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功法:樁功的意義

樁功的功架五花八門,但無論"樁功"的種類如何繁多,其修煉意義不出以下三類:

1、求"暢通經脈"以"養生"

以養生為主的樁功,一般被稱為"養生樁"。縱觀所有養生樁,我們會發現他們不無例外都是在松中求養生,"松",是在"松"中求養生。而對於內勁一指禪這樣的一類養生樁,其馬步站樁對體力的消耗比較大,下盤很緊,看起來核心要求是緊.這其實也是在強調松——這類功法裡面,馬步站樁緊的是下半身,而不是上半身的緊.事實上半身的姿勢與用力是相當自然的,功法的精妙就在此處,下半身緊了,上半身自然就鬆了。以下半身的緊反而更加襯托出或者強化了上半身的松,而內勁一指禪站樁的目的就是要求上半身的松。我們從中醫的基礎理論中,可以解釋出站樁求得的"松"可以養生的機理。

傳統功法:樁功的意義

中醫認為,人身有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人身是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聯繫的通道就是人身上的這些經脈,倘若人得了病,勢必會影響到經脈中氣的運行,或氣虛,或氣滯。通過"養生樁"的這種放鬆,求得阻滯的經脈重新歸於順暢通達,進而給身體以積極的影響。因此,養生樁事實上是通過求"松",使經脈得以充分的舒展,再給予一定的外力引導(例如特定的呼吸、導引動作等),使經脈暢通,調節氣血的運行,虛則補,實則洩,最終達到"通則不痛"的養生祛疾效果,這就是樁功的養生意義之所在了。

2、求"渾然一體"與"抗擊"

除了養生之外,樁功的意義就是技擊了。所謂"要學打人,先學族打",就是要練習抗擊打能力。通過緊樁達到所謂的"緊"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這種手段的最終指向,是求得人身的"渾圓一體"。一旦人體具備了這種"渾圓一體"狀態,那麼它就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抗擊力"了。人體是通過許多的關節或韌帶、表皮、脂肪、肌肉而聯結在一起的,這種鬆散聯結的抗擊力必然是有限的,而通過站樁求得身體的繃緊,使身體做到"渾然一體",因此打到身上的力量不是集中在被攻擊的點上,而是由於身體的渾然一體使這種力轉移到整體上來,這樣就由局部受力變成了整體受力,整體所能承受的力量顯然要遠遠大於局部受力,因此渾然一體的身體狀態必然會具備傑出的抗擊力。這就是抗擊力修煉的不傳之秘。

​俗語云:"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又言:"一力降十會"。這都表明,武術對抗中的打擊力是決定勝負的極其重要的因素,柔弱如小貓者無論其如何剛勇,也休想鬥過實力強大的老虎。因此,提高自身的發力強度,打擊力度,就成為廣大武者的夢寐追求。通過樁功修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發力強度,而這種樁功修煉方法,不是養生樁的松樁,也不是抗擊樁的緊樁,而是求能將身體連貫成為一體。

傳統功法:樁功的意義

中華傳統武術發力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發的是整體力,是合力。整體力必然大於局部力,合力必然大於分力,這樣,體力欠缺的因素就在發力的過程中得以彌補,甚至能有相當程度的提高。例如比較接近現代拳擊理論的形意拳崩拳的發力,是一個整體發力的合力,是身體的各組成部分的發力層層疊加的結果。首先是腿部的發力,形意拳有拳諺說,"消息全憑後船蹬",這就是強調形意拳步法在發力中的重要作用,在形意步法的進步中,腿部運動所產生的動能傳達到臀部;同時臀部也發力,腿部力量和腰部力量相疊加,又傳達到腰部;與此同時腰部又開始發力,這樣腿部、臀部、腰部三股力量完成了疊加,又傳導到了肩部;這時肩部發力,最終腿部力量、臀部力量、腰部力量,肩部力量共同疊加在一起.傳達到拳鋒。

這樣,一個小小的崩拳,實際上是四、五股力量的疊加,這個力量之大要是不駭人,那倒怪了。這就是中華傳統武術發力的奧秘。但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這裡出現了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那就是,人體怎樣能夠使這數股力量最終比較流暢地傳導到拳鋒去呢?這就要通過動態樁的修煉來求得人身的"連貫一體"。

樁功是一種基本功,修煉確實有用,但不是萬能的,而且還必須根據具體情況和目的選擇不同的樁功修煉方式。習者修煉"樁功"時,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以及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切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