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故居——白寨“华沟”

(密城记□ 杨建敏)

在白寨镇王寨河村华沟村民组,有一处几孔窑洞组成的院落,是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当年居住、学艺的地方,被称为常香玉故居。

常香玉故居——白寨“华沟”

常香玉故居——白寨“华沟”


常香玉,原名张妙龄,家住巩义南河渡村,其父张茂堂唱豫剧旦角出身。1930年,当时8岁的常香玉随父亲来到密县,搭超化煤窑“太乙老班”演出。

在雷桂华所著的《常香玉传》中写道:“到了密县的戏班,叔叔、伯伯待小妙龄很好,小妙龄有吃有喝,晚上又能看戏,觉得就像在天堂里一样。她非常乖巧,总是在舞台上坐在既能看到戏又不妨碍别人的地方,深得大家的喜爱,回到演员们住的‘下处’(宿舍),她兴奋地毫不拘束地在人们面前扭来扭去,大家都夸她是小人精,张茂堂又喜又嗔说:‘什么小人精,我说是人来疯。’”

常香玉故居——白寨“华沟”


一次在陈村演《老包铡陈世美》,扮演秦香莲女儿的小演员突然患病上不了场,善于学习模仿的小妙龄平生第一次登上了舞台。“小妙龄就这样第一次以补台的机会登上了舞台,像模像样地扮起了秦香莲的小妮子。戏一结束,叔叔伯伯们高兴地把妙龄举到了头顶……”后来戏班解散,常香玉随父亲又回到了巩县。

第二年,9岁的常香玉随父亲张茂堂第二次来到了密县,住在了华沟,父亲在火石岗煤窑卖煤。张茂堂感到干矿工太累,就下定决心让女儿学戏。《常香玉传》中写道:

常香玉故居——白寨“华沟”


常香玉故居——白寨“华沟”


常香玉故居——白寨“华沟”

常香玉华沟故居窑洞


“喔、喔、喔”鸡叫了,只眯了一会儿眼的张茂堂就爬起来了。

“彩荣(常香玉母亲),喊妙龄起床。”

“你不会喊吗?”妙龄娘揉着眼不满道。

“从今天起,咱家就是个‘小窝班’,我是教戏的师傅,只管教戏;你是管生活的师傅,妙龄的吃喝与作息你负责;每天鸡叫头遍我开始教她,吃罢早饭,我去卖煤,你看着她唱戏。咱俩各负其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喊去吧。”

张茂堂将妙龄带到溱水河边:“妙龄,我教你学戏,你不能怕吃苦,你要怕吃苦,现在还来得及,以后当童养媳别怨爹狠心,你自己选择吧。”

“爹,我早就说过了,我不当童养媳,我要学戏。”

“好,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的老师,我就不能像一般的爹那样娇惯孩子了,你嘴里喊爹,心里要喊我师傅。”

“爹,我知道了。”

常香玉故居——白寨“华沟”

新密溱水旧影


“你知道什么,小孩子到任何戏班学戏都要立合同,任打任骂,生死由天,不准过问。你跟着我学戏能少好多苦,你得知足。”

“我知足。”妙龄懂事地答道。

“妙龄,今天教你的第一课是喊嗓子,你的嗓子条件不错,但要想有一个长久不衰的好嗓子,不能依靠天生的自然条件,必须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来,跟我学。”张茂堂面对着山坡,小妙龄也面对着山坡。

“一——”张茂堂老腔老调捏着小嗓喊。

“一——”张妙龄声音甜脆自然流畅地喊。

……

“来,再对着水喊。”

就这样,常香玉开始了学艺生涯。

常香玉故居——白寨“华沟”

黄昏时分,张茂堂拖着疲惫的身子从煤窑上回来,刚吃罢晚饭,就洗了洗脸,净了净手,在院子中摆了个小桌,摆上了烟袋,放了壶茶。然后在院中铺了个席子,让妙龄娘领着振有坐在上面当观众,他自己在小桌旁的凳子上端坐着,让妙龄站在院子中间。

就这样,就着习习凉风和融融月光,常香玉在华沟的小院里开始学戏、练戏。

常香玉故居——白寨“华沟”


转眼常香玉已在华沟学戏一年了,张茂堂想叫女儿在华沟正月初七的火神庙会上唱几句,正正板,这在当时可是个难事。张茂堂把他的想法向庙会会首一提,四个会首有三个摇头,说自古以来,没有女子唱戏这个先例,只有一个会首陈金山说:“可以考虑考虑。”

常香玉故居——白寨“华沟”

华沟火神庙近影

最后张茂堂摆了一桌酒席,请了会首陈老八、陈金山、李新堂等四人入宴,吃了酒席后,张茂堂又一个一个向会首作揖求告,最后总算得到会首的同意。常香玉上台唱的古装戏《曹极杀妻》。一开腔,台下的观众就赞不绝口,鼓起了热烈的掌声。此后,常香玉随父母离开了华沟,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

常香玉故居——白寨“华沟”


常香玉离开华沟之后,无论到什么地方唱戏,一见到华沟人都非常亲,送戏装、管饭是常有的事。闲时,也常常谈起当年火神庙会上唱戏的情节,她说刚开始时很紧张,唱了一会儿也就自然了。

如今,常香玉大师已经离我们而去,但她在新密华沟的居处却常常被乡亲们提起,并被较好的保存了下来。今后,她的这处居所将被作为常香玉故居进行保护,以展示、传承新密市悠久灿烂的戏曲文化。


常香玉故居——白寨“华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