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慌亂西逃的慈禧,為何不忘把珍妃丟進井裡淹死?

那些心酸的日子


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八國聯軍即將攻陷大清京師北京的前夕,猶如驚弓之鳥的慈禧太后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出宮逃難了,精明的慈禧太后此時似乎想到了什麼,於是她帶上李蓮英和崔玉貴等親信太監,來到了位於於鍾粹宮後的北三所,住在這裡的是一個已經被囚禁了兩年之久的皇妃,她不是別人,正是曾被慈禧太后兩次施以褫衣廷杖的珍妃。據說慈禧太后見到蓬頭垢面的珍妃頭也不抬,說:“洋人就要進京了,我和皇帝要出去避一避,帶著你不方便,留下你,太年輕,恐遭洋人玷汙,丟了祖宗的臉,你自己死去吧”。珍妃哭喊著慈禧饒命,慈禧一使眼色,崔玉貴便連拖帶抱將珍妃投入了井中。為何慈禧太后要在臨行前處死珍妃呢??

慈禧真的是害怕珍妃遭到洋人玷汙麼?

慈禧真的害怕珍妃留下會遭到洋人的侮辱以至於丟可祖宗的臉麼?其實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謊言,純屬慈禧太后的想殺珍妃而找的一個說辭,實際上在慈禧臨行前,並沒有帶走宮中所有的嬪妃,當時被慈禧仍在宮中任其自生自滅的嬪妃有六位,其中有兩位咸豐皇帝的遺孀:祺貴妃和吉妃,還有同治皇帝的四位嬪妃:敦宜榮慶皇貴妃、瑜貴妃、珣貴妃和瑨貴妃。實際上不光這六位嬪妃,光緒皇帝的瑾妃也是聽說了慈禧太后出宮之後才坐著太監駕駛的馬車追上來的。如果慈禧太后害怕嬪妃們留在宮中遭到聯軍士兵的玷汙為何不將他們全帶走或是全殺掉呢?所以,這一條說不通,也說不過去,純屬慈禧的說辭。

慈禧逃跑時隨行人員都有誰:

不得不承認,慈禧太后逃跑時卻是十分匆忙,但是這位精明的老太太仍然留心的帶走了一些人,這其中最最重要的,也一定要帶走的就是光緒皇帝,為何一定要帶走光緒皇帝呢?因為光緒皇帝儘管被軟禁,但是仍然沒有被廢黜皇帝尊號,說白了光緒皇帝仍然是大清唯一合法的君主,縱然慈禧太后可以垂簾聽政,可以訓政,實際上這都是不合法的一種臨時之舉,如果慈禧太后不帶走光緒皇帝,那麼光緒皇帝很可能以皇帝的身份與聯軍討價還價,商定議和事宜,而慈禧太后等人則會被視為流亡政府,合法性將不存在,為了不使自己大權旁落,慈禧太后只能也必須帶走光緒皇帝。

除了光緒皇帝之外,隆裕皇后也被慈禧太后帶走,這位自己冊立的皇后儘管讓自己很不滿意,但是畢竟血濃於水,姑侄一場,慈禧在關鍵時刻還是能顧忌自己的孃家侄女的。出了光緒和隆裕之外,慈禧走之後聞訊趕來的瑾妃也在隨行之列,還有大阿哥溥儁以及幾位宮中的格格,除此之外就是一些隨行的太監和宮女們了。

慈禧處死珍妃的真實目的:

慈禧太后為何在臨行前不忘處死珍妃呢?它的真實目的實際上有兩點:

首先,慈禧借處死珍妃進一步打擊光緒皇帝:

珍妃是光緒皇帝的摯愛,也是光緒皇帝在這冰冷的皇宮中唯一的精神寄託,慈禧殺掉珍妃實際上是給予了鬱鬱寡歡的光緒皇帝最後一擊。因為無論在甲午之戰中還是愛戊戌變法中,珍妃都不顧“後宮不許干政”的祖制積極支持光緒皇帝抗戰、變法,成為了慈禧太后和守舊勢力們眼中不折不扣的“帝黨”。所以慈禧太后殺了珍妃,實際上就是從精神上打垮打擊光緒皇帝。

第二,慈禧借處死珍妃紓解積鬱:

同時向十一國宣戰是慈禧太后一生犯下的最大錯誤。面對八國聯軍來勢洶洶的進攻,面對清軍兵敗如山倒的毫無效果的抵抗,之前還信心滿滿的慈禧太后也慌了神,敗局已經註定,自己這回是丟人丟大了,想到此,慈禧太后不由得又氣又恨,她心中的這口氣無處可撒,只好在決定出逃之時,將囚禁了兩年的珍妃處死。


歷史課課代表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就是慈禧的陰毒之處。

薩沙記得看過一部老電視劇,似乎是烏龍山剿匪記。

裡面有個土匪老頭,已經窮途末路,被解放軍和民兵追的四處逃竄。

他最後走投無路進入一戶農民家中。

當時解放軍和民兵包圍圈越來越小,眼見老土匪就要完蛋。

在這種生死關頭,老土匪竟然還是姦殺了老農的獨生女兒。

後來解放軍和民兵包圍這個民宅久攻不克,老農為了給女兒報仇,點燃房子和老土匪一同燒死,同歸於盡。

那麼問題來了,老土匪已經大難臨頭,你應該和解放軍去拼命啊,怎麼殘害更弱小無還手之力的民女?

這就是人性的狠毒一面。

老土匪知道自己未必對付得了解放軍,很可能一次槍戰就被擊斃。

但他卻可以憑藉手中的槍,輕易殘害老農父女,因為他們更弱小。

慈禧這老孃們也是一樣。

眼見八國聯軍殺過來,北京就要淪陷。

慈禧很明白,未來很難說。如果八國聯軍不願意何談,就要她的命或者另立新君,她就很可能完蛋。

這種情況下,殺死貞妃,原因如下:

第一,出一口惡氣

就和老土匪一樣,慈禧被洋鬼子逼急了,玩殘了,卻無計可施,無法報復。

既然如此,我就撿更弱的人對付,就是慈禧已經控制住的貞妃。

貞妃已經曾經和慈禧對著幹,試圖幫助光緒上位,也算是慈禧政敵。

以慈禧的陰毒,早就應該殺掉貞妃,只是畏懼輿論罷了。

此時自己生死未卜,當然就要先殺掉貞妃,出口氣再說,至少心理上爽一會也好。

第二,故意給光緒打擊

慈禧明白,洋人很有可能要求光緒上位。

慈禧的態度也很明確,如果洋人這麼要求,就直接毒死光緒,就像後來做的那樣。

為了給光緒點顏色看看,就先殺掉你的愛妻貞妃,一來嚇唬嚇唬你,讓你不要亂說亂動,二來,殺掉你的愛人,故意讓你悲傷,也能發洩一些慈禧的陰暗心理。

所來說去,慈禧也是一個阿Q一樣的中國人,欺軟怕硬,手段陰毒下流。

阿Q被王鬍子打了,又打不過弱小的顧工小D,只能去欺辱可憐的小尼姑。因為小尼姑最弱,誰都惹不起。

慈禧也是同一個套路。

這種下流的老孃們做國家領袖,大清不滅亡就有鬼!


薩沙


1900年7月20日,八國聯軍兵臨北京城下,在這樣危急時刻,急於逃命的慈禧,竟然第一時間不是撒丫子逃跑,而是一個人來到冷宮,命人將珍妃丟進井裡淹死。為何慈禧老太太逃命之時,都不忘了要處死珍妃,她們之間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呢?今天,我們就一起通過殺死珍妃的劊子手二總管崔玉貴的回憶錄一探事情的真相。

珍妃是光緒皇帝一生的最愛,但這份愛並非是幸運的,而是一道催命符。光緒皇帝有一後二妃,但他獨愛珍妃一人,珍妃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光緒對珍妃百依百順。但早早守寡的慈禧老太太就是看不慣這對小兩口秀恩愛,並且還冷落了自己的親侄女隆裕,很是不爽。更令慈禧老太太生氣的生氣的是珍妃這個小蹄子竟然慫恿光緒皇帝跟自己政權,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於是,慈禧老太太以忤逆太后以及被認定習尚浮華不尊家為名義,對珍妃予以嚴懲,珍妃不僅被施以"褫衣廷杖"的酷刑(扒了衣服大屁股),而且還被打入了冷宮。據崔玉貴回憶:珍妃被關在了景祺閣北頭名東北三所的一個小屋中,屋門由外倒鎖著,窗戶有一扇是活的,吃飯、洗臉都是由下人從窗戶遞進去,不許與人交談。並且珍妃還被兩個老太監輪流監視,最悲慘的是遇到節日、忌日、初一、十五,老太監還要奉旨申斥,他們列數珍妃的罪過,指著鼻子、臉申斥,讓珍妃跪在地下敬聽。在申斥完了之後,珍妃還必須要向上叩首謝恩。珍妃這冷宮生活,真是慘不忍睹呀!



隨後,慈禧老太太更是昏了頭竟然向全世界宣戰。但很快,八國聯軍侵華,洋人不費吹灰之力就到了北京城下。慈禧一看頂不住,就準備化妝開溜,但逃跑前她還幹了一件事。據崔玉貴回憶:當洋人兵臨城下時,慈禧竟然第一時間來到冷宮,對珍妃說她與光緒要避一避。珍妃一聽就說:“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鎮京師,維持大局。”就這幾句話戳了老太后的心窩子了,老太后馬上把臉一翻,就命崔玉貴將珍妃投入井中。慈禧能夠帶珍妃的姐姐瑾妃,但為何就一定要處死珍妃呢?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慈禧之所以在逃跑之時,不忘處死珍妃,主要是因為珍妃支持光緒進行戊戌變法,慫恿光緒皇帝向慈禧爭奪最高權力而觸怒了慈禧。慈禧一個誤信洋人要光緒皇帝執政的謠言,敢向全世界宣戰的女人豈能留下珍妃這個不安定因素。特別是慈禧向洋人宣戰後,她成了洋人的眼中釘,在這樣的危險情況下,必須要消滅珍妃這個不安定因素。只要珍妃一死,沒人慫恿光緒這個軟蛋,就不怕光緒可以翻出什麼浪了。


總之,八國聯軍兵臨城下,成了慈禧殺死珍妃的催化劑。當然,也給了慈禧“貞烈殉節”的藉口。慈禧為了權力,珍妃就必須要死。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說到珍妃,我就想起了北京故宮的珍妃井。

曾有很多人疑惑:珍妃井的井口如此狹小,慈禧是如何派人把她推下去的呢?

其實,我們今天看到的珍妃井已經是後人修繕過的了,井口被收窄重塑,連人的頭都塞不進去。

珍妃是光緒皇帝的寵妃。

在戊戌變法時期,由於珍妃的家族以及珍妃本人都支持光緒,所以珍妃遭到慈禧的軟禁。


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城,慈禧攜光緒皇帝出逃。

在在臨行前,慈禧決定處死珍妃。關於慈禧為何要殺珍妃,根據當時在現場的太監唐冠卿的回憶——

慈禧給出的理由是:不管有無罪名,難道留我們遭洋人毒手麼?

就是說,慈禧不準備帶珍妃逃走,但是又不想把她留下遭到八國聯軍的侮辱,所以直接賜死了她。

當然,各種說法都有。唐冠卿也是一家之言。

但不管怎樣,慈禧終究是命崔玉貴這些太監將珍妃推入了水井。這口水井位於寧壽宮北側的貞順門內,時至今日都吸引了很多故宮遊客前去參觀。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珍妃井在後來曾被整修過。水井被重新加蓋,導致井口直徑大幅度縮小,已經容不下人的身體了。

請看珍妃井的介紹和外觀:

珍妃井其實是一段悲劇歷史的象徵。


HuiNanHistory


珍妃和姐姐同時入宮

珍妃出生於光緒2年(1876年)二月初三。光緒14年,13歲的珍妃和姐姐瑾妃一同被召進入宮。光緒15年,她們姐妹倆同時被冊封為嬪妃。她是珍嬪,姐姐是瑾嬪。


此時是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年少的光緒皇帝不管是在政務上,還是在生活上都不順心。珍嬪多才多藝,長得又漂亮,她的到來,給光緒皇帝帶來了一縷陽光。她非常同情光緒皇帝的不幸遭遇,所以,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精神上,都給予了光緒皇帝最大的關懷。


她們夫妻二人相敬如賓,和珍妃在一起的日子裡,光緒皇帝的心情都開朗了很多。光緒20年 (1894年)慈禧太后60大壽的這一天,太后下旨冊封珍嬪為珍妃。(珍妃)


1、珍妃日常花銷很大,喜歡穿宮外流行的亂七八糟的衣服,慈禧看不慣。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在今年的十月二十九日,慈禧太后認為珍嬪喜歡穿宮外最流行的衣服,日常花銷很大不說,主要是這樣違背皇家規矩,於是以“近來習尚浮華,屢有乞請之事”為藉口,將珍嬪將為貴人。


兩天以後,慈禧太后有給珍妃立下了很多的規矩,慈禧太后說: “珍貴人你以後平時就穿著樸素的衣服就行,不要穿那些花裡胡哨的衣服,那些新鮮奇怪的衣物和物件,一律不能帶進宮,如果你不遵守,嚴懲不貸!


這也證實了民間的傳聞:傳說珍妃喜歡穿宮外流行的服裝、喜歡照相。(慈禧)


2、珍妃收受下面官員賣官的賄賂

珍妃多次參與了賣官金爵的活動,將一些官銜賣給下面那些人,從中獲取大利潤,以此來補貼自己的花銷,慈禧太后知道後,對她的這種行為十分不滿。

以上這兩條就是慈禧害死珍妃的原因。


珍妃被推入井中

光緒26年(1900年)七月,八國聯軍攻陷京城。慈禧皇太后攜光緒帝倉皇出西安,在出逃的前一天,她還不忘將光緒帝的妃子珍妃,害死在井中。死的時候珍妃才25歲。這口井現在叫“珍妃井”,位於貞順門。


一年後,遠在西安的慈禧太后命人將珍妃的屍體從井中撈出,就這樣簡簡單單地葬於恩濟莊。等到慈禧太后回京後,,在正式恢復了珍妃的妃位,並且追封她為“珍貴妃”。並且說:“去年八國聯軍入侵時,珍妃不願一同出逃,才造成在宮裡殉難。”


關於珍妃之死,民間有人傳聞是李連英將她推入井中的;還有的說是太監崔玉貴推下去的;甚至有人說,是珍妃不想出逃自己跳進去的。


珍妃案發現場:

有人說珍妃死的時候,光緒帝就在現場。看了很多史料後,我認為,其實當時的場景是這樣的:

八國聯軍入侵京師,七月二十日京師淪陷後,慈禧太后密謀害死珍妃,案發當時,除了慈禧太后,還有太監崔玉貴也在場。其實珍妃當時壓根不想死,是大太監崔玉貴封慈禧太后懿旨,要害死珍妃,珍妃拼命掙扎不過,才被崔玉貴推入井中的。


搞史人


第一、根本原因:珍妃始終堅定的站在光緒這一邊,支持光緒所做的任何事。而光緒和慈禧在當時是對立的,水火不容。但是,慈禧一直認為,是有人慫恿著光緒對她忤逆的。於是,慈禧將光緒的身邊人,包括珍妃,歸入了教唆光緒的人之一,對其深惡痛絕。因此,即便不把她扔進井裡,慈禧也會在之後將其處死。

第二、慈禧為何選擇八國聯軍進京時下手?

1、戊戌政變後,慈禧已經將光緒軟禁,將珍妃打入了冷宮,只是還沒有對她痛下殺手。

2、八國聯軍到來,慈禧倉促出逃前,打算再給珍妃一次機會,但珍妃仍然沒有鬆口,繼續與慈禧據理力爭,最終將其激怒。慈禧本來就不想帶珍妃走,此時又怕珍妃被八國聯軍侮辱,毀了皇家尊嚴,於是便將珍妃沉井。


真觀歷史課


如果按照以往的認知,慈禧是故意不帶珍妃走,並以珍妃年少,洋人入城,免受汙辱為由,命珍妃投井。珍妃不從,並痛斥慈禧獨攬朝政,賣國投降,激怒慈禧。命人將珍妃推入深井。

但事實上這種說法不準確,存在許多不合理的地方。筆者在清末太監總管小德張的回憶錄中找到了答案:小德張晚年曾對他的過繼孫子張仲忱詳細述說了珍妃死時的情形,與上述說法完全不一樣。

當時八國聯軍攻入京郊,宮內一片混亂。大太監李蓮英命令宮內太監全部換上便裝,慈禧也換上了便裝來到御花園,因戊戌變法被囚禁贏臺的光緒帝也換上了青衣小帽。這時,慈禧讓人叫珍妃,讓她也更換便裝一起走。不大一會,珍妃披散著頭髮,穿著嬪妃的宮裝趕來。慈禧大怒,都這個時候了,你還裝模作樣,洋人進來,你活得了嗎?珍妃說,皇阿瑪,奴才得了天花,身染重病,兩腿痠軟,實在走不了。讓我回孃家避難去吧。慈禧不放執意帶她走,珍妃就跪在地上就是不起來。慈禧回過身命人把珍妃扔井裡。

也就是說,慈禧是打算帶珍妃去西安的。而珍妃由於得了天花,重病在身,執意不肯去。珍妃所以不願去西安,是因為以她當時的身體狀況,就得白白死在路上,所以才跪地不肯走。希望能說服慈禧讓她回孃家養病。但是妃子回孃家養病,與宮中的禮制不合。慈禧是不可能放她的。所以慈禧才逼珍妃自盡。


和佛賞花去


珍妃被慈禧下令投入井中淹死,直接原因是珍妃在臨行前頂撞老太太時說的話,使老太太大怒。誘因就是珍妃和慈禧的關係一直都不是很好,老太太本來就看不順眼。

我先來說說慈禧和珍妃之間的矛盾,其一:甲午戰敗日本,慈禧杖打光緒的愛妃珍妃,以此發洩對光緒的不滿;其二:光緒皇帝不寵幸慈禧給他立的皇后,反而只顧珍妃,由此又一次責罰珍妃;其三:珍妃住在廣州,接受新思想的薰陶,與慈禧守舊一派格格不入,經常仗著光緒給他撐腰,出言不遜,珍妃也因此時常被慈禧責罵和杖打。所以這兩人是完全不同類的,矛盾也會一觸即發。後來珍妃賣官鬻爵和干預朝政兩條罪證,被打入冷宮。

到了八國聯軍入京的時候,慈禧把所有的妃子都召集在一起,準備帶一批人出去避難,其中就包括光緒皇帝和皇后以及她自己,但是珍妃認為光緒皇帝應該留下來,和聯軍談判還有挽救的餘地,可慈禧執意要帶皇帝避難,一怒之下,令身邊的太監將其溺井處死。後來慈禧回到皇宮,命人把珍妃遺體撈上來,加以厚葬,可見慈禧當時只因一念之間便處死珍妃,現在有些後悔罷了。豈不可笑,試問老太太冤殺得人還少麼?


衣帶漸寬終不悔never


珍妃的死和慈禧有關,更與她自身有關。

珍妃獨得光緒恩寵,讓隆裕嫉妒是小事,得罪慈禧才是大事。

第一次得罪是珍妃賣官鬻爵,案發後,慈禧訓斥珍妃,問她是誰教的?“他事猶可宥,汝寧不知祖宗家法而黷貨若此,誰實教之?”沒想到珍妃說是慈禧教的,“祖宗家法亦自有壞之在先者,妾何敢爾,此太后之教也。”為此,珍妃被打入冷宮一年。

沒想到出來後和康有為一塊,鼓勵光緒變法,得罪慈禧,慈禧認為光緒奪權是珍妃慫恿的,以“后妃干政”的理由將珍妃打入冷宮。

八國聯軍即將攻入北京時,慈禧以“擔心受辱”為名,要珍妃自行了斷,沒想到珍妃頂撞慈禧,說慈禧可以自己出去避風頭,但要留光緒坐鎮京師主持大局。慈禧一怒之下,命崔玉桂和王德環將珍妃推入井中。

慈禧是不可能忘記珍妃的,畢竟珍妃是她痛恨之人,在將珍妃打入冷宮期間,經常派太監以慈禧的名義訓斥珍妃。八國聯軍即將攻入北京,慈禧一方面是出於擔心珍妃受辱,有失皇家儀容,另一方面是藉此機會直接處死珍妃。


五味社


先了解下珍妃的背景。珍妃在正史上位恪順皇貴妃,是光緒皇帝最為寵愛的妃子,因為其相貌在後宮中出眾(看一下光緒皇后便可知後宮“慘狀”),而且性格頗好,特別會討光緒皇帝的喜歡,其琴棋書畫也都很擅長,故而光緒帝時常讓其陪伴左右,但有一樣不好,就是太敢說話了,對於大清朝一把手慈禧太后也有過頂撞,這讓慈禧大為不快。時時刻刻想著將其處死而後快。

機會馬上就來了,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慈禧準備帶著光緒倉皇出逃,在走前看到光緒緊緊地拉住珍妃的手,厭惡之心馬上燃起,於是下令不準珍妃隨行,但轉念一想,如果洋鬼子打入紫禁城,這貌美如花的皇妃是斷然不會放過的,為了防止有損皇家臉面的事件發生,慈禧一個眼神把大太監崔玉貴叫到跟前,下了一道最為狠毒的懿旨:“珍妃年輕貌美,必遭洋人侮辱,愧對列祖列宗。為保皇家顏面,賜珍妃自盡。”珍妃聽聞後,斷然不從,竟然還要找慈禧理論,這個時候,崔玉貴一把抓住她,強行把珍妃投入了故宮的水井中,只聽撲通一聲,珍妃便沒了聲響。這時,早已化妝成普通村婦模樣的慈禧帶著光緒倉皇逃出了紫禁城。


有人說,慈禧弄死珍妃最為主要的原因是,由於珍妃天性聰穎,對政治也很敏感,僅次於慈禧,她曾慫恿傀儡皇帝奪權,滅掉慈禧,而且還曾經動用洋人的關係幫助光緒立威,從而要挾慈禧歸政,而且珍妃這些小動作全都被慈禧安插在光緒的太監秘密上報了,以慈禧的性格,弄死珍妃是必然的。

(此為處死珍妃的水井,至今仍然可以在故宮內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