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尽量不要做手术?


尽量不要做手术?这个问题实在太有意思了。因为要不要做手术,不是凭个人的主观意愿的,而是要根据客观的病情来决定的。

首先来说,很多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是对医生持不信任态度的。总是觉得医生让自己做手术就是为了多挣钱,让自己多花钱。这种人一般来说都是缺乏医学常识的人,固执的认为所有的疾病都可以选择“不手术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而且固执的认为两种治疗方式最终的疗效都是一样的。认为手术治疗除了会让自己多花钱、让医生、医院多挣到钱,基本没别的好处。

其次来说,有些信守“尽量不要做手术”理念的人,是被民间流传的所谓“手术伤正气”的传说洗脑了,而自己又不具备更多的医学常识。总觉得手术就会对身体不好,从而坚持、固执的不作手术。

其实,病情才是决定该不该做手术的唯一原则。比如常见疾病中的内脏破裂大出血,如脾破裂、肝破裂、宫外孕破裂,如果不及时手术治疗,就会危及生命,短时间内人就会丧命。这个时候就必须手术,而不能信奉所谓的“尽量不要做手术”。

而如果是一些不适合做手术的疾病,也不能勉强做手术。比如癌症晚期多处转移,体质很差、年龄较大的患者,已经失去了做手术的意义,此时做手术根本无法阻止癌症病情的进展,就不要再做手术治疗了。


汪治国医生


20年前我反复发作阑尾炎,过几个月就疼,每次不得不通过口服消炎药甚至输液来缓解。好多人劝我手术,我都不愿做,因为谁都不想手术,谁都害怕手术。

可是有时候,没办法,甚至可以说大部分手术都是没办法才通过手术来解决;直到非典期间,再次发作阑尾炎,而且情况比较严重,最终还是通过手术解决了问题,手术后自己如果不刻意去想这件事,从来不觉得自己阑尾切除了,根本不影响生活。


医生也是普通人,也不愿手术,可是疾病眼里,才不管你是医生还不是医生,都会造成痛苦,甚至有些疾病不手术会致命。

上周末,抢救了一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胸痛两个小时入院,血压已经偏低,建议他赶紧造影看看是否能通过支架打通血管。可是患者本人死活不做,说手术影响元气,做完手术就会气虚。

王医生告诉他,不做可能就会有生命危险,连气都没有了,那来的气虚?正说着患者就室颤了,马上电击除颤,电击后心跳恢复,患者马上说,做做做,我做……

其实大家不愿意手术的心理主要四点点,一方面是回避疾病,就是不敢面对自己得了这个疾病;一方面对于要切除组织的手术,比较抵触,毕竟是身体一部分;一方面对于疾病存在误区,不了这个疾病最好的治疗是什么;另一方面害怕手术风险。


就拿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手术来说,我们从这四点说明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手术。

对于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尤其心肌梗死,我们回避只能让疾病越来越重,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需要争分夺秒,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就像这位患者,正在和医生对话,心脏突然就停了。这多亏是在医院,如果是在院外,获救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当然所有的疾病回避都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当然心脏介入手术,不牵扯开刀,也不牵扯切除组织,但别的很多手术,都会牵扯这个问题,比如占位,各种肿瘤,阑尾,胆囊,肝脏,肺脏,胃,脾脏,肠道,等等都可能因为某种必须切除的疾病切除组织或器官。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们的身体大部分都是好细胞组成的,但生病后就出现了坏细胞。通过药物内科保守的办法,并不能把这些坏人赶出体内,那么只能通过手术的办法来根治,把坏人彻底赶出体内,如果让坏人继续留在体内,不但会造成更多的好人被感染成坏人,还会面临生命危险。

有时候很多人不愿意选择支架,是对支架存在很多误区,比如说支架在美国已经淘汰了,支架后得一辈子吃排异药等等谣言。其实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是最有效的救命办法。

支架手术虽然是内科手术,不麻醉不开刀,但任何手术都会有风险。可是我们别忘了,我们先生病才,疾病给我们带来痛苦,带来生命危险了,我们不做手术,不但痛苦,而且风险更大。所以手术的风险是存在,但不手术,风险更大。

其实要不要手术,大部分情况下很好选择,简单说就是不手术怎么办?不手术能不能减轻病痛,不手术能不能活命?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就不能决定。

比如癌症;比如严重外伤;比如大量脑出血;比如各种脏器破裂等等;这些疾病如果不手术,随时有生命危险。

比如骨折,骨头都断了,而且会出现很多并发症;比如药物无法控制的心绞痛;比如胆结石药物无效;阑尾炎药物无效;肠息肉等等手术。

也就是说一种手术是救命的,那肯定要做;一种手术能让我们活的更好,要做。所以,不是说尽量不要手术,而是为了更好的活着我们选择了手术。

(当然,如果不手术,能解决问题,最好!)


心血管王医生


"为什么尽量不要做手术",这个问题的时候视情况而定,该做的手术得做,不该做的那就不做,可做可不做的那就选择做!

我是一名外科医生,手术那是家常便饭!虽然我经常加班加点,经常通宵熬夜做急诊手术,但是我很有成就感,我为自己是一名外科医生而自豪!手术可以解决很多很多的问题,我记得之前头条里有一个问题"古代人如果得了阑尾炎怎么办?"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事实上,古代人的寿命是非常短的!为什么?因为医疗水平差,很多疾病根本没法治疗,尤其是外科疾病。比如急性阑尾炎化脓穿孔的、被刀子捅伤肠破裂的、四肢外伤性骨折的。这些疾病不紧急手术,那是要命的!

但是有些疾病不是非得手术治疗,是可以择期手术的。比如胆囊结石,如果你胆囊有结石并且还会偶尔发一下胆囊炎。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把胆囊切除了,一了百了,但是有的人觉得胆囊切除后少了一个器官,不想切,那么也可以不切除胆囊,对症处理一下。

那如何判断要不要做手术?

听外科医生的!当然,这不是盲目的听从,你可以多咨询不同医院的不同医生,但是记住一定是专科医生!比如骨科的问题那就得问骨科医生,最好问专业看这个疾病的。然后,你可以找医生谈话,咨询病情,问问他需不需要手术,如果需要手术,那么手术依据是什么。


普外三角针


这个问题李医生也经常碰到,年前的时候儿时的伙伴给我打电话,急切的问我他父亲因为腿疼住院了。家里的大夫把所有的检查做了遍然后告诉他要手术,他开始慌了。看着床上躺的老父亲,又想到做手术的未知让他不知所措。这想起我这个在医院的朋友,所以急忙打电话询问该怎么选择。

我不是外科医生,就从康复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到底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时候不该做。就比如我这朋友的父亲,做了腰椎CT显示只是3到4节的椎间盘轻度膨出。可能因为是在急性期,所以疼痛的症状比较明显。我的朋友就比较害怕,听医生这么说要做手术差点就同意了。

这种情况下是不建议做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建议保守治疗3-6个月。如果症状完全没有改善,那么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如果症状得到缓解,那么就不需要手术治疗。

其实不管什么病,手术治疗都需要谨慎。毕竟是创伤式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选择做还是不做手术要衡量利弊。在做与不做两可之间的最好不要做,不做就会危及生命的必须做。比如阑尾炎,如果可以通过输液和吃药控制的就暂时不要做,因为人体没有一样是多余的东西。比如某些癌症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根除治疗的则必须做。

所以,需不需要做手术要根据实际病情,衡量一下利弊,不盲目手术,也不完全否定手术。

我是康复科李医生,点击右上角关注我,远离亚健康,享受健康生活。


康复科李医生


经常有人说我们外科医生,就只知道做手术,就知道切切切,好好的器官,为什么就给切了呢?

其实,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个样子,外科医生并不是胡乱的做手术,是有非常严格的手术指征的,该做手术的就一定要做,不该做手术的,绝对不要去做。

哪些手术是必须做的?手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不做手术会死的

很多时候,手术是为了挽救生命,如果不做手术,患者会面临生命的危险。例如急性阑尾炎穿孔了,各种癌症,开放性骨折,严重的外伤,严重的感染,脑出血,脑疝,肝破裂,脾破裂等等,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时做手术,是非常危险的,随时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2)不做手术影响功能和生活质量

有一些患者,如果不做手术,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是会影响正常器官的功能,或者患者的生活质量。

例如,骨折的患者,手法复位失败,如果不做手术,影响以后的腿脚的使用,可能成了一个瘸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再举个例子,胆囊结石的患者,经常发作胆囊炎,胆管炎,常常出现腹痛,发烧等情况,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应该尽早做手术。

(3)预防性的切除

有些疾病,患者不痛不痒的,短时间内不做手术,并不会危及生命,也不影响生活质量。但是,医生为什么还建议做手术呢?那是因为医生比你看得长远一些,如果不做手术,以后会更加复杂,更难治疗,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大肠息肉,如果不及早切除,就有可能发生癌变,以后会危及生命,应该尽早切除。

(4)美容整形手术

现在美容行业非常火爆,从医生的角度来说,很多整形手术,不做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命,但是,我们不能阻止大家追求美丽的权利,爱美是每个人的天性。正是因为患者有需求,才会有市场。

总而言之,手术是治疗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手段。该做的手术就应该做,不该做的手术,千万不能做,一定要掌握好适应症。


普外科曾医生


隔行如隔山!很多人说没有天生的坏学生,老师要以理服人;也没有真正的恶人,警察要以理服人,坏人都可以规劝向善!

外行指导内行,容易产生笑话!

哪些手术必须要做?

1.不做会死,做了可以救命的手术

这是一位42岁女士,月经延迟15天,突发下腹疼痛,脸色苍白,检查证实为宫外孕破裂,大出血。如果不做手术,很快会死亡。这种救命的手术要不要做?必须做!

2.可以手术治愈的癌症,必须做。



这位女士才29岁,胃窦癌并胃下口不全梗阻,胃周有几个淋巴结转移。如果不做手术,很快很扩散、梗阻、饿死的。这种手术要不要做?必须做!

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急性心肌梗死,如果错过手术机会,心肌细胞发生大片坏死,可能会死亡。紧急手术放置支架,让血管再通,可以救命。


这种例子太多,就不再赘述了。

什么手术可以不做?

1.癌症局部晚期,风险很大的手术,可以选择放弃,采用其他保守治疗。

2.病人身体状态差,不能耐受手术。

3.病情特异,有比手术更好的治疗方法。

每个人具体情况不一样,应当选用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既不要盲目扩大手术的危害,也不能唯手术论。

术业有专攻,不要跨专业指导别人!比如我们不能指导航天工作者,把火箭燃料换成无烟煤:

每年都有上百万人因为手术而获救!



影像科豪大夫


这个问题要见仁见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不要做手术,是否需要做手术要看具体病情和是否有手术适应症!

试想患者得了阑尾炎,不做手术就会穿孔,不做?试想外伤以后骨折暴露在外面,大量出血,需要急诊手术,不做?如果一个胃部溃疡小血管被侵蚀大呕血的患者,不做手术就要休克,有死亡风险,这手术不做?

有人会抬杠说这都是急诊,那当然得做。那如果一个糖尿病足的患者呢,他的脚已经发生了缺血的坏死,而且会继发感染,如果不进行手术处理,很有可能会出现败血症或者是脓毒败血症,导致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有死亡的风险,手术做不做?如果是一个肝硬化腹水的患者,肚子已经胀的患者会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的情况了,需要进行一个小手术将腹腔内的积水适当的往外引流,缓解一下患者腹腔内的压力,是不是需要做手术?

而如果一个患者刚开始出现腰痛,虽然疼痛可能会很严重,但是只要没有二便失禁和肢体功能障碍,首选还是要保守治疗,有数据显示,至少有80%的腰痛患者可以通过保守得到缓解,一般情况如果保守治疗三个月以上,患者仍然没有明显的缓解,甚至有疼痛的加重,那么可能就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这就是手术适应症的选择。

再比如一个老人膝盖疼,拍片子有比较严重的骨关节炎,但是活动并没有明显的受限,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夜间痛、休息痛,患者还能够耐受,休息的时候能缓解,那么就没有必要做关节置换手术。而如果患者出现了明显关节功能障碍,休息的时候也出现明显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那么就具有了手术适应症,但是是否手术的决定权还是在患者手里,如果患者对于这种情况也能忍受,那完全可以不做。


是否需要手术这个问题,就看是否有手术适应症,而做不做手术,决定权在患者手里,任何问题,只要患者能忍受,能坚持,可以不做,然而一些急诊必须手术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患者还坚持不做,那就是对自己生命的轻视了……


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我是医心雕龙,我来回答!为什么尽量不要做手术?

这里我先做个申明,就是手术并不是万能的,很多问题并不是一刀下去就可以解决。

这里我们先说说外科手术的目的,其实手术的终极目的是挽救生命、恢复健康,其前提是患者有足够的适应证,也就是只有手术才能治疗,但手术绝非简单的动刀子这么简单,事实上,除了极个别的小手术之外,绝大部分手术都相当于走鬼门关,也就是手术的并发症非常厉害,比如出血、感染、切口化脓等。
这些并发症可轻可重,轻者,只要简单处理即可,重者可能会导致手术失败,甚至会危及生命,不仅如此,手术中的麻醉风险也需要考虑,比如麻醉中的药物反应,或者麻醉后的复苏状况。
以上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负责任的医生在和患者讨论病情时,都会对手术采取谨慎态度,毕竟术后的风险在那摆着。

当然了,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及手术器械的进步,手术的风险降得越来越低,但降低并不代表不会发生,事实上,对于一些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的风险仍然很高,尤其是合并心脏问题的患者,死亡率可以高达20%以上。

总之,在临床上,面对存在的手术风险,医生不会轻言开刀,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医生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才能作出决定。

这里我的建议是,在同等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保守治疗,而不是风险较高的手术,手术是一件大事,如果遇到非要手术的情况,尽量权衡利弊后再做决定。


医心雕龙


作为疼痛科主任,我对手术并不陌生,有时候一天可能需要做二三十台手术,但这并不代表我建议所有患者手术治病,我一直认为手术是现代医学的最后手段,如果可以通过保守方式使病情得到康复,那么不仅危险性小、费用也少,所以尽量不手术这个观点,我是支持的!

但该手术时,必须及时手术!

我说个很久以前的事例:颈椎病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我曾经接诊过一名颈椎病患者,他的颈部并没有明显疼痛,其症状反而体现在四肢,存在四肢无力、麻木的现象,來院诊断前,是因为清晨买菜时突然下肢无力摔倒受伤,才下定决定來院检查的,综合核磁检查片子,判断为脊髓型颈椎病,压迫程度较高不适合保守治疗,需要立即手术。

患者家属听完我的诊断,觉得我在夸大其词,对同来的患者说“既然确定是颈椎病,那我们去按摩应该能好,正好我认识一家理疗馆按摩师手法特别好”,其实我当时有些犹豫,我想劝一下患者的,因为他的压迫较为严重,别说按摩了,哪怕立刻手术都难以保证预后,可患者的动作比较快,在我还在犹豫的时候,患者已经被同来的家属拉走了,也不知道这名患者现在如何了,可能奇迹发生也不一定!


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毕竟各种手术有很多,远的不说,就说心脏内科的介入手术,作为最常见的心脏类疾病,冠心病患者如果狭窄程度过高,心肌缺血严重,一旦突发心梗,即危且急,需要立刻开通血运循环,也就是内科支架手术或外科搭桥手术,黄金时间是120分钟,晚一秒造成的结果可能都不一样,这种情况还能保守治疗吗?

其实是否应该手术,需要看预后结果!

手术和保守是两种治疗方案,并没有谁优谁劣之分,只能说各有特点。

保守治疗:预防和康复,见效慢、创伤小、费用低廉!

手术治疗:治疗和急救,见效快、创伤大、费用高昂!

对于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来说,并没有马上可能发生的致命风险时,可以先通过保守治疗进行控制,看是否可以自然逆转疾病,如果效果不好或病情较重,这时候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评估,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PS:一切的选择,都需要考虑可能造成的结果,择优而定,该出“手”时就出“手”!


罗民教授


首先阐明我的观点:手术是外科医生对付疾病的一把利刃,能从病魔手中夺回生命,该做的手术,一定要做!但对于一些不必做的手术,可以说,能不做,就不做手术。一言蔽之,要不要做手术需看具体病情,不能一概而论!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国自古相传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的藏于人们的意识中。也许是受这样观念影响,常有人说外科手术能不做就不做,这里不妨来探讨外科手术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外科手术?

按照我国最新版《外科学》教材,外科手术可分为以下三类:(1)急症手术,如各种外伤导致大出血等。为挽救患者生命,要求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准备后立即手术。(2)限期手术,如各种恶性肿瘤根治术。相较于急症手术,限期手术对时间的紧迫性需求并不高,但仍应尽快做好术前准备。(3)择期手术,例如各种良性囊肿切除等,对时间的紧迫性需求最低。

手术并发症有哪些?

依据我国最新版《外科学》教材,因原发病、手术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手术后可能会有各种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类:(1)术后出血。可能原因有术中止血不完善、创面渗血未完全控制、凝血障碍等;(2)术后发热。发热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约72%的病人体温超过37℃,41%高于38℃;(3)呼吸系统并发症。术后死亡原因中,呼吸系统并发症占第二位(术后肺炎、肺栓塞等);(4)术后感染;(5)切口并发症。血肿、积血和血凝块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般为止血技术的缺陷;(6)泌尿系统并发症。手术后尿潴留较为多见,主要为术后患者排尿反射受抑制,尿道括约肌反射性痉挛以及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所致。

外科手术有什么风险?

相信大家一定听过,手术有风险,动刀需谨慎,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有研究显示,对年龄≥40岁,接受非心脏手术的病人,心源性死亡、致命性心脏并发症的发生随风险评分的增加而升高:风险评分≤25分的患者,术后仅有2%的死亡率。但若>26分,术后死亡率可高达56%。对于另一高发病率的疾病—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手术风险同样较高。研究发现术前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后的死亡率显著升高。


综上所述,手术的确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外科医生做手术前会仔细评估具体病情,权衡利弊,当手术的获益大于上述风险时,外科医生会果断出手,这种情况下,请患者朋友站在医生一边,此刻,医生和死神在决斗,患者岂能不给医生正能量?读者大人,欢迎您来谈谈您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