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695章,章评

第695章 碎碎平安 章评

上一章说过了各洲的抗妖模式,这一章又涉及儒家高层部分模式,白泽,礼圣,周神芝,曹慈等相继出现,这一卷,作者通过镜头的快速切换,一些未曾出现的,许久未现身的人物,地点的变换,都基本确认收尾的开始,一些剧情填坑和人物结局也会相继到来,来看本想内容:

【内圣外王】

✪有点题外话,长篇废话预警:

通过白泽之口说出的一句话语,“不重视粹然醇儒经世济民之根本…”这个批评大约是出自朱熹和陈亮关于《醇儒和英雄(成人)》的辩论,朱熹站在内圣思想上,陈亮站在外王思想。这里简单说下自己对内圣外王的理解,先人思想博大精深,这里就只是个人理解而已,看看就好。

“内圣外王”出自先秦·庄周《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最先是道家提出,后作为儒家根本教义而存在,在儒家来看,内圣就是修自身,外王就是实践和验证;内圣是基础,外王是目的。

孟子所提“人性本善”,偏重内圣,通过内圣来达到外王;荀子所说“人性本恶”,偏重外王,通过外王来达到内圣,两者侧重的不同,也是所谓三四之争的出发点。

书中所说文中所说三四之争实验的是礼乐和事功,其实是略有不同,我个人觉得礼乐和事功更像是荀子文圣一脉之下的实验,礼乐代表文圣,事功代表崔巉,老秀才输了,很可能实验中的事功已经沦为根本法家,并且结果是法家赢了,这对于儒家来说是灾难性的,所以老秀才才会甘落神像,因为他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家文脉的最终去向是儒家对头的法家了,这里就不多说了,有空可能会细致的写一篇关于文中的三四之争。

注意一下,不论是孟子或者荀子,都是认同内圣外王,只是偏重点不同,这是我们说孟子荀子殊途同归,同属儒家的根据。

个人理解来说,偏重内圣到达一定程度,丢掉外王,再丢仁,最终就是道家。偏重外王到达一定程度,丢掉内圣,再丢礼,最终就是法家。而法家却又提取了道家的“无为”,变为“有序而无为”,传承了老子的“假寡情”,变成“真无情”,所以用法就是人无为,法治就是有序,再加上被儒家喷灭的墨家所提的平等,就成了法家的最后样子,不得不说历史真是相当的奇妙。

荀子重外王,重手段,也就是“化性起伪”,也就是重礼,重外部环境,荀子的目的是以礼法手段达到内圣。事功与荀子重外王不同的是事功只讲外王,抛弃了内圣这个点,只谈外部约束;事功再经韩非子发展,就不是抛弃内圣了,而是批评内圣,批评礼,只讲法了,这就是真正的法家。

所以法家和荀子一线之隔是有根据的,法家的韩非子是儒家荀子的学生也就可以理解了,这个一线之隔就是认同礼,认同内圣外王这个基本点,说白了,就是事功,也就是事功学说稍有不慎就会跌入法家,这也是文中所说“事功学问好,一个不慎,弊端太大”的原因。

类似孟子荀子对于“内圣外王”,荀子在“礼法”之间偏向“礼”,事功在“礼法”之间偏向“法”,总体都还是在儒家范围内,一旦事功无法控制的丢掉“礼”,就成了法家了。

有点扯远了,再回头来看孟子和荀子,两人只是侧重点不同,归根到底都是传承了孔子关于“内圣外王”的思想“克己复礼,为仁由己,修身”进而“治国,齐家,平天下”,当然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个理想主义家,难实现,所以才有后来的孟子,荀子等各种思想手段,都是为了找寻方法实现孔子的理想社会,都是在为世道变好在尝试,在“摸石头过河”,这里当然也包括后来的更激烈的先秦法家“血腥的思想”,韩非子,商鞅,李斯都是以命来尝试的,都是伟大的思想家,都是民族宝贵的财富,真是魅力四射的先秦诸子百家。

再来看文中那句“国之大事,在祀在戎”,这句话本出自"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出自《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原文:刘子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刘子就是刘康公,这里强调了军事的重要性,很多书友说孔子推崇周礼中的“六艺”,其中就有“射”,怎么到这里又反过来压制“射”,然后又再提“射”了?这里解释一下,儒家理论发展是有过程的,亚圣孟子偏重“内圣”,弟子陈淳安也是“醇儒”,说明孟子是认可粹然醇儒的,偏重点不同,对孔子提倡的“六艺”的传承也就会有偏重,亚圣掌权下的儒家自然就可能不重视“射”这个点,所以有了荀子的再提倡,孟子认同,也就同时说明了两人是互补的,互补的说法来源就是处于两者之间的至圣先师。

朱熹劝陈亮“以粹然醇儒自律”,而陈亮“秘书不教以成人之道,而教以醇儒自律,岂揣其分量而止于此乎?”转而求仁智勇具备成人,而不做“醇儒”。(所以陈淳安原型朱熹?)

《剑来》—695章,章评


【白泽再看】

前文老秀才和剑灵离开剑气长城时谈到“白泽做了个好选择,要再看看。”再加上最初遇到陈平安的那次游历,齐静春邀请的“看看”,可以说白泽一直在看这个世道有没有如同礼圣允诺的那样“好”,虽然更多的是灰心无奈,希望同样存在,这里的“再看看”,表面是看书,其实看的是过程,世道虽然越来越不好,并不代表儒家未曾努力过,儒家也在请白泽别因为一个坏结果就去否定过程的付出。

所以这里礼记学宫什么书都送,也是表明做对做错的一份承担,最后由白先生自己判断我们儒家是可帮还是不可帮,包括后面老秀才送来得自家禁书,都是在把儒家全部呈现在白泽面前,好的坏的都有。

【白泽说好】

这里面说出的就是一部分儒家对于教化天下的过程,主要是老秀才所做的一些事情,根据后文“我硬着头皮说了你这么多好话”来看,其实只是通过白泽之口来阐述解释老秀才的原本目的,都是老秀才的内心想法,比如通过提倡孝来达到忠义礼信的目的,比如否定崔巉“学问事功,两者兼备”的那句“世风日下,罪魁祸首”,比如“不孝子弟和不肖子孙的”有意思,其实大多都是说给老秀才听的,因为白泽知道老秀才到了的原因。

白泽真是一位好脾气的,应该说是有思想的妖族大佬,亲手写就的“镇白泽”,默认老秀才挂至圣先师之像,到本章对老秀才一忍再忍,还有后面对礼圣的作揖还礼,都是白泽的好,是跳出种族的大同,是符合至圣先师“有教无类”的求同存异。

再来看对称呼自己“先生”的礼圣,“破天荒作揖还礼”,就是“看书”的缘由了,看到了礼圣对当初承诺所做出的努力,看到了儒家在世道上的所为,所以才破天荒还礼。

【老秀才所求】

老秀才到来,第一是送几本关于自己的禁书给白先生看,目的当然和儒家保持一致,就是全方位让白泽“再看看”;第二是送画像,希望白泽挂在墙上,画像是礼圣的,就是让白泽不再对礼圣有怨言,对白泽来说,认可礼圣,就是认可了儒家,就会帮助儒家;第三是请白泽帮助陈淳安,去往婆娑洲,想打白泽的妖族肯定比打浩然的要多,白泽过去,妖族就会先攻婆娑洲,陈淳安就不再两难了。

除了第三个目的,其余应该都达到了,禁书留下了,关于画像,礼圣既然来了,自己的画像应该是挂不上去的,我猜测礼圣会亲手挂上白泽的画像,和至圣先师并列大堂。

【各洲战场】

✪桐叶洲

萧正韵(名字和谐,用小名了)问拳左右,左右主动离开有优势的桐叶洲,去往海上,是要堂堂正正报一拳之仇的心理,是不想伤及无辜的心理,至于萧正韵会不会是假叛,个人不认同。

PS:

正韵:左右,可别怨我占你便宜。

左右:正韵,左右给你占个便宜。

✪南婆娑洲

刘叉一剑过后,妖族执行既定策略,围而不打,就看陈淳安如何抉择。

✪扶摇洲

周神芝原来是个老头,性格也是很暴躁的,护短。

苦夏得两全,不负卿的后果就是身死,所爱女子为剑气长城种榆仙馆的女子剑仙,已早死。

怀潜只装了一次就彻底失败,“一次性吃够了苦头”,在北俱芦洲一处秘境,被玄都观孙怀中斩杀,靠着本命灯得以再生,所以这里说从元婴跌到了观海。

曹慈出现,也是山巅境,所以前面章评对“最高处”的解释就是对的,只是地理位置的最高处,而非最强,这里的山巅境最强应该还是曹慈。两位应该十境决胜负。

曹慈所说“我会在这里跻身十境”意思就是要在扶摇洲杀妖破境,白衣曹慈的风采拭目以待。

郁娟夫是不是看上陈平安不知道,但等陈平安回归浩然,郁娟夫应该会报“壁咚”之仇,把陈平安也给壁咚了。[滑稽][滑稽]

刘幽州所想“两人怪怪的”,指的是怀潜和郁娟夫的亲事。

【其他】

✪天师府供奉天狐,其实就是《桃花》里武当山的白狐了,作者做了变动,有兴趣的可以去看。

✪老秀才说“心中对礼,未必以为然,可还是规矩行事,礼圣善莫大焉”,这句其实是对青婴所说的,因为青婴临走时的施礼,其实影射的要更普遍一些。

✪白泽所说“不孝子弟”,“不肖子孙”,不孝意为不孝顺,不肖意为不像先人,这句话其实就是直白的说给老秀才听得,学生都和你老秀才一样境遇可怜,你是不忧心了吧,调侃之意,也就是“有意思”。

✪礼圣为清雅的中年男子,以前同人《再让你一剑何妨》里写的也是中年男子,挺符合的。

✪老秀才“舍了一切,付出很多”,肉身都舍弃了,脸皮还算什么,文圣做的够多了。

✪《搜山图》交给老秀才,应该是囊括最新妖族真名的《搜山图》,前文说过,儒家圣人的本名字如果和妖族真名一样,就可以有压制,文庙得了真名,就可以针对性的派圣人去对战了。

另外,前文提到妖族真名时说“关键由谁来喊出这个本名”,再有钟魁所说“既然知道了她的真名,要它死,不是一句话的事情么?”我理解是在浩然天下可以做到,在和妖族对战的前线,喊出真名,可能就没那么大作用了,否则妖族谈进攻就成了笑话了。

✪“小的更好吃”这是出自陈平安父亲临死前父子二人的对话,五岁的陈平安就懂事了,“小的更好吃”也有心疼父亲赚钱不易的意思。

【碎碎平安】

陈平安稳固九境之后,着手最后一次结丹,练气武夫换着来,等着看金丹品相,等着看是否是在水府。

离真送来游记,如同崔东山所说“看到好句,会心一笑”,也让他想起很多陈年旧事,文圣一脉,如这章老秀才所说,陈平安也说过的“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对于名声不看重,比如老秀才,比如崔巉,比如左右,比如齐静春,再有这里的陈平安,所以老秀才才建议陈淳安“晚死不如早死”,所以崔巉才有“一切是非功过只在我心”,所以才有左右“孤魂野鬼”,所以才有齐静春“天下快哉,我亦快哉”,所以才有陈平安“我来”。

这里提到一句“以后见面碰头,就很难好好商量了”,可以看出陈平安是猜到出自谁手了,再加上后面那句“小的更好吃些”(杨老头回忆的情景),而且那人知道这个情景,不外乎宋搬柴,杨老头这俩人,再往深看,就是崔巉,杨老头所说“野史所谋甚大”,老秀才所说“白纸福地骂街”,都有可能不是真情。往后看再说。

“碎碎平安”是陈平安母亲临死时说过的,是对儿子的不舍和期盼。这里陈平安“微笑”说,就是碎丹结丹碎丹,碎碎平碎碎安,碎碎平安,岁岁平安。“喃喃”又指想起了父亲母亲,不知道如今自己的这副样子有没有达到母亲的期许,算不算母亲心中岁岁平安的陈平安。

《剑来》—695章,章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