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生活不是找到的,是不經意間積累下來的

2020年1月10日,《俗世奇人全本》新書發佈會在北京圖書訂貨會舉行。

冯骥才:生活不是找到的,是不经意间积累下来的

發佈會現場,左起第三位為作家馮驥才。主辦方供圖

馮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系列一直備受廣大讀者推崇和喜愛。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他先後創作了54篇“俗世奇人”系列短篇小說。其風格統一、傳奇色彩濃郁、充滿生活氣息、人物形象活靈活現,書寫了清末民初天津衛的地域風貌、風土人情、生活風尚,也展現出我國民間文化的精巧技藝與其中蘊藏的智慧。

冯骥才:生活不是找到的,是不经意间积累下来的

《俗世奇人全本》插畫 主辦方供圖

2019年,馮驥才先生又創作了《大關丁》《彈弓楊》《孟大鼻子》《齊老太太》《旗杆子》等18篇“俗世奇人”新作。此次,馮先生專門為《俗世奇人全本》繪製了精美的插圖,54篇小說,配有58幅精彩插圖,圖文並茂,靈動活潑,簡潔鮮活,人物躍然紙上。

2018年,《俗世奇人》榮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標誌著小小說(微型小說)創作傳播已進入一個新階段。《刷子李》《泥人張》等篇目還入選了中小學語文課本,成為文學創作、語文教學的典範。更為精彩、豐富的《俗世奇人全本》,將繼續引領小小說閱讀的熱潮。

對話作家馮驥才——

記者:《俗世奇人全本》中的“奇”是如何定義的?“奇人”的原型來自哪裡?

馮驥才:或者他身懷絕技,這個絕技匪夷所思,或者他做人做事的行為匪夷所思。因為我做了二十多年的文化遺產的搶救,我看到祖國大地上的“奇人”太多了。

記者:過了這麼多年,再寫“俗世奇人”,角度與之前有什麼不同?

馮驥才:我可能更注重地方的集體性,就是地域的特點。做文化遺產搶救之後,我才知道我們現在所要保護的文化遺產,實際是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多樣性。因為有了文化的多樣性,人類的精神才能更豐富。比如我們聽音樂,柴可夫斯基和肖邦是不一樣的,它是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最深刻的部分表現了人的性格。

記者:“俗世奇人”中的插圖是從何時開始創作的?

馮驥才:“俗世奇人”寫了三輯,每輯都有一個很厚的手稿本。我想到關於人物的一個好玩的事兒,我就寫在本子上,然後就畫他各式各樣的動作、神情。比如說“泥人張”,我可能畫了二十多個,等到要出版的時候,我選一個好的,讓我的工作人員拍下來發過去。

記者:是否曾為了創作一部作品而刻意去體驗相關的生活?

馮驥才:基本沒有。我寫東西跟生活有關係,有時候我很懷舊,懷念我的童年,我就到曾經住過的老房子那裡去看看,去拍點照片。這是我內心的生活,它不是為了寫小說才這麼做的。現在經常提的一個詞叫“深入生活”,讓作家去找生活。但生活不是找到的,生活是不經意間積累下來的。生活中的一些精華和細節,你是找不著的。

記者:對正在學習寫作的人有哪些建議?

馮驥才:因為我的小說都不長,短篇需要用最節省的筆墨讓人物活靈活現。你要寫一個形象,不是在還沒有認識它的時候就把它寫出來,而是先讓它在你的腦海中是活靈活現的。寫風景,寫事物,都要逼真地看見它。我們教孩子寫作,不是教孩子怎麼寫,是要教會他們想象。

記者:文學中有哪些特質是不應該改變的?

馮驥才:文學不能改變的是它對生活的忠實,忠實於生活的真實。對作家而言,有兩個“真”是絕對不能改變的,一個是“真實”,一個是“真理”。作家不能改變生活,但可以影響生活,影響人們對生活的看法、對生活的情感和對生活的審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