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复产率达96.5%

  截至3月3日,惠州规上工业企业的复产率达到96.5%,电子信息产业复工率达到99%,重点产业链的复工率达到100%,务工人员返回比例达到75%……昨日下午,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冠肺炎防控第37场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惠州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随着疫情防控进入第二阶段,惠州及时调整策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派出7个工作组300多名工作人员,由市领导带队,下沉到各县区、企业,上门服务,精准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问题,并成立“PCR核酸检测联盟”,做好企业紧急疫情排查,落实各级各项惠企政策等,全力支持企业稳市场、稳订单、稳用工、稳信心。

  ◎疫情防控

  组建“PCR核酸检测联盟”做到“应采尽采、应检尽检”

  截至3月3日,惠州62例确诊病例全部出院,实现确诊病例清零,无一例轻症转重症、无一例死亡,无医务人员感染,从2月19日起,惠州已连续14天“零”新增病例,取得阶段性成果。惠州高治愈率的背后靠的是什么?接下来惠州疫情防控重点是什么?

  针对这一提问,市卫生健康局负责人称,回顾惠州医疗救治工作,全力落实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实行多学科协作诊疗,重视中西医结合这三点工作起到关键性作用。

  他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惠州就把病例排查筛查作为重点,各级党委政府成立“三人工作小组”覆盖到社区,进行网格化排查,同时,组建流行病调查工专班,追踪传染源、追踪密切接触者,这些措施让惠州尽可能快地把可疑病例和重点人群筛查出来。统计数据印证了这项工作的成效,从病例发现途径看,62例确诊病例中,病例排查发现35例(占56.5%)、密切接触者转确诊病例23例(占37.1%)、通过社区排查发现4例(占6.4%)。

  多学科协作诊疗、重视中西医结合是诊疗的主要手段。惠州采取了组织医疗团队对所有病例进行早期干预、多学科协作诊疗、成立预后专家评估小组等救治措施,始终坚持中医全程参与病人的会诊和救治,探索实施“中西医双管”制度、“四个统一”中医模式等工作机制,对每一例病例实行个性化辨证施治,防治结合,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确诊病例清零,全市更加坚定了疫情防控的信心和决心,但清零不代表疫情结束。”该负责人称,惠州仍属于中风险地区,特别是随着复工复产后大量人口返岗,防控仍不能松懈,“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是接下来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他称惠州将分区分级做好疫情防控,快速调查及时处置疫情;加大力度服务指导企业应对疫情,继续抓好“一企一策”,确保发生可疑疫情能第一时间迅速响应,对大型用工企业如伯恩光学(惠州)公司等直接派驻医疗队、防疫队24小时值守协助,做好防控工作,及早排查和控制疫情,防止聚集性疫情发生。

  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党工委有关负责人向各媒体介绍了惠州基层防控的经验,“我们最大的特点是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他称,小金口街道成立了10个社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和5个党员突击队,200多名干部、1609名中共党员全部充实到村社区网格中,在党建引领下发动带领社会团体、复退军人、村(居)民代表、物业管理员、志愿者等全社会力量,同舟共济,让基层治理基层,让群众服务群众,带动全社会力量参与防控,真正打一场人民战争。在精准防控之余,小金口街道还为企业提供人文关怀式服务,摸排因疫情影响而致资金困难的企业,并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

  市卫健局负责人称,惠州已统筹整合了全市医疗资源,组建“PCR核酸检测联盟”,做好技术储备,做到“应采尽采、应检尽检”,制定医疗救治床位应急响应规划,三期响应床位达1300张以上,为可能出现的第二波疫情做好充分防控准备。

  ◎复工复产

  电子信息行业规上企业复工率达99%

  受疫情影响,各地产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惠州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的复工复产情况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这段时间以来,惠州政府和企业一起,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的复工复产,共克时艰,尽最大努力把影响降到最低。

  “惠州的做法主要是重心下沉,上门服务,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该负责人介绍,惠州市成立了市、县(区)、镇(街)、村(居)四级联动的工作组,对企业派驻指导员、服务员,上门指导企业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是协调解决物流不畅、用工困难、上下游供应链未及时复工复产等一系列问题,帮助企业打通物流堵点、上下游供应链等,全力保订单、保交付。”

  TCL集团是惠州电子信息行业的龙头企业,疫情发生后,因担心国内外上游产业链交付不及时,有些订单不敢接。获悉这一情况后,惠州各级相关部门马上行动,经过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TCL集团供应链的近80家企业在2月21日全部复工复产,国内省内的供应商在工信部和省工信厅的帮助下也基本复工复产。“目前TCL集团订单非常饱和,也有信心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把损失抢回来。”

  为解决用工难题,惠州市人社局使出“早、准、快”字决,采用“点对点”返岗专车、专列、包机等方式,帮助企业接回员工。例如,早在2月17日,惠州就组织云南文山州302名务工人员搭乘“返岗专车”返惠,是省内最早组织“点对点”的地市之一。在了解到伯恩光学在云南、广西、贵州有2万多老员工未返惠后,惠州组成工作专班,分赴三地对接当地人社部门,只用3天时间就确定了“伯恩号”专列、包机,相继接回外省份员工3600多人,由此也带动员工以各种方式返回惠州,十多天内就达到4.2万人。“目前,我市务工人员返回比例达到75%,还有约30万名外省份务工人员准备返惠,规上工业企业返岗率为60.2%。”市人社局负责人称,下一步,惠州将在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加强省际劳务对接、开发省内人力资源等方面下功夫,以规上工业企业特别是104家千人以上用工企业为重点,落实服务专员制度和24小时用工调度保障机制,不断提高返岗率等。

  据统计,截至3月3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已经达96.5%。其中,作为惠州两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行业,规上企业复工率达到了99%。重点产业链的复工率达到了100%。

  “我们也看到,疫情防控既给产业带来了挑战,也带来发展的机遇。”市工信局负责人称,原来惠州生产医疗器械的企业不多,在疫情发生后,一批电子信息企业转产扩产,生产红外测温仪等医疗器械,据统计,惠州现有涉及测温仪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达100家。该负责人说,相信企业的敏感性,在疫情面前会积极自救以及转产扩产,争取最好的发展。“接下来,我们也会持续地加力加码,给予企业更精准的服务,重点是落实好各级各项惠企政策,把政府的帮扶红利及早兑现,让企业降成本、减负担,更好地抓住市场机遇。”

  ◎产业发展

  重点项目创新高,争创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重大项目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今年,惠州安排省市重点建设项目252宗,总投资4828亿元,年度投资计划880亿元,创历年新高。目前在建项目复工率超过70%。

  市工信局负责人介绍,今年的重点项目中,基础设施类项目的投资额占比超过五成,其中重点交通项目如“丰”字交通主框架项目、赣深高铁、广汕高铁、河惠莞高速等,将大大改善惠州的投资环境。

  同时,产业类重点项目也是惠州的发力重点。今年,围绕构建万亿级产业集群目标,惠州安排的产业类项目共146项,占比58%,年度投资额达413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额为近年来最多,凸显惠州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的理念。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惠州采取了“一对一”专班服务方式,即一个专班对接一个项目,持续跟进、精准服务。同时,惠州还专门建立了一套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进服务体系,从项目的洽谈、签约,到落地、开工、竣工、投产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予以跟进服务,确保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得到及时有效推进。“在这方面,我们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遇到什么困难就解决什么困难。”该负责人说。

  受疫情影响,惠州重点项目建设也遇到一些困难,如水泥、钢筋、砂石料等物料供应难,工人不足等,惠州通过“一对一”精准施策,集中资源和力量,保障物料供应、用工等,有效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复工建设。接下来,惠州将坚持精准服务,紧密跟进,尽最大努力促进能开工的项目尽早开工、能竣工的项目尽早竣工。

  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委、省政府明确表示要全力支持我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作为“2+1”现代产业集群中的“1”,惠州中医药产业也受到关注。

  记者从现场获悉,惠州目前正在大力构建“种、研、制、销”一条龙中药产业体系,罗浮山、南昆山、莲花山等是岭南中药天然宝库,将人工种植中药材3万亩,并利用10个国营林场,广泛种植道地中药材。在中药研发方面,惠州正在推动与国家药用植物研究所共建“一园三库”,即国家岭南药用植物园、岭南活体植物库、岭南种子库、DNA种子库,开发中成药产品,引进国内外知名药企,扶持一批本土药企做大做强。

  同时,为提升中医诊疗服务水平,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已启动建设,要发展高端中医医疗服务,筹建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加大高水平专家团队或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培养,建设中医学博士科研工作站,并逐步提高中医诊疗量,将中医诊疗量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量提升至30%。

  惠州还将推动中医药相关联产业发展,例如发展“中医药+文旅”产业,注重山海联动,促进健康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高端养生产业;发展“中医药+食品”产业,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绿色有机产品,开发药食同源保健品,让中医药普惠大众。

采写:记者冯丽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