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诗词17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登建康⑴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⑵远目,献愁供恨⑶,玉簪螺髻⑷。落日楼头,断鸿⑸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⑹,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⑺?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⑻。可惜流年⑼,忧愁风雨⑽,树犹如此⑾!倩⑿何人唤取,红巾翠袖⒀,揾⒁英雄泪!


豪放诗词17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无人会,登临意


豪放诗词17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无人会,登临意

注释

⑴建康:今南京。

⑵遥岑:远山。

⑶献愁供恨:(它们)仿佛都在传送忧怨仇恨。

⑷玉簪螺髻: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⑸断鸿:失群的孤雁。

⑹栏杆拍遍: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刘孟节曾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⑺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世说新语·识鉴篇》:“张季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gū)菜、莼(chún)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称为莼鲈之思。季鹰,张翰,字季鹰。西风,秋风。

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记载,许汜在刘备、刘表面前说陈登粗野无礼,因为一次许汜见陈登,陈登没有招待客人的意思,他自己上大床睡卧,让客人睡下床。刘备说,陈登希望您能忧国忘家,有匡扶汉室之志,可是您只想到“求田问舍”,说的话没什么可以采用的,这就是陈元龙不愿给您说话的原因。求田问舍,置地买房,代指许汜。刘郎,刘备。

⑼流年:流逝的时光。

⑽忧愁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苏轼《满庭芳》:“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⑾树犹如此:北周诗人庾信《枯树赋》:“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xuàn)然流泪。”

⑿倩(qìng):请托。

⒀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

⒁揾(wèn):擦拭。


豪放诗词17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无人会,登临意


豪放诗词17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无人会,登临意

简析

此词约为乾道四年至六年(1168—1170)辛弃疾在建康任通判时所作。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的抱负无法实现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上片先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最后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下片抒情,词人虽然思念故乡,但不会像张翰、许汜一样贪图安逸,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了。

这是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悲歌”,八百多年之后催生了当代流行歌手王杰的《英雄泪》。


豪放诗词17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无人会,登临意

最豪放名句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豪放诗词17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爱国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铁蹄蹂躏下的济南,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宋,任江阴签判,后又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转运使、安抚使等职。42岁被弹劾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20年之久。64岁起相继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他力主抗金,却不被重用,临死仍在高呼“杀敌!杀敌!”病逝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命运多舛,壮志难酬,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风格沉雄豪迈,情绪激荡多变。辛词喜用典,意蕴丰厚。有《稼轩长短句》传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