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創辦一個物業公司,不收物業費,只負責保安保潔,只靠廣告和車位收入能不賠錢嗎?

房車單反遊天下1


物業公司如何做到不收物業費還能賺錢,物業公司首先是擁有社區業主資源,有了資源就要去運用從而產生利潤,如做個社區電商平臺,經營日常生活必須品及生鮮蔬菜,因為都是社區業主可以做到按需供應,不會浪費,利潤就出來了,只需找好供應商,低價進貨市價賣,從中產生的利潤用來抵扣物業費。

讓業主先交物業費,然後向業主按市價提供服務,從中產生的利潤當成物業費回報給業主。業主不選擇物業的服務,其物業費還是要收的。


陳雙木199


我也是幹物業管理的,已經幹了十幾年。從2014年自己單幹至今,摸索到一條能讓業主與我雙贏的承包方法。就像題主問的,如果創辦一個物業公司,不收物管費,只負責保安、保潔能運作得下去嗎?我的成功,實踐了這個問題。那就是《工資承包法》,工資承包法就是承包人根據小區入住戶數、面積、規模,制定出相應的管理計劃,並將實際需要的保安、保潔人數列入合同。作為承包人,每月工資1萬元,全權管理下屬保安、保潔人員,並制定日常工作。為了減少成本支出,承包人同時身兼經理、保安隊長、保潔主管、巡查員數職。承包的小區由房開公司(我管的物業還有市場,就有市場股東)自己設置財務,每個月收到的所有費用包括物管費全部上交給股東,贏虧都由股東承擔,與物業承包方的我無關。通過這幾年的運作,我覺得工資承包的方法確實可行。物業承包人每月只能拿到合同規定的定額工資,服務不到位、工作上出現錯誤又有相應的處罰條款(簽訂合同時交得有幾萬元保證金),同時,承包人一不能接觸到小區收納的金錢,二不存在要想利益最大化而到處動歪腦精。許多人為了利益最大化,從路燈、監控、綠化、保安人數上到處減少支出。從而導致一系列的後果產生,比如路燈不亮、監控壞了不修、屋頂滲水不修、保安人數不夠導致出現偷盜等等情況,長此以往,讓業主的積怨越積越多,最終匯成一股洪流。那麼,收到的物管費及廣告費等等費用股東拿來幹什麼呢?據我所知,除去每年支付物業的承包費後,還要支付日常維護的各種開支。這其中有兩個心理關係著這個物業能做好:一、股東的心裡是希望物業做好,以此推動自己小區或市場的亮化,帶動銷售。故而對於物業提出的相關建議,只要對小區發展有利,計劃支持、資金支持,如此一來,設備設施的維修維護,保安保潔人數都有了資金保障。有了股東的支持,有了資金的保障,加上合同對物業方的制約,小區(市場)的管理如何不會井井有條、讓人稱讚。

二、承包方為了自己的信譽,加上做不好要被罰錢,同時一切維修費用又不要自己出。在日常工作中,只需管好自己的下屬,熱心服務好業主。對於業主出現的各種麻煩問題要盡力處理好,超出職權範圍的請股東出面協調。什麼地方該維修、什麼地方該維護、用多少錢,做個計劃書報給股東就行。如此一來,簡單的一個工資承包方案,因為利益分配清楚、合同規定明確,物業承包方的去留大權又同時掌握在股東及業主的手裡。你光會″捧"股東方、弄虛作假沒用,業主有怨、管得不好、投訴過多,股東隨時可以終止合同。我覺得,因為少了金錢的誘惑,這個承包方案能讓股東、物業承包人、業主三方受益。


龍行7372834


完全可以,看小區多大,假定一千戶的小區,有車500輛,其中400輛長期繳費,每月每車200元,一個月收入8萬,加上臨時停車的,算一萬,每月總收入9萬。請一個財務,三個門衛,食堂2人,10個環衛,總共15個員工,平均工資支出4000元(含保險),工資支出6萬,勞動工具,勞保用品每月2000,食堂人均標準6元,一天12元/人,每天180,月伙食費5400塊,水電費800,其它1800,總支出6+0.2+0.54+0.08+0.18萬,7萬塊,盈利2萬,還有一些其它收入,比如廣告收入,所以,完全可以做。


核衛之元


一個小區假設20棟樓,每棟3個單元,每個單元2部電梯,每部電梯3個廣告位,每個廣告位每月200元。200×3×2×3×20=864000。樓高18層,每層3戶,一層2戶,每戶面積平均110平方,物業費1.2元,就是1.2×110×12×53=83952元。然後83952×3×20=5037120元。假設15%收不上了,就是4281552元。沒有臨時停車,沒有出租車位,車位全部賣光,800個車位,每月管理費100元,就是960000元。每4棟1個保潔,公共區域4個,加主管2個,共10人。每班4人值守大門,2人巡邏,2班倒,加隊長2人,保安14人。物業財務1人,前臺1人,工程1人,主管2人,經理1人,共6人。物業全部人數30人,平均工資3500,每年126萬。這樣算下來固定開支126萬,但是固定收入有610.5萬元。也就是說有485萬的毛利。如果沒有物業費就是固定收入182.4萬,毛利就只有56.4萬。房屋維修有維修基金,你還需要承擔綠化,公共用水用電,等其它雜七雜八的費用。不出意外,基本沒得賺。


雲蘇家居設計


完全可以。選準適合的區域。

只負責保安和清潔,這是那種老小區物業的現狀。

這種小區保安只要把住出入口就可以,不必巡邏。

保潔呢,只要收垃圾桶、清掃小區地面就行,幾天掃一次就行。

這種小區的人不想交物業費,有些收費的小區,交費率大概是50%多。

沒看見那麼多人喊著不交物業費?

現在搞不交物業費,一定大受歡迎。這些業主很好相處,什麼髒亂差,只要別太過分,一年掏一次化糞池,別汙水橫流,對環境的容忍度很高。

一個清潔工,4個保安,大叔大嫂就行,身板硬朗的剛下崗內退的老頭更好,一個電工(保安休息時來頂班)用不了幾個人。出口多,就再多請一兩個。

老闆自己兼管理員,請個兼職會計,能更省錢。

不然就請個職員。

廣告費就別想了,這種窮人小區沒人來做廣告。

找個中等規模的小區,能停300輛車的,每臺車每月120元,還有臨時停車費。

一個月毛收入4萬餘元。

拿出2萬餘元來養保安保潔文員會計,足夠。

搞點錢裝幾個攝像頭,把顯示屏裝到保安亭裡,隨著賺錢,慢慢的小區多裝幾個攝像頭,爭取覆蓋主要區域。

打點上下左右關係1萬。

稅金,是總收入的5%。

這種老小區,街道上還會有政府專項補貼款,搞什麼改善環境工程,要善於爭取。

街道社區有時會有一點救災扶貧慈善捐款任務,要踴躍配合。

記住,有錢大家賺,做生意賺到的錢不能只裝自己口袋,那樣不是長久之計。

一年淨賺幾萬,問題不大。

當然開始要虧十多二十萬,比如保安亭,員工服裝,基礎攝像監控系統,大頭是停車場管理系統,通過計算機、網絡設備、車道管理設備搭建的一套對停車場車輛出入、收取停車費進行管理的網絡系統,包括等道閘控制電腦車牌識別收費信息存儲等,一出口一進口就要近十萬元。

大約要兩三年,能把本錢賺回來。

搞物業,知足吧,它本來就不是個賺錢的行當。


醉太平II


小區物業面積20萬平米18棟樓,這樣就是17層的房子 兩部電梯。1700個車位車位全部售出,每月管理費50元。物業費1.2元 。一年物業費288萬,車位管理102萬 。人員按照三班倒每個班4個看門的2個監控室 3個巡邏。27個保安按照3000元一個月 (這個價錢我這裡只能找退休的老頭),保潔白天干活 需要至少18個按照3000的工資 (這個價估計也不好找),3個電工怎麼也要5000以上,3個維修5000。物業服務人員4個2000基礎人員開支就要210萬 。水電暖,辦公,養護工作消耗,小區內綠化維護等費用開支100萬應該差不多吧。公共設備損壞年損耗率15%一年也要十萬吧。最後自己算還剩多少。


現實還是夢


我呵呵了,全是眼淚,我們接手的小區,因為是央企水電沒分戶,不交物業費,水電費也不交成了常態,我們物業除了保潔保安在還要墊付水電,沒及時交停電了,還被投訴到物業辦,我們還要在小區張貼道歉信!!別的費想都別想!這樣的小區我們必須要接,但我們物業又要自負盈虧!賠死了!!


類似愛情12


本來買個房子,請個管家物業,就是想安心的好好生活,可這個管家它不安份,認為光拿點報酬還不夠,畢竟這麼多的主人,每個撈一點就是一筆不菲的收入,所以就想方設法削尖腦袋的撈,這主人也不舒服了,有的就沒事說管家幾句,可這管家不怕啊,畢竟那麼多主人,平時也巴結好了一些,就有膽子和主人吵了,這主人一生氣,就想開除這管家算了,可這下就麻煩了,這麼多的主人,各有各的思維,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算盤,意見統一不了,管家也摸透了這些主人的思維,就更加有恃無恐了,在日積月累的爭吵中,管家摸索出了一套又一套對付主人的方法,慢慢的就演變成了主僕倒轉了,這主人心裡苦啊,正應了那句請神容易送神難,何況到了後來,這房子主人還沒到。管家是早已安排好了,管家慢慢的也知道主人太多,不好對付,於是也開始要搞壯大,開起了公司.企業,組織了協會,搞成了集團化,反正資金不愁,那麼多的主人想法撈就行了,慢慢的這主人還得聽管家的了,有時還被管家打罵,經過歲月的變遷,就演變成了目前這個壯態,其實主人們真正當成了一家人,安配好個管家不就分分鐘的事,可這又談何容易呢,在這個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時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有的就是各懷鬼胎,各自為政,加上管家又懂得攻心,又逐個擊破,又知道四方招呼,上下打點,把矛盾弄成了連政府都頭疼的事,可這管家該撈的一樣不少,還一天到晚訴苦,管家不好當呢,一條短褲都穿好幾年了沒錢換,主人們.好好想想吧


黑夜的眼


宜潔之美適合您的參與!




宜潔保潔清洗培訓基地


無論多牛的小區,肯定賠死你!

賬都不需要算了,拉公示都是費時間。

你廣告收益交不交稅吧,廣告製作成本多少你想過嗎?

小區業主委員會通過你設置廣告盈利了嗎?

且你和當地物業辦報備廣告一事了嗎?

你查過物業法嗎?我要沒記錯2019年頒佈了新條例,不允許小區內設置盈利性質的廣告位,記不清楚了,大概這麼個意思。

還有,車位你說租就能租出去?

地上車位按現在法律規定屬於公共部位,你有產權嗎?有產權的是車庫!

那麼公共部位的車位收入去向是哪裡?用於小區物業管理了嗎?

地下車位出租,你有多少個車位?或者你想租多少錢?

地下車位是否是人防工程?如果是對不起,這收入不全是你的!

如果不是,產權所有人是誰?你只能賺個託管費和差價,但是對不起,2019年開始,對房地產管理全面加強,你賺取差價就算你涉黑!你只能拿佣金,也就是這個託管費!

朋友,做事情有熱情是好事,但要了解國家法律、地方法規和政策的解讀及執行情況,瞭解差不多了在尋思去做,不要浪費自己的創業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