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後記


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 後 記

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後記


大成舉以站樁為核心,以精神意念為指導,以筋骨鍛鍊為権礎,以上下相引為主軸,以螺旋、纏繞為基本運動形式,以松、靜、自然為起修平臺,採用精神假借和意念誘導的不同手段來實現拳學目的。大成拳由站樁、試力、步法、試聲、發力、推手、實作七步功法組成,它沒有程式化的套路和固定的招式,主張“一法不立,無法不容,拳本無法,有法也空”,是一種重精神、重意感、重自然力之修煉的特殊拳法。大成拳有很高的養生價值、很強的實戰能力及很美的觀賞性。

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站樁、試力、步法、試聲、發力、推手和實作七步基本功法,在理論和實踐上達到了有機的結合,十分適合於廣大大成拳習練者學習。

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後記


薌老拳學,平易近人,理趣橫生,其理博大,其用廣泛。只要你時參學理,常證體認,就能解人生之困惑,獲人身之自在,不過只有有緣分者才能得此福報。在本書結束之時,有幾點心得與讀者分享,正確與否供諸位參考。

一、創拳論

王薌齋先生集畢生精力創立一種“特殊拳學”,建立了一個新的武學體系,他是這種特殊拳學的創始人。他創拳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學拳階段。王薌齋8歲拜郭雲深為師,20歲便成一代高手。對於形意拳來說,只是薌老習武的啟蒙和曾經學習過的拳種中的一種。我在這裡要著重強調兩點:①形意拳是中國四大名拳之一(形意、八卦、太極、少林),說明王薌齋先生學習的拳術是名門正派,在當年是最先進、最科學的技擊術,形意拳的創始人是岳飛,因為他是宋朝武將,他是用來裝備軍隊的,戰場上人命關天,所以形意拳是最實用的拳法。②王薌齋先生隨郭老學拳時,因聰敏好學,刻苦用功,加之郭老傾心相授,使其盡得形意拳心法,為日後創立大成拳打下了良好的

基礎。

第二階段是創拳階段。王薌齋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四處尋師訪友,兼收幷蓄,為創立新的武學體系做準備,他在《大成拳論》一書中是這樣寫的:“餘本四十餘年習拳經驗,探其真義之所在,參以學理,證以體認……以發揚光大之,另成一種特殊拳學。”

二、非拳論

大成拳只是個代號而已,如果叫“拳”就違背了先生反對門戶之見而自己又立門戶的觀點了,貶低了薌老的境界,誤導了後學。

說它是拳,其修行之法理卻是道;說它是道,其功用又是拳,拳道一體,正是拳道合一。薌老稱“拳道”,同仁稱“大成拳道”,我稱它為“大拳道”。

“大拳道”之大,“廣包環宇,含容萬物,大合於天地,小系於毫釐……胸懷顧家國之憂,行止關利民之志,近人當平凡易處,處世必練達謙和”。它告訴我們做人之道、處世之法、修行之理。

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後記


三、境界論

境界高低決定事物標準的高低。視黃金如糞土,還是視糞土如黃金,完全取決於你的心和你的境界,你的境界決定你看待事物的水平,高一步是天堂,低一步就是地獄。認識高是“道“,認識低就是"拳”,我把薌老拳道視為“武林百科全書,武林人的歸宿,人生之大道”。因為它能解決武林中的—切難點,也是武林中有遠見的武術家必然的歸宿,最難能可貴的是指點人生迷津。“簡者不知,莫求繁深,小者不明,難通大道”和“人解不如自解,心解不如行解”,這是薌老教我們做事的方法。“功不在深,在懂在明。力不在大,在變在整。知不在多,在精在透。人不在貴,在敬在謙”,以及“初得易暴,至精多隱,謙慎大為,粗狂易敗”,這是薌老教我們做人的道理。

一般人認為武術屬於體育,所以就按一般體育運動的原則來對待他。我認為武術屬於體育但高於體育,大凡體育訓練只注重外三合,也就是身體的協調性,而武術卻不同,除了外三合之外,最注重的是內三合,最後達到內外六合,所以說它高於體育。

大成拳屬於武術,而又高於武術,大成拳除了內外三合以外,最重要的是強調與天合,與地合,與大自然合。薌老說:“使人體與大氣相接合”,實現天人合一的最高修煉境界。心身內外協調一致,是內外三合的具體體現,屬於小渾元;由精神到肢體,由肢體到外界達到高度協調統一,是大渾元。所以其他武術與大成拳相比,後者高不可攀,不可比擬。

四、簡單論

大道至簡是境界的根本。

(一)拳理簡單。《大成拳論》不足萬言,直入拳道精髓。

①論靜: ”外緣不內侵,內念不外遊。”

②論動:“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

③論勁:“用力則力窮。”

④論法:“用法則術馨。”

⑤論松:松而不懈。

⑥論緊:緊而不僵。

(二) 功法簡單。七步功法,說是七步功法,實則只有兩步,一步靜功,一步動功。其基本動作只有六個,二個樁法,三個試力,一個摩擦步。站樁,靜中周身互爭;試力,動中與大氣互爭;走步,落地六爭;試聲,一氣之收縮;推手,一化而了之;發力,六面一爭,實作莫過於本能。

1. 站樁最簡單,是武術中再也不能簡單的生力法門,是靜功中至簡至極之道。

2. 試力,是最簡單的前後、左右、上下劃圓,是最為簡捷的知力之法。

3. 摩擦步,前進後退動作簡單,如同太空走路。

(三) 操作簡單。做到松、靜、自然即可。松不想,靜發呆,松靜自然生力快。

(四)場地簡單。方寸之地就可練就驚天動地的功夫,修成金剛不敗之體。

把簡單做到極致就是藝術,把最簡單做到最極致的人,就是大師,就是這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東西能改變你的人生,能改變你的一切。初說獨立守神,進而抱圓守一,抱圓為修德之門,守一為入道之徑,守住一,得天地,天得—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安。去繁就簡,記住最簡單的。

(五)練習步驟。力由站樁而得,由試力而知,由推手而懂,由發力而用,由試聲而固元氣,由實作而知變化。

(六) 勁力之來去。松生靜,靜生力,生於骨,達於筋,行於絡,透於表,觸即發。這既是勁力的始終,也是氣血循環的路線,薌老曰:“形體愈松,氣血愈流通,氣血愈流通,勁力增長愈快。”氣血和勁力是一回事,所以說醫武同源。

(七) 練習方法:不動(站樁)~ 慢動(試力)~ 快動(發力)。

面對簡單的事,你的心必須簡單,淡泊才能明其志,寧靜才能致其遠。心是統帥,是大道之源,心改變了,態度隨之而改變,態度改變了,人生也隨之而改變。大成拳修煉者不但可以改變自己的身體狀況,更為重要的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心,進而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

五、見過於師論

學習聖人之道,不要仰視,如果仰視只能知其一點;也不要平視,如果平視,只能知其一面;要俯視(要用在衛星上面看地球的方法),只有俯視,才能知事物的全貌,認識事物之整體。也就是說要站在偉人的肩膀上看偉人,要站在高於偉人的高度評論偉人,研究偉人,學習偉人,如此才能準確地詮釋偉人之道。聖人是偉大的,認識聖人的偉大必須比聖人更偉大。

薌老說:“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他明確地告訴我們,學生的見識如果與老師的見識一樣高,其收效只有老師的一半;只有見識超過老師的人,才有可能傳承師道。薌老這一精闢的論述,指明瞭我們學習研究大成拳的方法。冰必須寒於水,青自然勝於藍,如此才能繼先聖之絕學,揚拳道之精髓。

(一) 法理同修

薌老說:“學習大成拳不明白其哲理,無異於抱石卵而盼司辰。" 道理明一分,功夫長一層。明理必須體認,體認必須明理,明理和體認同時進行叫作法理同修。淺言之,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將拳理雜糅到拳技之中,將內意滲透到外形之上,使之內託外依,形意同然。法理同修,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具體表現。也就是大成拳整體修煉的獨特法門。學習大成拳要內外兼修,養練同體,養生與技擊如同冬蟲夏草一樣,同根而生,共體而長。簡單一樁練就所有,唯大拳道不會再有。故而要用哲學的觀點來解讀其理論,要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其功法。

(二) 神形兼練

大成拳訓練包括精神和形體兩個方面。

1. 精神意念的訓練原則

意念內守為第一修煉法則,蓄精全神生能量,無則天人合一;精神假借是第二修煉法則,精神專一生力量,有則與天地互爭。

2. 形體訓練原則

形體訓練的原則:姿勢在於高低(由低到高),動作在於大小(由大到小),速度在於快慢(由快到慢),勁力在於剛柔(由剛到柔)。

站樁以不動為原則,試力以慢動為原則,發力以快動為原則;不動(站樁)求內三合,快動(發力)求外三合,慢動(試力)求內外三合。

3.訓練手段

(1) 動靜合理。早先靜、晚先動,動養體,靜長功。

(2) 運動適量。早九晚九,動靜都有。

(3) 神意標準。輕重互為,有無互參,養練合一,一樁而站。

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後記


六、發展論

對於大成拳的傳承和發展的問題,我的觀點是:讓多數人知道,讓少數人掌握。為什麼呢?

①因為它是個富貴拳,必須解決生存問題的人,才有條件練習此拳。

②因為它是聰明人練的拳,“悟”是練習大成拳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沒有悟性難以入道。

③因為它是勤奮人練的拳,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怕苦怕累是練不好的。

所以王蘿齋先生說:“非其人不能學,非其人不能教。”

練習大成拳如同造原子彈,一要錢,二要技術,所以原子彈只有極少數國家擁有。練習大成拳如果方法不對,認識不清,目標不明,決心不大,意志不堅,家境不富,覺悟不高,胸懷不廣,文化不深者難登大道。所以有條件者,“自己練好就是傳承”,不要求你去發展多少人,在精不在多,普及了就普通了,也就不珍貴了。孔夫人弟子三千,賢人只七十,成功率只有兩成。大成拳的成功率還沒有這麼高,練成第一層功夫者(剛勁)只有4~5%,練成第三層功夫者(化勁)只有2~3%,這個指標是建立在4~5%的基礎上的,這是薌老說的。就是因為太誰練,所以練就的人太少了。這種標準是指修養、修行、修練全通,拳德道全修,理、技、法全精,大千世界、三千凡塵瞭如指掌的人。凡不如願者,一是難以堅持,二是無明師指點,三是沒有悟性。所謂堅持,就是天天練,年年練,一輩子練;所謂明師,是知曉全方位、掌握全過程的人,知道聖人為什麼聖,認識聖人、超越聖人的人,通天徹地、渾元靈通的人,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的人,簡言之就是“覺悟者”;所謂悟性,除了勤奮和聰明,最重要的是靠智慧來完成一切的人。

因為薌老說:“非絕頂聰明者難得正果。”絕頂聰明就是大智慧者,因為開啟智慧除了勤奮、聰明之外,還有“緣分”和“福分”之說。如六祖,為何開悟者只有一個六祖?

我以上所說的是“傳承者”,非指注重“養生”或“技擊”者。就養生而言,把手抬起,做到“松、靜、自然”即行,非常容易,非常簡單,非常有效。就技擊而言,只要開胯,做到爭(緊)斂(松)互為就行,傳承者僅此則不夠。

七、動靜論

經常看到或聽到“形神兼練,內外兼修“,說的都是一個意思,告訴你,不但要練好“靜”,同時要練好“動“,只有動靜皆練,方可為“全拳"。拳論說:“靜為拳,動為拳,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相兼為全拳。”

很多大成拳習練者,只喜歡靜(站樁)不喜歡動(試力及其他動式),大成拳雖然是個重“功力”的拳,但如能“功法”同優,即可事半功倍。

①“靜”是練習內三合的方法。在松、靜、自然的原則下,通過站樁使意、氣、力相合,精、氣、神一體,具體而論使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實現內三合,達到意即力的境界。

②“動”是練習外三合的方法。通過試力等慢動運動形式,使之在快動時手、眼、身、法、步協調一致,具體而論是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稱之為外三合。

③動乎不得其動,止乎不得其止,是練習內外三合的方法。動猶不動是內外相連的方法,將內意外滲,將內勁外連。

薌老說:“姿勢為神意之代表,本能活力之所循。”這充分說明內外相合的重要性,所以在大成拳的鍛鍊中“內外兼修,神形兼練”目的就是要解決內外三合的問題。

總之,靜練內,動練外,蠕動練內外。初期多練內(靜),進而要練外(動),靜多、動少,然後動、靜互為,內與外同等重要,不可偏廢。因為“靜”是手段,“動”是目的,靜是為動服務的。明白這個道理,你就知道“動““靜”相兼的重要了。

八、三修論

佛以坐禪修心,道以坐禪養性,或多或少只側重一方面。以其先知先覺,唯大成拳道,以立禪為體,修三德之功。三者以修心為綱,以修養為要,修煉隨之,只須立禪一式則可三功齊修,可謂全方位、多功能之法要也。

1. 修心說。與清貧為鄰,與寂寞做伴。無苦寂妄想之念,無求才能無畏。無功名利祿之慾,無欲則剛,就能心胸闊大,意境高遠,一身正氣,通達上蒼。

2. 修身說。神明體健,無病苦,消災滅障,祛病延年,康樂安舒,無憂思,遍體通透,練就金剛不敗之體。

3.修煉說。不經意練出驚天動地的功夫。薌老說:“靜悟有素,則應敵有方,養成大無畏精神,則能超脫生死恐怖之域。凡此所述,既足以健身,復足以衛身,二者互為因果者也。"

最後忠告各位:

貧窮不是因為你擁有得少,而是因為你慾望太多;練不好大成拳不是因它太難,而是因為你決心不大。大成拳是人們駕馭繁複世界的簡便法門。

各位同仁:信則誠,誠則靜,靜則安,安則靈,靈則活,活則化,久練自化,熟極自神。

(全文完)


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後記


特別說明:

本教材為中國大成拳研究會內部教材,由中國大成拳研究會主席、大成拳掌門人張禮義先生編著、示範和講解;本教程(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文字和視頻的編輯、剪輯,獨家發佈與傳播經中國大成拳研究會批准並經著作者本人授權。



拳 德 道 大 成!

我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