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对新基建要认真分析,股市炒起来和真正稳增长两回事

刘世锦:对新基建要认真分析,股市炒起来和真正稳增长两回事

刘世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双绿66人圆桌会专家委专家、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致力于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主要涉及企业改革、经济制度变迁、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与政策等领域。先后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改革》、《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及其他文章二百余篇,独著、合著、主编学术著作10余部,撰写一系列内部研究报告。

曾多次获得全国性学术奖励,包括第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优秀论文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论文奖,中国发展研究一等奖等。


对新基建要认真分析,股市炒起来和真正稳增长两回事

文 | 刘世锦


3月11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一场线上研讨会上针对近期热门概念“新基建”表示,对新基建还需要认真分析。

当天,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疫情之后如何增强经济动力”线上研讨会。刘世锦表示,从长远来看新基建很有前景,中国也需要搞,但在目前的关口到底能起多大作用,一定要认真分析。“现在概念炒起来以后,最实际的可能就是股市上有反应,有些行业的股票大涨了,但和真正稳增长还是两回事。”

刘世锦:对新基建要认真分析,股市炒起来和真正稳增长两回事

刘世锦表示,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远超2003年非典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整体经济几乎停摆一个月有余,这在正常经济发展过程中前所未有。现在经济已开始逐步恢复正常,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让整个产业链运转起来。

下一步,刘世锦表示,从经济稳定增长的角度来讲,现在需要采取一些“非常规”的对冲措施。“问题是,对冲措施到底是什么。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各种经济刺激的方案,流传较广的是各省份出台的数十亿基建投资计划,这些其实是各省多年的投资计划,不仅是今年的。”他说。

针对近期市场关注热点概念“新基建”,刘世锦表示,仔细分析各省发布的投资计划,投资内容大部分还是传统基建,新基建体量从广义角度最大也就占10%左右,“还是挑不起大梁。”刘世锦说。

另外一方面,刘世锦称,关于新基建的内容,不少分析采用“7项”的口径,即5G网络、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对此,他表示,“相比中央文件显然是扩容了”。如特高压输电、城市地铁其实已经搞了很多年了,再归到“新基建”中比较勉强;5G、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有必要的,但也要视相关产业发展程度而言,如5G的垂直领域深度应用发展仍需一定时间,充电桩所涉及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当前也还存在瓶颈等。“这些基础设施一定要和服务的对象相互配套发展。”

刘世锦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和工业互联网等实际偏重产业化内容,虽然具有平台性质也能算作“基建”,但基本上是企业投资,企业投资和政府投资有很大区别,企业要看长期效益和产业前景,“让企业扮演政府的角色,有一定难度,也未必合理。”他说。

刘世锦强调,现在需要讨论一个问题:除了刺激政策之外,中国经济还有没有别的出路。他表示,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之所以能保持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速,主要靠结构性潜能的释放。下一步,当基建、房地产投资和出口等领域已经越过需求峰值后,如何激发新的结构性潜能是当下应该考虑的问题。

在线上研讨会中,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徐远提出,疫情结束后,可在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大规模建设重点针对农民工的商品化安居房,借此“二次房改”以增强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动能,不仅可以促进短期经济复苏,还能夯实中长期经济增长基础潜力。

刘世锦认同徐远的建议,他表示下一步释放中国结构性潜能的重要抓手之一就是打通城乡之间要素双向流动通道,推动中国大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建设以农民工等人群为主要对象的商品化安居房的大背景就是当前都市圈的发展,下一步如果农民的宅基地能够流转起来,在大城市中就有能力购买安居房,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动能。”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双绿66人圆桌会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