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中的“土皇帝”,一枚價值12萬元,看一下你家有嗎?

導讀:在收藏界,退出流通的人民幣也是人們追捧的對象,特別是一些發行量稀少的版別,更被一些藏家視若珍寶。這些人民幣雖然失去了購買能力,但新產生的文物價值往往比流通時的面值翻上幾十上百倍。

比如1980版的50元錢,流通時面值只有50元,可退出流通之後,在收藏市場上的價格卻屢屢攀升,如今一張品相完好的80版50元紙幣,價值最少在4000元以上,足足翻了80倍之多。

人民幣中的“土皇帝”,一枚價值12萬元,看一下你家有嗎?

但這還不是最厲害的,因為在1986年,中央人民銀行發行了一枚硬幣,面值1元,如今在收藏市場,它的價值已經高達12萬元,與流通時相比足足翻了12萬倍,被網友形象的稱為“土皇帝”,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這枚硬幣。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改革開放初期,國內經濟發展迅速,對於人民幣的需求量大增,為了緩解小面額壹元、五角紙幣的緊張狀況,中央人民銀行委託瀋陽造幣廠鑄造了一批金屬硬幣,即後來的長城幣。

人民幣中的“土皇帝”,一枚價值12萬元,看一下你家有嗎?

1980年4月15日,首套長城幣發行,共包含:壹元,五角,兩角,一角四個面值。長城幣是我國首次發行的壹元硬幣,因此製作非常精良,錢幣正面是代表中華民族的萬里長城,背面是莊嚴的國徽。

但硬幣發行之後,由於不方便攜帶,容易丟失等原因,在流通市場並不受歡迎,所以發行量並不是很多。鑑於這種情況,1986年,中央人民銀行決定停止發行長城幣,並在2000年7月1日宣佈長城幣停止流通,是目前為止我國唯一退出流通的硬幣。

人民幣中的“土皇帝”,一枚價值12萬元,看一下你家有嗎?

根據官方公佈的一些數據顯示,長城幣從生產開始,除了1981年和1985年鑄造稍多之外,其餘幾年鑄造量都非常少,而且當時製作精良的長城幣大部分用於國際交流,比如當年的八達嶺長城,每年都會向外國友人出售大量的新幣,導致很多都散落於國外,國內市場上並不多見。

2000年,在停止流通之前,中央人民銀行又回收了一批長城幣,所以如今市場上能夠見到的更是少之又少。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既然長城幣發行量少,那麼它的收藏價值就一定非常高。

人民幣中的“土皇帝”,一枚價值12萬元,看一下你家有嗎?

特別是1986年瀋陽造幣廠發行的壹元面值長城幣,存世量極為稀少,根據1996年瀋陽造幣廠在百年慶典上公佈的數據顯示,86版長城幣沒有發行普通流通幣,只發行了660套精製幣。除去流落到海外的,國內存有量不超過100枚,因此86版壹元長城幣也被藏又稱為“幣王”、“土皇帝”。

86版長城幣發行稀少,每一枚都價值不菲,特別是壹元面值的,由於面值最大,製作最精,現在收藏市場上的價格保守估計也要12萬元,而且還在逐年上漲中。收藏專家介紹說,當年長城幣發行時,人們還沒有收藏的概念,所以長城幣流通非常廣泛,散落於大江南北,所以大家不妨回家找找,如果能夠找到就真的厲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