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第一支人民武裝領導者——黃生髮重要事記

幼年喪母,少年從戎

黃生髮,原名黃生金,曾用名常景春,滿族。1920年6月21日出生於遼寧省興京縣(現新賓滿族自治縣)葦子峪村、房木溝屯草縫溝正黃旗烏雅氏族的平民家中,漢姓黃。

黃生髮有5個哥哥和兩個姐姐。5歲時母親因病無錢醫治而死。母親臨終前希望父親能送他上學讀書,將來能有個出息,這樣,他9歲那年秋天,父親送他去唸小學,可是隻唸了一年多,父親又因積勞成疾去世。這年,他還只有10歲。

1935年,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正風起雲湧、如火如荼。黃生髮的家鄉興京是抗日遊擊隊非常活躍的地方。這年3月,年僅15歲的黃生髮毅然投奔了桓興農民自衛大隊。大隊長趙文喜看他人雖小,卻很機靈,又很勇敢,就把他留在身邊當傳令兵。這支隊伍活動在興京裡外草盆溝等地區。他們發動群眾,組織青年會,兒童團,農會,打擊日偽勢力,非常活躍。

跟從靖宇司令,保家國浴血奮戰

1935年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一師四團來到興京檢查地方武裝工作,黃生髮隨趙大隊長向四團團長隋祥泰(隋相生)彙報,剛巧,楊靖宇帶隊路過此地,這是黃生髮第一次見到楊靖宇將軍。彙報進行了一週,隋團長看中了黃生髮,就把他要到身邊當傳令兵。

16歲的黃生髮於1937年春隨部隊撤至清原、興京抗日遊擊區。回來後,黃生髮調到師部給師參謀長楊俊恆當警衛員,1937年秋,楊俊恆調任一軍參謀長,黃生髮即隨楊俊恆來到軍部。在軍部跟楊靖宇司令接觸多了,楊靖宇很喜歡他,就把他要到身邊當警衛員。

抗聯第一路軍在楊靖宇的率領下,在千里長白山的林海雪原中奮勇作戰給日寇以沉重打擊。黃生髮在戰鬥中經受住了血與火、寒冷與飢餓的考驗,逐漸從一個貧苦的少年成長為一名堅強的抗聯戰士。

1940年1月,楊靖宇率警衛旅60餘人在蒙江與輝南之間的山區遭敵圍攻,與敵人周旋50余天,戰鬥達30次之多,部隊大量減員。特別是1月下旬警衛旅第一團參謀丁守龍被捕叛變供出楊靖宇的行動計劃後,敵人加緊了對楊靖宇的搜捕,戰鬥更加頻繁。

1940年2月2日,楊靖宇身邊尚有27人,2月10日只剩12人,到2月15日,就只有包括黃生髮在內的6名戰士了。這天清晨,他們在蒙江縣五斤頂子西北方的一個山坳裡被敵人發現,楊靖宇指揮戰士們在距敵僅300米的一個有利地勢向敵人猛烈射擊。黃生髮用雙手掄著匣子槍向敵人猛打,掩護楊靖宇轉移,這一仗直打到天黑,斃傷敵數十人,在激烈的戰鬥中黃生髮的左腿負傷。

當晚,楊靖宇決定讓黃生髮等4名受傷的戰士轉移,自己和另兩名戰士繼續前進。眼看要離開跟隨了幾年的楊司令,黃生髮十分難過,他把身上僅有的一塊乾糧交給留下的同志,叮囑他說:“你要好好照顧司令,我不能跟他去了。這塊乾糧,你看他什麼時候餓了,就烤給他吃吧……”黃生髮等4名傷員一一和楊靖宇握手告別,楊靖宇留給他們的最後一句話是:“要堅定、機智,堅決想辦法完成任務!”

黃生髮等人在大雪覆蓋的森林裡轉了四五天,在亂泥溝子附近找到了部隊。不久噩耗傳來,楊靖宇將軍於2月23日壯烈殉國。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黃生髮痛不欲生、寢食俱廢。他決心要為楊靖宇將軍報仇,僅休養了一個多月,腿傷未愈即返回部隊,留在總司令部給副總司令魏拯民當警衛員。

從“黃生髮”到“常景春”,蛟河第一支人民武裝的建立

1940年8月,魏拯民派徐哲和黃生髮等4名同志一起去蘇聯給共產國際代表送信,報告南滿的鬥爭情況並讓黃生髮留在那裡治傷,因為他在1938年初的一次戰鬥中受傷,一顆子彈始終沒有取出來。他們艱難跋涉了1個月,9月到達海參崴,順利完成了送信任務,隨後,黃生髮被送進一家陸軍醫院接受治療。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抗聯教導旅全體指戰員鬥志昂揚、枕戈以待,隨時準備出發同蘇軍並肩作戰,解放東北。回國前,黃生髮被任命為警衛副隊長,被授予蘇軍少尉軍銜及“戰鬥功勳”獎章一枚,同時黨組織決定將黃生髮化名常景春。戰爭形勢急劇變化,沒等到部隊出發,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東北日軍也放下武器,教導旅的任務由對日作戰,改為佔領、接收政權。

此時吉林方面成立了中共東北黨委會吉林地區委員會,由教導旅二營營長王效明任書記,劉建平和常景春為委員。8月27日,王效明率抗聯戰士40餘人抵達吉林市。隨後,王效明決定派常景春帶領9個人去蛟河開展工作,其中,常景春親率劉元山、姜萬順、方振、車海增4人進駐蛟河縣城;邢萬鄉、任國才、田宗禮、劉榮4人進駐新站。

常景春等到蛟河後,首先與蘇軍衛戍司令部取得聯繫,得到蘇軍的支持,任命他為蘇軍衛戍司令部副司令,司令是蘇軍的蘇茲洛夫。常景春等進駐蛟河縣城的5人都是黨員,組成了黨小組,常景春為小組長,後來黨小組改為中共蛟河縣支部委員會,常景春任書記。這時常景春年僅25歲。

蛟河第一支人民武裝領導者——黃生髮重要事記

1945年10月,駐蛟河蘇軍衛戍司令部,左二為黃生髮。

當時蛟河的嚴峻形勢表明,從治安大隊手裡奪過槍桿子,建立人民武裝已經刻不容緩。為此,常景春專程到吉林,向王效明彙報蛟河的工作情況,要求增派幹部,從“治安大隊”中清除“治安大隊”隊長、偽滿警尉於靜波。王效明與吉林特支書記李維民商量後,決定派王有臣、陳興國等幾名同志到蛟河協助常景春工作,並以吉林衛戍副司令王效明的名義,任命常景春為蛟河縣保安大隊長、公安局長、城防司令。回到蛟河後,經支部研究決定首先奪取武裝領導權。

常景春向蛟河蘇軍司令部說明了王效明的指示和對他任命的情況,取得了蘇軍的支持。又從各方面調查大量情況,掌握了“治安大隊”及偽警尉於靜波欺壓人民等罪惡行徑後,向蘇軍建議撤換於靜波。經蘇軍對“治安大隊”一番考察後,蘇軍司令終於決定逮捕於靜波,將其送交吉林蘇軍衛戍司令部處置。

蛟河第一支人民武裝領導者——黃生髮重要事記

進駐蛟河的5外抗聯幹部合影,中為黃生髮同志。

1945年11月11日,由中共永吉地委派來蛟河工作的羅孟文、周化南、袁功庭、蕭毅等來到蛟河,常景春熱情地迎接了他們。安排他們住下後,當晚即連夜召開會議成立臨時縣委,召開了中共蛟河縣臨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根據上級任命,羅孟文為書記,袁功庭為副書記,周化南為縣長,常景春、蕭毅為縣委委員。常景春向羅孟文等彙報、分析了蛟河的形勢,會議決定於11月13日成立蛟河縣民主政府。

13日上午9時,在蛟河縣劇院召開了民主政府成立大會,常景春主持會議。縣長周化南同群眾見了面,並宣佈了施政綱領,說明了民主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代表人民群眾利益的,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歡迎人民群眾監督。

中共蛟河縣臨時委員會、民主政府成立後,十分重視人民武裝的建設。1945年11月16日,將蛟河、新站、退摶3個保安大隊統一組成蛟河縣保安團,常景春任團長,羅孟文兼政委、袁功庭兼副政委。

蛟河第一支人民武裝領導者——黃生髮重要事記


蛟河第一支人民武裝領導者——黃生髮重要事記

圖為1946年蛟河警衛團常景春、劉尚文、馬鳳池合影,中間為常景春

2017年,筆者在舊書市場偶然看到一張照片,背面寫有“蛟河警衛團留念”,按順序標記拍照者姓名,當時由於字體連慣,且對常景春這個名字不是很熟悉,沒有加以研究。

2019年筆者在閱讀《永吉的黎明》書中“建立蛟河第一支人民武裝——蛟河縣保安團 黃生髮”一文中記載“蛟河縣地方人民武裝,從1945年10月建立保安大隊,11月16日建立保安團,1946年10月改為警衛團,1947年10月改為蛟河縣大隊。”這使我聯想起曾經收藏過一張蛟河警衛團的照片,同時在書中提到在黃生髮被派到吉林地區工作期間,黨組織決定將其化名為常景春,這個信息證實了這張照片是1946年至1947年黃生髮在蛟河警衛團工作期間所照。

蛟河縣保安團組建不到一個月,就從工人、農民中吸收了近千名青年入伍,同時通過黨的政策宣傳、爭取工作,使蛟河縣境內的部分土匪走上了棄暗投明之路。對頑固不化、繼續作惡的土匪,保安團則堅決予以消滅。

通過加強黨對武裝的領導、加強政治教育工作和軍事訓練,通過一系列的反霸剿匪戰鬥,蛟河縣地方人民武裝逐漸成長為一支政治素質較高、戰鬥力較強、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的人民武裝隊伍。常景春和他的戰友們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地方武裝奮力援戰,確保拉新戰鬥全面勝利

1946年6月,國民黨軍佔領吉林以後,命令71軍88師的一個加強團向東推進,6月6日佔領了新站和拉法,妄圖控制拉濱(拉法——哈爾濱)、拉圖(拉法——圖們)、拉吉(拉法——吉林)三線的交通樞紐。

在拉法新站戰鬥中,為使我東北民主聯軍順利全殲國民黨軍一部,常景春率蛟河縣保安團主動出擊,及時炸燬了新站大橋並命令新站區中隊拆除了老爺嶺至新站間的鐵軌,遲滯了吉林方面敵人的增援,切斷了被圍敵軍的退路,保證了拉新戰鬥取得全勝。

拉新戰鬥,即拉法、新站戰鬥,是東北民主聯軍在戰略撤退中取得的第一個勝仗。戰鬥於1946年6月7日晚打響,於10日上午7時結束。這次戰鬥不僅打擊了國民革命軍北進的氣焰,迫使蔣介石在東北改變為“先南後北”的作戰方針,而且為中共建立和鞏固東滿、北滿根據地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黃生髮同志少年從戎,投身抗日鬥爭,從那時起他就把自己的一生交給了黨、交給了人民。在各個階段的工作崗位上,他都兢兢業業、鞠躬盡瘁、任勞任怨。

在蛟河縣保安團工作期間,他扎身亂境、平亂治匪、不畏困難、敢於擔當,為蛟河日後順利成立縣民主政府立下了汗馬功勞。無論環境如何改變,他都保持著老紅軍的革命本色,這些都是留給後人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參考中共吉林市委黨史研究室編著《中共吉林市黨史人物(三)》,中共吉林省委黨史工作委員會《永吉的黎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