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意象指的是什么意思?

教育知识汇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意是内在的主观心意,象是外在的客观物象。

古代诗人常常通过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感。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创造了丰富的意象。

送别类意象有:杨柳,长亭,南浦等

爱情类意象有:鸳鸯,蝴蝶,红豆,连理枝等

思乡类意象有:月亮,秋风,归燕等

通过对意象的描写和运用,诗人能更加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也赋予了古诗词别样的美,以及千百年来引发人们强烈情感共鸣的强大魅力。


卉说文史


古诗中的意象指的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

1、意象指的是外在客观存在的物象,融入诗人主观的情感,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他赋有某种特殊的含义和文学意味。

2、意象是诗的灵魂。诗人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描写,进而表达内心想要表达的情感。

3、意象有特定的指代。比如:说到世外隐居世外桃源这种洒脱飘逸的情感,一般都会有“南山”这样的具体物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说到送别,一般都会有“柳”这样的具体物象:“浮云玉叶君不知,思君惜去柳依依”;“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离别”……

4、意象更加有利于展现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有了意象的特殊指代,可以让整首诗更加有画面感,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给读者更加丰满的想象空间。

综上所述,就是我关于古诗中意象的相关理解,不尽之处,还望大家相互交流沟通指正。








一把青菜爱旅行


古诗中的意象,指的是诗词整体所表达的一种概念,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感情。

古诗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诗歌的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具体意象,就不一一列举例子了。平时多加积累,需要的时候网上查资料,都可以灵活运用于写作或鉴赏之中。





拂砚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 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扩展资料: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 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心理学名词解释: 狭义的意象:“意象”就是主动的在人的头脑中浮现出的画面及画面中的具体内容。有时候,画面是人头脑中不经意出现的,当你主动去捕捉和再现它时,也可以视为意象。 梦境虽然是自动产生的,但也可以视为意象。对于这些情形的出现,我们就说,你看到了意象。一般来说,在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方法中,采用狭义的意象。 即我们能在脑海里浮现的、清晰的具体的内容。



如果非要给意象下一个定义,这里的“意”可以理解为人的意志活动或人的潜意识活动,“象”即为“意”的具象。 “意”的具体表示,或者看做“意”的象征性表现。合在一起,就是说现实中看不见的人的潜意识活动,通过脑海中的具体画面内容来感受到或看到的形态。 广义的意象,这里分两类情况。一类是,画面没有具体内容,比如只有味道、声音、氛围、感觉等等,即没有具体的图像。 但感觉上存在;另一类是包括现实中的所有物体、行为、情感等等,即我和世界都是意象,一切皆为意象。


胡说八道陈老师


古诗中的意象指的是什么?这个问题非常好,好就好在看似一题,实际必须有两答,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解释如下。

1.意象是诗的灵魂,必须和意象抽象化的概念想集合,才能把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表达清楚。

2.意象細释:意,指的思想,情感,意念等。象,指的是大千世界物象,形象等。



暗香香


古诗中的意象指诗人借物间接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是一种艺术加工的形象。

借以诗中的事物来抒情,以诗的意境对应诗人的心境。

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明月为物,借明月抒发自己思念故乡之情,心灵寄托于明月。

许多古诗都有这样的特点,花,草,树木,竹子等都可以入诗。

形成了一种固化了的艺术表达方式,其主体就是抒情,借这样的花花草草,表达诗人作诗时的心情。

各种情绪的表达:离别的愁绪,爱情的生离死别,坚强不屈的人格,总之各种喜怒哀乐都可以用诗中的物表达。

甚至是借动物,楼宇,乐器之声,都被诗人用来表达心境,抒发情惑。

意象诗词的艺术表达方式手法,表述诗人的情态,动态,乃至心态。

以此表示诗人的品质,喜好,感慨等情感变化的手法,常借物喻人,以物明志,借境抒情等!


寅飞扬


意象,指主观情感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形象,即意中之象,就是诗中熔铸了诗人思想情感的事物,它既是构成诗歌的基本元素,又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这样对“意象”进行解释,在百度上随便搜索都能查得到。这里简单直白地说就是,古人在写诗的时候特别强调含蓄,不直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而是借助外在的、并且融入了诗人思想情感的人、事、物含蓄地传达出来。诗人借助的这些“外在的、并且融入了思想感情”的人、事、物就是“意象”。

举例子说明一下,比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是抒写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上阕写了秋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几句里就有很多意象,如“寒秋”“湘江”“橘子洲”“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等。诗人写的是“寒秋”,却看不到秋的萧条肃杀,为什么呢?是因为秋景之中融入的是诗人的豪情壮志。但是诗人在诗歌开头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而是把自己的豪情壮志融入到这一个个意象之中,通过这一个个意象含蓄地表达出他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歌中秋天是色彩绚丽的,有红有绿,没有秋的枯黄;秋天又是辽阔壮美的,有万山有层林,没有秋的凄凉;秋天更是蓬勃跳动的,有雄鹰有游鱼,没有秋的飘零。

这就是意象的作用,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古人写诗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求“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往往即是运用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的手法。

当然了,古诗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掌握了这些含义,就有助于大家读懂诗歌,比如“梅花”这个意象,在古诗中常常是高洁美好的象征,“竹子”常常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钱钟书说:“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古诗虽然简短,但是它是浓缩的精华,大家读诗想要从“易尽”里望见“无垠”,大概就有必要从意象入手去解读诗歌。





热爱田园的费老师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



没事拉拉呱


通俗一点来讲,意象就是指寄托作者思想、感情和意志的东西。

比如说古诗中的柳代表着离别;月代表着思乡;梅兰竹菊代表着高洁的意志。

莲花,通过陶渊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描写变成了不受世俗影响、有独立气质的代表物。

“杨花落尽子规啼”中,柳絮和子规就代表了悲伤感情。

“古道西风瘦马”中,“瘦马”就代表了游子漂泊的生活意象。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中夕阳就代表了时光短暂的印象。

这些都是具体的事物,但是意象不仅仅是这些,它还有颜色声音、行为、程度等。

比如,灰色代表了情绪的低落。绿色就代表了万物的复苏、精神的振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朱门代表了权贵。

猿啸、子规啼等声音代表了哀怨,黄鹂鸣代表了喜悦。

但是,意象不是固定的,比如红豆在古代代表了友情的相思,却在如今被理解成爱情的思念。

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由此可见,意象是作者的一个感情寄托,也是读者鉴赏古诗词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但是意象只是一个辅助,准确了解一首诗的思想,最重要的还是了解诗人的经历和生活背景。


玖抒教育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

意象手法在诗中运用的作用之一,是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之成为可感可触的的艺术形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意同象异,各见其趣。

意象手法在诗中运用的作用之二,是借助各自的独创性的意象,使相同或相似的情思得到独特的艺术表现。

意象手法在诗中运用的作用之三,是“言不尽意,立象尽之”,使难抒之情、难言之理,由意象代抒代言,产生逻辑语言所无法达成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意象在诗中的作用之四,是如《毛诗正义》所说,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取比类”就是取意象。

意象在诗中的作用之五,是与现实社会政治保持一定距离,从而避免因为当时对某一社会理想、社会力量、社会人物的判断上的天真,缺乏远见,后来在该理想幻灭,该力量、该人物走向反面时,使作者尴尬,使作品成为殉葬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