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我怎么觉得我更喜欢薛宝钗?你呢?

桂乡小哥


您好!我是一寸虫奇闻,我来回答。

说到《红楼梦》,相比里面的黛玉,袭人等人,我最喜欢的也是宝钗。

一:喜欢宝钗温柔平和,举止得体。

黛玉是可望不可及的。粗读之下,宝钗和黛玉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人。

但是《红楼梦》又不止一次说明她们的相近之处。

比如宝钗和黛玉自幼都很喜欢读书。

宝钗劝黛玉时也说过自己过去也和她一样,爱看些讲男女之情的元杂戏。

由此可见宝钗年幼之时也和黛玉一样天真浪漫,但是随着家道中落,才愈发懂事。

二:喜欢薛宝钗的待人待事的态度。

很多红学家认为薛宝钗太过世俗,又时又冷酷无情。

其实我认为她不是冷酷而是客观冷静的待人待事。

她所处的环境纷繁复杂,之所以她冷静处事,才能正确的分析号当前种种的问题,

说出了很多不是她这个年龄段能说来的明白话。

1:首先是看待读书的问题上,宝玉不喜欢读正经书,把做官,考取功名都不放在心上,只知道和女孩子们厮混。

宝钗就客观多了,原文说道:“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到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蹋了…”(第四十二回)。

薛宝钗竟然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问题 ,读书当了恶官,并不全怪圣贤书,也有读书人本身之故。

2:她在人情世故上是个通透之人,对金玔,湘莲,探春管家这些事情的见解也都是一针见血,通达事理!客观理性的分析了种种当前发生的事情。让人佩服。

三:宝钗的待人方式点到为止,绝不深交。

宝钗并不是趋炎附势的人,她对大部分人都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对赵姨娘和贾环这样的人都很好,为她们着想。

湘云曾一心想和宝钗推心置腹,但是最终也没有成全。

只能说宝钗为人真实,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想结党而已。

以上几点就是我喜欢宝钗的原因。

我是一寸虫奇闻,谢谢阅读,欢迎关注!


一寸虫奇闻


在我还是十六岁的时候,我很喜欢黛玉。

觉得黛玉柔弱,敢爱敢恨,动不动就哭,有着一种病态的美感。

在我三十岁的时候,我开始接受宝钗。

至少,宝钗身体更健康。

这个就像一首词写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年少无愁的时候,我们满心惆怅。

历经生活艰辛之后,我们却淡然处之。

黛玉的性格,伤人又伤己。

小时候,我在家里和外公说起——我说黛玉寄人篱下,所以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外公说——她住在外婆家,为什么就寄人篱下了。

我一时无语,也对,我也是跟外公外婆住着,但是我觉得我很幸福。

当时老祖宗对黛玉呵护有加,就如外公外婆对我一样。我感觉到很幸福,从未觉得寄人篱下,为什么黛玉却春恨秋悲,流不尽的眼泪呢。

每一个性格,造成一个结果。

看到的不同,感受的就不同。

我们所看到的,只是我们自己以为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黛玉以为自己备受煎熬,而其实她也可以看到,自己备受宠爱,虽然父母早逝,却有外婆爱护,宝玉哥哥喜欢,姐妹们维护,全家人呵护备至。如果黛玉选择看到这些美好的一切,选择看到当时世间多少人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自然也就不会落得这般悲剧的命运。

每一个体验背后,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感受。我们可以选择贫穷但快乐,也可以选择富裕但忧愁。

当然,如果这样,黛玉就不是一个悲剧人物,也就不能符合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高敏感,是一种天赋,造就了黛玉独有的才华。

但是钝感力,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岁月如刀割,我自向天歌”的淡然。即使别人真的对我们不好,我们依然可以选择不被她们伤害。

伤害我们的,永远只是我们自己。

若非如此,那些在革命中被折磨的不成人样的勇士们,如何顽强的活着并给我们打下如今的新天地。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的一个选择罢了。


清晓4131


《红楼梦》薛宝钗为什么让人喜欢呢

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通达了悟。

再看文中人对宝钗的评价

林黛玉:(金兰契一回

对宝钗感叹)你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

众婆子:(对于宝钗对大观园的管理)姑娘说的很是。从此姑娘奶奶只管放心,姑娘奶奶这样疼顾我们,我们再要不体上情,天地也不容了。

赵姨娘:(和王夫人夸)宝钗虽年轻,却想的周到,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叫人敬服。

曹雪芹说: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绮縠无风韵,试看对玉郎!

宝钗与林黛玉并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群芳之冠的人,怎能不让人喜欢呢


A从简


我以前也挺喜欢宝钗的,后来年纪大了,又多看了几遍书,就越来越不喜欢她了。投射到现实中,这样品行的人,我一定敬而远之,还得防着她利用我。虽然黛玉那样的敏感我不大喜欢,但能理解她的处境,她始终没有伤害别人,三观是正的。可是宝钗,看人不能看表面啊……


手机用户3753829340


此刻,我是喜悦的,因为学校布置的美篇制作任务已经完成,我终于可以来悟空这里回答问题,复习功课了。看到作者说,我更喜欢宝钗,我马上心生喜悦,因为,我也一样,如果和林黛玉比起来,我虽然也喜欢黛玉,但真的,我也更喜欢宝钗。黛玉粉们千万别生气,为什么呢,且听我说一说吧。我更喜欢宝钗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宝钗身心更健康。论美貌,宝钗和黛玉各有千秋,各花入各眼。看看书中对她俩外貌的描写吧。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看,宝钗圆润、丰美;黛玉似乎类似一个病西施。看起来,当然宝钗更健康更健美一点了。相由心生,宝钗豁达通透、凡事圆融,一副福相;黛玉心思较重,事事谨慎、小心,并不快乐。

2.宝钗情商更高。论聪慧,论智商,宝钗和黛玉或许不分上下,又或者黛玉才情更胜一筹,但论情商,绝对宝钗胜出。什么是情商呢?我们不用专业解释,我们简单地说就是让人舒服的能为,也就是说话、做事让人舒服。网上不曾有过这么个爆文题目么一一《让人舒服是一个人的极顶能力》,这个题目有阵子反反复复出现,也可以得知,当今社会,我们是不是也太需要这么一种能力了呢?就像宝钗那样让人舒服的能力。宝钗的情商商还表现在她从不给人添麻烦,这点真是太重了,而且宝钗说话、做事都很有分寸感,这也是她情商高的体现,具体事例,看过《红楼梦》原著的人应该都懂,我也不多说了。

3.懂得守拙、低调。这一点也很难得。宝钗容貌美丽,资质聪慧,举止娴雅,博学多才。但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守己,品格端方,谦和有礼。很符合儒家对女性的审美,识大体,顾大局,情绪稳定。

……

欣赏宝钗远远止这一些,但有这一些也足够了,试问,这么一个美丽、聪慧、独立、温和、理性、温婉………的女子还不足够优秀么?不过,可惜决定一个女子婚姻幸福的不是相貌,不是才情,也不是品德……这宝钗唯缺的像是一点运气吧。可惜了她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但又有什么关系,宝钗不需要宝玉来成全,她自己已经成全了自己,让那么多人不由自主地喜欢上她,做人如同薛宝钗也是很不错的,向薛宝钗学习。











千叶书院祝秀老师


题主喜欢宝钗,书妆表示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书妆也是既喜欢黛玉也喜欢宝钗。

宝钗会做人,但并不是自私自利,她的会做人并不是为了自己能得到某些好处;相反,她在很多时候都能宁愿自己吃亏也要为别人考虑。

01、关于金钏的事宝钗劝王夫人

农历五月初四中午,贾宝玉跑到王夫人跟前调戏金钏,没想到王夫人并没有睡着。王夫人打了金钏,然后又要撵她走。金钏的两句话暴露了她的为人:她就是一个处处为自己考虑的自私自利的刁奴。

金钏跟了王夫人十来年,应该非常了解王夫人的为人,王夫人和贾政为了贾宝玉不读书、喜欢和女孩子们鬼混,不知伤了多少心、费了多少神。然而,金钏却常常调戏贾宝玉:贾宝玉要去见贾政夫妇,金钏也会拉住贾宝玉调笑:“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轻浮的样子连彩云都看不上。

王夫人因为忙着吃斋念佛,身边的琐事她一般不放在心上。比如丫头们偷了她屋里的东西送给赵姨娘和贾环,王夫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估计金钏以为王夫人好脾气,没不把王夫人放在眼里,才会触撞到王夫人的逆鳞。

金钏挨了王夫人的打骂,第一反应不是道歉悔过,而是讲条件:

“我再不敢了。太太要打要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

然后金钏又说了一句话,将王夫人的怒火直接引爆:

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

两句话全是讲的他自己的利益。

你都把人家的宝贝儿子调唆坏了,一个公子爷的名誉前途都给你毁了,你一个丫头能不能见人有什么要紧吗?(王夫人的心理活动)

但是在金钏看来,她的脸面比贾政夫妇与贾宝玉的脸面要重要的多。所以金钏的无耻不仅在于她常常调戏贾宝玉,更在于她说的话句句要挟王夫人。金钏并不是“苦求”王夫人留她,而是一直让自己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拷问着王夫人。

这个实在是很可恨的。

金钏死后,宝钗安慰王夫人句句在理。实际上,书妆也以为金钏不是羞愤投井自杀:因为被冤枉的人才有羞愤之心,会做坏事的人则没有;金钏不是被冤枉的,并且她向来是一个不顾脸面的人。所以,她真的不是气性大的人。

宝钗说:“……岂有这样大气的理!”千真万确!宝钗看人总是很准。

02、宝钗劝贾宝玉读书求功名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贾母、元春与探春从来都不劝贾宝玉读书,因为贾宝玉不喜欢读书。

贾宝玉喜欢女孩子,贾母就送给他许多小丫头,并且让三春和林黛玉都陪着贾宝玉玩;贾宝玉不喜欢读书,元春就说贾政“过严恐生不虞”,不让贾政管贾宝玉太严(本来就很松);探春为了勾引着贾宝玉玩耍,给他组织诗社,攒了钱让贾宝玉去集市上购买小玩意儿,从来不说一句劝贾宝玉读书的话。

估计贾母元春和探春是这样想的:你不读书老爷打你那是你的事儿,不是我的事儿;我如果提醒你读书,你就会讨厌我了,那就是我的事了。(实在太好笑了)

只有宝钗、袭人和史湘云这三个人就像纳谏的文官一样,不惜得罪贾宝玉这样的昏君,苦口婆心的劝他读书写文章。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也”。 读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能让人考取功名、养活自己及家人,更在于读书能让人明理、长见识、增智慧;但是贾宝玉宁愿做一个不明事理的傻子,也不愿意读书上进。贾政夫妇有一个这样的儿子实在太悲催了。

宝钗能像一个家长一样规劝贾宝玉读书,真的让人敬佩,真的很好。

03、为什么许多读者喜欢贬低宝钗

历来有许多读者喜欢贬低宝钗,书妆总结了一下大致有两种原因:

①许多读者在读《红楼梦》的时候,往往喜欢把自己代入了贾宝玉,所以凡是贾宝玉不喜欢的,读者们也一定不喜欢。

贾宝玉把热心功名者称为“禄蠹”,说人家是“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非常的鄙视致力于仕途经济的人,来标榜他的清高与雅致。

贾宝玉真的清高、真的雅致吗?他其实比“禄蠹”、比“国贼禄鬼”污浊多了。贾宝玉自己不去读书求功名、自己不思进取,他靠什么养活自己呢?他凭仗依恃的是什么呢?

他凭的是有一个进宫当皇妃的姐姐。

贾宝玉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元春给他带来的一切。贾母之所以把贾宝玉列为贾府财产的继承人,就是因为他是元春的亲弟弟。

如果人人都像他一样不读书、不求取功名、不搞仕途经济,国家还是国家吗?外敌压境、异族侵犯之时,该怎么办呢?贾宝玉从来想不到他自己就是一个目光短浅婆婆妈妈的人!

②读者喜欢贬低宝钗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许多人以为宝黛相爱,以为宝钗的横刀夺爱致使黛玉丧命。

然而据书妆分析,不但贾宝玉不爱林黛玉,林黛玉也不爱贾宝玉,宝钗更不爱贾宝玉。什么宝黛相爱,什么宝钗为了嫁给贾宝玉讨好贾母,什么贾母敲打宝钗都是根本没有的事儿。(请参考十点书妆的文章)

宝钗和薛姨妈、宝琴、岫烟、香菱,当然还有薛蟠(书中没写薛蝌),都喜欢黛玉,特别是宝钗,为了黛玉的身体健康做了很多。

黛玉去外婆家,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表哥欺负,没想到被薛家人当成宝,实在是不幸中的万幸。宝钗不势利,肯牺牲自我保全别人,所以喜欢宝钗的人才是真正有眼光的人。


十点书妆


喜欢宝钗很正常啊。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书写了很多女性形象。有老有少、有端庄有俏皮,可谓是群芳斗艳。



在我看来,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读《红楼梦》都会有不同的喜欢偏爱。

十几岁时候读,喜欢黛玉的小性情,喜欢她想撇嘴就撇嘴,想扭头就扭头。

二十几岁读,喜欢惜春、妙玉的才情,期待自己也可以超凡脱俗。

三十几岁读,喜欢宝钗的端庄惠达,万事得体。

在宝钗这个人物形象设计上,曹雪芹是有些完美化的。正是因为宝钗的完美,她的过于左右逢源,让一些读者不喜。认为宝钗这个人物假惺惺。

而实际上,生活中是有这样性格的人的。她们也许不讨喜,但多是大家喜欢当做知心大姐(大哥)一般的人物。

有时候,我们喜欢书中的某个人物形象,多是因为该人物的性格中有我们自己没有的某种体质。我们没有,同时我们又期待。

黛玉得到了非常多的喜爱,一来是因为黛玉体弱多病,我见犹怜;二来是黛玉敢于“得罪人”。

黛玉寄人篱下的处境,并没有让黛玉固步自封。相反,她成为姐妹中的开心果,聚会赏花时常常让众姐妹喜笑开颜。

就我个人而言,书中的几位都有喜爱,黛玉是唯一一位自始至终的喜爱。


悠然阅读


宝钗的美好之处很多,相貌出众,勤快,节俭,成熟,懂事,能持家……尤其是说话做事,其周到细致,可说是滴水不漏,完全符合封建社会对一个淑女的要求。

纵观红楼,我们能发现,很多人物都夸过宝钗,如:袭人,香菱、薛姨妈,贾母,凤姐,王夫人、元春等等。但是仔细看去,她们夸宝钗不是为别的,而是为宝钗的性情。

性情之美到底有多重要呢?我们看曹公是怎么写宝钗的:宝钗刚入贾府不久,曹公对其就有毫不吝啬的评价:“可叹停机德”,“为母亲分忧解劳”,并且一上来就与黛玉作对比

“不想如今忽来了一个薛宝钗,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柔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能拿黛玉作比,本身就是对宝钗最大的肯定。

仅仅具备性情之美就能让我们如此喜欢了吗?红楼梦里具备性情之美的女性有很多啊,比如秦可卿,迎春,尤二姐,袭人,平儿……为什么我们就没有格外青睐呢?宝钗与她们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很清楚,宝钗和她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她的性情中还具备一份对人真诚实在,如坐春风的温情。

我们看宝钗,她在大观园里到处做好事,该帮忙的帮忙,该揽活的揽活,该送衣服的送衣服,凡是宝钗接触的人,几乎没有她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连对赵姨娘,薛蟠从黛玉故乡带回的一些土特产,宝钗给各处人等送去,并不遗漏一处,连赵姨娘这个“没时运的”,也得了宝钗送的礼物。

再看看书中人物对宝钗的评价。比如,”贾母亦喜她“稳重平和”。袭人提起她:

“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

夸宝钗最动情的还是属史湘云,

“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

这些评价一亮出来,可能有些人会撇嘴,说宝钗如此热心肠,也不过是“会做人”罢了!

如果说宝钗靠着“会做人”的心机征服了所有的人,那么有一个被征服者必须得提一提,她就是黛玉。

为什么提黛玉,因为红楼梦中,真正可以和宝钗匹敌的,无论是身份、才情,还是心计,也仅黛玉一人而已。对黛玉,宝钗也能让她心悦诚服,感动了黛玉视她视为知己,这还不足以说明宝钗的为人吗?

在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因为黛玉看杂书,被宝钗察觉,宝钗私底下教导她,并不使黛玉尴尬。黛玉一向得理不饶人,这一回却是对宝姐姐心服口服: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第四十五回,黛玉又病发了,宝钗来看她,一番推心置腹的话,关怀备至。

“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

句句直抵黛玉心底的最柔软处,最后黛玉也掏心置腹的来了。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有心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吧。”

“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她赞你,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

如此长情的告白,足以说明,黛玉被宝钗打动,不是因为宝钗施展了让人惊叹的公关能力和交际手腕。而是因为宝钗用最温暖的微笑,最实用的方式,最贴心的关切去对待了她,宝钗不仅不折不扣地执了“礼”,还让这“礼”充满了温情。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那么多人喜欢宝钗的原因,哪怕回到今天,宝钗的作风也符合现代人处事的原则,如果这样的人在身边,你无法不感激她,无法不感激她。

当然,有些人总想打破常规,说艺术可以给人多种思考的空间,如果你非要辩驳宝钗营造的不过是虚假的氛围,那么,“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都被宝钗感动,你认为你的情商智商还能胜过黛玉?

有很多人喜欢黛玉,她是曹公笔下一个梦想中的女子,孤傲,清高,才气逼人,敏感,但现实往往比我们想象中强大,所以,她只能存活在文字之中,也所以,明知黛玉很好,我们也还是更喜欢宝钗。


在文化的边缘行走


题主更喜欢薛宝钗很好理解呀,宝钗有宝钗的好,虽然有人说宝钗的“圆滑”、世故,但在今天看来,

如果一个人能将人际关系处理得圆满得体、又何尝不是情商高的表现?能将事情想得周到,处理的妥帖,又何尝不是能力与智慧的表现?

薛宝钗值得大家喜欢。

喜欢宝钗的理由也有很多,宝钗长得漂亮、端庄大方、有才华、懂得照顾他人的感受……种种优点,都是值得欣赏和喜欢的,《红楼梦》中的人物每一个都塑造得生动、鲜活,每个人物都有闪光的一面,也有让人不喜欢的一面,各花入各眼,美丽大方的宝钗,欣赏宝钗的人也大有人在。

题主说“更喜欢宝钗”,这里面有和《红楼梦》另一女主角林黛玉有比较的成分在吧?

很正常,因为连作者对这倆人,可能都分不出谁更优秀,所以这两大女主,一个“燕瘦”,一个“环肥”,各有各的美,将她俩的判词写到一起“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她们俩在某个程度上来说,对立又和谐,相辅相成,十分美好。

十几岁读《红楼梦》的时候,觉得林妹妹一身诗意、浪漫、真性情,欣赏她的这份纯真与坦率;

成熟一点,进入社会不知不觉地会去磨平棱角,活成圆滑世故的样子,也没有什么不好,有一点理解宝钗处世的面面俱到,因为不一味地硬碰硬,至少可以免去一些交锋,得到一份清净。

这样看林黛玉和薛宝钗,林黛玉比较关注自己的内心;宝钗比较关注的是她跟外部的联系、关系

我们每一个人虽然是独立生存在天地间,与外部环境却是密不可分、无法分割的,在“自我”与“有他”之间,没有人可以做到林黛玉和薛宝钗这样的绝对,那么活在这天地间,你是怎么选择?

林黛玉和薛宝钗像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混沌的世界自然在那里,你是选择锋芒毕露、艰难地保持“自我”,还是选择,稍微去掉自己一些锋芒,让自己的处境轻松自在一些?其实这两者都会有一些,都是可以的,是不是?


桃叶渡络白


红楼梦中写到了上百位女性人物,个个都才千姿百态,各有千秋,她们都是十几岁的妙龄少女,元气满满的少女。她们性格娇嗔或刚烈,她们才情出众或是伶牙俐嘴,让你眼花缭乱

最喜欢的还是林黛玉妹妹,有人说她说话尖酸刻薄不留情面,比如在周瑞家送红宫花这一情节中,别人挑完只剩两朵的宫花才给林姑娘送去,林妹妹见了不高兴就说,又是别人挑剩下的给我。再说这个林妹妹特别爱哭,动不动就爱发脾气,耍小性子,宝玉稍微和别的女孩子走的近些她就吃醋心里酸的不得了,自己生闷气,再要不就是眼里噙着泪。

但是换个别的事情来讲林妹妹的好。你又知道多少呢?

这林妹妹是林如海的女儿,因为林如海和贾敏夫妻两人先后早早辞世,贾母见她怪可怜的又是自己的外孙女,就把他接过来在贾府住了。当天宝玉看到林黛玉第一眼的时候也呆呆的说到如今府里来了一个仙女似的妹妹。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这是书中原文描写林姑娘的相貌,这样一位自带仙气,不食人间烟火的林姑娘怎么能不叫人爱慕呢?宝玉之所以爱上林黛玉也算是始于颜值吧。

林妹妹的才华才华横溢体现在元春省亲时得到了元春的肯定,元春又是被才选入宫,所以可见得到元春的肯定,林妹妹自然也是不会差到哪里去了。黛玉经常在大观园把大家聚一起办诗社活动,只有这样诗词歌赋优秀的人才敢这样做。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单从这句诗里你能读到黛玉妹妹的凄苦吗?

黛玉妹妹纯洁天真,活的真实。她待谁都是一颗真诚的心,她能和自己的丫鬟打成一片,是对方的好闺蜜。在当时那样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里,你见谁家有这样主仆之间情同姐妹的吗?再有香菱学诗,香菱本是去求宝钗,宝钗却把香菱推给了黛玉妹妹,黛玉也不说啥,仔细用心的教她,“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这是香菱回黛玉悉心教导香菱的成果。宝钗在贾府上下都深得人心,任谁说她都讲口碑极好的,可是这样的宝钗你真的会喜欢吗?绵里藏针,虚伪做作。不像黛玉虽然很爱耍性子,谁跟他急眼了,但是过两天就又好了,不记仇,没心眼。

再有林妹妹对宝钗心底里是有戒备的,不是别的,只是因为宝玉,因为他怕宝玉见了宝钗忘了她,黛玉最介意的是宝钗脖子上戴的那个金锁上的刻字,说她是故意这样做的。她一直都把宝钗当做情敌。但是却还是叫宝钗一声姐姐。

从以上的事情就能看出黛玉妹妹就一个字可以概括:真。一旦她信任你,会放下心里所有的之前对你的防备,拿真心去对你。她的小性子和小脾气就像是你女朋友对你和别的女生靠近的醋意,为什么?因为在乎你,心里有你的位置,所以才会这样子对你

起初不明白黛玉为什么总是爱哭,觉得太玻璃心了,在后来宝玉被打之后,黛玉担心宝玉眼睛都哭红了,宝玉为了让黛玉放心,就叫人送了两块旧手帕给她,黛玉看完两个旧手帕之后就一下子就明白宝玉什么意思。这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爱,两个人的灵魂已经达到共鸣,就算不说话一个眼神呢也能明白知道对方想什么。是对方的心上人更是知音。所以非常喜欢林黛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