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初中女儿逃课偷钱,用细木棍打女儿的脚丫过分吗?

阳光正好3579889


"14岁初中女儿逃课偷钱,用细木棍打女儿的脚丫过分吗?"看到你提的这个问题,我立马想到十多年前发生在我侄女身上的一件事。

具体是哪一年的哪一日已经模糊了,只记得那年嫂子还在乡下,哥哥一个人带着大女儿在县城读书,有时为因为工作太忙把侄女送到我这里暂住几日,那时父母跟我一起生活,两位退休的中学高级教师绝对是最好的家庭教师,他们也乐意分担。有一次侄女又来小住,但不同的是第三天下午不等她爸爸来接就自己回家,当时侄女是六年级,我们也认为可以自己回家,打个电话给哥哥确认后也如平日一样各做各的事了。直到晚上我盘点我包里的备用金发现少了好几百,再联系到小女孩的种种反常,答案也就很明确了。那个年代的几百不算多也不算少,自己也可以处理掉,但考虑到这关系到一个人的品性问题,或许还会影响她的一生,于是决定告诉父母,爸爸妈妈了解这事之后也觉得不能放纵,老话说:小时偷一针,大时偷牛。纵容一次小错有可能酿成今后的大错。商量之后决定由妈妈出面去找哥哥商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清楚地记得把妈妈送到哥哥那里是晚上的九点半,哥哥在客厅,侄女在她房里,知道奶奶来了也不象往常出来打个招呼,假装睡了。妈妈把事情详细地跟哥哥说一下,都认为不能放纵,由妈妈去跟侄女说,但有着多年教育工作的妈妈好言相劝没有效果,侄女的态度有些恶烈,死活不说,妈妈就让侄女自己去反省。从侄女房间出来后,妈妈对哥哥说:有必要打一下了,这件事必须让孩子有深刻的教训。因为这件事侄女果然被哥哥狠狠地抽了双手。之后,为了孩子嫂子也带着小女儿来了县城,对侄女的管教也逾严。中考时以优异的成绩免费读了高中,高考以学校应届生最好的成绩考上了南开大学,而期间遇到的种种困惑都喜欢从奶奶那里寻找答案。如今已经是阿里旗下某部门的高管,也算是事业有成。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总有许多这样那样的事情,作为父母要理性的看待发生的一切,有必要时采取些极端地方法也无可后诽,也不为过。象我侄女如果没有那一打,也是唯一的一次挨打,或许没能成就现在的她。





蝉之羽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过分的你女儿,现在14岁了,还不懂事,都学会逃课偷钱了,一点都不让家长省心。

作为家长用细木棍打她脚丫,也是无奈,恨铁不成钢啊。估计你也不会下狠手,哪像我小时候,因为去偷人家花生吃,被告状了,那被爸妈打的一个惨绝人寰啊。但以后涨了记性再也没有拿过别人家的东西。孩子已经打了,不能说过不过分,只能说这样的体罚对孩子有没有作用,能不能达到效果。如果有效果,你女儿回心转意,那当然更好。如果没有效果,那么要思考了,应该怎样去解决好孩子的问题。

你女儿14岁,现在应该上初中了,也正是青春期。你要了解知道:

1:孩子在哪偷的钱?偷谁的钱?以前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2:孩子逃课出去干什么了?你一定要弄清楚,尤其是女孩子,就怕万一出去被误入歧途。孩子出去干什么了,一定要了解清楚。

3:造成孩子偷钱逃课的原因是什么?在学校具体什么情况?平时跟什么人玩的好?

这些都要了解清楚,不然,很难在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当然作为孩子的父母,孩子出现这样的事情,除了生气,更重要的是想想家庭内部的原因,解决问题,先从自己内部开始。

最后一点建议:

1:孩子上了初中就不要再体罚孩子了,孩子有自尊心,加上现在是青春叛逆期。对孩子的教育也以沟通交流为主了。我家里就是,当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爸跟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也不好再打你了。但你要是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不管你多大,哪怕结婚了,我只要知道,一定往死里打。给孩子一点信任,但也要告诉孩子你的底线,女孩子什么事情是一定不能碰的,你碰了,我一样会打你,尽管这样会伤你的自尊。

2:有什么事,一定要关起门来。教育也好,还是什么也好,一定要在自己家里面,陪在孩子身边,就静静地陪着她。

以上自己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爱我所爱小娜娜


俗话说,棒打出孝郎。教育心理专报认为,孩子犯错,该惩罚的必须惩罚,只要不造成身心伤害都不为过。但是,14的女孩应该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要坚持科学施教,惩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首先,家长要认真反思孩子为什么逃课偷钱

一般情况下,孩子平常缺乏管教,会经常与热衷吃喝玩乐的朋友在一起,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或者,家庭管教过严,缺乏温柔体贴,也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借以用所谓的“堕落”报复家长。家长要深刻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问题,并及时作出调整。

其次,家长要正确对待青春叛逆期的孩子

1.发展心理学认为,11-12岁至15-16岁的孩子属于青春发育期,即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青春期在生理心理方面“疾风暴雨”式的变化,容易让孩子产生惶恐、迷惑的感受,使其思想意识一部分指向主观世界,导致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开始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重视自己的能力、表现和学习成绩。比如,开始爱打扮,买漂亮服饰,甚至有的追求奇装异服、染发、纹身;交朋结友,显示自己的能力、人缘;重视学习成绩,期待别人的尊重,等等。

2.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往往积极情绪较少,消极情绪较多;情绪的稳定性较差,起伏变化较多。主要表现为他们的烦恼增多,孤独感和压抑感增强。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主,另一方面还不完全适应社会,导致失败和碰壁,由此产生困惑和苦闷情绪。

3.叛逆期最大的表现是“反抗”。这种反抗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强加的力量和家长的控制予以排斥的行为倾向。在学校表现为不服从老师管理,在家庭表现为不服从家长教训。 其实,孩子的反抗正是源于父母对他们要求独立自主的限制。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有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他们要求人格独立,要求社会地位与大人平等,要求意识和行为自主。他们会因独立自主意识受到阻碍而强烈抗争或冷漠相对,不再愿意做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听话的乖孩子”。尽管这种内在需求和对自身所处环境的要求是成长必需的,但是由于发展现状的矛盾给他们带来一些不适,也会对他们造成相当大的思想危机。

建议家长结合女儿的情况分析一下,孩子是否叛逆,造成这些叛逆的原因除了身心方面的发展规律造成的原因外,是否也与管教和环境有关。

第三,科学管教叛逆期女孩子

一是让孩子体验到大人的体贴。要与孩子共情,首先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她着想,其次再引导到正常的行为规范。比如,凡事尊重孩子的想法与做法,如果孩子有原则性的错误也不要过度指责,而是慢慢引导她认识到事情的后果,自己主动去纠正;也可以多聊聊她喜欢的装扮、电视剧,共同讨论如何打扮才美丽大方,共同分析剧中人物的优缺点等等,潜移默化地加强教育。

二是让孩子体验到大人的尊重。多鼓励,多表扬,多奖励,少限制,少批评,少惩罚,让孩子受到足够的人格尊重。即使孩子的想法不是多成熟,也不要直接否定。只要没有原则性的错误或严重后果,可以让孩子自己跌倒,再学会自己爬起来。

三是让孩子体验到自身的价值。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尊重,是每个人渴望的,孩子也不例外。比如孩子会解锁手机,可以让她教给我们或者别人;出门看到乞丐等有困难的人,可以让她用压岁钱帮助一下,等等,让她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她就会充满自豪感。在此基础上加强引导,让孩子立志做一个有用的人。切忌居高临下的指教、随时随地的训斥、喋喋不休的讲道理。多通过具体实践和事例让孩子获得人生感悟、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大加赞赏才是最好的。

四是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责任。要通过故事、事例告诉孩子,人活着除了是为了自己,还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如果任意而为,违反社会规则,就会受到社会的惩罚,甚至被社会所抛弃。为此,必要的家规还是应该设立的。犯了错就要惩罚,让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应当承担的责任,才会让孩子敬畏法则、遵纪守法。

结束语

孩子一旦感受到理解、尊重和赞赏,她们“想长大”“想独立”的愿望就会得到满足;一旦树立了规矩意识和底线思维,就会自我约束。她们自然会接受家长的意见建议和管教,成为不再叛逆而是更贴心的“小棉袄”。

★作者:@教育心理专报 分享科学教子方法,观摩优质教育案例,解决家庭教育困惑;关注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发展★


教育心理专报


首先确认,你的这种方法,绝对是错的。不

能把父母,管教我们的方式方法,用在孩子

的身上。对孩子来讲,是一种伤害。

只会让她对父母,增加恨意。缺 少 家 庭 给

她,带来的安全感,感受不到家的温暖。对

父母的感情,会越来越疏远。

孩子固然有错,也不能用木棍打她脚。事先

你要了解她,拿钱做什么。她是不是真的遇

到了困难?如果真的遇到困难,应该支持

她,帮助她。作为父母要懂得,理解女儿的

难处,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假 如她是拿钱去打游戏,或者拿钱去上网。

我们可以悄悄地跟踪她,看她到什么地方上

网?在什么地方打游戏。

了解清楚情况之后,自家可以买一台电 脑。

规定时间给她上网,打游戏。这样的话,她

就不会在外面乱花钱。在时间上控制她的网

瘾,让她慢慢的把网瘾给戒掉。

作为自己的子女,出现了问题。要懂得如何

去解决问题,如果去帮助自己的女儿,这些

才是父母该做的。因为父母是女儿的天,能

为她遮风挡雨,而不是处处使她难堪,这才

是你女儿所想的。

帮助女儿解决问题,这是至关重要的。用棍

棒教出来的孩子,只会让孩子对父母增添仇

恨。难道这就是作为父母,所盼望的吗?

现在每个家庭最疼痛的事,就是孩子的 叛逆

期。为什么孩子这么叛逆?因为父母无法足

他们的要求,所以造成了孩子们,叛逆的性

格。

其实孩子犯错,父母有推卸不掉的责任。因

为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动向,不了解孩子内心

所想,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造成孩子

对家没有安全感,所以父母有推卸不掉的责

任。以上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假如

对你没有帮助,你可以把这一页翻过去。


文清哥


王华老师来答疑,家庭教育无难题。

我们首先要分析本问题中的几个要素:14岁初中女生,逃课,偷钱,细木棍,打脚丫,过分。这些要素要分开分析,结合判断,才能准确的回答这样的情况怎么处理是正确的。

王华老师认为,在这个年纪,对孩子发生错误行为以殴打的方式进行教育,是不可取的,而且只能适得其反。

首先,14岁初中女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年纪的孩子,是最“不服管”的阶段,要教好孩子就必须讲究方法。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长大了,很多的事情是自己可以决定的。如果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良好,孩子还会和父母进行交流,遇事进行协商,能听进父母的建议,如果不好,孩子就会直接关闭与父母的交流通道,孩子做什么都是按自己的想法来做,不会考虑家长感受,甚至不考虑后果。因此,教育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非常考验家长教育能力的,必须要讲究方式方法,并且,对于孩子青春期之间的教育也进入了验收阶段,是还债的时期。打骂是最容易激起孩子反感的方式,导致孩子更加的叛逆,到时候就更加管不了,后果可能更加严重,孩子采取变本加利的方式来反击,会两败俱伤。

第二,逃课。这是家长不能容忍的孩子错误行为之一。

学生是以学习为重,别的事情都没有学习重要。这个观念是家长的,并不一定是孩子的。孩子不是不知道,而是否愿意去做,是两回事。为什么孩子要逃课,原因会很多。比如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比如被同学排挤,比中老师冤枉了孩子,比如孩子就是不喜欢某个老师的课等等,甚至 是为了报复家长对孩子学习的过度关注,都有可能导致孩子逃学。因此,不管家长是何等的不愿意看到孩子逃课,一定不是先来追责,批评孩子打骂孩子怎么不懂事不听话,而是要了解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向孩子的同学、老师了解情况,再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听听孩子的心声。

第三,偷钱。相比逃课,偷钱会触及家长的底线,因为我们的孩子可以是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但是,绝不可以是一个品质差的孩子。那孩子为什么不通过正常的渠道得到钱,而要用偷的方式呢?这是我们要真正反思的问题。

孩子们偷钱,一定是有要花钱的地方,同时也是孩子有某些原因不能通过正常的方式得到钱,不得已采取的偏门。那就涉及到孩子的经济管理问题,比如孩子在家里的零花钱是如何得到的,数额多少,花销的管控如何。孩子的零花钱,要定期定额给孩子,并对孩子如何花进行约定,如果违规还要有相应的处罚,如果有存储等良性行为,家长还可以奖励。如果孩子能够有光明正大得到钱的方式,她是不需要偷钱的。

另一个方面,孩子花钱干什么。如果孩子花的钱是干家长不让做的事,也可能导致她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去偷钱来满足需求。这就要求家长要随时了解孩子需要花钱干什么,哪些是她违背家长要求做的,这些违背的事情,是否应该满足。比如,有的孩子是为了打游戏,充值打赏,或者是互相攀比,这些我们就要进行消费观念的重新引导,禁止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是喜欢读书、喜欢电影,但是家长觉得可能影响学习,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沟通,达成一定的共识,在确保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满足孩子的爱好。还有一种可能是孩子遇到了校园霸凌事件,有人截着孩子要钱,孩子不敢和家长说,就偷拿钱,甚至偷同学的钱,以避免被坏同学打骂。这种情况我们家长更要及时的发现,给到孩子足够的保护,结合学校来处理,必要时要通过警方保护。

总之,我们只有明确孩子要钱干什么,才能杜绝孩子得钱的方式。孩子的品质不是一天就变坏的,常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背着家长作为的。家长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我们不要成为逼着孩子变坏的因素。

第四、细木棍打脚丫。这是一个体罚的方式,虽然我不明白为什么家长会选择打脚丫的方式,但是从细木棍上可以看出,家长是希望惩戒的意味有效,也不是希望把孩子打成什么严重的后果。问题在于,这 家长认为的,那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呢?

孩子确实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是需要教育,但这个过程中,我们上面所提的所有要素都需要和孩子沟通,本问题中没有提到一个字是和孩子进行交流。那么,直接上来打,就能打改过吗?我以我接触了过千的类似孩子实例来回答:不能,而且只会更坏。

家长或许认为,细木棍,我打不坏,打脚丫,让她以后不敢逃课,包括打手,让孩子不敢再偷,这些都是家长采取的惩罚措施。觉得只有打疼了,孩子才能记住教训,下次才不敢。但事实呢?尤其是已经发生逃课和偷钱这种“谎言”行为的孩子,在打骂的情况下,只有变得更加狡猾,让家长下一次,根本抓不住。家长会成为促使孩子更加变坏的催化剂。

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为什么从开始就选择欺瞒家长,做下那些事情呢?其实就是孩子非常确定,如果这些需要向家长说明,一是不可能被答应被满足,二是可能被打骂。换言之,在孩子的心中,家长是会站在欺负他的一方,而不是保护他帮助他的一方,是“指望不上”的,所以,孩子才会采取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

家长要反思的是,是不是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不能听孩子倾诉,不了解孩子身边发生什么事情,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命令控制、指责挑剔、打骂恐吓?这样的爸妈,孩子为什么还要去相信,去依靠?

因此,这个问题的最后答案是:家长不可以对孩子进行打骂。

对孩子树立规则,通过一些轻度体罚的方式让孩子明确边界,确定后果,承担责任,是在孩子三岁、六岁,最晚不超过十二岁之前做的事情。超过十二岁之后,再通过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只能加剧孩子的叛逆。这时候家长要做的是:

1、对外,从学校方,老师和同学的口中了解孩子在学校发生什么,有没有受欺负,或者是否有被误导,或者是发生了什么样的不愉快,总之,所以非正常的情况都要掌握;

2、和孩子沟通:把家长的担心说出来,先把自己的爱护表达出来。孩子是用来疼的,不是用来打的。只有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他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我们才能了解到孩子真实的内心。这个过程,不论孩子要不要回答,理不理家长,家长都要心平气和。还债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如果孩子完全拒绝交流,可以写下来,给孩子看。请相信孩子一定会看的,重点在于,家长一定要写。写都不写的话,这孩子变成什么样就不要要求结果了。

3、等孩子情绪平和之后,希望他可以向爸妈说出真实的情况。这个是给到孩子一个口子,一个可以拯救自己的口子。爸妈就在这个口子之外等着,不论多久,都会等。爸妈等着孩子走出困境,向爸妈伸出求助的手。爸妈一定会给孩子帮助和保护,孩子才会没有负担不会顾虑的走出来。

4、等孩子能够说明情况之后,我们根据事实,应对性的来解决问题。逃课的原因是学习还是人际交往,偷钱的原因是被欺负还是零花钱管理问题,不和家长说的原因是害怕被责罚打骂还是过度自信。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最后解决实际的问题。

我们的孩子不会一天变坏,家长也不能一天把孩子教好。家庭教育是个长期的事情,要想教育出品质言行都优秀的孩子,家长先要成为品质言行很优秀的爸妈。棍棒教育有其有效期,超过时限,就适得其反。只有遵循教育的规律,家长才能做个好爸妈!

关注“王华教育”,家庭教育无难题!


王华教育


题主,你好,我是热爱教育的张老师。根据您的描述,我认为您的疑惑是孩子犯了错误,怎样让她改正错误,体罚合不合适的问题。

态度与目标

我们要明确态度,犯错误 ,就要承担后果,就要受惩罚。这是一个人应有的觉悟,要从小培养。但是也必须做通思想工作,让她认识到错误,而且惩罚未必需要体罚这种激烈的形式。因为我们的目标是改正错误,而不是逼着她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具体怎么做

第一步,讲道理,分析错误。孩子犯了错误,对于错误,要找出错误根源,分析清,她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做,哪里错了,造成了什么后果,对以后有什么影响。只有让她真正从内心认识到错误,明白什么是对的,有了正确的是非观,才能让她以后的路走的更稳。

生活中这样教育孩子的家庭很多。常在用的方式有两种。1.民主型的家庭,一般会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通过和孩子平等的沟通,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心服口服。2.讲爱的家庭,家长喜欢用感情感化孩子。苦口婆心,述说错误的严重性。声泪俱下的动情劝说孩子体谅父母的不易,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珍惜现有的条件,让孩子心生愧疚,为了父母,改正缺点,好好努力,动力十足。


第二步,进行必要的惩罚。而且是要她心甘情愿的受罚,并且惩罚最好不要是体罚。因为孩子还小,不应采用那么激烈的方式。但又必不可少,否则,孩子不长教训,再犯的几率很大。


惩罚的作用是有理论依据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就是惩罚的理论依据。

要降低一种错误行为的发生几率,效果最好的是惩罚。而惩罚有两种方式,增加一种她厌恶的行为,或者减少一种她喜欢的行为。惩罚的方式很多,不一定要采用体罚的形式。体罚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也可能间接对孩子宣扬暴力,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可以选择更柔和的方式。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用的办法可以借鉴。1.以前,我上学时,老师会让犯错误的同学跑圈,抄课文,或者新颖一点的,对着墙蹲下,鼻尖贴墙,不许动等方式,不打不骂,但也别出心裁。事后证明效果还不错。2.我家父母对我从不打骂,最过分的一次,是小时候,把我关了小黑屋。3.我初中同学家,也有好办法。犯了错事,惩罚他两个月不许看电视,或者扣两个月零花钱,也让我的同学记忆深刻。


结语

对于孩子的错误改正问题,要采用讲道理与惩罚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惩罚不同于打骂孩子,可以采用更合理,更灵活多样的方式,来督促孩子改正错误,持续进步。

读者朋友们,关于惩罚,你有经历或看到什么有效而又不激烈的惩罚方式吗?欢迎留言,写下你经历过的或者看到的有效的惩罚方式。愿我们的经历经验,给更多的家长以帮助。

我是热爱教育的张老师,期待与您的下次相遇。


光之旅程


你好,虽然很多时候体罚的教育方式我们应该尽量去避免,但是在原则性问题上,绝不可以让步!但是单纯的体罚可能并不会起到纠正的作用。

题主的女儿正处于叛逆期,难免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然而相对于逃课这件事情,偷钱的性质可以说是恶劣,这种行为是必须要及时矫正的,但是在怎么和她沟通上需要多花些时间和心思。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成材,然而大多数子女都是普通的,家长的期望和现实的冲击难免会令家长对孩子或多或少表现出失望情绪,有时候只管成绩,不管其他的思想也会造成孩子缺乏生活和道德的常识,从而做出一些违反原则的事情,而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非常的小心,因为我们的行为是有可能导致孩子离父母越来越远,甚至和孩子的关系产生巨大裂痕。

首先作为父母,在处理这件事上,一定要先关心孩子,去理解她是因为什么而做出了这样的事情,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你没有办法让孩子感受到你在试图站在她的角度去考虑的话,她可能根本不会搭理你,甚至在你喝斥后和你直接对立,因为她毕竟没有明白有些事是不可以随意而为的,她一定是在心理上多少有点受伤的地方才会做出如此举动,她可能在你教训她之前已经感受到自己错了,然而她更需要的是关爱,而不是打骂,和孩子讲道理要在她愿意和你沟通的情况下进行,不然都是白搭。

我认为题主应该先去和女儿因打她这件事情道歉,毕竟她不是一个小朋友了,已经开始会独立思考并做出决定,只是还不懂得凡事都需要承担后果,在安抚过后,等她能心平气和的和你沟通了,再去做纠正这一个步骤,让她明白不是什么事都可以想做就做的。


猪油饼来俩


14岁初中女生逃课偷钱,用细木棍打女儿过分吗?

看似家长的问题是想得到打她是否过分的话题,而实际上我们需要陪同家长一起回答的问题却是:孩子逃课和偷钱的动机是什么?背后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而不再是打她是否过分的话题。

14岁正处于孩子成长的青春期,也是我们家长们经常给孩子贴的一个“叛逆期”的阶段标签。在这个阶段,孩子与父母之间最容易冲突的是学习上:父母懂的,孩子也基本都懂,孩子不会的,父母也基本不会。父母在学习上逐渐找不到可以胜孩子一筹的权威感,而孩子也开始脱离了对家长的依赖,如果这个阶段父母不能给孩子树立偶像与榜样地位,孩子会把关注对象转移到学校同学或者其他人物身上。这个时期,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内容和方式还是用儿童期的方式,那么很容易对孩子产生逆反和抵触情绪,究其原因,那还得追溯分小学阶段甚至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方式。儿童阶段,孩子没有足够多的主控权和反抗能力,对父母依赖性较强,所以一直压制自己的情绪和思想,而到了初中以后逐渐开始释放,也有了足够的能力去支配行为和逃离家长的约束,一系列的亲子关系问题和“不良习惯”问题就开始暴露出来或者引发出来。作为家长,我们更重要的是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因为这不仅关乎到目前的错误行为,更关乎到她的成长和未来。

因为对该事件的前因了解太少,往往我们只能以青春期孩子容易发生的问题来推测14岁女生出现目前行为的几种可能:

一、孩子平时获得父母关注太少。也许因为父母太过于忙碌,很少关心她的真实想法或者困惑,比如她在班级跟同学的相处是否有矛盾,是否有早恋,是否有身体不适,是否有兴趣得不到满足,是否有心里话得不到倾诉和理解等等。她的极端行为是为了寻求被关注,哪怕这件事情是错误的,但她的目的是为了被关注,达到了这个目的就是自己想要的,即使被罚。

二、孩子需要钱实现自己的愿望或者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想要买一件心仪的物品或者自己用或者想送人,或者想尝试某种生活方式,因为自己财力不够,又得不到父母支持,而采用了极端方式。家长需要做的,平时给予更多理解,要用正向的引导去影响她,而不是拒绝、打压或者不予理会。

三、孩子学习动力不强。孩子因为在学习上找不到目标和优越感,失去了学习动力,所以产生了从他处寻找替代的做法。家长要对于这个问题加强引导,尤其是对于生涯规划的输入,逐渐让孩子树立目标和理想。对于目标和理想,一定要是孩子自己树立的,而不是家长给予的,所以只要是孩子树立的真实目标以及理想,不分大小和好坏,家长只能鼓励。因为孩子现在需要的是目标感,而不是目标本身。只要有了目标,并且有了家长的鼓励和认同,就会逐渐产生对于目标追逐的动力,在以后成长的路上,目标还是会变的,所以家长不必太过在意,只管鼓励。

最后,对于家长问到因为打了孩子是否过分的问题,其实有两个答案:

一、如果孩子是为了寻求你的关注,你打了她,就达到了她的目的,对她伤害并不太大。之后,你只要多关心她,多拉近亲子关系,就是她想要的。

二、如果孩子有着背后的动机和原因,你没有表示理解,不了解她的内心,只是对于她此次的表面行为而惩罚她,会大大伤害她的自尊心。这样的一次打,可能会在她内心留下伤疤。

所以,对于亲子关系的沟通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青春期,生理与心理都在同步变化,作为家长还是要心细一些,因为有时候孩子的情绪并不受自己的控制,是生理变化给她的压力反应。希望家长能够多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帮助她顺利度过青春期。





童言堂


细木棍打脚丫也好,粗木棍打手心也罢,都是属于打孩子。作为老师,我是反对家长打孩子的。

每次开家长会,我都要跟家长强调,千万不要体罚孩子。因孩子犯错,我给家长打电话时,也总会叮嘱家长,绝对不要打孩子。当老师十几年了,说没犯过一点错误大家肯定也不信。但可以负责任的说,最近十年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

一、为什么反对打孩子?

1.法律不允许打孩子

大家都知道,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是违法的。那家长打孩子呢?有些人觉得是天经地义,但从法律的角度说,家长打孩子也是违法的。

14岁的孩子,还是未成年人。我们来看一下《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怎样规定的。

打孩子,明显属于家庭暴力,是法律禁止的行为。

2.打孩子作用不大

打孩子真的一点作用也没有吗?那倒也不是。古人说,棍棒之下出孝子,也不是没有道理。但这毕竟是古代的道理,并不完全适合现代。打孩子,只能短时有用,不是长久之计,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

在现实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家长,孩子犯错就打,再犯再打。最后孩子被打皮了,索性跟家长说,“有能耐你打死我啊。”也有的选择离家出走,更有甚者,会引发各种悲剧。

打孩子,一时有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打孩子往往带来负作用

打孩子带来的负作用,不仅是在身体上,更严重的是在心理上。

比如经常被打的孩子,性格会渐渐孤僻,有可能会走向抑郁。为了避免挨打,孩子往往又会撒谎。还有的孩子,认为打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外边会打别人。

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是下面的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产生阴影,一辈子活在恐惧中。另一种是对父母产生仇恨,导致一些过激行为。

二、不能打孩子,家长该怎么做?

既然我们明确反对家长打孩子,那孩子犯错时家长该怎么做呢?就如题主遇到的问题,14岁上初中的女儿逃课偷钱,应该怎么处理?家长可以试一试这样做。

1.默念三遍“亲生的”

一定要先深呼吸,语速放慢,念够三遍。这样做,主要是帮助家长冷静下来,避免产生过激行为。

2.询问犯错原因

作为家长,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犯错的原因。尽量让孩子自己说出来。如果孩子保持沉默,家长也不要先着急,可以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引导孩子说出真正的原因。

为什么逃课?是听不懂课还是不愿意上课,是自己逃课还是跟别人一起,有没有被人欺负,以致于不想呆在学校里等等。

为什么偷钱?偷的钱拿去干什么了?是充值游戏了,还是买什么东西了,是去网吧消费了,还是跟别人出去玩了,是自己想花钱还是被别人勒索等等。

要搞清孩子犯错的真正原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当然,家长对孩子的错误必须提前了解,不要被“忽悠”了。

3.共同分析问题

孩子既然能说出原因,那就说明有改正错误的想法。这时,家长必须要降低姿态,不要再强调父母的威严,而是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口吻,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

比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你怎么看这件事,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果孩子的认识比较深刻,我们需要安慰她、鼓励她。如果孩子认识不到位,我们可以提醒她。或者,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常言道,灯不挑不亮,话不说不明。把话说明白,把理讲清楚,事情就好解决了。

4.达成“和平”协议

孩子有错,必须要罚,不能因为她认识到错误就不罚了。通过处罚,让孩子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但罚的方式有许多种,千万不要选择体罚。

看题主的描述,孩子应该是初次犯错,我们还是要以批评教育为主,让孩子认识到这样做的危害、后果,以后不要再犯了。最后,要和孩子约法三章,如果再出现类似问题,该怎么办,提前确定好。

5.反思自身的问题

解决完孩子的错误后,家长应好好的反思自己,是否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有不足之处,是要求过严还是过松,方式方法是否合理。一般来说,孩子犯错,跟家庭教育都有很大的关系。

三、如果没控制住,打了孩子,该怎么办?

如果家长一时冲动,真打了孩子,必须在解决完问题后做好“善后”工作。

有的家长选择打完孩子“打”自己,有的家长选择打完孩子自己哭,都是可以参考的做法。

不过,我认为最关键的是,父母要向孩子道歉,并保证这是最后一次打孩子。不是说说而已,要真的是最后一次才行。

结语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犯各种错误。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争取不要重复犯错误。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打孩子,应该是最不可取的一种。


三石学堂


首先,先不管孩子对与错,您打孩子的做法肯定是不对的,打孩子不仅不会制止孩子犯错,还会适得其反。以后遇到问题,不要再打孩子了。

其次,14岁的孩子,现在正处在叛逆期,也是敏感期。这个年龄段极需要父母的关爱。也需要和父母经常进行有效的沟通。您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和同学们的关系怎么样,出现过什么样的问题。您要及时关注这些,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如果孩子有问题,也不要立即批评,要先理解孩子的处境和问题,然后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沟通。这样会排解一下孩子出现的不良情绪。孩子现在逃课偷钱,看来您和孩子之间已经好久没有进行过平等有效的沟通了。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为什么逃课也不知道。这确实也是您的失职。您要先进行自我批评,对孩子关心的不够,父母再忙,也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的孩子现在正好也是14岁,有一段时间他每次回家都不开心,有的时候还偷偷掉眼泪,我老公找了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孩子在房间谈了半天,一开始孩子还不愿意说,最后在我老公的“攻心术”下,孩子的防线被彻底打破了。他一股脑的道出了他最近的苦恼,其实都不是什么大事,经过我老公和孩子的逐条分析,孩子顿时感觉轻松了,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了。所以,及时帮孩子排解心理的坏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学习成绩如何,孩子首先要成为一个健康的,善良的,快乐的,阳光的孩子对孩子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要格外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希望他们都能健康成长。

教育孩子,要从家长的自我教育开始,我是思兰,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