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劉徹和玄燁能成千古一帝?

小行星童星交流會


這個問題問的太好了,最關健的不是劉徹和玄燁能成為千古一帝,而是在誰的教育下劉徹和玄燁成為什麼樣的千古一帝。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兩位帝王的成長過程中,陪伴、教育他們的最重要的幾位女人如何造就了兩位優秀的帝王。

首先,先說說愛新覺羅·玄燁,他在清朝皇帝中排第四,年號康熙。他的母親就是十三歲嫁給皇帝,十四歲生下皇子,二十二歲當了太后,二十三歲就香消玉殞的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佟佳氏幼年入宮,不知道是幸運還是她有什麼獨特的迷人之處,她成了皇帝福臨的妃子。可以肯定的是,她並不是以美貌著稱的,加之她的年紀太小(生玄燁時只有15 歲)、性格內向,因而並不受皇帝的寵愛。佟佳氏懷玄燁時,據說衣裾間有龍盤繞,赤光燦爛;生玄燁時,則合宮異香,五色光氣充溢殿庭。

  佟佳氏在景仁宮的生活十分寂寞。與所有的孩子一樣,小玄燁在感情上十分依戀母親。幼年的玄燁,從小就表現出了他的過人成熟和聰慧。在日常生活中,他從母親孤獨、痛苦的眼神中感覺到了生活的艱辛。他是個十分敏感的孩子,也很善解人意,他雖然不諳人情世故,但卻能夠用超出他的年齡的成熟和懂事,來撫慰母親的愁苦和不幸。

  順治帝死後,玄燁登基為帝,也就是康熙帝。康熙尊生母佟佳氏為皇太后,佟佳氏做了一年皇太后,就患病而亡,年僅二十三歲。當孝康章皇后病重時,九歲的康熙帝“朝夕虔侍,親嘗湯藥,目不交睫,衣不解帶”,一年後孝康章皇后去世,康熙帝晝夜守靈,水米不進,悲痛大哭。

孝康章皇后死後,康熙由孝莊及後輔佐並撫養。這就是玄燁登基為帝后影響他一生的第二位女人。鼎鼎大名的孝莊太后。

記得在電視劇《康熙大典》上有這麼一段話:

8歲的康熙第一次上朝時,孝莊太后對他說:

 

“孫兒,你要昂首闊步地走,記著,

 

這天,由你來撐,

 

地,任你來踏,

 

這天下的人都是你的臣民,去吧!”

身為康熙的皇祖母,孝莊太后十分關心他的成長,對康熙的培養更是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經常給康熙講清太宗皇太極當年創業大清國的故事,激勵他將來要秉承祖先英烈之風,成為有抱負、有作為的人物。

孝莊太后一直以帝王的標準嚴格訓練康熙,教育他要“寬裕慈仁,溫良恭敬”,甚至連一舉一動都要“儼然端坐”,中規中矩。

在這樣長期的教育和影響下,形成了康熙那剛柔並濟的性格。

也正因為孝莊太后的輔佐,康熙親政六十一年間,勵精圖治,致使國力昌盛,開創了又一個盛世王朝。

接下來我們在說說漢武帝--劉徹。

劉徹初名彘,天生聰穎過人,慧悟洞徹,進退自如。據《漢孝武故事》載:“至三歲,景帝抱於膝上,撫念之……試問兒:‘樂為天子否?’對曰:‘由天不由兒。願每日居宮垣,在陛下前戲弄。’”小劉彘信口而應的回答,使劉啟不得不對這個兒子另眼看待。

劉彘有驚人的記憶力,求知慾特別強,尤愛讀書中古代聖賢帝王偉人事蹟,過目不忘。景帝深感詫異。劉彘“訟伏羲以來群聖,所錄陰陽診候龍圖龜冊數萬言,無一字遺落。

至七歲,聖徹過人”,景帝遂改劉彘名“徹”。“徹”字表示充滿智慧,達到聖德的要求。

這麼聰慧的劉徹是如何教育的呢?這就要說說他的第一任啟蒙老師,他的生母王夫人,漢武帝的生母王娡,是漢景帝的皇后,但是這個皇后卻與一般的皇后來歷不同,因為王娡原本就是一個普通的民婦,入宮之前就已經嫁人,而且還有孩子,但是因為有算命人說她會生下天子,於是她的母親在她還沒有“離婚”的狀態下,就把她送到皇宮裡,果不其然,王娡最終當上了皇后,甚至生下了天子,也就是後來的漢武帝。

王夫人此人機敏圓滑,當館陶長公主劉嫖想將比劉彘大四歲的女兒許配給他時,王夫人見長公主地位崇高,在竇太后跟前說一不二,當下滿心歡喜地答應下來。於是6歲的劉彘與10歲的陳阿嬌訂了婚,也就有了“金屋藏嬌”的典故。

在景帝前六年(前151)。同年九月,皇后薄氏因無嗣被廢,從此,館陶長公主屢屢向景帝稱讚劉徹如何聰明,如何達理,使景帝更加喜愛這個孩子。同時,長公主經常向景帝進讒,誣陷慄姬。景帝便在前七年(前150)十一月,案誅大行,廢慄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半年後,王夫人被立為皇后,7歲的劉徹被立為太子。







文靜視角


這個問題要辯證地看。長於婦人之手,也要看是怎樣的婦人。有句話說的好,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漢武帝劉徹與康熙帝玄燁就是這樣的例子。


漢武帝的母親是王皇后。王皇后是一個厲害的角色,王皇后是個民間的女子,已經結過婚了,前夫叫金王孫,從名字上看,也是有一些背景的人,但是王皇后的母親志向很大,她母親是秦漢之際燕王臧荼的孫子,只是因為家道中落,流落民間。可以想像,這個家族對於恢復他們的榮耀是有很強的企圖心的。王皇后雖然嫁給了金王孫,但是她母親不滿意,把王皇后送進了太子宮,還很受太子劉啟(後來的漢景帝)的寵愛,生了四個孩子,可見她受寵程度。

在劉啟成為皇帝后,原本太子也不是漢武帝劉徹,但是王皇后這個人的水平發揮了作用。她能看到漢景帝的姐姐館陶公主的份量,將劉徹與館陶公主的女兒陳阿嬌結親,這其實是政治聯姻。王皇后在宮中也很會做人,不僅漢景帝喜歡,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也很喜歡她。最後成功地將原來的太子劉榮廢掉了,將劉徹送上了帝位。我們可以想像,王皇后對於劉徹的言傳身教,影響必然是很大的。

可以說沒有王皇后,就沒有漢武帝。正是有一個這樣的母親,才有了後來的漢武帝。

(《漢武大帝》中的王皇后)


至於康熙帝玄燁,就更不能不提他身後的皇祖母孝莊太后了。康熙八歲登基,此時他父母就都死了,是祖母孝莊太后帶大的。孝莊太后對玄燁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經常給玄燁講述祖父清太宗皇太極當年創業大清國的故事,激勵他將來要秉承祖先英烈之風,成為有抱負、有作為的人物。她一直以帝王的標準嚴格訓練康熙。嘗勉上曰:“祖宗騎射開基,武備不可弛。用人行政,務敬以承天,虛公裁決。”又作書以誡曰:“古稱為君難。蒼生至眾,天子以一身臨其上,生養撫育,莫不引領,必深思得眾得國之道,使四海鹹登康阜,綿歷數於無疆”

雖然孝莊太后並不干預朝政,但是康熙的很多政策,都是要跟孝莊商量的。“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後行”。


除了兩位偉大女性的教育培養之外,劉徹和玄燁當時面臨的條件還是不錯的。


劉徹接了文景之治的班,國家建國六十餘年,不長也不短,太長了容易腐化,太短了沒有積蓄。劉徹接班的時候正好。他的父親漢景帝幫他還平定了七國之亂,國內的局面穩定了很多。所以說漢武帝接了一個非常好的班,加上他個人的素質也非常好,容易成功。


康熙繼位的時候,清朝入關才十幾年,一班文臣武將都還在,所以即使鰲拜專權,其實威脅不到康熙,很容易就被除掉了。清朝的宗室力量很強,康熙朝的時候,八大鐵帽子王,就是努爾哈赤與皇太極的子孫,都還沒有腐化,所以有穩定的依靠力量,成為康熙成就偉業的基石。


再思樓紀


與我們經常在歷史劇看到的呂太后,武則天,慈禧太后等等把皇帝玩弄於鼓掌之中不同的是,漢武帝劉徹,康熙帝玄燁雖然也是在強大的女權通知下成長起來,卻無不例外的成長成一代明君,其原因無非有三點:

第一:國家處於上升通道中,政治穩定,皇室強大,帝后一族很難與之抗衡。漢武帝時期,經過文景之治,國家強盛,竇太后一族雖然佔據高位,卻沒有驕兵悍臣,無法支撐竇太后,竇太后只能依據自己的太后之位的權勢來獲得利益。且漢朝宗室分封在全國各地。康熙帝時期,孝莊太后更是一個明大義,知大理的人,是康熙帝最好的導師,他不僅沒有權利的慾望,而且處處幫助提攜玄燁。

第二,帝王本身聰慧堅毅,有雄才偉略。雖然兩位帝王繼位之處都沒有親政,都是他們都善於學習,善於保護自己,積蓄自己的力量。都有遠大的目標,能夠抗壓力,知恥辱。漢武帝創建自己的羽林軍,為以後抗擊匈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康熙帝摔跤遊戲,積蓄力量,搬到鰲拜。

第三,人才濟濟,良師益友

兩位帝王都有識人之明,且懂得愛護利用人才。漢武帝時的司馬遷,桑弘羊,東方朔,衛青,霍去病。康熙時的明珠,索額圖,周培公等等。


考古論今


引言:

漢武帝劉徹和康熙大帝玄燁在中國歷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優秀帝王,然而這兩位皇帝彷彿是歷史的選擇,因為按照繼承製度而言他們絕無可能繼承皇位。漢武帝劉徹是景帝的第十個兒子,愛新覺羅.玄燁則是順治的第三個兒子,這樣就造成這兩位能成為皇帝都需要背後有人推波助瀾,成為皇帝之後仍然不能手握實權,處於危難之中。這就導致這兩位皇帝雖然“生於深宮之內,長於婦人之手”,最後都成為千古一帝最重要的原因。

劉徹和玄燁情況不一樣,但都身處於危難之中,並無實權

題主的“生於深宮之內,長於婦人之手。”源於《荀子.哀公》,記載的是魯哀公向孔子請教治國之道。文中記載到: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寡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寡人未嘗知哀也, 未嘗知憂也,未嘗知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孔子曰: “君入廟門而右,登自胙階,仰視榱棟,俯見幾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 則哀將焉而不至矣......君出魯之四門,以望魯四郊,亡國之虛則必有數蓋 焉,君以此思懼,則懼將焉而不至矣?”

由《荀子.哀公》中的對話我們可以看出“生於深宮之內,長於婦人之手”只是條件之一,如果君王心懷天下,做到知哀,知憂,知勞,知懼,知危。瞭解到雖然自己貴為國主,但是百姓是水,水可載舟也可覆舟。劉徹和愛新覺羅.玄燁都不是嫡長子,同樣是兩者即位之後並沒有實權,這就符合孔子所說的“危”。

漢武帝劉徹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重掌大權

雖然劉徹的生母是漢景帝最寵愛的嬪妃,但是因為出身的問題劉徹不可能立為太子。前元四年劉徹被封為膠東王,哥哥劉榮被封為太子。劉徹的母親利用和長公主的女兒阿嬌攀親,使得長公主成為劉徹的代言人。長公主是景帝的姐姐,也深受景帝和竇太后的喜愛,一邊說太子劉榮的壞話,一邊說劉徹的好話,此消彼長之下利用太子犯錯的機會,廢除原太子立劉徹為皇太子。由於是被扶上太子之位,所以必定會受到母親的太后的掣肘。

劉徹雖然在即位只是已經十六歲了,但是當時的受到來自竇太后和母親的雙重壓制。漢武帝喜歡儒家學說,重用趙綰和王臧兩位儒生希望藉此改革新政。當時的掌權者竇太后崇尚黃老思想,直接干預朝政,趙綰和王臧兩人都死在獄中。這就是使得剛剛還鬥志昂揚的漢武帝認識到自己的皇位還不穩固,所以漢武帝一直都是活在危險當中的。

但是漢武帝並不魯莽,在此之後不但向竇太后道歉承認錯誤,還對竇太后更加的尊敬。六年之後沒竇太后壽終正寢的時候,漢武帝開始自己的野望。漢武帝佯裝悲痛,派遣竇太后的兩位親信大臣主持葬禮麻痺敵人。然後藉口葬禮舉辦的不夠盛大革這兩位的職,同時罷免丞相,御史大夫等人換上自己的人,雷厲風行的辦事方式直接嚇壞了母親,使得母親打消了干政的念頭。漢武帝是在危難之中自我成長,在古代能夠靠自己能力獲得皇位的皇帝註定不普通,漢武帝在位打的匈奴悲痛欲絕。

愛新覺羅.玄燁,主少國疑的情況之下穩定自己的皇位,一代少年天子

愛新覺羅玄燁繼承皇位的情況比劉徹還要慘,如果劉徹只要無作為最後就能順利擁有實權的話,那麼玄燁需要扳倒一座座大山。年僅四歲的玄燁就患上天花,有幸治癒也因此成為皇太子。父親在自己八歲的時候去世,也就是說玄燁在八歲就即位當皇帝,當時有四位顧命大臣,但好在有母親孝康章皇后,但是在玄燁四歲的時候母親也去世了,此時的玄葉可謂是危機重重,主少國疑。

順治帝駕崩的時候留下四位大臣輔佐玄燁,包括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主少國疑的情況之下,四位輔佐大臣發生內鬥,其中鰲拜最為囂張。鰲拜早年跟隨皇太極的時候就立下赫赫戰功,在皇太極死後面對多爾袞的威脅又極力保順治皇帝登基,所以在順治皇帝去世之前特地安排鰲拜來輔佐康熙。作為大清朝的三代元老,手中的權利讓鰲拜開始迷失自我,在朝廷內部安插親信,殘害政治對手威脅皇權。玄燁十四歲親政,十六歲的時候就配合宮中的侍衛果斷將鰲拜拘禁,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利。

總結:

通過對兩個皇帝如何獲得實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來,兩位皇帝雜年輕的時候都是出於孔子所說的“危險”當中,這兩位皇帝可以的在年輕的時候就通過自己的手段獲取皇位,這就註定了這兩位皇帝將來必定能成為千古一帝。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來“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完全只是一個條件,如果沒有出現危機的情況之下,很難成為千古一帝。在歷史中朱祁鎮就是這樣的,但是由於自己是嫡長子所以從小就是錦衣玉食的毫無危機感,最後才會出現土木堡之變,大明王朝的衰敗。所以說正是因為處於危機之中劉徹和安心覺羅.玄燁逆風翻盤,這樣的皇帝肯定會成為千古一帝。


我是夏目愛看書,如有錯誤,歡迎斧正!



    夏目愛看書


    兩位皇帝雖生於宮廷、長於婦人,但他們在位期間能匡扶社稷、能主政朝綱。他們先後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諸多領域,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了統治也鞏固了江山基業,可以說他們都在歷史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跡,算是非常出名且有所作為的皇帝。


    一、劉徹,敢於下“罪己詔”的皇帝

    漢武帝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推行推恩令,將權力進行層層分割,通過此舉,漢武帝牢牢地掌握了大權,此外,他還設立刺史制度,用於監察地方;

    經濟上,規定中央才能鑄幣,嚴禁個人和任何民間組織鑄幣。另外,積極推行鹽鐵官營,直到目前,這類措施都在沿用;

    文化上,推行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下令在全國蒐集各類圖書,皇宮裡面收藏了33090捲圖書,這個藏書館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級圖書館。另外,他積極推廣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創立了《太初曆》;

    軍事、外交上,他北征匈奴一共花了14年時間,先後派大將李廣、霍去病、衛青等進行征討,後來又派張騫出使西域,首度開創絲綢之路,加速了漢族與其他少數民族的交往,促進了漢朝的繁榮。

    漢武帝是一位優秀的皇帝,他在位時期,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民族融合加強,他注重實事求是,任人唯賢。晚年的他雖然有汙點在身,但一個敢於下“罪己詔”的皇帝,也屬“瑕不掩瑜”了。



    二、康熙帝玄燁的雄才大略

    一個人的成長環境往往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康熙8歲的時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親,不得已與自己的母親相依為命。雖然玄燁生於宮中、長於婦人,但玄燁獨特的性格和特質,沒有埋沒他的光華。相反,他身處逆境,磨礪了秉性也抵抗住了各種壓力。


    康熙能成為千古一帝,其祖母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祖母非常看重玄燁。孝莊太后早年經歷了從一個遊牧民族到一統國家的主人,所以在對於玄燁的成長道路上,孝莊促成了他的性格養成,也教會了他許多治理國家的方略。

    康熙不拘一格,不負眾望,加上自己的努力,他把大清治理的井井有條。用人上,他以自己的獨特眼光,重用漢人,重用人才,例如李光地、姚啟聖、周培公、施琅、陳廷敬等人,後來都為大清的發展貢獻了許多。

    軍事策略上,他花費8年時間,收復臺灣,平定了三藩內亂;通過聯姻等方式,解決了噶爾丹勢力的影響,他甚至逼迫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是清代唯一一次平等條約。另外,他還主持編纂了《康熙字典》。

    康熙在位61年,確保了邊疆的穩定,促進了各民族間的融合。不得不說,康熙為了大清江山和自己的統治,殫精竭慮,實屬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山城小哲


    這個問題存在偏見,而且不科學,除了開國皇帝,其他皇帝幾乎都是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一樣有很多明君,可見,皇帝是否英明和這一點無關。下面來說一下為何他倆能成明君。

    歷史大環境所迫

    自劉邦建國,匈奴問題就很嚴重,漢朝一直和親應對。但是匈奴還是會搶奪漢朝的土地和物資。到了劉徹時期,匈奴問題是需要解決的,外有強敵,這使得劉徹要勵精圖治,解決匈奴,否則他都有被滅的風險。而康熙是清朝入關後第二任皇帝,且順治統治時間不算長,民心還沒收復,天下還沒最穩,反清勢力仍然還有,三蕃問題也需要解決,這些都使得康熙不能隨心所欲,時代給了他們壓力和責任,不得不做,不做就有亡國之危。

    經歷宮廷鬥爭

    劉徹和玄燁的成長不是一帆風順的,劉徹本來就不是太子,她的母親聯合公主,劉徹又答應迎娶陳阿嬌,扳倒了前任太子才輪到了劉徹,他的帝位得來不易。玄燁幼年生天花,死裡逃生,他還不是順治最年長的兒子,8歲就登基,四大臣輔政,母親去世早,全靠祖母孝莊扶持他。最終奪回權力還要擒拿鰲拜。這些經歷使得劉徹和玄燁從小就知道權力得來不易,他們的心智也逐漸成熟。

    祖輩積累,時機成熟

    漢武帝能出擊匈奴並打敗匈奴,他的父親和祖父文景二帝是做了很大貢獻的,沒有文景之治的積累,漢武帝也做不到這一切。康熙雖然8歲就登基了,但是他的父親順治還有多爾袞已經給他打下了基礎,這使得康熙有時間慢慢長大,慢慢籌謀。

    長於有能力的婦人之手

    這兩人雖然是長於婦人之手,但是劉徹的祖母竇氏,其母王氏,還有公主姑姑(也是岳母)都是十分有心機,經歷了很多事情而成功的女子,她們不是普通女子,她們的心機和政治才能比很多男子都厲害。而康熙的祖母孝莊則被稱為“興國太后”。順治就是靠孝莊扶持的,孝莊的政治才能,執掌朝政也是可以的,她培養的孫子怎麼會差呢?

    總結

    能否建功立業成為明君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性格和能力的養成是和從小的生活環境有關的,環境會影響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他們的生存環境使然,讓他們不得不聰明一些。皇帝也是有危險的,皇帝也是需要努力的,否則將萬劫不復。


    未濟


    劉徹是拿著環首刀開疆拓土,玄燁是操控著紅衣大炮吊打外藩。

    我們再來看一下漢武帝和康熙在各自所處的時代付出和收穫的多少:

    一、成功之路

    執政時間上,漢武帝是54年,康熙是61年,兩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康熙登基時所面臨的問題,要比漢武帝登基時更嚴重。首先,康熙在登基之前,得過一場天花病,差點丟掉性命,但是俗話說因禍得福,康熙也因為這場病獲得了皇位的繼承權。

    相比之下,漢武帝登基時可謂是順風順水,公元前153年劉徹被封為膠東王,公元前150年又被封為太子,公元前140年,漢武帝順利登基。

    兩位帝王執政時間之所以這麼長,主要是因為他們都是年少繼位,康熙8歲,漢武帝15歲。從登基到掌權,漢武帝和康熙都是通過擊敗權臣才掌權的,可見兩人足智多謀。

    二、治國水平

    漢武帝執政時期,在思想上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理念。在對外戰爭上,漢武帝開始猛烈反擊匈奴,初步形成了對遊牧民族的優勢。在外交策略上,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對匈奴形成了包抄的戰略形式,可以說這種大膽的思維彰顯了漢武帝的雄才大略。在內政上,漢武帝推行了“推恩令”,加強了中央的集權制度,實現了漢朝的真正的統一。

    再來看看康熙,康熙登基之後對遊牧民族形成碾壓性實力優勢。在對外貿易上,剛開康熙實行的是禁海政策,但很快又放開了這一政策,雖然清朝的“閉關鎖國”本質上是官方貿易擠壓民間的資本,但康熙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穩定中央集權。

    面對這樣的問題,康熙首先是平定了三藩之亂;接著就是收復了臺灣;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組織多倫諾爾會盟,收服了外蒙古;兩次擊敗了準噶爾,最後噶爾丹被迫自殺;又收復了西藏。在康熙的領導下,清朝不僅沒有丟失土地還實現了開疆拓土。

    所以,無論是個人付出還是文治武功,康熙和漢武帝都能稱為千古一帝。


    公元前


    自古以來,幾乎90%的帝王不都是“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嗎?他們之中有的人成為了一代明君,有的人變成了昏君,暴君,甚至是亡國之君,所以環境雖然對人有很大的影響,但是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生長環境不是塑造帝王的主要因素

    歷代帝王之中,除了開國皇帝外,沒有出生在深宮之中的,大概有這麼幾類,一種是每個朝代的開國之君和第二代皇帝,第二種是向漢宣帝劉詢這種從小關進監獄,大了在外避禍的,第三種是皇帝沒有子嗣,從其他王爺家過繼來的,比如明朝的嘉靖皇帝。

    秦始皇畫像

    這三類皇帝是比較特別的,開國皇帝知道打江山不易,創業的艱難,另外才建立國家,江山並不穩定,因此處處謹慎,所以開國皇帝中很多是比較賢明的,另外經歷了大風大浪,政治手段也不是和平時期的皇帝能相比的,所以開國之君中,傑出的皇帝很多。

    另外像劉詢這種從小在外避禍,還有第二代的皇帝,父親在外打拼的時候,有的也跟著分憂,他們是能體會到百姓疾苦的,因此登基之後,也不會有太出格的行為,中規中矩成為一代賢君問題不大。

    漢宣帝劉詢畫像

    而第三類因為前任皇帝沒有子嗣,從其他血緣近一些的宗室裡,選擇一位皇室的子弟過繼過來,這一類的問題會比較大,因為這一類的皇帝繼位之後,在朝堂之上根基不穩,容易淪為傀儡。

    比如清朝的光緒皇帝,當然這也和光緒皇帝的年齡較小,慈禧太后獨掌朝政有關,明朝的嘉靖皇帝也是同樣的情況,在他才登基時和大臣們的關係一度非常惡劣,就連漢朝的劉詢,他登基後,在霍光還活著的時候,也是沒有實權的。因此是否“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並不能判斷一個皇帝能否成為一位傑出的君王。

    光緒皇帝

    劉徹和玄燁為何能成為傑出的帝王?

    漢武帝劉徹在館陶公主的幫助之下,被漢景帝立為太子,並最終登基稱帝,劉徹登上皇位這一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他登基之初想要推行新政,最後新政卻被竇太后廢除,還好在統治初期,因為母親王娡的關係,得到田氏外戚的支持,但是後來田氏外戚也日漸驕橫,劉徹又只能將田氏外戚剷除。

    這一系列的經歷,讓劉徹有了很大的成長,也讓他知道權力來之不易,要掌控權力,平衡大臣,外戚,宗室之間關係並不容易,因此他開始逐漸鞏固皇權,實施推恩令,削弱宗室的勢力,加上有漢文帝,漢景帝多位皇帝的修養生息,也給之後劉徹決戰匈奴提供了機會,最後成就了漢武帝的不朽功績。

    漢武帝劉徹畫像

    而玄燁8歲登基,順治皇帝給他留下了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位輔臣和動盪不定的江山,不過好在他還有奶奶孝莊文皇后的輔佐,讓江山得以穩定,但是這個時候的康熙皇帝還未親政,在聯合索額圖除掉鰲拜之後,康熙皇帝才一步一步鞏固了自己的政權,他這一路走來,比劉徹還要坎坷,驚險。

    但是康熙皇帝面對的考驗還沒結束,三藩,臺灣,沙俄,蒙古,反清復明的勢力都對他虎視眈眈,所以康熙皇帝在執政早期根本就不敢掉以輕心,這讓他度過了一次次的危機,平定三藩,收復了臺灣,鞏固了自己的政權,同時為清朝的統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康熙皇帝的功績有一半是時代大環境所造就的。

    康熙皇帝畫像

    結語

    所以不論是漢武帝劉徹,還是康熙皇帝玄燁,他們“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但是這個“婦人”卻非普通的婦人,在幫助兩人成為傑出君王的過程中,都起到了十分關健的作用,加上這兩人都是非常勤奮皇帝,一個有父輩留下的基業,一個面對動盪帶來的壓力,共同成就了偉大的帝王。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玄坤文史


    這個問題問得好。

    首先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皇帝都已經是當今皇帝了。

    這個時候,這些後宮太后名正言順的過問朝政,專心致志的撫養教育下一代。

    試想,假如劉徹和玄燁都是由父皇撫養長大的,那麼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那時候的父皇是沒有多餘精力來對你進行諄諄教導的,因為白天要日理萬機,晚上要應對後宮之事。

    如果再加上出現個九子奪嫡,連分神的機會都沒有,哪還有時間來對你進行治國理政的輔導呢?再說了,皇帝還不一定是你呢!!

    所以,劉徹和玄燁能有如此機遇和成就,是有基礎的。

    首先你要成為皇帝,而且是幼年成為皇帝。這樣你長於婦人之手,這個婦人打心眼裡就認為你就是當今皇上。

    心無旁騖的思考朝政和教育後代,而且此時的小皇帝一天都跟太后膩在一起,對其的話那肯定是百分百聽得進去的。

    什麼話只要過過腦,都會有印象的。

    再加上,這兩位太后,那可是女強人的存在。駕馭後宮,平衡朝政都有自己的閉門心經,要不然也不會坐上太后的位置上。

    所以說不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小的時候一直教育他的,更是一生之師。


    古今中外多少事


    兩人都是少年天子,得到太皇太后的扶持,因而擊敗權臣,崛起於朝堂之上,太皇太后本是巾幗英雄,聰明才智在鬚眉之上,漢武帝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得到長公主的支持,挫敗竇太后支持劉武稱帝的陰謀,坐穩皇位,以四兩拔千斤之策,獨尊儒術,統一了思想,以推恩令,削弱了諸侯,加強了中央集權,他是馬上打得了天下,馬下治得了天下的皇帝,可以讓衛青,霍去病攻打匈奴,也可以讓張騫開通絲綢之路,不愧有秦皇漢武之稱。康熙除敖拜,平三藩,收臺灣,也是政績灼灼,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私訪,不放過一點蛛絲馬跡,糾出了不少貪官汙吏,有千古聖君稱號,他們兩人用稚嫩的雙肩,挑起天下的擔子,給宮中的女人以依靠,而不是靠著宮中的女人,這點,同治和光緒就都差遠了,當然,同樣的女人培養皇帝的目的都不一樣,因而皇帝的政績與歷史的評價也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