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称帝后,“四爷党”成员结局如何?

王事情


带兵的大臣全弄死,不带兵的兄弟都善终。

雍正继位后,根据他对兄弟大臣的封赏,可以确定他有五个盟友。这五个人根据重要性排序依次是:隆科多、年羹尧、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


一、隆科多→囚禁致死。(死因存疑)

不谈小说和影视剧,只说历史。历史上的隆科多是雍正继位的头号功臣。因为康熙驾崩的前夕,是他第一个向康熙进言,劝康熙应立即确定皇位继承人,尔后康熙准奏,才把继承人的名字写进去了密匣中。(具体是不是写的老四的名字,现在还在争论,但是如果康熙不写这份传位诏书,雍正也不可能名正言顺的继位)

雍正继位后,隆科多下令全北京城戒严,让步军统领衙门的兵,封锁了皇城,把京城与外省的书信来往全部阻断,导致八爷党与领兵在外的十四阿哥无法内外呼应。其后十四阿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雍正骗回了京城软禁。雍正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定了朝廷内部的不安定因素。

所以不恭维的说,雍正能顺利继位,隆科多居功至伟。后来雍正授隆科多一等公,以总理事务大臣的身份掌管吏部,并赐其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加封太保荣誉衔,即是对他的功劳的一种回馈。

不过也正是因为隆科多功劳太大的原因,雍正对他很忌惮,怕他对自己不利。并且隆科多爱吹牛,雍正继位后,他曾多次与人吹嘘自己当年派兵戒严,扶持雍正登基的那点烂事。在官场上的影响很不好。

古人云:国之神器不可示人,皇位继承权具有不可置疑的正统性,不能被旁人议论。隆科多动辄就对别人吹嘘他的拥立之功,这在雍正看来就是找死!(并且他总是提派兵戒严那点破事,这在别人听来,会有一种雍正是靠篡位才上位的印象。而雍正最恨别人说他是篡位)

所以雍正后来就借机找茬,以“大不敬”、“紊乱朝政”、“欺罔”、“党奸”、“贪婪”等四十一条罪名将其罢官,并软禁在了畅春园。而隆科多的妻子也被入辛者库,终生为奴。

雍正六年六月,隆科多死在畅春园,具体死因不详。可能是被害死的,也有可能是正常病死的。

二、年羹尧→赐死。

雍正继位,年羹尧的作用仅次于隆科多。十四阿哥被骗回京城后,年羹尧在第一时间清洗了十四阿哥在西北的党羽,控制了西北大营,保障了西北军对雍正的忠诚。比如十四阿哥最信任的副将延信(爱新觉罗氏,皇太极曾孙,豪格的孙子),就是被年羹尧暗中搞倒的。

说到这里,先替年羹尧证个明。年羹尧这个人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里面的形象,跟他的历史形象反差很大。比如在影视剧中,年羹尧是雍正的包衣奴才,一手提拔的心腹,他能崛起是因为他沾了雍正的光。然而在历史上,却不是这么一回事。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年羹尧不是雍正的包衣奴才。雍正继位前,他跟年羹尧不存在所谓的主奴关系。

其次,年羹尧是个能力非常强的人,并且他是康熙一手提拔的封疆大吏,他的上位跟雍正没什么关系。

第三,雍正娶年羹尧的妹妹,是康熙亲自为雍正指婚,意在拉拢年羹尧。也就是说,雍正和年羹尧是经康熙撮合,才变成联姻关系的。并不是什么年羹尧为了接近雍正,毫无廉耻的把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雍正。

所以说,历史上的年羹尧和雍正,是典型的强强联手。年羹尧并不欠雍正什么人情,而雍正继位前在年羹尧面前,也没什么主子威严,就是一般的皇子而已。

好了,说到这里大致就能明白雍正为什么要弄死年羹尧了。因为,年羹尧一直都不受雍正控制,不亏欠雍正人情。这样的牛人,而且还是手握兵权,平灭了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的大牛人,雍正岂能容他?

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雍正以“大逆”、“欺罔”、“僭越”、“狂悖”、“专擅”等九十二条大罪,将年羹尧赐死。



三、胤祥→善终,子孙世袭罔替。

十三阿哥胤祥跟年羹尧一样,也是影视形象与历史形象反差最大的一个人。

电视剧中,胤祥是雍正登基的头号功臣,是他带着丰台大营的兵马赶到畅春园,确保了雍正能顺利登基。同时也是他及时识破了八爷党的逼宫计划,带着京郊大营的兵马勤王护驾,保障了雍正的新政改革。

但是,以上都是文学虚构的内容。历史上真实的十三阿哥,并没有带过兵,只是一个偏文官的形象。他能得到雍正的重用,完全是因为他总是在关键时刻支持雍正。

比如,胤详争储失利后,暗中培植势力,并在雍正登基后,第一时间投靠了雍正。由于他拥立有功,所以雍正也投桃报李,在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天,便任命胤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同日晋封为和硕怡亲王。(胤祥在此之前没有任何爵位,他是连跳数级,直接从没爵位的光头阿哥提升为亲王)

还比如,雍正决心实行新政后,满朝文武都暗中反对,只有胤详等少数几人是雍正改革最坚定的支持者。胤祥的存在,对巩固雍正统治有很大的帮助。就拿雍正元年清算国库亏空一案来说,这个案子就是胤祥办的。他在办案期间铁面无私,十二阿哥胤裪还不上欠款,他就逼胤裪卖家产还钱。事后胤详自己把不近人情的污名担了,没影响到雍正的主君圣名。

试问,有这样的好兄弟,而且还一直没有摸过兵权,对雍正不够成威胁,雍正怎么可能不给他高额回报呢?

雍正八年五月初四,胤祥病故。他死后,雍正对满朝文武说,要保证十三弟子子孙孙都享受荣华富贵。这个许诺,实际上就等于赐给胤详一族一顶铁帽子了。



四、胤禄→善终,子孙世袭罔替。

十六阿哥支持雍正夺嫡的史料记载不多,不过根据两项证据可以证明,他肯定也是雍正的心腹党羽。

证据一:康熙驾崩的当晚,雍正担心有大臣或者皇子会造反,就让胤禄负责皇宫内的警卫工作。这个任命是很诡异的。因为雍正凭什么信任胤禄?他担心别人造反,难道就不担心胤禄会造反吗?

证据二、雍正封了老十三总理大臣和亲王爵位后,第二个就是封胤禄。并且由于当时庄亲王博果铎(皇太极孙)去世,雍正将庄亲王的爵位封给了胤禄。而由于庄亲王是铁帽子王,所以胤禄跟胤详一样,也是铁帽子亲王。(另外胤禄跟胤祥一样,也是爵位连跳数级,由光头阿哥直接提拔为亲王的)

所以,胤禄应该是雍正的潜在支持者。虽然史料记载不多,但他肯定是雍正的心腹。否则雍正不会把皇宫的安保工作和大内管家的事务交托给他,更不会让他白捡一个铁帽子王的大便宜。

雍正在位时期,胤禄历任正蓝旗都统、镶白旗都统、正黄旗都统。乾隆元年,任总理事务大臣,兼管工部事务,食亲王双俸。

乾隆三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胤俸病死,死时七十有三。

他是雍正兄弟当中,最好命的一个人。功劳没多大,就是会站队。一辈子荣华富贵,还给子孙捞了一个铁帽子王。

五、胤礼→善终,由于其无子而终,乾隆将其弟弘曕过继给他承嗣爵位。(果亲王爵位不是世袭罔替,但三代都未降爵)

十七阿哥胤礼在小说中是雍正的死党,雍正继位的当晚,他跟胤详分别带了西山大营和丰台大营的兵勤王,保证了雍正继位。另外在《甄嬛传》中,胤礼泡了四嫂,最终被雍正赐死。


不过这些都是虚构的。历史上的胤礼,功劳貌似不怎么大,雍正对他有一点戒心,曾经想要他的命。所幸是十三阿哥帮胤礼帮他做保,雍正才没有杀胤礼。

由于有胤详的担保,后来雍正对胤礼就非常倚重了。比如雍正元年四月,胤礼由光头阿哥册封为郡王(低胤详、胤禄一等),雍正二年八月,雍正发上谕给宗人府,准许胤礼以郡王的身份,享受亲王的待遇。

虽然他的待遇不如胤详、胤禄,但雍正对他的提拔也是火箭速度了,这在当时是比较少见的情况。因此,可以肯定的是,胤礼八成也是雍正心腹成员之一。否则就解释不了雍正对他为何如此的恩宠。只不过他的功劳可能没有胤祥和胤禄大,所以雍正对他的恩宠也不如给胤祥和胤禄那么多。

不过,雍正临死前,胤礼是雍正委任的两个托孤大臣之一(另一个是胤禄)。

乾隆亲政后,为了收回权力,乾隆就故意打压了胤禄和胤礼。受打压期间,胤礼一病不起,病死了。乾隆以为是自己的打压造成了十七叔的死,心里还破感内疚,不仅哭的稀里哗啦,而且还把弟弟弘曕过继了胤礼当儿子,承嗣果亲王爵位。



总的来说,雍正的支持者就是两个下场,带兵的外臣,尤其是在雍正继位前就已经享有极高地位的隆科多和年羹尧,雍正在大权在握后都处理掉了。而不代兵的兄弟,如老十三、十六阿哥、十七阿哥,雍正都给与了他们极高的政治地位,并且都是善终。


Mer86


四爷党主要核心!

皇十三子胤祥、步军统领隆科多、川陕总督年羹尧、雍正府邸幕僚戴铎。

还有一些重要成员!

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大学士兼户部尚书马齐、吏部左侍郎张廷玉

皇十三子胤祥是雍正最忠实追随者,也是雍正皇帝十三弟,雍正继位,对胤祥评价:柱石贤弟!册封和硕亲王,议政大臣!后追封大清历史第九个铁帽子王!后病逝!

年羹尧在雍正大统之前对雍正帝忠心耿耿,立下赫赫战功!后期有点功高盖主目中无人,最实际体现在其部下见雍正不跪,见年羹尧下跪!通过这件事雍正也萌生了杀他的念头!后被诛杀!

隆科多下场也和年羹尧一样异常凄凉!作为雍正的亲舅舅,雍正登基后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称之为舅舅!本该一生荣华富贵的隆科多收受贿赂,结党营私!被雍正帝砍了脑袋!

戴铎

戴铎最失败的就是知道雍正的秘密太多,虽然没有功高盖主,但是康熙是留不得他了,登基前戴铎是个忠心的谋士,出了很多计策,雍正也大部分采用了!登基后戴铎就像个夜壶,遭到了嫌弃,知道雍正太多秘密,雍正不得不冠以贪污的罪名杀了他!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记载:“与行止妄乱之沈竹、戴铎,结党怀欺,煽惑众听!

其余四爷党的重要成员均得善终!年羹尧隆科多是自作孽不可活!戴铎也应正了那句话,秘密知道的太多只有死!



海纳维京


“四爷党”的主要成员,无非就是十三爷胤祥、田文镜、年羹尧、李卫、隆科多这几人。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有好结局,唯独两位武将以悲剧收场。

历史上,雍正素有“冷面王”的称号,是著名的铁腕皇帝。雍正对待自己的政敌向来是毫不手软的,哪怕是自己的亲兄弟也绝不留情。因此,雍正的兄弟们,除了铁杆哥们十三爷胤祥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没啥好下场,不是削爵、就是圈禁!

但雍正也并非完全冷血无情,实际上他即位后,对拥护自己的“四爷党”主要成员,也都加以重用和厚待。可以说,如果他们不作死,基本上也都不会死,都能有好的结局。

比如十三爷胤祥,作为雍正最铁杆、也是最具分量的追随者,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是清朝历史上第九位铁帽子王。在雍正年间,胤祥出任议政大臣等要职,辅助雍正处理重要政务。胤祥于雍正八年病逝,时年45岁。

胤祥死后,雍正给予他最高级别的哀荣,让其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特赐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此外,雍正还特许其将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无需避讳,使胤祥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特例!可以说,胤祥是“四爷党”主要成员中,结局最好的一个。

接着来看看雍正的两个亲信文官田文镜和李卫,这两人都是雍正的忠实追随者,在雍正即位后,都获得重用,并在任官期间大力贯彻和推进雍正的各项改革。因此,雍正对两人都是加以厚待的,哪怕犯错也都获得雍正的包容。所以,两人的结局也都很好,死后都享受哀荣。田文镜病逝于雍正十年,享年七十二岁,死后谥端肃;李卫病逝于乾隆三年,享年五十一岁,死后谥敏达。

最后说说雍正的两个亲信武将年羹尧和隆科多,这两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不过倒不是因为雍正过桥拆板,而是因为这两位武将恃宠而骄,自己作死罢了。先说隆科多,他最后因结党营私,并私藏玉牒,而被逮捕,谴返回京,最后被抄家,死于禁所。

再说年羹尧,他可是雍正朝的名将,同时也是“四爷党”中的作死代表。由于年羹尧一向备受雍正宠信,而后又在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因此,后期的年羹尧就可是越发骄横,变得恃宠而骄。他不仅生活极度奢华腐化,而且还结党营私、大肆贪敛财富。

于是,雍正就从对他的宠信迅速转变为憎恨,对年羹尧一贬在贬。最终,朝臣们也看清了皇帝对年羹尧的态度,开始不断网罗他的罪状,开列出九十二款大罪,被赐在狱中自裁,凄惨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本文作者:小贱贱

这些历史要读


很多人受《雍正王朝》的影响,可能认为雍正的“四爷党”成员只有年羹尧、李卫、隆科多、皇十三子胤祥这四人,但是其实雍正的党羽绝不止这四人。



康熙晚期,最让史学界津津乐道的宫廷事件,就是“九子夺嫡”。1708年,随着太子胤礽被康熙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被废黜,康熙诸皇子开始长达数十年的夺嫡之战。

此时皇长子胤禔、皇次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三子胤祥和皇十四子胤禵等九子相继加入到夺嫡的行列中,他们各自组成大爷党、太子党、三爷党、四爷党、八爷党这五个政治集团,其中初期太子党实力最强,不久太子被废后,八爷党跃居其上,成为实力最强的存在,而后就是四爷党。



四爷党的主要成员包括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六子胤禄、皇十七子胤礼、肃亲王衍璜、张廷玉、年羹尧、戴铎、鄂尔泰、隆科多、李卫、田文镜等11人。

那这11人最后的结局都是如何的呢?且听我详细到来。

皇十三子胤祥

胤祥,这人大家肯定熟悉,人称“义王”的十三爷。他可以说是雍正的“死党”,是诸皇子中与雍正最亲近,对雍正的忠臣的康熙之子,当然雍正对他也是非寻常。



凭借着这等“至死不渝”的拥立之功,胤祥在雍正登基后,就被重用,待遇更是天下的独一份。雍正一继位,胤祥就被晋升为和硕怡亲王,并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及总管会考府、造办处、户部三库。

因胤祥的从旁协助,雍正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稳定了自己对于天下的统治。因此,胤祥因病去世后,雍正不但赐予他王爵“世袭罔替”的权利,成为清朝第九个铁帽子王,并允许他将“允”改“胤”,而这也成为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从胤祥死后的待遇上,可以看出雍正对其的“真心实意”,他对胤祥真的是恩宠无比,厚待有加。当然,胤祥能得到这等待遇,这与他自己的才能是分不开的,雍正每次吩咐他办的事情,他都能很好的完成,且每次都很得雍正的心,为此雍正曾盛赞“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

皇十六子胤禄

胤禄,是康熙诸皇子中除胤祥外,第二个支持雍正的皇子。胤禄的出生并不好,他的母妃虽是旗人,但却是汉军旗人,而且他的外祖父也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县,可以说无权无势。



不过胤禄在康熙晚年还是较得宠的,他曾执掌内务府,负责掌管宫廷事务。雍正元年,因庄亲王博果铎无子,胤禄被过继,然后继承铁帽子王庄亲王的爵位。

此后,胤禄在雍正年间历任正蓝旗汉军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正蓝旗满洲都统。雍正去世后将他选为四辅政大臣之一,与胤礼、鄂尔泰、张廷玉一起辅佐少年皇帝乾隆。



乾隆元年,任总理事务大臣,兼管工部,并赐食亲王双俸。乾隆二年,因政绩突出,被乾隆加封镇国公爵位。乾隆三年,兼理藩院尚书。乾隆四年,因与胤礽之子理亲王弘皙往来“诡秘”,被乾隆停双俸,罢都统。乾隆七年,被命总理乐部事,乾隆十八年授议政大臣。

乾隆三十二年去世,享年73岁,赐谥号“恪”。

皇十七子胤礼

胤礼,这个皇子听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认识,其实他就是前几年非常火的电视剧《甄嬛传》中的果郡王。



胤礼的出生比胤禄还低,他的母妃连旗人都不是,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汉人,而且还是宫女出生,因此这等身份注定是受不到康熙的重视的,所以康熙时期他始终都只是个皇子。

不过因他眼光独道,“九子夺嫡”时,他牢牢跟着雍正,所以雍正继位后,他开始被重用。雍正元年,胤礼先是被册封为果郡王,同时又兼管理藩院。雍正七年,进封和硕果亲王,同时一人身兼正黄旗蒙古都统、镶红旗满洲都统、镶蓝旗汉军都统和镶蓝旗蒙古都统四职。次年兼管工部,八年总理户部三库,十一年又兼管户部。雍正去世后,他被雍正任命为辅佐大臣,辅佐乾隆处理朝政。



乾隆元年,胤礼任总理事务大臣,兼管刑部及宗人府事务,并赐亲王双俸。乾隆三年,因病去世,享年42岁,而后乾隆命皇长子永璜前往守孝,并加祭一次,赐谥号“毅”。

肃亲王衍璜

衍璜可以说是支持雍正中身份最高的皇族中人。他是肃武亲王豪格的曾孙,也是皇太极的嫡系子孙,可以说他是雍正在皇族中最大的依仗,其作用毋庸置疑。



雍正继位后,在第八年,衍璜被任命负责管理雍正潜邸所居之处雍和宫事务。乾隆二年,总管镶白旗觉罗学。乾隆三十六年因病去世,享年81岁,赐谥号“谨”。

张廷玉

如果说衍璜是雍正在皇族中的最大倚仗,那张廷玉就是雍正在朝堂上最大的倚仗之一。

张廷玉,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四十二年,授翰林院检讨。康熙四十三年,入值南书房。康熙五十五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康熙五十九年授刑部左侍郎,康熙六十年调吏部左侍郎。



1722年十二月,雍正一即位,张廷玉就被雍正特授为礼部尚书,自此跻身于中枢之列。

雍正元年,雍正先是让他担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而后加封他为太子太保。同年8月,署理都察院事,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九月又从礼部调任户部,任尚书。雍正六年,晋保和殿大学士,又兼管吏部事务。雍正七年,雍正初设军机处,张廷玉同胤祥、蒋廷锡入军机处,总理军机处事务。



雍正十三年,雍正驾崩,张廷玉以汉官身份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同胤禄、胤礼、鄂尔泰一起辅佐少年乾隆。乾隆元年,兼管翰林院事务,次年升任总理事务大臣,特命进三等伯爵,同年掌以大学士掌机要。

可以说在乾隆初期,张廷玉作为汉臣一时恩宠无两,每次乾隆巡幸江南时,张廷玉总是留京总理事务,且还能夜宿紫禁城,并典试科举。



不过到了乾隆中期,张廷玉逐渐失宠,当时晚年的张廷玉一直要求乾隆答应雍正曾给予张廷玉的承诺,那就是死后配享太庙,因此让乾隆越发的厌恶于他,所以逐渐失宠。最终在乾隆十五年,乾隆罢张廷玉配享,后又因四川学政编修朱筌坐罪,张廷玉又被收回所有御赐之物。



乾隆二十年,张廷玉因病去世,享年84岁。当然在他死后,乾隆怜悯他生前的功绩,遂重新让他陪享太庙。

隆科多

隆科多,雍正得以继位的最关键的人物。当年就是隆科多代替康熙宣读立他为帝的遗诏,而后也是因他借着自己执掌九门提督的权力,替雍正稳定了初登基时的不安定的因素。



因此凭借着这等功劳,雍正登基初期对他可是厚待,不仅给予他高官厚禄,让他总理朝政,执掌吏部,还允许他可以不经奏请,任意任免官吏,同时还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公开称他为“舅舅”。

可是隆科多并不知道珍惜,他开始恃宠而骄,开始仗着恩宠胡作非为。1727年,隆科多因于结党营私,并私藏玉牒,被雍正定四十一条大罪,幽禁于畅春园。次年,六月隆科多死于禁所。

年羹尧

年羹尧,是雍正麾下少有的文武全才。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及第,之后用了不到九年的时间就从庶吉士做到四川巡抚一职,成为了地方上显赫一时的封疆大吏,这个时候年羹尧30岁。



康熙六十年,升川陕总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方权臣。雍正登基后,年羹尧被雍正所倚重,1723年5月,雍正赋予年羹尧总揽四川、陕西、贵州、云南等数省一切事务,云、贵、川等官员,不论是总督,还是知县都要听命于年羹尧。10月,青海发生罗卜藏丹津叛乱,年羹尧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负责平叛事宜。

1724年,青海叛乱平定,年羹尧因功升为一等公,位列异姓爵位之首。



当然年羹尧也犯了跟隆科多一样的毛病,骄横跋扈,恃宠而骄,因此在1725年,被雍正开列九十二款大罪,然后在狱中自裁而死。

戴铎

戴铎,他就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的原型,剧中邬思道出的很多的点子其实都是戴铎所出。

他教会了雍正很多帝王之道,在夺嫡的过程中,也是他教会了雍正很多明哲保身之道。不过也正是如此,他知道雍正太多的秘密,也知道雍正太多的黑暗面,所以雍正登基不久,戴铎就被雍正以贪污罪处死。

鄂尔泰

鄂尔泰,雍正心腹中的心腹,他曾借助着在内务府当差的机会,为雍正秘密提供了许多宫廷的秘事,雍正因此在屡次在夺嫡过程中先行一步。因此,雍正登基后,鄂尔泰就开始了飞黄腾达的一生。



雍正元年,他被越级提拔为江苏布政使,成为地方大员。雍正三年,晋升为广西巡抚,但还没赴任,雍正觉得他还可大用,遂调为云南巡抚,兼管云南、贵州、广西三省。次年,鄂尔泰升任云贵总督,并加兵部尚书衔。

雍正六年,鄂尔泰调云南广西三省总督,次年加衔少保。雍正十年,晋升保和殿大学士,成为了百官之首。雍正十三年,雍正去世,遗诏鄂尔泰为辅政大臣。乾隆元年,鄂尔泰兼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职,并加太傅衔,自此成为了清廷地位最高的大臣。



乾隆十年,因病去世,享年66岁,赐谥号“文端”。

田文镜

田文镜在康熙朝并不受宠,在康熙朝用了二十余年的时间也才做了内阁侍读学士。

直至雍正登基后,作为雍正的亲信田文镜才开始被重用。雍正元年,先是被破格提拔为山西布政使,次年先调任河南布政使,后任河南巡抚。而在河南巡抚任上,田文镜帮助雍正很好的完成了在山东所实施的摊丁入地、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等新政策,因此备受恩宠。



雍正五年,被雍正誉为“模范疆吏”的田文镜升任河南总督,并加兵部尚书衔。雍正六年,调任河南山东总督,次年加太子太保。雍正八年,兼北河总督。

雍正十年,因病去世,享年72岁,赐谥号“端肃”。

李卫

李卫,这人恐怕是雍正的嫡系中除十三爷,最让人熟知的人物。当然正史中的李卫不同于《李卫当官》和《雍正王朝》所演的那样,是个地痞流氓出身,反而在历史中李卫的家境颇为富裕,因此在之后因科举无望,他就用钱买了一个员外郎的官职。



之后在任户部郎中的时候,被当时在查户部账目的雍正所看中,遂被雍正收为亲信。雍正登基后,雍正先是任命他为云南盐驿道,雍正二年又升任布政使,主管全省财政赋税,次年,因政绩突出,李卫又被提拔为浙江巡抚。



雍正四年,李卫又兼任两浙盐政使,次年又升任浙江总督,并兼巡抚事,自此成为地方上显赫一时的封疆大吏。雍正七年,因在任上实施的雍正新政有功,被加封兵部尚书衔,不久又加太子太傅衔。

雍正十年,出任直隶总督,成为了天下第一督,彻底的走向了人生的鼎峰。乾隆三年,因病去世,享年51岁,赐谥号“敏达”。



可以说雍正的亲信结局都不差,除了隆科多、年羹尧这两个自己作死的,其余的都是善终,且生前也都是做到了一品的高官,可谓是高官厚禄,享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能说,当官站队很重要啊!赌对了,高官厚禄那是接踵而来,赌输了,仕途也就差不多了。


澳古说历史


公元1675年,清康熙皇帝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并寄予厚望,希望能够继承自己的万里江山。然而这个二阿哥胤礽却不争气,妄图篡位,导致身败名裂,太子之位也被康熙废黜。从此,清王朝内部上演了一场由权力引起的大型争斗事件——“九子夺嫡”。

“四爷党”的由来

在参与该事件的九个儿子中,除了废太子胤礽,最大的两股势力分别是:以四阿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八阿哥胤祀为主的“八爷党”。这两股势力明争暗斗十几年,最终以四阿哥胤禛获胜而告终,是为清雍正皇帝。

中国有句老话:“飞鸟尽,良弓藏”,那么“四爷党”成员在雍正登基后,又分别是怎样的一个结局?

十三阿哥胤祥

“四爷党”除了雍正皇帝以外,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雍正的兄弟十三爷胤祥。这位雍正最大的左膀右臂,其最终结局也算不错:雍正登基之后,胤祥就被升为和硕怡亲王兼四位总理大臣之首,协助雍正处理军国大事,是正儿八经的心腹大臣。但长久以来的勤政务实,让这位怡亲王积劳成疾,最终在1730年病逝,年仅44岁。

左膀右臂:隆科多和年羹尧

“四爷党”的第二号人物当属佟佳·隆科多,这个人本来仕途崎岖,后来经他老爹佟国维的保举,一步登天当上了步军统领,康熙驾崩前又让隆科多临危受命,辅佐雍正登基,官至太保兼总理大臣,可以说是雍正登基的大功臣之一。如果隆科多能就此本本分分的忠君体国,必定官运亨通,结果这小子不地道,不禁自己的儿子、家人犯法作乱,就连自己也是结党营私,勾结外贼。雍正龙颜大怒,将隆科多囚禁到了畅春园,不久后死在园中。

“四爷党”的最后一位便是清朝名将年羹尧。从四川巡抚到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的一生除了赫赫战功还是赫赫战功。平西藏,定青海,一度成为了康熙晚年和雍正早期的第一武将,但这个人和隆科多一样,有些居功自傲、不知收敛,身处太平天下的雍正皇帝逐渐对年羹尧产生了不满,并在奏章一事中借题发挥,将其革职查办,最终赐死在了狱中。

飞鸟尽,良弓藏

老话说的没错:“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雍正皇帝的“四爷党”成员除了十三阿哥胤祥以外,其他两位股肱人物同样也难逃一死,这大概是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产物了罢,换做谁都一样。但做人做事,还是切忌居功自傲,否则必定飞来横祸,最终身败名裂!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众所周知,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事件对满清王朝的历史发展走向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随着太子胤礽被废,大阿哥胤褆被圈禁,最终朝中形成了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和以四阿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争夺大位的局面。


经过一番血雨腥风的明争暗斗后,最终四爷党大获全胜,胤禛继承大统成为雍正皇帝。纵观历史,能在如此复杂险恶的斗争环境下顺利得到皇位的从来都不会是一个人孤军奋战的结果,雍正亦是如此,在他的身边就有这么一群人在死心塌地的帮助他,毫无疑问,这些人才是雍正得以即位的最大功臣,其中最主要的四爷党核心成员是—皇十三子胤祥,步军统领隆科多,川陕总督年羹尧,雍亲王府幕僚戴铎。

皇十三子胤祥

他是众皇子中与雍正最亲密的,早年深受康熙喜爱,但晚年因“废储风波”遭禁,再加上他的腿部生了毒疮,行动大不如从前,所以此后再也得不到康熙的重用与封赏。


但雍正即位后立即封他为和硕怡亲王,任命他为总理事务大臣,总理户部,协助雍正处理国事,而胤祥也没有辜负雍正的厚望,协助雍正革除康熙晚年遗留下的各种弊端,使得朝政焕然一新。

由于胤祥政绩斐然,颇得雍正信任,最终雍正下旨准许胤祥的王位可世袭罔替,由此“怡亲王”成为大清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胤祥因病去世,雍正下令配享太庙,谥号为“贤”,并将其名“允祥”改回“胤祥”,不必避皇帝讳,这也是整个清朝历史中的唯一一例。

步军统领隆科多

康熙晚年被授予步军统领一职,由此掌握了京师的警卫部队,在“九子夺嫡”事件中是完全站在雍正这一边的。雍正即位后任命他为总理事务大臣,承袭一等公,出任吏部尚书,参与朝政,可以说当时隆科多任免一些官员是不需要皇帝批准的。不久后与年羹尧一起加封太保,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作为人臣真是人生达到了巅峰。


除此之外,从血缘上讲,隆科多还是雍正的舅舅,而雍正也从不避讳的叫他“舅舅”,甚至登基之后也未曾改变,这在我国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雍正帝位的巩固以及隆科多的日益骄横,结党营私,最终隆科多被雍正一步步的罢免所有官职,收回所有赏赐,抄家,下狱,圈禁,直至抑郁而终。

川陕总督年羹尧

年羹尧自康熙晚年就领兵西北,为大清朝西北边疆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也因此康熙皇帝驾崩前任命他为川陕总督,领抚远大将军印,代替皇十四子,成为西北军首领。

雍正即位后,与隆科多一起受封,成为雍正的左膀右臂,雍正即位之初帝位不稳,再加上青海发生叛乱,雍正正面临着巨大的执政危机,在此情况下,年羹尧总督西北军,坐镇西宁指挥平叛,最终平定青海叛乱,解了雍正的内外交困的局面,无疑是雍正的“救命恩人”。

雍正也对此感恩戴德,不仅将整个西北的军政交予年羹尧,还特许他参与朝政,在很多重要官员的任免上,雍正也时常听取年羹尧的意见,雍正对年羹尧的宠信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但与隆科多一样,功高震主且不懂的谦逊低调的大臣注定下场会很惨,年羹尧也不例外,随着雍正权利地位的巩固,年羹尧恃宠而骄很快便受到了雍正的责罚,最终年羹尧被一贬再贬,最后自尽于狱中。

幕僚戴铎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邬思道在历史上是没有的,但有原型,他就是戴铎,戴铎是雍正的智囊,曾是他的家奴,但何时开始被重用已不可考,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雍正在决定争夺大位的过程中,戴铎从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

戴铎做的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曾经给雍正连续写过十封劝其争夺皇位的建议信,在这十封信里,戴铎从各方面分析了雍正夺位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献上了一整套自己的方法策略,这就是著名的“戴铎十启”。

然而戴铎的这十封信对他自己来说也是十封送命信,雍正即位三年后斥责戴铎行止妄乱,钻营不堪,暗入党羽等等,随即将他处死。


咸鱼闲聊


雍正可谓是清朝最为勤奋的一位皇帝。对待政务兢兢业业,每天的奏折都会亲自批阅,且数量庞大。据说,雍正为了批奏折,每天只睡4个小时。雍正皇帝之所以少子,正是因为他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处理政务上,故而忽视了后宫的妃嫔。

虽然雍正帝的政绩优越,但他继位的过程可谓是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的斗争,当年九子夺嫡何其的惨烈和无情。雍正可谓是一路踩着他兄弟的尸体继位,这份权力来之不易。而雍正帝之所以能够顺利登基,除了他自身的权谋和智慧,也离不开那些忠心跟随他的“四爷党。”那么忠心跟随雍正帝的都有谁,他们又落得一个怎样的结局呢?

首先,雍正最核心的一位支持者便是允祥,他是康熙的第十三子,也是忠心跟随雍正的好兄弟。雍正顺利登基后,第一时间就将允祥封为和硕怡亲王。后来,允祥还光荣成为了“铁帽子王”,得到这个权利的皇室子弟可不多,此前也只有8位亲王而已。

允祥能得到如此殊荣,足见雍正对他的重视。其余支撑他的皇子虽然不是关键人物,但也得到了相应的爵位和职务,比如允禄和允礼等人,尤其是允礼,和雍正相处也十分融洽,还成为了顾命大臣。

除却皇子之外,便是雍正的一些亲信或是大臣。比如隆科多和年羹尧,在关于雍正的影视剧中,都有涉及到这些关键人物。康熙的皇后佟佳氏,曾是雍正的养母。而她的弟弟隆科多,便是雍正的舅舅了。作为舅舅,隆科多定然是支持雍正的。雍正登基后,自然也不忘提拔舅舅,隆科多也尽职尽责,为雍正帝办成了不少事。

但是功成名就的隆科多,在有了一定的权力之后,也逐渐变得骄傲狂妄,雍正也对他感到失望。隆科多的结局也可谓无比唏嘘,曾盛极一时的他却落得一个被抄家的结局,自己也在监牢里幽禁终身,郁郁而死。

而年羹尧也是站在雍正帝这一方的,后来担任了将军一职位,掌握了兵权。但是年羹尧 的野心过于膨胀,雍正也逐渐对他起了戒备之心。年羹尧却变本加厉地做僭越之事,贪污腐败,无一不做,最终被雍正定了死罪。

还有一位关键人物便是戴铎,但是他为人处分低调,所以在历史上并不夺目。但戴铎却相当于是雍正夺嫡之路的“军师”,像一个谋士一般为雍正制定好了夺嫡的一切计划。不过,由于戴铎的策略在细节方面还有不足,雍正并未过于重视他,只是让他做了年羹尧的手下,最后还受了年羹尧的牵连。同时还有一位汉臣也是雍正的支持者,他便是历史上有名大臣张廷玉,算是结局比较完满的一个人,还辅佐了乾隆皇帝,一生活了84岁。

可见,雍正帝还是恩怨分明的,那些站在他对立面的人都被赶尽杀绝,而帮助他的人,只要不做过分僭越的事,结局还是比较完满的。


大琦子


康熙朝晚年,康熙的众位皇子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史称“九子夺嫡”。最终,康熙皇帝的皇四子胤禛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顺利登上皇位,这便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这场关于皇位的争夺,不是仅仅是皇子之间能力与权谋的角逐,同时以众位皇子为核心的政治集团和政治势力之间的争斗,更是增加了这场夺位大战的激烈的程度,上至中央朝廷,下至地方官吏,纷纷卷入其中。

在这其中,也就此形成了两个势力最为庞大且矛盾最为尖锐的政治势力集团,即“太子党”集团以及“八爷党”集团。

“太子党”集团的目的自然是扶保太子胤礽登基,支持胤礽的皇子是自小同胤礽相伴长大的三阿哥胤祉(胤礽的生母赫舍里皇后去世后,康熙安排三阿哥胤祉的生母荣妃马佳氏抚养胤礽)。太子党的主要成员包括了,康熙朝前中期的权臣索额图及其党羽,以及凌普、托合齐、齐世武、耿额等人。当然,这些人也因为胤礽的原因开罪了康熙,几乎都是以被康熙残忍处死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可见康熙对他们的愤恨。

“八爷党”集团的形成应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在索额图和明珠两党相争期间,扶保大阿哥胤褆,这一阶段的成员基本都是明珠系的党羽,例如余国柱、佛伦等人。而第二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就是在大阿哥倒台后,确立了八阿哥胤禩的核心地位,并且权力扶保胤禩。

而这一时期的“八爷党”,可谓是势力空前强大;皇子中包括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皇室宗亲中安亲王岳乐家族作为胤禩的福晋的娘家,支持的力度相当大;朝臣之中,包括康熙的亲舅舅兼老丈人的佟国维、满洲首席大学士马齐、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内大臣鄂伦岱、翰林院掌院学士纳兰揆叙以及户部尚书王鸿旭等一众朝中的权臣,都是八爷党的成员。而后来八阿哥胤禩因为“两废皇太子”期间的表现为康熙所厌恶,又因为遭人构陷发生了“毙鹰事件”,使得最终失去了争夺皇位的机会,“八爷党”的成员也改为拥立被康熙委以“大将军王”之位的十四阿哥胤禵。

“八爷党”的成员由于是雍正皇帝夺位过程中的政敌,能得善终者可谓是寥寥无几,包括八阿哥本人在内的众多皇子和朝臣,在雍正登基后都遭受到了残酷的打击和折磨,即便如阿灵阿、纳兰揆叙这种已经去世的官员,也遭到了雍正羞辱。

而在整个“九子夺嫡”的过程中,雍正一直奉行的是“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博得了康熙的好感,在这期间,并没有形成所谓的“四爷党”,亦或者说支持、扶保雍正的人太少了,除了十三阿哥胤祥、年羹尧和隆科多,其他人更多的时候是在雍正登基前后才开始成为雍正集团的人,而这些人最终的结局也是各不相同。


十三爷胤祥,雍正最为“铁杆”的支持者。

这么说是毫不为过的,甚至可以说,雍正与胤祥的关系,不仅是在康熙的皇子中,就是放眼整个清朝历史乃至整个封建王朝的历史上,都可以堪称“千古君臣兄弟”的典范。

早在“一废皇太子”时期,胤祥为了掩护雍正,主动承担了所有的政治后果,进而被康熙圈禁一年,不仅搭上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自己的身体也是每况愈下,彻底退出了康熙朝晚年的政治舞台。

而在雍正登基后,马上重用胤祥,封为和硕怡亲王,委以总理大臣的重臣,特别是在将其他几位总理大臣八阿哥胤禩、隆科多、马齐等相继排除在核心权力层之外以后,胤祥更是成为了国家当之无愧的“二把手”。

然而,胤祥却非常有自知之明。他尽心尽力的辅佐雍正,在革除痹症、充盈国库、军需后勤等方面,给予了雍正巨大的支持,却依然谦虚谨慎,始终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一再拒绝雍正的特殊封赏,从而赢得雍正的信任与器重。

雍正八年(1730年),年仅四十四岁的胤祥去世,也可以说他是积劳成疾,疲累而终。雍正遵照胤祥的遗愿将其安葬在了涞水,同时为其修建了一座占地面积数倍于亲王陵寝规格的庞大陵园,雍正更是在此亲自主持了胤祥的安葬仪式,大放悲声。

雍正还为胤祥上谥号为“贤”,配享太庙,并将在雍正四年(1726年)由他亲书赠予胤祥的“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于谥前,将其名字由“允祥”改回了“胤祥”。纵观清朝历史,这些都是特例中的特例。

与此同时,雍正还安排胤祥年仅8岁的第五子弘晓袭承了和硕怡亲王的爵位,并特别留下圣旨:

“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

此先雍正计划另赏胤祥家族的郡王爵位,也予以了兑现,他将胤祥的第四子弘晈封为宁郡王。

可以说胤祥家族在雍正、乾隆两朝是享受到了极高的礼遇。


年羹尧、隆科多则是因为他们的居功自傲、目无君主,只能落得一个惨淡的结局。

年羹尧和隆科多能够成为雍正的“四爷党”成员,实际上,都是康熙无意之间给“安排”的。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皇帝将雍正册封为雍亲王的同时,还将镶白旗汉军第五参领下以及镶白旗满洲第三参领下全部划给了雍正。而此时的年羹尧全家正是在镶白旗汉军第五参领第一佐领下,所以从此时起,包括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兄弟年希尧,都成为雍正的藩邸旧人。与此同时,康熙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让雍正迎娶了年羹尧的妹妹年氏为侧福晋,更加让雍正和年家的关系紧密了起来。

至于隆科多,康熙皇帝先是安排隆科多的亲姐姐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了雍正,后来又安排他的另一位姐姐悫惠皇贵妃佟佳氏抚养了雍正的儿子弘历,并且是常年与雍正配合工作,就此将二人联系在了一起。

就这样,在康熙的安排下,雍正可以说在无意间,有了自己的队伍,而也正是这二人对于雍正的登基和皇位的稳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隆科多是当时的九门提督,并且是康熙去世时守在他身边的众人中,唯一不是康熙皇子的人,并且在康熙去世后,隆科多随即封闭九门,京城戒严长达七天,直至雍正顺利登基。所以不管是雍正的登基是“无诏夺位”、“矫诏篡位”还是“遵照即位”,隆科多无疑都是最关键的角色。

年羹尧则是在雍正登基的时候,在陕甘总督的位置上很好的牵制限制了雍正的夺位劲敌十四阿哥胤祥,随后又在平定罗卜藏丹津的叛乱中,以很小的代价,以极快的速度迅速全歼了叛军,帮助雍正稳定了皇位。

而隆科多和年羹尧,一位被雍正尊称为“隆科多舅舅”,一位被雍正成为“恩人”,两个人却以相同的方式踏上了“作死”道路。

首先是首先是居功自高,目无君主,长期炫耀自己的功劳以及雍正对于他们的敬重。

其次是结党营私,把持朝政。隆科夺和年羹尧利用雍正皇帝对于他们的信任与器重,控制官员的任免和升迁,进而有了朝中六部官员的“佟选”,以及地方官员的“年选”,二人以此广结党羽,弄得朝堂之上以及地方官场上是乌烟瘴气。

再次就是贪污腐败,网罗财富。此时的隆科多和年羹尧已经是非常贪婪,不仅贪污腐败,收受贿赂,并且生活奢靡,铺张浪费,引得雍正对于二人的极大不满。

最终,忍无可忍的雍正在雍正三年(1725年)的时候,先拿年羹尧开刀,在给年羹尧定下九十二条大罪的同时,将年羹尧赐死。随后在雍正五年(1727年),隆科多正在与沙俄进行边境问题的谈判,宗人府上疏弹劾隆科多私藏玉牒,于是雍正马上对隆科多采取了行动,直接在谈判地将隆科多锁拿回京,并给其定下四十一条大罪,圈禁在畅春园内,雍正六年(1728年),经过一年的圈禁,隆科多死于畅春园。


至于十六阿哥胤禄和十七阿哥胤礼,他们更多的表现集中在雍正登基之后,可以称得上是“新四爷党”。

十六阿哥胤禄和十七阿哥胤礼,在“九子夺嫡”期间并没有太多的表现,一方面他们年龄尚小,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的出身并不高贵,所以实力也非常的有限。

然而,在雍正登基后,其他参与“九子夺嫡”的康熙皇子对雍正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进而遭到雍正打击和迫害的同时,也为两位皇子的上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特别是在雍正清算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处理隆科多,以及后来检举揭发三阿哥胤祉的过程中,这两位皇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因此得到了雍正的信任与器重。

十六阿哥胤禄,遵照康熙的安排,顺利过继给了老庄亲王博果铎,并袭承了和硕庄亲王的爵位世袭,在雍正去世的时候,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委以托孤重任。乾隆登基后,对他也是礼遇有加,后来因为“弘晳逆案”,才被罢免。不过最终还是以善终收场。

十七阿哥胤礼,可以说是雍正除了胤祥外,最器重的兄弟,不仅封为了果亲王,同样委以了辅政托孤的重任。只不过胤礼在乾隆登基后仅三年就去世了,而乾隆皇帝也将自己的弟弟,雍正皇帝的最小的儿子弘曕过继给了胤礼,袭承了果亲王的爵位,也算是对果亲王贡献的肯定以及对他的尊重。

除了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包括张廷玉、李卫、田文镜、鄂尔泰等雍正朝时期的著名官吏,实际上也都是在雍正登基之后成为雍正的肱骨大臣和重要心腹委以培养和重用,在“九子夺嫡”期间并不能算作是雍正的党派和成员。


雍亲王府


康熙帝两立两废太子之事,导致皇子们都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最后便有了“九子夺嫡”的事件发生。


当时有以皇长子胤禔为首“大千岁党”。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权力党派,称之为“八爷党”是所有朋党之中势力最强的一支。还有以四阿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

但最后是“四爷党”的核心四阿哥成为了最大的赢家,继承了康熙的皇位,成为了大清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并改了年号为雍正。

雍正能成功登上皇位,与他身边的“四爷党”有不可或缺的关系,没有“四爷党”这些得力助手的帮助,雍正不可能这么顺利的登上皇位。

所谓的“四爷党”就是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步军统领隆科多、川陕总督年羹尧、雍正府邸幕僚戴铎、十六阿哥允禄、十七阿哥允礼、大学士兼户部尚书马齐、吏部左侍郎张廷玉。

雍正称帝,他们后来怎样了?

爱新觉罗·胤祥和胤禛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好,胤禛待他也与其他人不同。胤禛继位后,就封为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又让他担任议政大臣,处理朝中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之后胤祥尽心尽力的辅佐胤禛治理国家,胤禛对他也是非常的信任。因胤祥对治理雍正王朝的助力非常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是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为避名讳除了他自己,将其他皇兄的“胤”改为“允”,唯独将允祥的“允”改回“胤”。

步军统领隆科多是康熙、雍正两朝皇权交替之际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物。

雍正继位后就授于他吏部尚书的职位,对隆科多极其宠信和重用,雍正帝直接呼他为舅舅而不称他的名字。雍正元年(1723年),隆科多与川陕总督年羹尧一起被加封为太保。但是好景不长,雍正对他慢慢的就有了疑心。

雍正三年(1725年),隆科多被撤掉了步军统领的职务。雍正四年,隆科多隆科多家仆牛伦挟势索贿,隆科多因此被罢免了尚书一职,后来隆科多与阿灵阿、揆叙结党营私,与年羹尧交结之事被雍正知道了,雍正掌握他的罪证后就对他进行抄家,逮捕。


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隆科多就死在了监狱之中。

雍正继位后年羹尧深受重视,与隆科多一起称为雍正的左膀右臂。雍正赐给年羹尧荔枝,为了保鲜,让驿站派人狂奔,从京师到西安只用了6天。

正因如此,年羹尧感觉自己受到皇帝的恩宠,所以之后便才恃上眷遇,骄傲放纵。在雍正面前也不收敛,态度也十分蛮横骄纵,年羹尧还擅作威福、结党营私、贪敛财富。

看到年羹尧如此狂妄自大,雍正帝便产生要收拾他的想法,之后以九十二条罪证,赐年羹尧狱中自尽。


戴铎是雍正府邸的一个重要的策士,为雍正夺取皇位给出了很多策略和方针。雍正继位后给雍正提出了很多关于做为一个谦恭皇帝的建议,但他后来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刚开始被发给年羹尧当差,后来被雍正指认为贪官,之后就被雍正给处死了。

十六阿哥允禄是康熙帝的第十六子,生母是顺懿密妃王氏。康熙帝两次废太子之后,皇子们都在争夺太子之位,而此时的允禄只有十三岁,所以在那些已成年的哥哥们眼中根本不值一提,并且毫无利用的价值。

但是到康熙末年时,康熙命已经成年的允禄管理内务府,而此时夺位之争也到达了高潮,但是聪明的他在关键时期选择了依附四阿哥。

所以雍正继位就让允禄继嗣庄亲王博果铎,突然间成了铁帽子亲王的他成了雍正朝的重臣。后来雍正还收了他的女儿为养女,所以他是属于众多皇子中运气不错的一个。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去世,享年73岁。

十七阿哥允礼是雍正的异母弟,因允礼九岁就和康熙帝一起去了塞外。雍正元年被封为果郡王,管理藩院事。雍正认为他才是那个真心报国的人,而且还清正廉洁,对他非常重视,即使在临死前也让他辅佐朝政。最后也得以善终,享年42岁。

大学士兼户部尚书马齐在雍正登基后被命为总理事务大臣,雍正也很欣赏他,认为他是最勤劳的人,而且没有人可以超越他,他的勤劳胜过一切的丰功伟绩。

马齐于乾隆四年(1739年)去世,享年87岁。

吏部左侍郎张廷玉也是“四爷党”之一,雍正继位他很受重用,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务,还让军机处的制度更加完善。

乾隆帝即位之后,君臣渐渐产生嫌疑,晚年很凄凉,致士归家。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死在了家中,享年八十四岁。谥号“文和”,配享太庙(古代皇帝的宗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历来现实


其实历史上并无“四爷党”之说,康熙晚年及其排斥党政,所以朋党之说一般都在地下进行,放到台面上的,也就只有八阿哥胤禩的“八爷党”。因为大阿哥胤禔知道自己夺嫡无望以后,就开始向康熙举荐,由自己母亲抚养长大的八阿哥胤禩,并且曝光了张明德相面说“八阿哥必大贵”的事情,康熙意识到了大阿哥和八阿哥结党,尤其在二废太子以后,朝廷百官,纷纷举荐八阿哥胤禩,“八爷党”的势力让康熙震惊。因为有“八爷党”的存在,所以后来就把对雍正夺嫡帮助比较大的几位都归到了“四爷党”里边。


首先要说的就是十三阿哥胤祥,在历史记载中胤祥在康熙后几年身染疾病,不被康熙喜爱,但是一直与四阿哥胤禛关系密切。雍正八年胤祥去世的时候,雍正在给他的追悼中曾写道:

少时曾亲自教胤祥算法,晨曦相处。

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雍正登基以后,直接任命印象为四大总理王大臣之一,同日并加封为和硕怡亲王,并且老十三成为大清朝第9位铁帽子王,世袭罔替。雍正三年,胤祥达到了顶峰他除了总管户部外还要作为议政大臣,管理八旗禁军,协管军需,参与西北政务运筹,代雍正祭祀,办理雍正家务,所以很多人说老十三是被累死的。雍正也无不感慨的说:


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

雍正登基的时候为了避讳,把自己兄弟们的名字中的“胤”改成了“允”,只有老十三在死后又恢复成“胤”,不用避讳。

再来就说说雍正的左膀右臂隆科多,年羹尧

隆科多作为九门提督,步军统领是帮助雍正登基的关键人物。所以雍正在登基以后,仍以“舅舅”来称呼隆科多。雍正的养母孝懿仁皇后是隆科多姐姐,所以两人是舅舅外甥的关系。隆科多在康熙末年,深得康熙宠幸,不仅总理京师防务,还要替康熙监视废太子的日常。了,可以说如日中天。雍正在此时为雍亲王表面上自诩“天下第一闲人”,私下却与隆科多交情深厚。


雍正登基就是隆科多宣读的,所以在民间就有隆科多将“传位十四阿哥”改成“传位于四阿哥”的说法,雍正登基以后,隆科多对京师稳固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隆科多并没有好的下场,居功自傲,不知收敛的他被大清开国功臣范文程之孙范时捷所参,被雍正囚禁,不久郁郁而终。

年羹尧在康熙朝受到康熙重视,胜任到了川陕总督的位置,紧紧把握住送往西北的粮道咽喉。据说十四阿哥胤禵担任大将军王,在雍正登基以后能高枕无忧就是年羹尧限制了十四阿哥西北大军的粮食供给。雍正刚刚登基,年羹尧便接手西北大将军的位置,并且多次平叛有功。自恃功高的年羹尧,在西北嚣张跋扈,有他推荐的官员甚至都不用过审就可以直接上任,当时称“年选”。年羹尧的跋扈惹怒了雍正,雍正三年的时候开始削减年羹尧职务,失宠的年羹尧遭到百官弹劾,据说列出了九十二条罪状,其中三十多条够赐死。为了避免留下“兔死狗烹”的名声,雍正赐年羹尧自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