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見世面,看書旅行逛博物館?其它“絕招”很多家長不知道

文|文兒

現代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格外下力氣。也難怪,想要下一代有出息,教育才是主要突破口。

在教育這塊裡,讓孩子多見世面提高認知,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如何讓孩子見世面?看書旅行逛博物館,這是家長們普遍能想到的點子。錢多了就去旅行,錢少了就讓孩子多看書,週末領著跑遍城市裡的博物館科技館。可家長們沒有想到的是,旅行前若沒有做好知識儲備,多是走馬觀花一通亂看,白白浪費錢和時間。畢竟許多人文景觀裡蘊藏了頗深的歷史、文化背景,這些是小孩子無法消化理解的。而去博物館科技館,若沒有詳細的講解,同樣也只是盲人摸象,只能有個朦朧的輪廓。

其實,想要孩子見世面,還有個既省錢又不費力氣的絕招,只是很多家長不知道。那就是:看紀錄片。因為它的幾個特性,決定了紀錄片是當之無愧的、讓孩子見世面的絕佳途徑:

想讓孩子見世面,看書旅行逛博物館?其它“絕招”很多家長不知道

紀錄片的真實性

顧名思義,紀錄片是對真實的人和事的紀錄。因為能如實反映自然現象和社會現實,它才成為可靠的信息來源。想要獲得新的認知,首先不得對事物有個客觀瞭解麼?紀錄片就是客觀瞭解事物的最佳途徑。紀錄片的深度

若孩子對某一事物或者某個領域感興趣,想要深入去研究探索一下,紀錄片是最好的選擇。舉個例子,孩子喜歡企鵝,但百科上幾分鐘的簡單介紹顯然不能滿足孩子的求知慾。關於企鵝的繪本大多過於淺顯(繪本一般是含有寓意的故事),而科普類的書又過於嚴肅,孩子難以理解。這時候紀錄片就派上用場了。

一集專門說企鵝生活的紀錄片,比如《帝企鵝日記》、《企鵝裡的間諜》,就會將企鵝家族的日常生活繪聲繪色地介紹開來。有生動的畫面、有詳細的解說,孩子會對企鵝瞭解得更深刻。

當然,紀錄片也不止動物觀察類,一些歷史人文類、文化類紀錄片,更能讓人在眼睛旅行的同時,獲得心靈上的震撼。一邊聽旁白介紹,一邊觀看攝像頭緩緩推進下的歷史名跡,這可比粗略地旅次遊體驗好多了。

想讓孩子見世面,看書旅行逛博物館?其它“絕招”很多家長不知道

紀錄片的獨特視角

也許有人會辯駁說,想要欣賞自然景色,還是實地旅遊最好。但觀看紀錄片也毫不遜色。自然類紀錄片還有肉眼無法比擬的優點,那就是它獨特的視角。

想要遍觀祖國的大好河山?跟著《美麗中國》紀錄片去看看吧。各種航拍、俯拍,會讓你在熟悉的地方看到不一樣的美景,而且更為震撼。孩子喜歡小昆蟲?法國紀錄片《微觀世界》,運用延時拍攝和顯微技術,能讓你領略到葉子上露珠的顫動,草叢中、地面下螞蟻王國的忙碌和龐大。這些可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

如果父母想給孩子一點現代科學和天文學啟蒙,就更得看紀錄片了。紀錄片裡不僅會模擬出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宏大景象,而且還有科學家對著天體模型詳細解說。孩子如果養成了愛看紀錄片的習慣,他的科學精神就慢慢深入骨髓了。

想讓孩子見世面,看書旅行逛博物館?其它“絕招”很多家長不知道

當然,紀錄片有很多,如何給孩子挑到合適的,很考驗父母功力。這裡介紹幾個挑選小絕招,一看孩子興趣,根據興趣搜索關鍵詞;二看是否有獲獎,獎項即為質量保證;三看製作方,BBC出品的,差不到哪兒去。

同時還要看孩子年齡。學齡前兒童看紀錄片,為保證能理解,要挑選專為孩子製作的那些紀錄片。《小小人類星球》(又名人類星球兒童版:瞬間認識世界),就可讓孩子坐在家裡看世界。同時,紀錄片時長較長,為保護視力,可一次看三十分鐘,分兩三次看完。

你家娃看紀錄片嗎?

---------------------

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兒童性格發展、家庭教育、雙商開發,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定期給您奉上實用教育小貼士,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融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