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傳奇》生死有命,世事無常,唯精神永恆,我們該為信仰而活

仁愛和正義才是人間大道,孩子,昏君當道,如果有一天,爸爸不在了,你要堅強,繼續爸爸未盡的事業。""姬發大哥,推翻紂王后你想幹什麼?""我不會再讓百姓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人人有田耕,人人有衣穿。清清朗朗,乾坤蕩蕩。"——《哪吒傳奇》

《哪吒傳奇》生死有命,世事無常,唯精神永恆,我們該為信仰而活

導:

信仰是個鳥兒,黎明還是黝黑時,就觸著曙光而謳歌了。信仰的力量,在於即使深處泥潭之中仍舊可以看到希望的光亮。面對強權和妖魔化的敵人,姬昌和姬發仍舊選擇了一條歷盡折磨的荊棘之路,他們痛心過自己的遭遇,感慨過自己的人生,卻從來沒有後悔過自己的選擇,因為他們,都是在為信仰而戰。

在清除反派創建朗朗乾坤的道路上,沒有一擊必殺的戰爭,也沒有弱弱的反派和萬人崇拜的大英雄,哪吒傳奇這部動畫讓我看到了反派的強大,但是也看到了信仰的無窮,生死有命,世事無常,唯精神永恆,我們該為信念而活 。尼采說過,殺不死我們的,只會讓我們更強大。而推動我們強大的動力,是心中恆久的精神支柱——信仰。

《哪吒傳奇》生死有命,世事無常,唯精神永恆,我們該為信仰而活

一、文化中的信仰

正義和仁愛是貫穿整部動畫的核心,哪吒在從肉球中橫空出世伊始,就肩負著這個信仰的責任,他是人間正義與邪惡力量抗衡的正義化身,依託生而就有的神奇的力量,與邪惡勢力化身的石磯一派周旋抗衡。同時,獨木不成林,以一己之力完美對抗惡勢力的情況從來都不存在於正常的思維下,懷著共同的正義的信仰,一群小夥伴自發的團結起來互幫互助,共同向戰勝邪惡實現正義與和平的美好信仰奮鬥,因為信仰而凝結的力量,是難以撼動的,人心齊,所以泰山得以移。

《哪吒傳奇》的許多故事形象,大多是根據古代名著小說《封神演義》改編的少兒動畫,採用了封神原著和西遊原著兩部作品許多情節設定,包括鬧海降龍、輔周滅紂、天生神力、三頭六臂、上天下海等。其中也不乏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上古神話元素。所以從《哪吒傳奇》的出處來看,它所依託的,正是人類文學作品所一脈相承的精神紐帶,連接了古代信仰與真善美的美好期許,通過切入孩子思維的共通點,從而激發了孩子心中純粹的情感波動。

這,便是任何實物都無法實現的精神的力量。"文化是人的生存狀態以及情感、願望的反映,反過來又對人的生存、發展給予能動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即人。"文學的價值觀,在某種意義上,會與孩子形成共通性而一定性的作用於孩子。

《哪吒傳奇》生死有命,世事無常,唯精神永恆,我們該為信仰而活

二、信仰的力量

姬發忍耐的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紂王的折磨,他被紂王關在地下,每天都要跟野獸搏鬥,時刻面臨生命危險,這樣的日子過了七年,他也堅持了七年,無疑,日思夜想最想推翻紂王的人一定是他,但是在大家真正提議起兵東進攻克朝歌之時,他反而是最為冷靜的否定了立刻起兵的決議,"紂王的罪過我們大家都知道,但戰爭不僅僅是打倒紂王,你可以看到,現在西岐的百姓豐衣足食,但是,戰爭一旦開始,他們將再也沒有安寧的日子了。"

《哪吒傳奇》生死有命,世事無常,唯精神永恆,我們該為信仰而活

姬發的信仰,是不會再讓百姓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人人有田耕,人人有衣穿,清清朗朗,乾坤蕩蕩。正是因為這一仁愛的信仰,以及父親的依託,他艱難且堅定地熬過了紂王七年慘絕人寰的折磨;因為這一信仰,他努力經營,得以具備推翻紂王討伐昏君的能力,且萬事俱備只欠出兵;也是因為這一信仰,在真正出兵實現信仰的最後關頭,他猶豫了。他所猶豫的,不是對伐紂結果的不確定,不是對己方實力的猶豫,不是平復內心將要實現信仰的激動,而是在於紮根在他信仰之中的羈絆——百姓的不忍和深深地擔憂。一將功成萬骨枯,戰事一起,最深受戰爭磨難的不是交戰雙方,從來都是弱小無辜的人民百姓,甚至在很多情況下,他們不甚在乎當權者是誰,不在乎當權者的行為舉止,只是在意統治者能不能給他們一個和平安定的生活居所。

尤其在民生困苦之時,他們想要的,往往只是一個安寧的日子。姬發發自內心地為百姓思慮,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所以,在起兵創造乾坤朗朗的藍圖與現下的短暫安寧緩衝的選擇上,他猶豫了,明知假意維持眼前虛假的和平無異於飲鴆止渴,仁愛為心的他,卻還是不忍破壞百姓片刻的安逸

《哪吒傳奇》生死有命,世事無常,唯精神永恆,我們該為信仰而活

對姬發來說,他的信仰的力量,不僅是在泥沼折磨中保持本心,時刻存有對生的希望,還是在小我與大我二者之間,不會真正被仇恨佔據思維,毫不猶豫地從百姓、從大義出發,得到深思熟慮的機會。

人是為了某個信仰而活著。——克萊爾

三、榜樣背後的信仰

事實證明,榜樣的力量同樣真的很強大。紂王無道,民不聊生,姬昌起兵反抗暴政,可是紂王身邊的寵臣申公豹行妖做法,將冬天變成夏天轉敗為勝,姬昌即被殺害,可憐姬發還小,從此他每天都生活在死亡的恐懼和威脅中,被紂王關在地下,每天都要跟野獸搏鬥,時刻面臨生命危險。姬發的事蹟是先被小豬熊所知的,在小豬熊向哪吒的轉述中,也是熱血沸騰心中激動不已,這樣的堅定與勵志,同樣給了哪吒強大的精神力量,在瞭解到姬發每天都在這樣的危險中度過了七年,心生敬佩的同時,姬發的所作所為也在哪吒的心中種下了一顆正義的種子,後來他在向師傅太乙真人感慨的時候,忍不住說道,"我也要做一個像姬發那樣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榜樣的力量,在於給同樣際遇的失意人以重回鬥志的希望,在於荊棘路是明白還有一人在前方永遠不停地陪伴的依靠,它像一座燈塔,直抵心靈的同時指引著方向,羅曼·羅蘭曾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同樣的,姬發對哪吒所形成的榜樣的力量的前提,便是姬發自己心中要有"陽光",而這個"陽光",便是心中的信仰啊。

《哪吒傳奇》生死有命,世事無常,唯精神永恆,我們該為信仰而活

四、愛戀深處的信仰

提起哪吒傳奇,印象最深的便是紂王和妲己之間的虐戀情深。作為反派的邪惡勢力,妲己雖可恨,可是她對紂王的感情卻讓人心疼。從她一開始還是小狐狸的時候,就愛上了紂王這個有力量的男人,哪怕紂王曾經用箭傷過她,也奮不顧身地為紂王擋住了哪吒射出的軒轅劍,為了變成漂亮的女人,去求了石磯,歷盡千難萬苦尋仙草,還是小狐狸的時候她有九條命,變成人之後只剩三條了,毫無疑問,

支撐著妲己付出這麼大代價又甘之如飴的,是紂王,是妲己心中對紂王的愛,可以說,其實紂王就是妲己的信仰

那麼對紂王而言呢?幸運的是紂王亦是深愛著妲己的。當週王的兵困住了朝歌,紂王一人去應戰的時候,他摸著綢帶的時候說道,這是愛妃親手為我披上的綢帶,誰說抵不過千軍萬馬;當宮殿只剩妲己和紂王的時候,紂王說該走的都走了,該來的也都來了,陪在寡人身邊的還是你啊;看到妲己拿著劍,紂王也是笑著張開雙臂,解開衣帶對妲己道,來吧,愛妃開心就好。他早就知道妲己是狐狸變的,卻還是一如既往地把最好的寵愛給到她,"寡人寧負天下,也絕不負於你",

這個愛美人勝過愛江山的帝王,用所有的實際行動,給了妲己最好的安全感和最深厚的情感,他們二人,哪怕在國破眾叛之時,感嘆世道涼薄的同時,心中或許也是溫暖的,因為他們無愧於對方,亦無悔愛於對方,葡萄美酒夜光杯,和最愛的人走過生命的最後一程,想來是滿足的。互付愛戀的雙方,心中最強大的信仰便是對方,這個信仰的力量,足以支撐自己為了對方去付出一切,哪怕是最寶貴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

《哪吒傳奇》生死有命,世事無常,唯精神永恆,我們該為信仰而活

五、信仰之於團結

《哪吒傳奇》中打敗石磯、妲己、申公豹等邪惡勢力的,從來不是哪吒一人;成功伐紂建立周王朝的也不會是姬發一人,正義與邪惡之間的抗衡,從來都不是各人與各人的簡單對抗,而是邪惡與邪惡連結、正義與正義結合後的兩個陣營的團結之戰。早在第七集中,哪吒就被海帶林困住,若沒有小龍女的解救,又何來後續哪吒與石磯的各種對抗;若是沒有母親殷式偷出塔針的解救,哪吒再如何神力也無法成功截法場;甚至在最後,沒有殷式捨命進入黑暗之谷用愛去喚醒,哪吒可能永遠都無法擺脫黑暗的束縛。如此種種,都表明了團結之於勝利的重要性。

人心是多變的,邪惡勢力之所以龐大,便是利用了心中無法泯滅的惡性或者說是弱點,無限地使之放大而最終滋長邪惡壓制善意,那麼是什麼得以讓《哪吒傳奇》中這些正義者聯盟變的堅不可摧可以彼此信任呢?是他們心中共有的信仰。在不忘初心中撐起信仰之柱,小到看不見的原子,大到太陽系,圍繞核心的圓周運動讓這個世界多姿多彩而又井然有序。這一原理也適用於人類社會,將無數個人團結為一個整體的是相同的情感和價值、一致的原則與目標,簡而言之,就是相同的信仰。

正因為心中與哪吒有著相同的信仰,殷式才反抗愚忠的李靖,冒著夫妻的生命危險偷走塔針幫助哪吒解救了姬發,殷式如此作為的出發點,不是因為對哪吒的舐犢之情,而是她有著和哪吒一樣的天下大義,一樣的以仁愛和正義為名的信仰。

"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遜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叔本華如是說

《哪吒傳奇》生死有命,世事無常,唯精神永恆,我們該為信仰而活

"是他,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朋友小哪吒。"一提起《哪吒傳奇》,最先映入腦海的一定是這首主題曲,它不僅是這一部動畫片的象徵,還是我們那一段記憶、一段童年的象徵。

我們懷念童年,不是因為我們還沒有長大,也不是因為我們幼稚,而是懷念曾經那種最純粹的感動和勇敢。這份純粹,來自於孩子純粹的心靈,同樣也來自於全篇中純粹的信仰,這份信仰,足以讓所有看過的孩子心生勇敢與感動,足以讓人印象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