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建立了整整40年的察哈尔省,1952年,为何会被撤销?


或许很多朋友都会遇到这样的疑惑,那就是在看影视作品时,老八路都会说早年在“晋察冀”或者是“鄂豫皖”工作过。这些省份的简称人们大都耳熟能详,“鄂豫皖”就是指湖北、河南、安徽,“晋察冀”则是指山西、察哈尔、河北。笔者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消失68年之久的察哈尔省。

察哈尔省

察哈尔省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立,最初是由直隶省口北道和绥远都统、察哈尔部、锡林郭勒盟共同组成。最初北接蒙古,东邻热河,南及直隶,西邻山西。民国二年,察哈尔省为察哈尔特区,于民国十七年正式改名为察哈尔省。

全盛时期的察哈尔省包括雁北、大同、张家口、宣化等现如今较为出名的行政单位。历届省会为张垣、直隶省张北县、万全县。1952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当时称为政务院)同意王平将军提议,撤销察哈尔省区划建制,将原有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河北省与山西省,察哈尔北部则尽数归于内蒙古自治政府。至此,成了40年的行政单位察哈尔省宣告消失。

王平是何人?为什么他要建议撤销察哈尔省?中央为什么同意?

王平,开国元勋之一,1955年受上将军衔。对于王平将军的军事生涯在这里不做赘述,我们主要来看一看王平将军与察哈尔省的关系。在察哈尔省撤销之前,王平将军为察哈尔省军区司令员,是他第一个提出要将察尔哈省撤销编制。

其实,王平将军提议撤销察尔哈省是基于经济、政治因素考虑,中央同意撤销也正是基于此原因。察哈尔省的建立,追根溯源是张垣特区,张垣特区始建于满清时期,是出于京畿地区军事战略需求而建立的“特别区域”。民国建立之后,出于该地有区划建设的渊源,于是顺水推舟,成立了察哈尔省。也就是说,察哈尔省的成立既没有地缘政治的因素,也没有经济考虑,单纯的为了军事战略目的。

满清时期与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国家主权不完整,国家更是积贫积弱,对于行政区划的考量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便是军事需求。比如在军阀割据时代,察哈尔省一度成为直系军阀与奉系军阀的战略缓冲区。全面抗战爆发前,察哈尔省仍旧是中日双放对峙的桥头堡,这边是察哈尔省最为卓越的军事价值。

建国之后,百废待兴,经济目地已经超越了军事目地。此时的察哈尔省就失去了往日的价值。资源匮乏(尚未探明)、身在华北却地广人稀、发展潜力极为不充分等诸多问题开始浮现。所以王平将军在此时提出了撤销区划的提议,促进经济发展,是符合实际的正确抉择。

除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的一个政治需求也需要察哈尔省做出“牺牲”,那就是扩充内蒙古自治区。我们知道,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甚至比新中国年龄还要大。最先时候,新中国尚未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在张家口召开民主大会,这就是最早的于察哈尔省的渊源。

1952年,张家口并入河北省,察哈尔北部地区诸如二连浩特、锡林浩特等全部并入内蒙古自治区。中央如此决议,一来是察尔哈省撤销势在必行,二来考虑到察北地区大都与内蒙古民族渊源深厚。同样为了内蒙古自治区“忍痛割爱”的还有1955年撤销的热河省,其亦有大部分土地并入内蒙古自治区。

结束语:中央的决议绝对是详尽考虑过得。察哈尔省被撤销后,原有的张家口等城市,在人口大省河北的带动之下取得了丰硕的经济成果,大同市更是成为了仅次于太原的山西重要城市,这与国务院未雨绸缪的撤销决议是密不可分的。

【文 / 楚南青史君】



楚南青史君


准确的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仅仅取消了察哈尔省,还取消了热河和绥远两个省,而我国当时取消这三个省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概括的说,一是为了抹掉抗战中日本长期占领东北给东北人们带来的影响;二是为了民族团结,照顾没有分离出去的内蒙古同胞。

早在抗战胜利之后,中共便开始在内蒙古偏远地区扶持少数民族政权,这也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对内蒙古的照顾提供了便利。

一、抹掉日本曾对华的烙印

新中国成立之后,其实在北方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便是东北地区的问题了,在整个抗战期间,东北地区遭到了日本人长达十四年的统治,这样的印记对于东北来说,实在是太深了。

其实不管是日本人也好,还是国民党人也好,乃至最后的我国中央,出于稳定考虑,都对东北和华北地区进行了调整。

日本人统治东北期间,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东北,对东北的行政改革可不仅仅进行了一次,先后把东北分成了14个省。


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在这里设置了热河、察哈尔和绥远三个省,既阻止了蒙古进一步分裂祖国的行为,也有利于国民党人对东北的统治。

后来我国中央取消包括察哈尔在内的三个省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消除了之前日本人留下的烙印。

二、为民族团结

我国一直都贯彻民族团结平等的政策,当时虽然外蒙古分离了出去,但留下的内蒙古人数量仍然不少。

要知道,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那两年,我国其实并没有完全掌控全国各地,被中央完全控制的地方只有东北和华北地区,南方的很多地区仍然还存在大量的国民党残余力量,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南方不太平,北方自然也不能像南方一样,因此会相当注重起来,绝不能像南方那样产生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


因此,中央为了安抚刚刚解放的内蒙古老百姓,有意扩大内蒙古的面积,将黑龙江部分地区、呼伦贝尔地区划入了内蒙古境内,而且,原来那些属于宁夏和甘肃的沙漠地带,以及之前属于察哈尔、热河、绥远的草原地带也交给了内蒙古。

就我党的政策而言,我党一直都奉行的是民族团结平等的政策,而且,之前中共的工作人员已经在蒙古地区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民族问题,所以,将包括察哈尔在内的三个省撤消并不奇怪,这也是平等对待蒙古人的行为。


夏目历史君


察哈尔省被撤销绝不是因为其人口过少或者为了军事防御需要,而是为了完全恢复内蒙古这一省级行政区作准备,而之所以要完全恢复内蒙古并成立自治区则有三点原因。

有人说察哈尔省被撤销是因为其人口当时只有两三百万人口过少,但是我们要知道现在的宁夏和青海等省份人口比它还少,因此人口少或许有一定的影响但绝不是决定性的原因。

中华民国行政区划图

还有人说撤销察哈尔等省恢复完整的内蒙古是为了加强军事防御的需要,但是靠恢复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就能增加军事防御能力无疑是非常扯蛋的,按这种逻辑呼伦贝尔地区更应该归属黑龙江才对啊。

事实上察哈尔和归绥等省被撤销内蒙古被完全恢复甚至还有所扩大最重要的原因无疑是为了满足蒙古族同胞自治的需要,比如蒙古族同胞的乌兰夫上将就为此积极努力,要不然恢复后的内蒙古为什么会被叫作内蒙古自治区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

第二点原因就是内蒙古这一省级行政单位在清朝就存在因此国家提出来尊重历史和照顾现实的原则完全恢复了内蒙古,甚至还把历史上属于黑龙江的呼伦贝尔地区也划入内蒙古,因此国家对于内蒙古可以说是非常优待了。


清朝行政区划图

第三点就是我国在当时效仿了前苏联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先后成立了五个自治区,因此恢复内蒙古并建立自治区一点也不奇怪,当然我们知道蒙古族同胞一向是非常爱国的,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和继续存在我们一点也不需要去担心。


执斧谈史说事


察哈尔省是民国时期的北方大省之一,与热河省、绥远省以及宁夏省并称为“塞北四省”。所以狭义的塞北地区其实就是指这四个省份,广义的塞北泛指长城以北。

新中国成立后,热河、绥远、察哈尔三省均被撤销,而宁夏则变成了自治区,曾经的塞北四省均不存在了。

察哈尔省的由来

1912年,中华民国将原先清朝时期的直隶省口北道、绥远都统、察哈尔部、锡林郭勒盟设置为了察哈尔特别区,简称为“察”,这是因为这里是历史上漠南蒙古察哈尔部的活动地区。

1928年,国民政府将察哈尔特别区省级改置为省,这就是察哈尔省的由来。历史上的察哈尔省包括今天山西省的北部、河北省的北部以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面积辽阔。


从地图上看得出来,察哈尔省和热河省都是拱卫京畿地区的屏障,因此军事价值十分重要。不过由于深处塞北、地广人稀,所以察哈尔省的经济并不发达。察哈尔省的北部是辽阔的牧场,省内仅有的几个大城市也只有张家口、大同、宣化等等,所以地广人稀,全省人口才只有200多万,还不到一些南方省份的零头。

察哈尔省的撤销

解放后,新中国在1952年撤销了察哈尔省的建制,主要是出于两点。第一,当时中苏关系比较融洽,所以察哈尔省的军事价值已经大大降低。再加上察哈尔省人口稀少、比较贫穷,已经没有单独建制的必要了。

第二,新中国为了将扩大内蒙古自治区的辖区面积,将察哈尔省大部份地区、宁夏省的北部地区、绥远省、热河省的部分地区都划进了内蒙古自治区的范围中。因此,塞北四省的大部分土地都被融入了内蒙古自治区里。


世界人文通史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中国有不少省份如平原省,西康省,热河省、察哈尔省等,名字都很熟悉,但是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个察哈尔省。

察哈尔这个名字,起源是蒙古族的察哈尔部。这个部落,是蒙古草原的一个出名的部落,意思是大汗宫殿的护卫,就是负责护卫大汗的部队,也就是蒙古中央万户。

清代之时,蒙古依附大清,满蒙结亲,察哈尔部游牧于宣化、大同边外,拱卫京师——南障京畿,北控库伦,东接热河,西联绥晋,为朔方要塞。

民国初,就设置了察哈尔特别区,到了民国十七年,改特别区为省,辖区面积可达28万平方公里。当时的察哈尔省,辖十九县,一市,四个督察区。总人口为二百多万。

当时的察哈尔省,和热河省、绥远省、宁夏省,并称为塞外四省。

新中国建立后的1952年,鉴于察哈尔省的人口少,地广人稀,管理不便。更要考虑组建以蒙古族为主的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中华民族各民族大团结之宏伟规划, 所以就撤销了察哈尔省的建制,将其辖区分别划归于内蒙、河北、北京、山西四地。

四十余年历史的察哈尔省,就这样走向了历史的尽头。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就是为了建立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人在古代是中国长城内王朝头号大敌,宋明清都和蒙古人有过常年激战。

以满清为例,直到康熙时代还要准噶尔蒙古的大规模叛乱,需要国家动用几十万大军对作战,康熙都要御驾亲征。

而满清末期,蒙古人和沙俄勾结,把外蒙古独立了出去。

而内蒙古地区的蒙古人一直在搞独立。

在抗战期间,内蒙古德王为虎作伥,投靠日本人建立了伪内蒙古自治政权,有自己的军队。而早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前的1936年,傅作义的国军就在绥远和伪内蒙古军队交战。

到了1945年日本人垮台,在苏联支持下,部分内蒙古人又叫嚣和外蒙古合并,建立蒙古国。

那个时候,民国政府呕心沥血的对内蒙古分而治之,将原本内蒙古大体分为察哈尔、绥远2省,还有部分地区被山西、热河、宁夏占据。

原本很大的内蒙古变成了好几个省,分开治理,断绝蒙古人联合反叛的可能。

实事求是来说,此举是比较高明的。

直到今天的台湾版中国地图中,仍然保留绥远省和察哈尔省。

但1945年以后,解放军的根据地主要是北方,也包括广阔的内蒙古地区。

为了获取蒙古族的支持以及受到苏联的影响(苏联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对于蒙古族的民族政策有一定宽大。

1945年11月26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大会在张家口市远来庄礼堂隆重召开,共有8盟36个旗的代表等79人参加大会。乌兰夫代表大会主席团致开幕词。11月29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向全国发表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公报》,宣告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成立,宣布联合会的宗旨和各项政策、主张,特别强调“内蒙古人民彻底解放,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

1946年4月3日,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即著名的“四三”会议正式举行。于永告诉人民网记者,这次会议是内蒙古近现代史上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会议从理论上、思想上解决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的方向、“道路”问题,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自治运动的领导地位,进一步统一、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对内蒙古自治运动的方针、政策等。

1947年4月2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现乌兰浩特市)召开。5月1日,选举产生以乌兰夫为主席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诞生。

5月19日,毛泽东、朱德给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发了贺电。

大家注意,这是1947年,当时新中国还没有建立。

所以,到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成立内蒙古自治区,取消绥远和察哈尔省也就是必然。


萨沙


察哈尔省,清时称“张垣特区”,归察哈尔都统管辖。

1913年,民国成立的第二年,北洋政府为了更好的管辖塞外之地,将直隶省口北道和绥远都统、察哈尔部、锡林郭勒盟四个区域合为“察哈尔特别区”,由察哈尔特别区都统管辖,第一任都统就是后来的直系首领冯国璋。



1914年,北洋政府又细分其行政区划,在原辖地增设宝昌、康保、商都、集宁等4县。

1928年,民国政府改特别区为省,设察哈尔省。辖宣化、赤城、万全、怀来、蔚县、阳原、龙关、延庆、怀安、涿鹿等地,辖区东接热河省、辽北省,北邻兴安省、蒙古地方,西界绥远省、山西省,南接河北省,面积大概接近28万平方公里。



1949新中国成立后,察哈尔的行政区划被重新调整。先是同年,晋北雁北地区、张家口市和大同市被划入察哈尔,且大同市开始作为察哈尔省会。再是相继设立雁北、察南、察北等三个专区。

1.雁北专区辖大同、阳高、广灵、灵邱、浑源、应县、怀仁、山阴、朔县、平鲁、右玉、左云等12县,驻地大同市

2.察南专区辖宣化、万全、龙关、赤城、四海、延庆、怀来、涿鹿、蔚县、阳原、天镇、怀安等12县,驻地宣化市。

3.察北专区辖张北、康保、宝源、多伦、崇礼、尚义、商都、化德等8县,驻地张北县。



1952,察哈尔省废。大同市划归山西省,张家口市划归河北省,雁北专区划归山西省,察南专区除天镇县划归山西省外,其余诸县划归河北省,察北专区划归河北省。

察哈尔省之所以会取消,主要是因为毛主席致力于想要恢复“内蒙古历史的本来面貌”。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时,毛主席就曾言“我们一定要恢复内蒙古历史的本来面貌”,就是建立一个完全统一的民族区域,实现民族自治。毕竟察哈尔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是蒙古族人的居住地,有些地区是汉民族的居住地。



于是就这样,与其将部分原属蒙古族的居住地划分到内蒙古,其余地区再单独并为一个察哈尔省,还不如将察哈尔废除,原蒙古族的居住地就划归蒙古,剩余地区就划入周边的省份。

再加上察哈尔地广人稀,物资匮乏,全省人口不足200万,什么都缺,如果单独建省,肯定发展不起来,到时候国家肯定要花费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时间去扶持察哈尔省,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它拆开,由周边各省分别划走一些区域,然后由各省分别负责划走区域的发展问题,而这样做对国家,对察哈尔都是有利的。



于是,就这样,1952年11月15日,在察哈尔军区司令王平将军的建议下,新中国决定废除察哈尔省,将原属察哈尔的地区分别划入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


澳古说历史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察哈尔省,建于1912年,中国旧省级行政区,简称“察”,以察哈尔蒙古族命名,省会张家口(当时叫张家口厅,同时张家口以叫张垣而闻名)是塞北四省之一。抗日名将张自忠曾任察哈尔省主席。  


清朝时期,不是一个省,而是叫“张垣特区”。  

民国二年(1913年),察哈尔改为察哈尔特别区,有6个旗和11个县,即张北、多伦、沽源、商都、宝昌、康保、兴和、陶林、集宁、丰镇和凉城。  


1928年成为一个省。兴和、陶林、集宁、丰镇和凉城划入绥远省,并自河北省口北道宣化府划入以下10县:  

宣化 、赤城 、万全 、怀来 、蔚县 、阳原 、龙关 、延庆 、怀安 、涿鹿  

察哈尔省自1937年至1945年被日本占领并成为德穆楚克栋鲁普领导的日本控制区蒙疆的一部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由冯玉祥和吉鸿昌在张家口成立于1933年3月26日。  


抗战和内战期间,由于得到了蒙古族武装的支持,党中央决定建立蒙古族自治区。

作为蒙古武装的领袖乌兰夫向周总理提出恢复蒙古族在历史上的范围,并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支持。

最初的内蒙包括现在内蒙的东北部分和热河赤峰以北林西等地区,首府乌兰浩特。

因察哈尔与蒙古的关系,不久将察哈尔划入内蒙,内蒙首府迁入张家口。


在周总理的推动下,绥远被划入,首府迁入归绥(呼和浩特),同时张家口划入河北省。

乌兰夫在与周恩来的谈话中提到了赤峰,周表示是合理的。

高岗建议中国东北(包括热河)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引起了毛泽东的警觉。

粉碎高岗集团后,中央决定建立环北京的河北省,承德被划入,同时按照乌兰夫的要求,把赤峰划入内蒙;其余的部分包括朝阳被划入辽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政区划重新进行了调整,晋北雁北地区和大同市并入察哈尔省。1952年,察哈尔省废设,现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和山西省,延庆县划给北京市。


江水趣谈


察哈尔省的来历

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逐步掌控了中华民国政权。对于内地十八省的统治,由于历代都有编户齐民的制度,因此管理起来较为容易。但对于内地十八岁之外版图的管理,北洋军阀政府则缺乏经验。并且就在这期间,外蒙古的统治者,以哲布尊丹巴活佛为代表,在沙俄支持下,宣布自立为蒙古国日光皇帝,并且准备吞并内蒙。



为了应对这一局势,北洋军阀政府于民国二年(西历1913年)内蒙古的察哈尔部、锡林郭勒等地,设立察哈尔特别区,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

民国十六年,国民党政权在南京开张,并于民国十七年,将察哈尔特别区改设为察哈尔省,由此,察哈尔省正式产生。

在抗战时期,察哈尔省全境落入日方之手,耳熟能详的“晋察冀”中的“察”,指的就是察哈尔省。

民国三十七年,解放军解放察哈尔省全境,并于1952年宣布撤销察哈尔省,自此,察哈尔省成为历史。

那么,为什么1952年,人民政府会宣布撤销察哈尔省?一般认为,有以下原因:

民族自治因素

所谓“不忘初心”。早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瑞金方面就考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在全中国建立民族团结、平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人民政权。并且,民国二十四年,瑞金方面就有过建立全国政权后,撤销诸如察哈尔省的主张。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新中国的领导人们就考虑设立内蒙古自治区。而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划,在行政和地理上,和察哈尔省等省份重叠,因此,在1952年,人民政府顺应潮流,决定撤销察哈尔省。

经济人口因素

察哈尔省的故地,大体上在今内蒙古境内,部分地区划归了山西省和河北省。不论在新中国初年的察哈尔省,还是今日察哈尔故地,其人口和经济,总的来说,都是较为孱弱的。尤其是新中国初期,察哈尔省全省的人口仅有二百余万,仅相当于几个县的人口总和。因此,人口规模方面,不足以让察哈尔省作为一个省而存在。


此外,经济方面,察哈尔省并无较为优越的经济发展资源来支持察哈尔省的建设和发展。此外,察哈尔省的存在,意味着行政上,需要察哈尔人民承担察哈尔省的行政成本,这对经济和人口不具备优势的察哈尔来说,又是一个压力。

这也是撤销察哈尔省的原因之一。


藤树先生


2022年,北京将携手张家口举办第24届冬奥会,届时张家口将再次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作为曾经的察哈尔省的省会,张家口的走红也让这个省份再次被人们所注意。

不过,这个省份从1913年设置到1952年撤销,只存在了40年!

1952年,一次重大的行政区划调整在神州大地上铺天盖地地展开。察哈尔省、热河省、绥远省以及西康省等省份相继被撤销。我国的行政区划又大致回到了清朝时期的形态。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整?特别是察哈尔省,为什么会没入历史的尘埃中呢?静夜史认为这和当时我国的内外环境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1、民国时期积贫积弱的现状

止损,就是让损失降到最低,在民国,特指领土的损失减到最小。

贫弱是民国的第一印象。因为历届的力不从心以及有心无力,所以尽管看起来很民主,以及很自由。

但贫弱终归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噩梦!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但并没有改变中国贫弱的现实。不仅如此,沙俄还趁清朝动荡不安之时,煽动喀尔喀蒙古活佛独立,并不断向内地进攻,攻陷内蒙古全境。清朝北方瞬间失去广阔纵深,长城再次成为国门一线。

虽然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袁世凯出动军队用了3年时间收复了内蒙全境,但是对于外蒙的失去,北洋政府无可奈何。

北洋政府积贫积弱的现实决定了他们没有能力维持领土完整,如果沙俄扶持外蒙再次发动对内蒙的侵略,北洋政府还能不能抵挡真的不好说。

所以,先期提出的“蒙地建省”方案被提上日程,蒙地建省就是在原属于内蒙古的区域,建立北洋政府直接有效管辖的行省,这是边疆治理的一大进步。

蒙地建省将原来的内蒙古区域拆分成四个省,分别是热河、察哈尔、绥远和宁夏。

将蒙古一分为四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北部面临入侵时,民国不会一下子损失整个内蒙古超过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至此,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成为“塞上四省”。1913年,察哈尔成立特别区,1928年,察哈尔正式建省!

应该说,民国的蒙地建省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比如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寇的铁蹄很快占领东三省,随即开始向热河和察哈尔等地区侵略。

1933年,日军侵占热河全省和察哈尔部分地区,战火蔓延到长城一线,但绥远和宁夏得以保全。

2、共和国面临的内外新形势

1949年是我国历史的一个新纪元!标志着积贫积弱的国家一去不复返,这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从此有足够的决心和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完整。

这个时候,作为止损而存在的察哈尔等省处境就很尴尬了。

早在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就宣告成立,这是民族自治的先河。随即,内蒙古地区领导人乌兰夫开始为恢复内蒙古故地而努力。在国家的支持下,内蒙古不断向西扩张,察哈尔、热河等省份的面积被大大压缩。

此时的共和国,和北方的苏联保持了密切的关系,暂时没有北方国土受到撕裂的威胁,因此察哈尔这样的省份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于是撤销势在必行。

此时,撤销察哈尔省主要有以下几点考量:

  • 安全考量:

在民国时期,拆分内蒙古不单单是止损的需要,还有一个分而治之的考量,将大省拆分为小省后,分出的小省份在实力上是无力对抗中央的。

但是在建国后,这个担忧不存在,民族自治已经是国家自信的一个最佳表现。再者,内蒙古被拆分,不同的地理单元各成一体,反而更容易形成地方割据。而将不同地理特征的地区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内蒙古,则形成割据势力的可能性反而更低!

所以恢复清朝的大省份设置,也是共和国国家自信的一大表现!

  • 经济考量: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减少省份数量是节省财政开支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为察哈尔省的位置横跨长城,这意味着察哈尔省是个农耕文明和游牧民族的过渡省份,这样的省份把不同的经济区杂糅在一起,对于全省经济的发展非常不利,如果将察哈尔省拆分,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分开,反而有利于各地区的发展。

  • 政治考量

从古至今,首都的安全都是各个政权需要首先考虑的事情。

封建王朝时期,都城选址一般都选在地势险要的地方,比如长安,比如洛阳。只有都城稳定了,帝国才能蒸蒸日上。

元朝开始定都大都后,将大都周边地区作为中书省,即拱卫大都的京畿之地。

明朝定都北京后,同样将周边的河北地区设为北直隶,拱卫北京的安全。清承明制,直隶继续存在且面积扩大。

但是在民国后,随着南京成为首都,北京隶属于河北,北京周边的张家口成为察哈尔省会,承德成为热河省省会,这就让河北、察哈尔和热河三个省的省会紧紧相连。

这种情况毫无疑问是不适合三个省的发展的。而当北京再次成为首都后,张家口和承德就更不可能成为省会了。所以恢复明清时期的京畿之地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撤销察哈尔热河,将张家口和承德并入河北,使河北成为北京的有力屏障是必然的选择!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