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曹全碑,只需要這四步

初學者總喜歡把臨摹與創作分開,把整部作品分成一塊一塊,其實帶著創作思維去臨習,從整體到局部,再回歸全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 第一步:整體風格解析

《曹全碑》是漢代隸書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以風格秀逸多姿和結體勻整著稱於世,因此歷來為書家所重。清孫承澤《庚子銷夏記》稱:“字法遒秀逸緻,翩翩與《禮器碑》前後輝映,漢石中之至寶也。”清萬經《分隸偶存·漢魏碑考》稱:“書法秀美飛動,不束縛,不馳驟,洵神品也。”

《曹全碑》的隸法與其他漢碑相比,有以下三個突出特點。

1、大多以圓筆的方式運筆。每個字都突出一個主筆。以橫畫為主筆,寫的肥而特長,蠶頭雁尾極為清晰如“裡、上、六、直、奚、谷”等等。以捺為主筆的捺畫長長地拋出,呼應波畫,取得平衡之勢。如“延、之、史、人”等。橫、撇、捺筆劃姿態各異,或如小溪潺緩,或輕輕下按,然後順勢挑出,緩逸流暢,得翩翩欲下之勢。

2、字法結構上緊下松,中宮收緊。如“戊、夫、共、光、命”等。字距寬,行間疏。

3、結字的大小井然有序,結體扁平舒展。用筆流暢,左右舒展,收放自如,意態醇美,表現出飄逸的獨特個性。如“不、德、父、令、史、張”等。

☞ 第二步:基本筆畫演示

進行經典碑帖筆法臨析編寫首先需要對《曹全碑》筆劃分析歸類。點、橫、豎、撇、捺、勾、挑、折每個種類的筆劃又要進行細分。各筆劃的起筆、運筆、收筆每一筆畫都要有明確的交代。

☞ 第三步:結體取勢

《曹全碑》的結構特點主要表現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橫勢,間有長、方結體,橫向開張流暢,縱向含蓄穩健,從而使結構顯得雍容大度、飄逸多姿。

《曹全碑》結體之舒展、用筆之放縱、意態之醇美,體現了書家於動盪中求穩定,於自由中見奔放的藝術匠心和創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氣。該碑飄逸風格的獨特個性與具體內涵,遠非其他漢隸所能比擬。

☞ 第四步:結體方式與章法佈局

《曹全碑》形體多呈扁形,少數有方或長方形。由於形扁,其勢必呈橫向,故而有穩的感覺。扁、橫的形體主要由字的主橫畫拉長或撇捺開展造成的。與《禮器碑》相比,《曹全碑》的結構顯得更調勻。因為《曹全碑》的扁平及其結構中,上下左右的關係處理得更加自然合理的緣故。也正因此,《曹全碑》比《禮器碑》、《張景碑》等顯得更加素靜雅緻,格調上高出一籌。其字形扁平,造成左右舒展,舒展的結構加之以圓筆的收斂,於是出現典雅的品格。

寫好曹全碑,只需要這四步


於是,我們學習《曹全碑》,除了從基本的用筆及結字入手外,更應從品位上去把握它,反過來說,只有對《曹全碑》有高層次的認識,才能更好地理解或解剖其基本技法,從而進入“形神兼備”的學書狀態。

虛線

初學者總是喜歡自學,自己去摸索,卻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以及無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得不到正確的指導——一直自學書法,沒有老師指點,不得其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