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爱开玩笑:司马氏取代曹魏,统一三国,最应感谢这个铺路人

三国故事精彩纷呈,三方争霸天下,斗得不亦乐乎,谁又能料到最后被司马家窃取了劳动成果。但是,司马氏能够取代曹魏,统一天下,可以说都是因为一个人的缘故。

这个人心思缜密,雄才大略,可惜却做错了几个决定,导致后来曹魏的江山拱手相让给了司马家。他就是曹操。或许有人不明白了,司马氏篡夺曹魏,已经是从曹操时期历经几代,和曹操有什么关系?不应该是其子孙无能,没有守住基业吗?

历史爱开玩笑:司马氏取代曹魏,统一三国,最应感谢这个铺路人

实际不然,司马氏夺取曹魏基业,并非偶然,一些因素的累积效果为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曹操,就是良好条件的主要创造者,接着我们就来详细分析。

先说司马家族如何进入到了曹魏的核心政权当中。这个是曹操铺路第一步。司马懿当初是一个很清高孤傲的人,他并不屑于为曹操出谋划策。在他看来,曹操是一个狡猾的人,而且表面上是奉天子,实际上是挟天子。司马懿都明白。那时的司马懿心中装得还是对汉室的忠义,还是一名心忧天下的人。

他知道曹操的为人,自然不愿意为曹操效劳。可是曹操为了得到人才,是不惜采用一切方法手段的。徐庶就是一个例子,为了把徐庶从刘备阵营挖过来,不惜以其母为要挟。这种手段是令君子所不齿的。

历史爱开玩笑:司马氏取代曹魏,统一三国,最应感谢这个铺路人

司马懿为了拒绝曹操,就卧床装病,但是曹操何其聪明,自然看出了司马懿的套路,就采用威胁手段让他出来做官。这在司马懿心中已经种下了第一颗不满的种子。

接着,曹操又开始了第二步的铺路。曹操将司马懿从家中逼迫出来做官,但是却重用他,将其冷落一边。这也是有原因的,据《晋书.宣帝纪》记载: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这段话主要是说,曹操发现司马懿有着雄伟壮志,并且有狼一般的环顾之相。再加上曾经做梦,梦到三马同在一个槽里吃食,就更厌恶司马懿了。并且还嘱咐太子曹丕,对司马懿一定要多加提防。

历史爱开玩笑:司马氏取代曹魏,统一三国,最应感谢这个铺路人

曹操的敏锐度确实很高,但是这种把别人逼出来做官,又故意冷落的做法,更加深化了司马懿心中的不满。不过,司马懿是一个隐忍高手,从我们熟知的一个故事也可以知道。当初,诸葛亮派人给他送女子的衣帽,想逼他应战,但是司马懿就是不出兵,最后诸葛亮没能抗住,累死在五丈原。

正是因为他是隐忍高手,所以曹操这种冷落只是让他变得更加坚韧和顽强。他在受冷落期间,一边练剑,一边钻研兵法,心态之好,常人难比。

曹操铺的第三步路,就是选择司马懿做托孤大臣。曹操将司马懿招来以后,却冷落着。但是在托孤上,却将司马懿又作为一个托孤大臣。这就给司马懿创造了机会。虽然,当时曹操选择司马懿作为托孤大臣,并没有打算让曹丕重用他,但是,曹操死后,又怎么能控制身后之事。

历史爱开玩笑:司马氏取代曹魏,统一三国,最应感谢这个铺路人

司马懿成为托孤大臣以后,曹丕并没有像曹操那样冷落他,开始给予了司马家一定的兵权。曹丕死后,又将司马懿作为下一代的托孤大臣。从此,司马懿的地位开始变得无人可动摇。

曹操铺的第四步路,就是当时在立储时的左右摇摆,给司马懿创造了机会。古代人在立储时,往往是选择嫡长子。曹操的嫡长子曹昂,已经战死。在剩下的儿子中,曹丕年长,理应立他为储,但是曹操却又很喜欢曹植,因为曹植诗文做得非常好,而曹操本人也喜欢诗文。

这就让群臣看不清状况,也让曹丕心中对于兄弟和亲情多了猜忌怨恨。虽然,最后曹操还是立了曹丕为储君,可是,曹丕却对自己的兄弟们再也不信任了。他登基以后,打压曹植,害死了曹彰,并削减了近亲曹家和夏侯家的权力。

历史爱开玩笑:司马氏取代曹魏,统一三国,最应感谢这个铺路人

曹丕的做法,可以说是曹操起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如果曹操当初能够当机立断,立曹丕为储君,那么,曹植也就不会有其他想法,兄弟之间也会更加和睦。

也正因为兄弟不和,再加上对近亲的打压,造成了后期司马家族一支独大。当后代子孙发现这个现象时,发现兵权早已不像以前,掌控在曹操和夏侯家,而是落到了司马家的手中,可以说是已经回天乏力。

历史爱开玩笑:司马氏取代曹魏,统一三国,最应感谢这个铺路人


司马家族最后能够取代曹魏,统一三国,可以说是曹操的铺路结果。曹操一生戎马,猜忌心极重,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没有想到,正是当初自己的威胁、冷落,将一个本有着忠君之心的人,磨砺成了一个忍者。这个忍者一直在等待时机,时机到了,突然迸发的力量让曹魏再也招架不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