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廠”東莞,工廠人換成了機器,工人該怎麼辦?

逆鱗


回老家發展了!

東莞是我剛畢業出去打工的第一站,對這個城市印象還是比較深的,東莞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除了南城,其他區域基本上全是工廠,而且幾乎每個工廠都在招人,只要你想去就能做。東莞“世界工廠”的稱號可不是隨便起的,很多知名企業的生產工廠都在東莞,比方說偉易達、三星、諾基亞等等都是這樣。

但是隨著東莞的經濟轉型以及這些年用人成本的增加,一些在東莞的工廠開始逐漸轉移到內地或者東南亞地區,工廠一走人就少了,記得那時候一些大的工廠,可以容納幾千上萬人,這些工廠的離開也讓一些在工廠工作的人選擇了離開,畢竟對於他們來說除了工廠的工作,他們基本上找不到合適的崗位。

隨著現在一些內陸城市的崛起,以前在外打工的人選擇了回鄉發展,特別是以前在東莞打工的人,很多都是60後70後,隨著他們年紀的偏大,在外打工的門檻也越來越高,還不如回老家找份工作,加上現在年輕人都不太願意去工廠工作,那麼新流入的人口就沒有以前那麼多,即便是流入的人口也有一部分不會選擇去工廠。

東莞的工廠對比以前確實是少了,一個工廠的工人少則幾百人,多則幾千上萬人,工廠的搬離對於工人來說影響還是很大的,有些人可能就選擇離開了東莞去了其他城市發展,有些則回了老家!

現在的東莞正在向科技方面轉型,看看現在的松山湖科技園發展就很快,一些深圳的名企也開始進駐松山湖,工廠雖然少了,但東莞其他方面的產業也在成長,對於東莞來說未來發展依然可觀,就如同東莞的城市口號一樣——每天綻放新精彩!


樓盤網


這是典型的杞人憂天。

機器確實會造成工人失業。但你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面。假如只看這一面的話,那麼人類永遠不需要發明機器,最好回到原始社會從事手工勞動。


機器替代人工,可以極大效率的提高社會生產,使社會變得更加富裕,工人可以從事需要思想思維的工作。

讓我們倒過來想想。我們的社會本來需要推土機,現在不使用推土機,還用鐵鍬挖土。這樣的話,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富裕,還是更加貧窮了呢?

法國經濟學家巴師夏曾經用反諷的方式寫過一篇文章《蠟燭製造商關於禁止太陽光線的陳情書(The Candlemaker' s Petition,1845)》。這文章說,陽光照射在地球上以後,蠟燭工人的工作減少了,所以蠟燭商希望國會議員阻止大家使用陽光。


確實如此,如果大家都儘量採用陽光,蠟燭工人的工作是會減少。但實際上,有了陽光以後,蠟燭工人不會永遠失業,不會永遠找不到工作,蠟燭工人可以做別的工作。

今天的東莞的工廠用機器代替人工是一個道理。它會造成工人失業,也會極大效率地提高社會生產效率,增加社會財富。工人可以轉移到的別的產業。也不用擔心產業飽和,這個社會的新產業在不斷出現。只要擔心你有沒有技術。


財經知識局


自動化是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先前得利於中國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政策支持,工廠可謂是遍地開花。但是,隨著日益高昂的人力成本,不少企業都選擇遷往勞動力成本低的地方,比如越南、印度、老撾等。剩下的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也不得不採用自動化,來降低成本。

並不是,所有工位都能自動化的,所以部分崗位還需要人來操作。也不是所有企業能玩得起自動化的,不小中小企業現在還是人力為主。以上是前提。

釋放出來的勞動力可能的好去處就是服務業了,不需要什麼技能,不需要學歷。

另外,自動化設備也是需要基本操作的,這部分也需要人。

但是,無論如何,伴隨著各類工廠為了節省成本而採用自動化設備,其中出現大量的空閒勞動力是個大問題。一大堆文化程度不高、無專業技能的底層勞動力在市場遊蕩,時刻挑戰著城市的穩定。

現在來說,最大頭的勞動力補充點可能就是新興的電商平臺和快遞平臺所需要的配送服務了。

當初英國紡織機被髮明時,也有一大堆人焦慮那一群工人該怎麼辦,事實呢,英國開啟了工業革命,他們都變成了工人……

如今呢?AI似乎已經走進人們的視野,自動化成了必然。

淘寶、京東、順豐提供給人們的便利程度似乎也是十年前無法想象的。

每個時代都有其特點,順著時代的發展去想問題,會好很多。(PS手機上打的可能會有點亂,請各位見諒)


吃瓜先生扯人生


目前東莞之所以出現越來越多的無人工廠、智能生產線,主要是人力成本的上升和人力資源的減少倒逼所致,為了轉型升級,解決人工巟問題,東莞政府推出了力度空前的“機器換人戰略”,政策支持力度和扶持資金規模在全國城市中無人出其右!

正是在這種內外合力推動下,東莞的機器換人成效之快也是全國罕見,湧現了一批如勁勝精密等無人制造明星工廠。

如何和從前比,確實工人面臨分流轉型的,但是現在工人本來就少,願進工廠打工的是越來越少了――原因有如內地家門口工廠的越來越多、第三產業的興盛、全民創業潮的吸引等等……

經濟發達的重要標誌就是第三產業的發達,目前如東莞之類的城市,第三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還可以容納更多的人力。

未來工人要不轉型升級,成為智能生產線的操控者,要不就是投身服務業,再不就是回鄉村投身農業,出路很多,不用擔心工人怎麼辦,這個問題市場會解決,市場會實現其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


城市經察


這個問題非常嚴肅,也非常有價值。

這涉及到技術進步帶來的一次非常大的產業工人技能失效甚至下崗失業的風險,對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也帶來巨大影響。

比如最早的蒸汽機替代動物動力;然後電力改變能源供應模式等等。都曾經對之前的產業帶來巨大打擊,並給原先的產業工人帶來巨大的影響。

“世界工廠”東莞,工廠人換成了機器,類似於以前的產業革命。工人的出路也是多種多樣的。

在國外的產業革命之際,經過社會的自我修正,以及經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新的崗位也在不斷湧現,最終絕大多數舊產業從業人員,被新興達產業所吸收,也有部分不思進取、以及年紀大了的舊產業工人,要麼退休,要麼成為無業遊民,這是國外的經驗。

對國內來說,上世紀90年代的下崗潮也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大部分有技術的工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的新崗位,或者轉型、轉行,或者技術升級,也有一小部分工人被淘汰。

而東莞的機器換人,與以前的任何一次產業變化都有很大不同。這次是因為直接以及其替代了人工。可以無限減少工廠對工人的需求,也就是無限減少對產業工人的需求。但在生產環節減少對工人的需求之後,新的產業工人需求又出來了。

因為在替代人工的機器中,又帶來了新的巨大產業工人需求。比如機器的創意、設計、製造、維修、維護等等。這樣又會產生新的就業機會,不過這些都是複雜勞動,對工人的素質要求比較高而已。

所以要問工人以後怎麼辦,這不僅是對機器換人這一個簡單問題的回答,更是每一個人在社會上尋找自己定位、發現自己價值的重大命題。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從事的每一項工作,都需要跟隨時代與時俱進,持續學習堅決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否則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被社會淘汰。

學到老,活到老,不僅是對工人說的,也是每一個人應該記住的。


波士財經


真正做到機器換人的有幾家?很多小廠做機器換人只是套取政府補貼。畢竟招不到工的廠是多數,工廠招工限制年齡,大於三十五歲的不要,這也導致很多人找不工作。勞動力的主力畢竟還是七零後多,他們也是找不到工作的多數人。


飛轉的流水線


東莞老闆的確把工人當機器人,


老百姓的話


不是絕對化的事情,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嚴重。產業化結構調整是正常現象,機器人完全代替人是不可能的。

目前機器人密集的企業主要是各種精密製造行業,有些還需要人工操作的人工密集型企業還是佔絕大多數的。沒必要製造恐慌。

據我所知,目前的機器人企業還是處於推廣和試運營時期,還是靠政府的補貼為主,真正斷奶化完全靠機器人操作的時代還沒到來。

工人,在任何時代都是離不開的。精密行業也是需要人來控制機器人的,那麼只是相應的減少了工人數量,留下來的是需要再培訓重新上崗的技術工人。

最後,工人可以實現勞動力的轉移,有些第三產業還是需要大量的人力輸入的。比如各種服務行業,建築行業,經商各種小商品加工等等。

任何的時代都是以人為本的,機器人作為人類手臂的延伸,只會解放勞動力,而不會完全被取代。


農村老俗話


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在工廠做流水線工人的大多都是學歷不高,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初中沒畢業就出來打工了,但是由於沒有學歷,也沒有什麼技能,只能到工廠去做一些重複的工作。而且這份工作很安穩,每月都可以拿到一份可以解決衣食住行的工資,還不存在風險,對於年紀尚淺、初入社會的人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凡有點學歷或技能的人,想必都不會優先考慮去做流水線工人。

未來的幾年可能越來越多的流水線工人被機器人取代,但筆者認為這或許不是一件壞事,甚至可以說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是一個催人奮進的好機會,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因此,年輕的打工妹們大可以趁這個機會多去學習一些知識或者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機器人無法取代的工種。甚至還有可能擺脫工廠打工妹的命運,成為白領。

除此之外,還可以自己創業,現在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到處都是機會,賺錢的渠道更是數不勝數。打工妹逆襲的故事我們想必也聽得不少,所以在這個時代任何人都有可能成功,它甚至與你的學歷、與你的能力、與你的出身都沒有關係,做微商、做電商成功的打工妹也俯拾皆是,論學歷、能力,她們可能不如那些在公司上班的白領,但是她們抓住了創業的趨勢,她們賺得不比白領少啊!

我始終相信天無絕人之路,但是前提是自己要有足夠的自信去面對接下來會發生的一切,並願意去努力,去改變!


眾創思維


1.因核心技術不達標,機器換人並不能隨心所欲

就目前而言,機器換人還只是一種趨勢,並沒有發展成為一種必然的態勢。因為,對於我國的製造業來說,要想實現成熟的機器換人還存在著技術方面的難題。因為我國的機器人企業擁有的核心技術並不多,他們大多是引進國外先進零件後進行重新系統集成的。南京財經大學校長劉志彪曾經說過,整個機器人產業鏈包括上游關鍵零部件、中游設備製造廠和下游行業應用這三大塊。而我國企業目前主要集中為實現下游應用,即通過對國外採購的機器人,為下游客戶進行相應的方案設計,實現利潤。而產業鏈上游無核心零部件製造商支撐,關鍵零部件方面仍遠遠落後於外國企業,因此,機器換人並沒有進入成熟期。還有,十二五服務機器人重點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田苗透露,國產機器人的可靠性較外資品牌仍有很大差距,其壽命只有8000小時,而外資品牌可以達到5萬-10萬小時。就連東莞機器人技術協會副會長羅百輝也認為,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比國外晚了二三十年,要在短時間內超越甚至完全替代國外品牌的產品優勢不大可能。從這些專家所說的話中,大家就可以瞭解到機器換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製造業工人也無需太過擔心機器換人這樣的問題。

2.製造業工人主動轉型升級

雖然說到目前為止機器換人這樣的趨勢還沒有完全形成,但是大家還是不要過於樂觀了。其實,製造業工人就應該抓住機器換人的很多技術難題還沒攻克的時候,未雨綢繆,自己主動尋求升級,用新的技術和能力來武裝自己。畢竟只要有技術和能力傍身,這樣的工人就永遠不會被淘汰。即使它可以在一定的領域取代人類,但是機器終歸是機器,它是沒有思想,沒有思維,沒有主觀能動性,沒有創造力的。說到底,機器還是由人創造出來的。因此,製造業工人只要追求上進,主動並且努力的尋求自身的升級,那麼這樣的工人即使是在機器大生產這樣的時代下,也不會被機器所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