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新闻人》第二篇:勇敢逆行 迎难而上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按照国家、省、市部署、要求,闻令而动,迎难而上,他们不畏艰险、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线,用镜头、话筒和手中的笔,记录特殊历史时刻,讲好抗疫故事,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系列报道《战“疫”新闻人》今天播出第二篇:勇敢逆行 迎难而上。

疫情就是命令,报道事实、振奋精神、凝聚力量,肩负这样的职责使命,七台河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记者赵立波和黄诗尧冒着被传染的风险,三次去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采访。他们穿上厚重的隔离服,戴上护目镜,进入到垃圾处理车间,采访奋战在一线的医疗垃圾处理人员。他们用最真实的现场报道,最感人的画面,记录下了疫情防控一线人员无私奉献的故事。

记者黄诗尧:去医疗处理中心的时候,也觉得确实挺危险的,因为毕竟是处理的最后一线。但是你既然干了这个活,你就得去,因为你是一名记者,你就要走在最前面。

《战“疫”新闻人》第二篇:勇敢逆行 迎难而上


战“疫”打响,“书生”也是战士。七台河日报社记者韩黎黎多次深入市人民医院,采访记录抗疫救治病区第一手资料。因为她的执着与坚守,才有了一篇篇抗疫一线白衣天使的感人事迹,以及我市多批新冠肺炎痊愈患者出院,图文并茂的消息报道。

记者韩黎黎:记者必须深入到一线,把最真实、最鲜活的报道播放出去。站在防控的一线,精准的喊话,服务群众、引导群众。

《战“疫”新闻人》第二篇:勇敢逆行 迎难而上


国家面前,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张越是七台河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记者。除夕夜的一场大火,把她的家化为灰烬。来不及悲伤,顾不得心脏病惊吓后的身体不适,她主动请缨,从大年初二开始,就瞒着八十来岁的父母和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回到疫情防控战场与同事并肩作战。

记者张越:在这三者之间,我最后选择了回归岗位。作为一个记者,是我的职责和使命。

《战“疫”新闻人》第二篇:勇敢逆行 迎难而上


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全市新闻战线的工作者们第一时间进入到战时报道状态。正月初二,刚刚到达富锦娘家的七台河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记者杨丹就接到返岗命令,第二天,她就火速回到七台河,投入到紧张的采访中。

记者杨丹:在疫情面前,我们就得责无旁贷、义无反顾的必须回到工作岗位。

1月30日,杨丹接到采访任务,去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采访医疗垃圾处置情况。在现场,正赶上医疗废物专用运输车将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送到车间进行处理。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她走上前去,用手机拍下了垃圾处理全过程,清晰记录下疫情最后一道防线的珍贵画面。

记者杨丹:到了采访现场,我们就得要像战士一样,冲锋陷阵。

《战“疫”新闻人》第二篇:勇敢逆行 迎难而上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新闻战线的广大新闻工作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奋战在防疫宣传一线。战“疫”初期,一副口罩要使用好几天,高度白酒代替了消毒剂,一碗泡面、一根火腿肠支撑一天。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他们没有怨言、没有退缩,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一名名新闻战士勇敢“逆行”,成为疫情防控斗争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记者陈丰林:用镜头记录下防控一线那些温暖和感动的事件,再苦再累我们也要往上冲。

《战“疫”新闻人》第二篇:勇敢逆行 迎难而上


↓↓↓

照片里

你看不清他们的脸

还有很多新闻人忙于采访

无暇记录自己忙碌的场景

希望脱下口罩的那一天

这群“疫”往无前的媒体人

《战“疫”新闻人》第二篇:勇敢逆行 迎难而上


《战“疫”新闻人》第二篇:勇敢逆行 迎难而上


《战“疫”新闻人》第二篇:勇敢逆行 迎难而上


《战“疫”新闻人》第二篇:勇敢逆行 迎难而上


《战“疫”新闻人》第二篇:勇敢逆行 迎难而上


视频//七台河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记者:信春华 陈丰林

图文/七台河广播电视台电台新闻中心记者:杨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