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政策紅利釋放 物聯網再迎發展新契機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掣肘下,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國家不斷出臺調節政策。3月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要加快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新能源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疫情加速政策紅利釋放 物聯網再迎發展新契機

新基建雖沒有明確點出物聯網,但物聯網的本質是實現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新基建的數據採集和傳輸離不開物聯網,本次新基建實質是將物聯網應用細分到各大領域中,物聯網無處不在。

  今天,我們將在政策紅利及新冠疫情背景下探討物聯網的新契機:

  5G與物聯網之間有何聯繫?

  5G和物聯網相輔相成

  物聯網是一個不斷增長的物理網絡,通過各類傳感器設備,將任何物品接入互聯網中實現信息交互,具有收集、共享大量信息數據的能及海量連接的需求。

  例如,物聯網將生產過程的每一個環節、設備變成數據終端,全方位採集底層基礎數據,並進行更深層面的數據分析與挖掘,從而提高效率、優化運營。

  在不同的連接場景下,物聯網對速率、時延的要求也較為嚴苛,需要有高效網絡基礎才能充分發揮其潛力。

  5G擁有大容量、高速率、低延遲三大特性,相對於4G,其具備更加強大的通訊和帶寬能力,能夠滿足物聯網應用高速穩定、覆蓋面廣等需求。5G的普及,將加速還處在理論或者試點階段的物聯網應用落地。

  從產業發展階段來看, 物聯網已經成功度過產業導入期進入快速成長期。從需求和市場空間來看, 隨著技術進步和政策扶持,中國的物聯網產業空間逐步打開。

  工信部數據顯示, 2015 年產業規模達到 7500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29.3%;到 2020 年,中國物聯網的整體規模將超過 1.8 萬億元。

  新冠疫情對物聯網應用市場造成了哪些影響?

  2020年這場“戰疫”,將遠程醫療、AI紅外測溫、無人化配送再次拉回到大眾的視線,同時也再度引發我們對智能工廠、智慧醫療、智慧物流、智慧城市的建設思考。

  1. 製造業面臨“開局之難”,加速智能化進程

  新冠疫情對各行業帶來了深刻影響,製造業尤為嚴重,大量勞工無法按期返崗,中小型製造企業面臨2020年“開局之難”——復工難。工信部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26日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僅為32.8%。

  疫情之下,生產自動化、遠程運維等應用極大增強了企業的生存實力,智能化程度越高的企業抗風險能力越強。

  比如富士康、比亞迪等企業,擁有較先進的智能化工廠或自動化生產線,企業對人工的依賴程度較低,具備快速整合資源轉產口罩的能力。

  在智能化工廠中,工業物聯網通過發揮其全面感知、可靠傳遞、智慧處理的特性,實現智能工廠生產過程檢測、實時數據採集、生產設備與產品的監控管理,讓資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此次疫情進一步加大中國企業對工業物聯網和智能製造的認知度,傳統制造業將更加積極思考和重視工廠的智能化構建,推進自動化生產線應用。

  預計到2025年,約有7萬家工廠採用智能物聯網應用,630萬+員工將在安全生產、降低操作負荷方面受益。(數據來源:艾瑞諮詢)

  2. 醫療行業信息共享性及智能化不足問題暴露

  醫療體系中有衛健委、醫療機構(如醫院)、公衛服務機構(如疾控中心)等職能機構,這些機構都用各自的信息平臺採集與管理數據,出於隱私保護等原因,平臺之間未建立聯繫,數據不能共享,醫療物聯網有效消除了平臺間的信息孤島。

  此次疫情已發展成為全球性的公關衛生事件,在線問診、遠程協作等需求的全面爆發,讓我們看到了醫療問題的核心 —— 醫療資源的協同性和共享性,這或將是推動醫療物聯網發展的關鍵因素。

  隨著各類醫療設備成為物聯網應用的一環,醫療領域的服務也將得到改善。當前我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跨地域就醫難等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3. 智慧城市面臨打破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對接共享的挑戰

  疫情期間,如何快速、準確地篩查、定位每一個疑似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以及疑似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的去向,儼然成為了智慧城市的考題。

  本次疫情,基於物聯網技術的AI紅外視頻自動測溫系統首a次廣泛應用於海關、機場、醫院等人員流動密集處,疑似人員出現就會自動報警,實現全國聯網在線監測預警。

  此外,城市雪亮工程變身疫情防控“千里眼”。相關部門通過“雪亮工程”監控系統,實現“人+機器 ” 24小時無死角監控,確保人員來往動態無遺漏。

  雖有高新技術加持,但智慧城市在疫情中的表現並不出色,依舊存在跨區域聯動及資源調度等問題。因此,打破城市之間的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實時對接共享是智慧城市未來提升的方向。

  4. 物流業加速全面智能化發展的商業進程

  疫情期間,全國各大超市、百貨商場、菜市場均停止營業,網購成了居民採購生活用品的首a選渠道。然而,由於快遞企業復工率不理想,物流配送人員緊缺,配送過程中也存在較高的感染風險,物流行業面臨著巨大挑戰。

  為了有效保障配送員生命健康安全及解決人員緊缺問題,湖北境內採用機器人完成最後一公里配送,這種基於通信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無人化配送,有效解決了上述難題。

  新冠疫情將基於物聯網通信技術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無人配送拉回大眾視野,亦加速了物流全面智能化發展的商業進程。未來,物流企業或將通過物聯網技術對複雜場景進行道路測試,提高無人配送過程穩定性,降低硬件產品的生產成本。

  結語:

  本次新冠疫情,我們看到了製造、醫療、物流、智慧城市等行業的物聯網建設新挑戰、新需求,也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國家及社會大眾對物聯網的認知和重視程度,這些都將進一步催生物聯網應用新場景。

  未來,在人工智能與5G技術的加持下,物聯網場景應用將全面智能化,助推各行業進一步整合發展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業務協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