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坐落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

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0.5公里处。是我国藏传佛教(即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一般称拉卜楞寺。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宋哲大师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立“拉章”(即嘉木样佛宫),“拉章”音变为“拉卜楞”,意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闻思学院是其中心,又称大经堂,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十余亩,为藏式和古宫殿式的混合结构,顶上有鎏金铜瓦、铜山羊和法轮、幡幢、宝瓶等装饰物。它以显宗为主,着重研习印度佛学家所著的五部大论(《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具舍论》、《戒律论》)。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

全寺所有梵宇,均以当地的石、木、土、茴麻为建筑材料,绝少使用金属。整体建筑下宽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谚。各庙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阳台房檐挂有彩布帐帘,大中型建筑物顶部及墙壁四面置布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金顶、雄狮。部分殿堂还融合和吸收汉人建筑成就,增盖宫殿式屋顶,上覆鎏金铜瓦或绿色琉璃瓦。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院的建筑粗犷大方,古朴典雅,稳坚耐用。大型佛殿顶部,均有铜质鎏金法轮、阴阳兽、宝瓶、胜幢、雄狮等。部分殿堂的屋顶有鎏铜瓦和绿色琉璃瓦。整个建筑庄严巍峨、宏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具有藏民族独特风格。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被誉为中国佛教文化明珠。到此旅游的人与日俱增。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院虽历尽沧桑,在中国政府的关怀下,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自从1980年拉卜楞寺院重新开放以来,国家前后拨款上百余万元对原留的经堂、佛殿作了维修。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活佛众多,据解放前统计,约近100人。内又分为不同等级,最为著名的是嘉木样和“四大赛赤”活佛系统。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的四大赛赤是指贡唐仓、萨木察仓、霍尔藏仓、德哇仓四大活佛系统,均有很高威望,后喇嘛尕若仓、阿莽仓活佛也居赛赤地位。拉卜楞寺经学制度严格,历代人材辈出。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

寺中很长的转经筒每天有游客在这里转经。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

周围设施齐全,交通方便,海拔不高,节假日游客较多。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