拼命提升設計感,拼命美化細節,但其實更重要的是第一步。


我們經常看到網上流傳的那些段子,什麼高端大氣上檔次、五彩斑斕的黑、logo放大的同時縮小一點等等,這些看似奇葩的需求,不是他們要故意為難設計師。

“字要大”和設計師的審美之間,這個矛盾不可調和怎麼解?

甲方他們不是設計專業的人,他不懂我們的那些襯線體、視覺平衡、色彩構成這些玩意,甚至有的連最基本的設計師付出了時間成本,就應得到相應回報這一點,都不能理,認為不過就是在電腦上簡單畫幾筆而已。因此,我們不能期望他們用設計專業的語言去描述需求。


他們只能用他能想到的有限的詞彙。甚至實際上,在他沒看到心目中對的那個方案時,他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這很正常。


只要你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品牌和用戶創造價值,那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就是一個翻譯的問題。


說在最後,我也不知道從編輯,到視覺設計,到品牌活動策劃,再到品牌營銷策劃,從寶雞殺到深圳這一路走來對不對,跳出一個個看著可以慢慢做的表面很風光的圈子,讓自己過著更累負債更多的生活是不是正確的,但總覺得這一切都在往一個方向慢慢蠕動,最後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再用自己的信心去再試一試,我不跨出去,20到30歲這十年我怕就只能過著我想象得到的那個樣子了。


去做讓自己真正沉浸其中的事情吧,你只管努力,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大器晚成。對於初入職場的設計師,這樣的知識對你的工作產生直接幫助,是我們開心看到的事,那麼接下來聊聊你遇到過最『奇葩』的需求是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