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鄉村支教,會有什麼意義?

大學期間,差不多大家都會聽說有大學生支教的活動,大學生的短期支教

對於當地的教育跟或者小朋友們來說,還是非常有幫助的。大學期間我也曾參加過校志願者社團,做過多個公益服務項目,參加過“暑期三下鄉”活動等,2017年的暑期也和幾個朋友去了一些小山區支教。

大學生鄉村支教,會有什麼意義?

首先得弄清楚什麼是支教?

我們先定義一下支教,支教指的是在我國教育發展失衡,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背景下,對落後地區的教育進行支援,其目的是為了提升某些地區落後的教育水平。

根據中華支教與助學中心的分類,當前的支教可分為長期支教,中長期支教和寒暑期支教三大類。寒暑期支教與長期支教、中長期支教最大的不同在於,長期與中長期支教是為了填補貧困地區的師資缺口,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

大學生鄉村支教,會有什麼意義?

而寒暑期支教由於安排在假期,重在為當地帶去先進的教學理念,以提升當地教學水平。而今天談的本科生假期短期支教,正屬於寒暑期支教。根據寒暑期支教的定位特點,我們應該把假期短期支教活動視為一項專業的教育提升計劃。它的任務是為當地帶去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而不是一個體驗一下就好的訪問交流團。

本科生無法勝任專業的教育工作?

明白了這一點之後,再來看看當前參與假期短期支教的本科生是否真的能勝任專業的教育工作呢?根據中央民族大學王瑞的研究,參與支教的大學生中77%都是非師範專業,而且將近一半沒有接受過教前培訓。

大學生鄉村支教,會有什麼意義?

根據同濟大學董亞寧的報告,82%的大學生的短期支教團隊採用的是邊教邊備課的形式,86%的支教大學生不明確支教的內容。這些數據已足以說明當前參與短期支教的大學生實際上對教育十分外行,準備也十分不充分。讓這樣一群本科生去當老師,而且還是去教一群心智尚未成熟,需要在教育時特別注意的孩子,是否合適呢?

支教不同於下鄉夏令營

誠然,大學生下鄉能給山村孩子帶來新鮮的資訊,讓孩子們開拓了視野,也確實讓大學生有所歷練。但是,我們今天討論的是支教,其本質是一項專業而嚴肅的教育活動,而不同於本身就旨在促進交流的大學生下鄉夏令營活動。

大學生鄉村支教,會有什麼意義?

當今的大學生短期支教,恰恰把支教和夏令營活動混淆了起來,忘記了支教之本,乃是切實地提升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熱熱鬧鬧的大學生支教,誤導著人們對教育的認知,這對於解決我國的教育失衡問題是不利的。

總之,我覺得現在很多下鄉服務,其實就是下鄉夏令營,主要是培養大學生做公益的習慣,學會照顧、關心、奉獻,但真正談到義教,我覺得讓本科生來做短期支教,其實對於教育和當地的小朋友,真的意義不大。

2020陝西特崗教師也快發佈了,點擊瞭解更多查看特崗教師最新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