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为什么有时候越写越不自信?

认识易经


越写越不自信,应当从两个方面去看,一是没有选对帖,沒找到自已的路子;二是临帖的方法不对,没有真正钻进去。


侯典鑫书法篆刻艺术


书法为什么越写越不自信?虽然我没有学习过书法,但我学习的画画跟书法也是有一定的联系。

讲一下我的个人经历吧,我前几年在网上自己学习画画,再就是照着书本不断的练习,每次完成了一个作品的时候,真的很有成就感。后面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找老师指导,到现在也是成为了小白眼中的画画高手,但其实现在的我更加的迷茫。

开始的成就感,现在我的理解是,以前自己就是一个井底之蛙,只会看到井口的小部分的天空,通过几年的接触画画,会发现天空如此之大,会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会觉得自己啥都不会。你会认为自己没有什么进步,但我觉得现在的情况是一个好的现象,说明自己的眼界越来越广,懂得的知识越来越多,现在最重要的是摒弃心中的一些杂念,不断的去练习,通过一周和两周的练习之后,你会发现,和现在的作品对比有很大的进步。




正在做梦的鱼


我刚开始学的是草书,拿起笔那是一个自信啊,感觉自己天下无敌,自己作品气势磅礴,感觉王羲之和颜真卿作品涂涂抹抹成何体统,后来一个朋友说你能不能写正规的字,自己却写不上来,后来想想光会草书也不行,于是就打算写楷书,网上看到许多田英章的字,感觉田英章的字那真是古今中外无人能敌啊 ,觉得欧阳询的字根本就没有田英章的漂亮完美,后来遇上一个欧楷写的非常好的老师,他建议我写欧阳询的,开始我并不理解,感觉欧楷不如田楷,后来自己就琢磨,学习,了解,时间久了就知道欧楷比田楷难的多的多,恰恰证明欧楷是最棒的,遇是就一步一步的去深入,有了楷书的基础,有了书法知识了解,再去写行书草书,才真正感觉到书法的韵味和魅力所在,回过头再去看自己以前写的行书或者草书,感觉自己无地自容,送给别人的字真想拿过来撕掉,所以说什么是自信,自信就是无知,学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懂得越少,今天的作品过一年以后如果你还是觉得那么自信觉得写的那么好看,那么就是没有进步,可以说是你退步了,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不能没有自信,比如说我有信心去学好一手漂亮的行书,这种自信是正能量,也不能太过自信,太过自信叫自以为是,我们就是在自信与不自信中成长,学会谦虚,学会向比自己写的好的老师虚心学习,这才是正确的道路



行者书斋


哈哈,这个问题似乎学书的人都会经历,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

1、眼高手低,练习一段时间后,眼界高了,自己的字怎么都没办法入自己法眼了,感觉很伤自信;

2、纸墨笔不顺手,有时候墨没调好,或者是毛笔没洗好,有时候是纸张问题,都会导致写出来的字不堪入目,怀疑自己的水平,这点请参见孙过庭《书谱》中的五乖五合之说。

3、就是进步慢,明明认真练了,但总就是不得法,进步非常慢,这时候也会越写越不自信。

那么针对上面的问题,我们来谈谈应该怎么解决不自信的问题,首先千万正视自己的水平,不骄不燥。然后心情不好,纸笔不称心的时候可以缓缓,找到问题再练。

还有进步慢导致的,可以静下心来缓一段时间,干脆不练又有什么关系,当然这段时间不要太长,毕竟书法之道还是在于坚持。


设计师清华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种难度非常大的艺术。它对书写者除了在技法层面有全面的要求外,在文化修养方面也要具有一定的水平。如果一个书写者整天只会抄写一些古人的名篇,不能自己创作文章诗词歌赋,只能说这是一名抄书匠。想想古代留名的那些书法大家,除了字写的好,哪个不是文章名满天下!



要了解工具的性能

我们有时候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那就是笔墨纸砚的特性。每一种毛笔、每一种纸张,它们的性能是不同的。有的书写者认为只要是毛笔字,不管楷书行书,草书小楷,都是在宣纸上书写的,那就错了。生宣纸是很难好蝇头小楷字的,也很难写出二王一路的小行草。所以书写前一定要了解工具的性能。

最好进入一个书法圈子

一个人在家埋头苦练,肯定没有几个书法爱好者在一起互相切磋交流进步的快。集思广益,互相交流,能使自己的见识、眼界大大的开阔,更好地理解书法这门艺术。最好是能拜一个书法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会少走弯路。


书法水平的提高是眼界(欣赏能力)和书写技术交替提升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你的不自信肯定是感觉自己写的差了;或者是写了一段时间,感觉自己没有进步。如果从书法水平的提高是眼界和书写技术交替提高的角度来看的话,我认为你的水平正在提升。你的眼界提高了,才能看出自己写的不足。因此你千万不要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

有时候真的感觉自己实在是写不下去了,那就可以先把练字放一放。去阅读,阅读喜欢的书籍;去欣赏一下外面的大千世界,出去散散心,寻找一下感觉。

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的,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都是可以互相借鉴的。学习学习烧菜、看看公园里老大爷的太极拳,说不定你还能从中感悟出一些书法的道理呢!

一定要坚持哦!


蕊烽书画


你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道理就这么简单,你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是虚心的一种表现,学书法要先学会自赏。

我跟你一样知识严重欠缺,书法艺术里能做好冰山一角就很知足了。

贴几张自己的作品,喜欢可以关注我看我的视频。









明丽毛笔书法


学习书法,从孩童体的天然逝去,学法度尚未理解到位,就像换毛的小鸡,既没有形成顶冠披羽尖喙利爪雄姿,又失掉了毛茸茸那种可怜可爱的天真,这时候是一个困惑期,觉得字越写越糟。这是初学书法第一次感到的困惑。继续学习,法度逐渐了解,通过临帖,通过与古代发帖对比,觉得越写越像,欣然自得,满足于自己所学书体,看待别人的作品,常用自己所学书体的法度去衡量评判,对别人的作品开始评头论足,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阶段性的自满,甚至因之而自封。这时感到的是自己进步了,是的,与刚脱毛的小鸡相比,这时你已经初具羽翼。待到接触到更多的法帖,观看了更多的古今名家作品,听到了更多的书评,换贴了,风格也许与原来所学相去甚远,新的法度没学到,原来的所学与当下所学在结体、用笔、意味等方面相去甚远,这时,可能动摇先前建立的审美理念,在新旧交织得矛盾中,原来所学的影子忘又忘不掉,新的法度意味好久学不来,这又是一个新的困惑期,这时候会觉得自己所学的字好像又退步了,不同的审美体系在斗争,这也是学习书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如此反复,进步,迷惑,迷惑,进步,待到学了好多法帖,眼界高了,知道了书法有不同的风格流派,各有所长,自己融汇之际,也许在不同风格的冲突中迷失方向,想忘了所学,独成一体,这种风格的确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融合何其难也,往往两只良种马却杂交出一匹劣马。这时候又会觉得自己的字越写越差,正在迷失方向,这是第三阶段的困惑。待到反复实践,最终拨云见日,将不同书体的特点严丝合缝地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特有的面目,这又是一次飞跃,你会钟爱自己的书体很长时间,自诩得到了书法的真谛。久而久之,看到了更多的书法精品,认识到了别人的长处,加之对自己所书产生了审美疲劳,反视自己的作品,觉得还差很多美学元素,这时候,又困惑了,不知道字该怎样写,总想将别人的长处都融入自己的书法,但久久不能如愿,有时候丢掉了自己的长处,别人的长处还没学过来,这时候又觉得字越写越差,这是将要进步的前奏,不必大惊小怪,摸索的过程,成长的过程是要付出代价的,经过反复实践,也许在某一时刻,你就得到升华。总之,学书的过程总是在学习,进步,回视,反思,否定,再学习、再进步,再反思,再否定,再学习......这样的循环中螺旋式的进步,成熟。











兴平南郊窦文海


书法学习,是一个很长期的问题,这里面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硬笔,一种是软笔,硬笔相对来说比较好练习,常见的描红,字模,规范学生的写字,但毛笔就难度较大,没有这么容易,毛笔就笔就分为 大白羊 狼豪,兼豪,不同的笔对下笔的力道,行笔的方式都略有不同,拿捏不对就会其丑无比,还有就是书家众多,习字风格上的改变会有一个适应的阶段,所以,写一段时间有时侯会觉的丑也正常,方法正确,持之以恒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王小胖不胖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切身的感受,有一段时间人写着写着就很迷茫,越来越不自信,针对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可能。

可能1.

审美水平的提升。随着人们不断的练习,不断的学习,对书法美学的认识越来越深,审美水平的提高,对于自己写的字,问题十分熟悉,哪里不对,哪里用笔有问题,哪里气息断掉,哪里笔墨出现问题,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出来,再加上对自己严格要求,眼睛里总是自己写的不足之处,总感觉有问题,总感觉和字帖上面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就导致自己越写越没有自信,越写越不想写了,每天写的越多,逆反心理越严重,导致越来越不自信了。

可能2

自己不断换帖练习。学习书法的朋友,基本上都有自己喜欢的书法字帖,也有平时练习的字帖,有时候在逛街或者地摊淘宝的时候,不经意就会找到自己喜欢的贴,回去写上几天,又突然遇到喜欢的了,再这样反复多次的更换,最后发现都写的不理想,越换越烦躁,越写越感觉不好,最后就丧失自信了。

所以,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要专心致志学一门作为基础,在基础牢靠的前提下,临帖,允许自己写的不好,但不能允许自己退步,不断努力,不断学习,肯定会越写越自信的


姚若兮


看了你写的字,其实你的基本功不错的呀!应该充满信心继续努力!

你写的其中“军"、“未”对于大楷来说结构平稳,笔划硬朗厚实,还是写得很好的。其余字结构也不错,就是起笔和收笔需要调整一下。给你以下几点建议:

1.起笔尽量藏锋,偶尔露锋也可以,但要调好锋铺毫行笔。除了“军"字和“未”字之外,其余字的多个笔划起笔均存在这个问题,特别是大字,你没调顺笔毫行笔那么笔划必然偏软弱,而不的结实厚重。而大字和中小楷不同,大字(榜书)是最讲究气势的。


2.钩也同样道理,出钩角度要准确且体现出力量感。即在“戈"底调好笔锋再出钩,就象打拳
一样…拳头缩回来一下打出去才有力量。
“室"和“戟"的钩划亦然。


4.“官"字则结构不太合理,“宀"应覆盖下部,中间不可太虚空。你写大楷或榜书,可以临颜真卿的《东方朔画赞》或者《中兴颂》,加强钩的练习,和起收笔的训练。虽然我提出了好几点问题,但并不是因为你基础差,恰恰相反…你的基础挺扎实的,否则我以上讲的你都会读不明白。希望你能发现自己的优势!继续努力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