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记忆——代课教师“那一年”

代课教师,已成为中国教育历史上一张永久的“名片”。

蹉跎岁月,写满了代课教师的艰辛、无奈和期盼。

——题记


那一年,我们毕业返乡离开了高中的教室。

那一年,为了“普九”扫盲,为了祖国的下一代,我们毅然决然做了民办教师,又走进了农村中、小学的校园。

永久的记忆——代课教师“那一年”


那一年,我们早起晚睡,孜孜不倦的上课、备课、批改作业。

那一年,我们爬山过沟,利用晚饭后的空闲时间,登门家访,动员未入学的孩子重返学堂。


那一年,我们穿的破旧衣衫,晚上洗了白天穿,补课从来不收一分钱。

那一年,我们早午饭都是腌菜就馍,喝口开水不让喉咙干。


那一年,我们在破旧的校舍,用全乡统考第一的成绩,向父老乡亲交上了合格的人民教师的答卷。

那一年,我们参加了各种培训,夜以继日的读完了函授,得到了教材教法合格的证件。

永久的记忆——代课教师“那一年”


那一年,我们的工资不到公办教师的三分三一,同工不同酬,苦不堪言。

那一年,我们没有医疗和养老保险,却仍然奉献在教育的最前沿。


那一年,父母说,好儿女就该为国家做贡献;伴侣说,你的选择,我不反对,永远会和你站在一起。

那一年,孩子说,爸妈是人民教师就是好,社会地位还很高。


那一年,我们用优异的成绩,学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们还挥手说,老师多亏了您。

那一年,我们看到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就是农村也没有了文盲。


那一年,教育政策在改变,我们用青春换来了“关、转、招、辞、退”的中央文件。

那一年,凡是1984年年底任教的都要相继被清退,只是暂留学校在等时机。

永久的记忆——代课教师“那一年”


永久的记忆——代课教师“那一年”


那一年,就在那一年,前脚我们出了校园,各学校教师又紧缺,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门外汉”。

那一年,就是那一年,学生们茫然了,上课听不懂新“老师”的语言。原来他们教材教法是个大缺陷。


那一年,还是那一年,老大不小的我们为了生存,寻找着生活的出路。

那一年,也就是那一年,我们东奔西跑靠出苦力还是没挣到几个钱。


那一年的那一年,我们才知道国家还没有忘记“普九”战线的老“功臣”,为清退的他们出台了政策和文件。

永久的记忆——代课教师“那一年”


那一年的那一年,国家给我们落实医保和在职教师一样的保险,让我们得到起码的“人民教师”的人格尊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