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東林寺,那是蓮宗唸佛法門的祖庭,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門出


廬山東林寺,那是蓮宗唸佛法門的祖庭,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門出


雨下了一夜,夢都是滋潤的。清早起來,只喝了一杯熱茶,就開車前往廬山東林寺——淨土宗祖庭。

九江畢竟是一座小城,開了十幾分鍾便進入國道。由於陰天的緣故,也辨不清南北,尤其是進入山區之後,左盤右轉,起伏上下,早就失去了方向感。

東林寺是廬山名剎,路牌指示很清楚,從國道轉下一條小路,500多米就來到了東林寺山門。

廬山東林寺,那是蓮宗唸佛法門的祖庭,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門出

山門外是狹窄的人行路,小攤販佔據著停車位,要買一把香才肯讓人停車。我找了一位和善的老太,停下車,買了她一把香,可是,在山門入口,又把香交給看門人,外面的香不讓帶入。

這是幾年前的狀況了,希望現在能有所改善,那些奇奇怪怪的香,其實完全是浪費,何況現在講環保,也講禮佛規矩,很多寺廟都提供免費的供香,實在沒有必要把一炷香做成燈杆一般大小,那些想通過大香祈福的人,其實都是貪心作怪,貪念一起,拜佛是不靈的,佛菩薩可不像貪官汙吏,你燒的香大就保佑你,沒有那回事。

祖師大德早就告訴人們,戒定慧才是供養佛菩薩的真香,心靈的摯誠哪裡是用金錢能買來的?六祖在《壇經》上已經做了很明顯的開示,世人迷障,不懂這個道理,還要攀比誰的香更大、更貴,如此燒香反而助長貪痴,最多也就是與佛結緣而已。

自從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就不燒香了,只以恭敬、清淨的戒定慧心香禮佛,更加殊勝莊嚴。

東林寺山門用青石砌成,門前正對一座山崗,真正是開門見山。

廬山東林寺,那是蓮宗唸佛法門的祖庭,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門出

進入山門,眼前一座古舊的四柱石牌坊,其中一組對聯寫出了道場的殊勝:

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門出

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門

東林寺始建於384年(東晉太元九年),為淨土宗祖師慧遠所創,當時名仕謝靈運,欽敬慧遠,替他在東林寺中開東西兩池,遍種白蓮,從此成為東林寺的標誌,唸佛法門也因此稱為蓮宗,因此,東林寺堪稱佛教完成中國化的又一座紀念碑,也是中國佛教八大道場之一。

402年7月,慧遠祖師在廬山般若臺的阿彌陀佛像前,與劉遺民等123人,發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誓願,行持唸佛三昧。那年,祖師67歲左右,這個結社、發願的行動,就成為蓮宗的起源,又因為寺中東西兩邊的池塘廣種白蓮,因此稱為白蓮社。參加結社的人有僧侶,也有居士,共有一百二十三人,其中包括十八位名士。因此,慧遠被尊為淨土宗的創始者,也就是蓮宗初祖。

淨土宗的殊勝就在於,一心念佛,帶業往生,只要發心唸佛,即使業障無明未斷,也能往生阿彌陀佛淨土,在極樂世界一生成就,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此,這種修行的方式方法,受到最普通大眾的歡迎。

在今天,著名的淨空法師就是一位淨宗大師,按照他的開示,一切法門最後都歸入唸佛法門,這是華嚴經的說法。因此,除了上上根器的人可以憑籍因緣修習禪宗,普通人要想成就,最保險的辦法就是修淨宗唸佛法門。近代高僧印光祖師,也以勸人唸佛著稱,人稱印祖。

廬山東林寺,那是蓮宗唸佛法門的祖庭,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門出

穿過二山門,內院的景色令人讚歎不已。庭院寬廣,大雄寶殿雄渾莊嚴,背靠山巒,雲霧繚繞,右後方山頂上一座寶塔與整座寺院相呼應,彷彿連接人天,使整座東林寺既在紅塵剎土,又超然世外。

在庭院的東南角,有一棵更繁茂的古樟樹,枝幹無數,隱隱飄散著一股幽香,讓我想起了去年遊歷富陽的情景。

樟樹的香與桂花的香有相似之處,去年春季到富陽,聞到瀰漫江津的香氣以為是桂花,仔細尋找,才發現是樟樹。樟樹之香與桂花香時節不同,一年四季不斷,香氣清而不膩,比桂花更沁潤,更深入心靈,呼吸著混合著樟香的空氣,身心俱淨,油然而生感佛恩德之心。

廬山東林寺,那是蓮宗唸佛法門的祖庭,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門出

作為淨土宗祖庭道場,大雄寶殿莊嚴壯麗,言語所不能表。殿內三世佛金身晃耀,慈悲安詳,如如不動,以無聲說無量法,令人心生渴仰。

禮佛之後,在殿內繞佛三匝,默誦阿彌陀佛聖號,感覺身心清淨,充滿法喜。

雖然還在假期,但遊人不多,一些遠道而來的優婆夷身著海青,禮佛、供佛,十分虔敬,雖然人來人往,卻毫不雜亂。

殿內有一位大和尚,向所有進殿的人分發糖果,每次把糖果放到別人手上的時候,都殷切教導一句:“念南無阿彌陀佛。”

領受糖果的人跟著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便在阿賴耶識中種下阿彌陀佛的種子,與佛結下法緣,未來機緣成熟,便能一心皈依,往生淨土,受阿彌陀佛法化,成為阿惟越致菩薩,一生成就,永超三界,不落輪迴,能夠乘願再來,救度六道眾生。

由於因緣殊勝,我在繞佛的時候也領受了大和尚的法施,恭敬接過三顆糖果,跟著大和尚唸誦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繞佛三匝之後,退至殿外,在殿前廊簷下恭誦《佛說阿彌陀佛經》。這部經是去年夏天在成都文殊院請來的,當時與一位善知識結緣,他引領我參禮了文殊院的藏經閣,並且取了一部《阿彌陀佛經》送我,一直供奉在家,這次到東林寺,第一次開經誦讀。

按照淨空老法師的開示,恭敬讀誦佛經能開根本智,戒定慧一時同修,功德無量。以我自己的經驗和感受,讀經之後都會感覺身心安和,能降服種種妄想分別。

廬山東林寺,那是蓮宗唸佛法門的祖庭,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門出

後面一進院落由一組殿閣組成,中間是藏經樓,好像右手是遠公殿,供奉著遠公塑像。

靠近此遠東牆,有一棵遠公手植柏,枝條舒展,穿越千年,將遠公精誠致一、慈悲渡世的精神傳給一代又一代人。

遠公柏樹冠一直伸展到東跨院,從月亮門進去,裡面有一座高門,門匾題寫著“白蓮社”,天下白蓮社的源流都發端於此,白蓮教大概也假借了其名號。

廬山東林寺,那是蓮宗唸佛法門的祖庭,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門出

從東林寺出來,又參觀了與其相鄰的西琳寺。

西琳寺的規模遠不及東林,基本上都是重修的建築。在我原來的印象裡,西琳寺應該是樹林之林,其聲名遠播是因為坡公那首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到了這裡才知道,西琳寺恢復之後,成為一座尼眾修行的寺院,所以,林字加了一個王旁。

山門如東林寺相仿,都是用方條石砌成,聯想起雲門祖庭的山門,或許也算這個時代南方伽藍的一種風格。

山門只開了左側的小門,那副門聯也是三副當中最有韻味的:

馬腳車塵 世路不知何處盡

巖蒼澗月 禪心應自此中生

在西琳寺正殿,趕上一場法會,尼眾和一些居士正在誦經唸佛。每次在寺院遇到法會都是殊勝的法緣,自然要隨喜,雖然還聽不懂梵唱唸誦的是哪部經,一心持念阿彌陀佛聖號,功德等無差別。

由於心還沒有完全定下來,沒有等法會結束,就匆匆到後面參禮了千佛塔,瞻仰了坡公題壁處,匆匆結束了雙林之行。

雖然功德殊勝無比,但也如前面門聯所說:馬腳車塵,世路不知何處盡。還有下一個行程要趕,又恢復凡夫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