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育兒錯誤觀念,誤導孩子,相當於拔苗助長

每個家長都是從新手父母過來的。在面臨育兒問題時,我們既要教育好孩子,同時也是自己學習的過程。養育兒女真的有太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在育兒過程中出現盲區和誤區在所難免。


我們不能苛求自己事事皆準確,但是要要求自己時刻去學習。這樣才能及時避開錯誤教育理念,糾正自己的錯誤行為,為寶寶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近日,李玫瑾教授提出了五個育兒觀念誤區,家長們快來看看,你中槍了嗎?


育兒誤區一:過度呵護


很多家長因為不願看到孩子失意或窘迫,希望孩子能夠不受挫折、順風順水的長大。為了幫孩子實現目標或是願望,竭盡所能、親力親為的為孩子操持著一切。殊不知,當父母趕著為孩子掃除所有障礙時,可曾想過:孩子得到過學習成長的機會了嗎?你的過度呵護,不僅讓孩子失去了基本的自理能力,跟更讓孩子無法面對挫折,成了一擊即倒的“紙片人” 。


育兒誤區二: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是很多父母常犯的錯誤。他們總是忘記了孩子的年齡和閱歷,以成年人的標準要求孩子。然後總覺得孩子做的還不夠好,即便孩子已經圓滿完成,也還是覺得可以做得更棒。這種長期忽視了孩子的付出與努力,一味追求完美的家長,只會拉開自己與孩子的距離,讓孩子變得自暴自棄,信心全無。


育兒誤區三:做事談條件


育兒專家說過:當你允許孩子做事談條件的時候,孩子就會成為推動“邊界”的專家!在下達指令的時候,很多家長會因為孩子的“私心要求”,一再退讓更改規則,這樣只會讓孩子認為凡事都可以變化、都有商量的餘地。慢慢的,孩子會變得無視規則和制度,失去原本應該具備的執行力。


育兒誤區四:打罵教育


雖然隨著社會的進步,育兒理念的充實,我們已經意識到了和孩子溝通的重要性。可是還是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家長,在孩子犯錯或不聽話的時候,選擇用“打罵教育”讓孩子長記性。記得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溫柔不一定換回溫柔,但暴力一定會得到暴力!不分緣由不聽解釋的打罵孩子,讓孩子長期處在害怕焦慮的環境下,最後只會有這2種宿命:暴力和軟弱。


育兒誤區五:富養兒女


現在大家的經濟條件都好了,很多父母認為絕不能在物質上虧待孩子。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各種物質要求,甚至有的家長不用孩子開口,就已經開始“攀比”其他孩子的吃穿用度。我承認物質的滿足會讓人更有精神的追求,但是過分的“富養”,只會造成孩子虛假的優越感,讓孩子小小年紀就迷失在物質裡,影響阻礙了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其實,育兒的觀念長久以來就是不斷更迭進步的。家長們平時應該多注意更新自己的育兒觀念,及時改正錯誤的育兒方法,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走過一生。育兒的路上願你我共勉,希望今天的誤區排查可以幫家長們敲響警鐘,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