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覺總是“一驚一乍”,父母別擔心,試試這些神奇“安撫法”

聽到很多媽媽說起過,寶寶在睡著的時候會突然

發出笑聲,仔細觀察卻發現寶寶並沒有醒來,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是小寶寶在做夢,是的,你沒有看錯,小嬰兒也是會做夢的,他們的夢裡會哭會笑、甚至還會一驚一乍的喊叫。

寶寶睡覺總是“一驚一乍”,父母別擔心,試試這些神奇“安撫法”

科學研究有專家發現:胎兒在大概8個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做夢了,這時候他們大腦的左右神經系統逐漸發育完善,夢境就開始陪伴他們在媽媽的子宮裡睡眠,而媽媽只能感覺到寶寶在踢肚子。

有些多媽媽會擔心睡著的寶寶突然大哭是因為受到了什麼驚嚇,其實並不是,寶寶睡著時的哭和笑,大都來自本能反應。

寶寶睡覺總是“一驚一乍”,父母別擔心,試試這些神奇“安撫法”

新生兒在剛剛出生的時候,並沒有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他們所展現出的哭和笑,完全是一種本能的反應。

當他們吃飽睡足感到舒服的時候,就會出現笑容;

而如果尿溼或是肚子餓了等不舒服的感覺出現的時候,他們就會哭鬧。

同樣,睡夢中的哭和笑也是他們的本能反應。

寶寶在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輕鬆的夢,就會發出笑聲;

而如果做了一個緊張可怕的夢,就會在睡覺的時候哭出來。

寶寶睡覺總是“一驚一乍”,父母別擔心,試試這些神奇“安撫法”

寶寶會夢見什麼?

弗洛伊德曾經提出:夢境是在滿足人的願望,對小孩子來說也一樣。

0~2歲的寶寶一般都是在處於淺睡眠狀態的時候才會做夢,白天發生的事情會在他的腦海裡重現,也就是說他做的夢大都和白天的經歷息息相關。

如果他一整天都有爸爸媽媽的陪伴,玩得很開心,就會在夢裡笑出來;

而如果他白天被爸爸媽媽責罵或是看到了可怕的東西,就有可能在睡夢中哭泣。

寶寶睡覺總是“一驚一乍”,父母別擔心,試試這些神奇“安撫法”

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漸增長,情感發展也日益完善,這個時期孩子的夢境內容也會更加豐富。

他或許會夢到睡前故事中的小怪獸或者糖果屋,也有可能夢見白天想要的那輛小汽車,但是歸根結底,這些夢境都是和他白天的經歷和思想有關的。

總而言之,孩子在睡眠中哭和笑都是正常的反應,是神經發育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對寶寶的心理和生理發育都是有好處的,媽媽大可不必為此擔心。

寶寶睡覺總是“一驚一乍”,父母別擔心,試試這些神奇“安撫法”

媽媽要如何看待孩子的夢境?試試這3個神奇“安撫法”

1、不要過分看重

“夢境是真實心靈的寫照”,這句話沒錯,可是媽媽也沒有必要過分看重寶寶的夢境。

不必因為寶寶在睡夢中哭泣而感到焦慮,不用過分擔心這會給他的心理帶來陰影,當寶寶在睡夢裡哭泣的時候,媽媽可以溫柔的抱抱孩子,安撫他睡夢中緊張不安的小情緒。

如果他一直沉浸在噩夢裡,可以用溫和的方式叫醒寶寶,然後重新哄睡,你的溫柔耐心會重新給他一個甜甜的夢境。

當然,如果寶寶在夢裡笑出聲音,那就需要拍拍他,讓他繼續美好的夢吧。

寶寶睡覺總是“一驚一乍”,父母別擔心,試試這些神奇“安撫法”

2、給孩子一個安詳的睡前環境

在睡前不要讓寶寶過於興奮,給他一個安詳的睡前環境,讓他慢慢安靜下來,這樣寶寶就不會輕易將興奮的情緒帶入睡眠中,也就更加容易進入深度睡眠,就能夠減少寶寶噩夢的概率啦。

寶寶睡覺總是“一驚一乍”,父母別擔心,試試這些神奇“安撫法”

3、讀睡前故事

很多寶寶睡覺出現做噩夢的情況,可能是因為沒有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或者睡前沒有聽取美好的童話故事。

而睡前故事多以童話故事為主,情節不會激烈,多為美好結局,寶寶聽後很容易獲得安全感,產生睡覺後也有父母陪伴的感覺,睡覺會更香。

寶寶睡覺總是“一驚一乍”,父母別擔心,試試這些神奇“安撫法”

睡前故事還能促進寶寶的聽力,父母的聲音也是對寶寶大腦最好的刺激,能促進大腦發育,擴大孩子的視野,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我從莎莎1歲起就開始講睡前故事,這時孩子已經能聽懂大部分簡單的詞語,她特別喜歡《上床囉:寶寶晚安故事》和《小房子系列:益智早教睡前故事》

寶寶睡覺總是“一驚一乍”,父母別擔心,試試這些神奇“安撫法”

每一冊都是單獨的小故事,故事簡單清晰,很符合寶寶能理解的思維,更多的是搭配了精美的圖片,顏色明麗、溫和,不會讓寶寶的大腦過於興奮,促進睡眠還能培養審美觀。

寶寶睡覺總是“一驚一乍”,父母別擔心,試試這些神奇“安撫法”

每天給寶寶換不同的小故事,不會枯燥,碰到寶寶喜歡的也可以反覆講,0-4歲的寶寶都很適合。

寶寶睡覺總是“一驚一乍”,父母別擔心,試試這些神奇“安撫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