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伐吳的是諸葛亮,而不是劉備,夷陵之戰還會輸在陸遜手上嗎?

眾所周知,劉備東征伐吳之後,又遭受到了夷陵之戰的慘敗,有人說因為夷陵之戰沒有帶諸葛亮所以才會慘敗,但是如果東征伐吳的是諸葛亮,而不是劉備,那麼夷陵之戰還會慘敗嗎?諸葛亮這個角色應該是很多人所崇拜的,可以說《三國演義》把諸葛亮這個角色神化了,他料事如神,足智多謀,在這樣的軍師的帶領下,蜀國在夷陵之戰中一定會有勝的可能!

若伐吳的是諸葛亮,而不是劉備,夷陵之戰還會輸在陸遜手上嗎?

反觀吳軍,孫權其實是很期望和平的,不願意再加劇吳蜀之間的衝突,對於劉備提出的讓荊州,孫權雖然不願意,但顧全大局還是打算把荊州讓給劉備,只要他守住江東,他就有抗衡的能力,所以讓掉荊州可能也是一個很好的決策,兩軍交戰的話,可能還會兩敗俱傷,最後魏國會漁翁得利。

若伐吳的是諸葛亮,而不是劉備,夷陵之戰還會輸在陸遜手上嗎?

這樣,不伐吳的話或許是更好的選擇,但是劉備卻帶著百萬蜀軍東征伐吳,被陸遜完敗!如果這一仗是諸葛亮出謀劃策,其實也不一定會取得勝利!因為劉備在建立蜀國政權之後就一直在走下坡路了! 夷陵之戰中劉備敗就敗在了兩個地方,第一個就是將水軍撤到了岸上,原以為可以在陸上大力壓制住吳軍,結果沒考慮到不能在水陸兩處同時給吳軍施加壓力。

若伐吳的是諸葛亮,而不是劉備,夷陵之戰還會輸在陸遜手上嗎?

第二個是七百里安營紮寨,給了陸遜火燒連營的機會,使得蜀軍損失慘重。這是兩個致命的錯誤,可以說是直接導致了戰爭的失敗!後人就想,如果是謹小慎微的諸葛亮來打這一仗,至少不會敗在這兩個錯誤上。當時,趙雲明確表示自己反對伐吳,而諸葛亮卻沒有表示,因為他哥哥在孫吳陣營,礙於身份的關係,他不求蜀吳能和平友好的相處,也還是很反對戰爭的。

若伐吳的是諸葛亮,而不是劉備,夷陵之戰還會輸在陸遜手上嗎?

所以劉備不好帶諸葛亮去東征伐吳,諸葛亮也不好直接去勸諫主公不去伐吳,不過諸葛亮提到了一個人,他說如果法正還活著,他將是勸諫劉備的最佳人選,在他的勸諫下,可能不會有東征伐吳的這場夷陵之戰亦或是夷陵之戰不會輸的這麼慘,從這裡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立場其實還是反對伐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