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潛艇之王”颱風級:裝備20枚大型核導彈,排水量堪比中型航母

颱風級戰略核潛艇是人類有史以來所建造過的最大核潛艇,其滿載排水量高達46000噸,堪比中型航母艇上現在裝備了20枚射程超過8000千米的P39型潛射核導彈。該潛艇自服役以來,就成為蘇聯海軍炙熱的"核威懾利器",冷戰高潮時,蘇軍一度將其部署進北冰洋的核潛艇導彈發射陣地,每一次都引起了北約的高度緊張。

誕生背景:只為單純的實施高強度核打擊

冷戰時期的東西碰撞主要是圍繞著核打擊而展開。蘇聯設想,一旦和北約爆發了大戰,那麼雙方交戰的主要手段就是核武器。在戰時,美國必然會對自己境內的核潛艇港口、大型軍事基地、部隊駐地和集結地實施核打擊。在第一波互射核彈時,雙方都會付出慘重的傷亡和損失。到了第二步的核反擊階段,誰能一口氣投射更大的核武當量,誰就能夠佔據上風。為此,蘇聯開始了代號"941工程"的戰略核潛艇研發計劃。

“核潛艇之王”颱風級:裝備20枚大型核導彈,排水量堪比中型航母

颱風級戰略核潛艇結構圖。作為世界最強的戰略核潛艇,它的打擊能力和威力是毋庸置疑的。

按照蘇聯的設想,單艘颱風級戰略核潛艇一次可以攜帶20枚射程超過8000千米的"P-39"(SS-N-20)潛射核導彈。這是颱風級裝備的第一款潛射戰略核武器,單枚P-39戰略核導彈可以攜帶10枚當量為20萬噸TNT的分導核彈頭,所以,颱風級當時能夠做到一口氣摧毀200個目標的能力,這一點遠遠強於任何戰略核潛艇。

“核潛艇之王”颱風級:裝備20枚大型核導彈,排水量堪比中型航母

P-39型(SS-N-20)戰略核潛艇體型碩大,但是由於單個核彈頭當量小,所以只能在二次核反擊時唱主角。

由於颱風級戰略核潛艇是在核反擊時組織一場"飽和式突襲",所以它配備的P-39戰略核導彈採用了10枚小當量核彈頭,對於類似地下核掩體、陸基核導彈發射井這類的堅固目標,即使是精確命中也不具有摧毀的能力。所以,它的主要作戰目標是敵國的工廠、大城市、交通樞紐與兵員集結地。按照6艘的服役量,一次投射120枚戰略核導彈打擊1200個目標,這的確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核潛艇之王”颱風級:裝備20枚大型核導彈,排水量堪比中型航母

考慮到核潛艇港口戰時生命力不佳,所以蘇俄海軍一直都將常年覆蓋冰層的北冰洋作為戰略核潛艇的發射陣地。

“核潛艇之王”颱風級:裝備20枚大型核導彈,排水量堪比中型航母

為了在北冰洋殲滅蘇俄海軍的戰略核潛艇,美軍核潛艇時不時的也會去那裡訓練,圖為洛杉磯級核潛艇在北冰洋。

“核潛艇之王”颱風級:裝備20枚大型核導彈,排水量堪比中型航母

正在保護颱風級核潛艇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對於美軍核潛艇來說,這是個巨大的威脅。

東西碰撞:颱風級核潛艇的安保工作

由於美國海軍深知蘇俄長期依賴北冰洋潛艇發射陣地,也諳熟北冰洋的複雜氣候條件和水文環境,所以在冷戰時,專門編組了一支"攻擊核潛艇打擊群"。其主力就是12艘北約各國編組的攻擊型核潛艇群。按照北約的設想,攻擊型核潛艇群在3個航母打擊群的掩護下,突入到北冰洋的發射陣地,搜索並殲滅蘇俄海軍在此設立的發射陣地。

“核潛艇之王”颱風級:裝備20枚大型核導彈,排水量堪比中型航母

80年代,北約常態化部署了15個航母戰鬥群。其中3支航母戰鬥群用於殲滅蘇俄戰略核潛艇,12個用於艦隊決戰。

為了保護己方戰略核潛艇部隊不受北約襲擾,蘇俄海軍在強調"核潛艇大潛深作戰思想"這一理論之外,還編成了一支由2艘1143"基輔"級大型載機巡洋艦,2艘"光榮"級巡洋艦和其它艦艇組成的護衛艦隊。在陸基航空兵的支援下,保衛己方戰略核潛艇,重點是防範來自北約的水下突襲。

“核潛艇之王”颱風級:裝備20枚大型核導彈,排水量堪比中型航母

基輔級大型載機巡洋艦裝備了遠程反艦導彈,多層次防空系統和綜合化反潛體系。艦載機主要由截擊機和反潛機組

基輔級大型載機巡洋艦裝備了4座雙聯裝的ss-n-12核彈頭反艦導彈,射程550千米。2座雙聯裝sa-n-3中程防空導彈,射程23千米,備彈96枚。8座AK-630型近防炮,分散部署於四周,擁有極為開闊的射界。前三艘還設有2座雙聯裝76毫米高平兩用炮,除了對海射擊之外,還可以發射近炸引信彈藥防空。部分艦艇還依照時間的不同,獨立加裝了2座雙聯裝的sa-n-4型防空導彈,射程12千米,備彈40枚。

由於各批次皆有改進,其中最大的是四號艦"巴庫"號。它的防空系統改為4座六單元sa-n-9垂直髮射導彈,射程12千米,備彈192枚。AK-630近防炮改為當時還是新銳的"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每座卡什坦除了2門六管30毫米炮外,還有8枚近程導彈,全艦設有6座。另外,它的反艦導彈系統也做了調整,原有的4座雙聯改為了6座雙聯。

“核潛艇之王”颱風級:裝備20枚大型核導彈,排水量堪比中型航母

十分珍貴的畫面:颱風級戰略核潛艇與保護自己的1143大型載機巡洋艦在港口內休整,遠處還有1艘1144"基洛夫"

除此之外,基輔級大型載機巡洋艦的反潛能力也很強大,艦上除了火箭深彈發射裝置和魚雷之外,還有1座雙聯裝ss-n-14核彈頭反潛導彈發射系統。配合艦上常設的19架卡27反潛直升機,能夠對來襲的北約核潛艇構成十分強大的傷害。即使是面對護航的水面航母戰鬥群,基輔級巡洋艦也能憑藉自己設立的12架雅克38戰鬥機和大威力的核彈頭反艦導彈來反擊。由於北冰洋瀕臨蘇俄本土,陸基航空兵也能在戰鬥爆發後的第一時間內奔赴戰場支援。所以,在北冰洋這片海域內,蘇俄一直都享有兵力、火力、後勤等諸多層次的優勢。

日暮西山:颱風級核潛艇的現狀與未來

蘇聯的解體解除了世界陷入核大戰的危機,曾經不可一世的紅色帝國土崩瓦解。繼承蘇聯衣缽的俄羅斯雖然分得了龐大的戰略核武庫,但是捉襟見肘的軍費使得俄羅斯不得不考慮大刀闊斧的縮減軍備。其中,6艘颱風級戰略核潛艇首當其衝。所有潛艇乃至水面艦艇,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響。其中1艘颱風級戰略核潛艇甚至僅僅只服役了12年,便匆忙舉行了退役儀式。截至目前,俄羅斯海軍只剩下"TK-208"德米特里·頓斯科伊號這一艘颱風級戰略核潛艇仍在服役。而且,按照俄羅斯海軍的發展計劃,這艘僅存的颱風級核潛艇大概在2023年以前,就會退出現役。

“核潛艇之王”颱風級:裝備20枚大型核導彈,排水量堪比中型航母

出於效費比的考慮,颱風級戰略核潛艇的次型955"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將排水量降至24000噸,但仍舊顯得很大

颱風級戰略核潛艇的窘狀,實際上也為世界各國海軍帶來了新的思考,那就是一艘戰略核潛艇,如何建造才是最為合適?如果像颱風級戰略核潛艇那樣,排水量大打擊能力強,那自然有先天優勢。但是,因為排水量大,它的造價也非常昂貴,成本也非常高昂。但是,它實際產生的威懾能力,也僅僅只與一艘萬噸級的核潛艇相當。即使是排水量6000噸級的中國海軍092型戰略核潛艇,若突然出現在某一海域,憑藉12管戰略核武器,也能達成意想不到的威懾效果。而且,排水量更小的092型戰略核潛艇易於維護,造價低廉更適合大批量生產。

“核潛艇之王”颱風級:裝備20枚大型核導彈,排水量堪比中型航母

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的不足被優秀的布拉瓦導彈所遮蔽,只是布拉瓦導彈本身的可靠性還有待改進。

就在臺風級戰略核潛艇之後,俄海軍又開工建造了10艘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該潛艇排水量24000噸,裝有16枚布拉瓦戰略核導彈。但是,由於俄羅斯的電子工業進展緩慢,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的聲吶系統與外軍相比差距巨大。為此,俄海軍不得不努力提高它的靜音效果。好在戰略核潛艇無需向攻擊型核潛艇那樣執行復雜的反艦及反潛任務,所以這一不足還是可以容忍的。

“核潛艇之王”颱風級:裝備20枚大型核導彈,排水量堪比中型航母

若這艘僅存的颱風級核潛艇真的會在今年退役,不知道俄羅斯海軍有沒有能力讓它作最後一次航行。

不過,還需要說明一點的是,截至目前為止,俄羅斯海軍核潛艇當中,只有21艘是可以出海作戰的。其中,11艘為攻擊型核潛艇,10艘為戰略核潛艇。這樣的保養狀態與中國海軍核潛艇相比差距非常大。尤其是俄羅斯賴以為重的戰略核潛艇部隊,只有4艘955"北風之神"是最先進的。那艘正在服役的颱風級戰略核潛艇因為保養不佳,雖然名義上仍在服役,但實際已經和退役差不多。有消息指出,俄海軍計劃在2020年就將這艘僅存的颱風級核潛艇做退役處理,以節省每年數千萬美元的維護保養資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