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餐桌上的“黃辣丁”幾乎都是雄性

大概十幾年前,“黃辣丁”在全國突然躥紅,至今方興未艾,島城飯店亦時常有之。本磚家品嚐過幾次,確為淡水魚中的上品,無怪乎連海邊人的刁鑽口味也能被其輕易俘獲。

你知道嗎?餐桌上的“黃辣丁”幾乎都是雄性

黃顙魚

“黃辣丁”一詞,大概源於西南,如今泛指鱨(音同嘗)科原黃顙魚屬部分種類(現歸為擬鱨屬),如黃顙魚/Pseudobagrus fulvidraco瓦氏黃顙魚/P. vachelli等。這些種類都是黃黑相間、滑膩無鱗以及賊須鼠眼的風格,需觀察細節方能區分。一般吃魚群眾不必分清到底是哪一種,知道它們叫黃顙魚,並能正確讀出“顙(音同搡)”字,就已經很“博學”了。

黃顙魚及其親戚分佈廣泛,南北皆有之。黑龍江“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中,該屬至少佔據三個席位:“嘎牙子”為瓦氏黃顙魚,“白嘎拉眼子”似為光澤黃顙魚/P. nitidus,還有“牛尾巴子”烏蘇裡擬鱨/P. ussuriensis,也叫“黃昂子”。黃顙魚類在各地還有一堆俗名,如黃鴨叫、黃骨魚、昂刺魚等等,但端上餐桌都可以叫“黃辣丁”,就連烏蘇裡擬鱨也常被長江中下游魚販用來冒充“野生黃辣丁”。

你知道嗎?餐桌上的“黃辣丁”幾乎都是雄性

烏蘇裡擬鱨

為毛要冒充“野生黃辣丁”?因為烏蘇裡擬鱨和黃顙魚的外貌差異有點大,可以對外行說是野生和養殖之別;而且市面上的黃顙魚多數都是養殖貨,不太對“崇尚天然”者的胃口,不管啥魚加上“野生”二字立馬身價倍增。但自然資源架不住十四億人胡吃海塞,所以還是得靠養殖。我國在淡水魚養殖方面造詣頗深,對付生性潑辣的黃顙魚更是不在話下。

你知道嗎?餐桌上的“黃辣丁”幾乎都是雄性

瓦氏黃顙魚

目前養殖黃顙魚涉及到兩種,黃顙魚瓦氏黃顙魚。前者體型小,肉質細膩而生長慢,為“黃辣丁”之主流;後者個頭碩大,生長較快,然口感粗糙,後來幾乎被逐出市場。實踐中,供養殖以全雄黃顙魚雜交黃顙魚為主。雜交黃顙魚是黃顙魚♀和瓦氏♂的雜交後代,按說兼具二者之所長,但肉質仍嫌不佳,在雲貴川等習慣重口味調料的地區較受歡迎,因為好賴吃不大出來,全國範圍內還是全雄黃顙魚穩居首位。

你知道嗎?餐桌上的“黃辣丁”幾乎都是雄性

黃顙魚

列位,這就扯到正題兒上來了。全雄黃顙魚,顧名思義就是“純爺們兒”。因為黃顙魚是典型的“陽盛陰衰”,在相同養殖條件下,第一年雄魚比雌魚的生長速度快30%左右,在養殖的第二年,雄魚生長至150-200克,而雌魚卻只有50-75克,雌雄生長差異接近3倍。如果你是養殖戶,你也會更喜歡“爺們兒”。但是,想得到全雄魚苗,若只靠笨辦法人工分揀,效率未免太低。

為了攻克難關,人們煞費苦心,對小小的黃顙魚實施了一系列的生化手段,攏共分三步:第一步,使用激素性逆轉技術來“顛倒乾坤”,把XY型雄魚“掰彎”成XY型生理雌魚,這些魚雖然具有性染色體XY,但繁殖方式卻和雌性一樣,能產生X型和Y型卵子;第二步,用雌核發育技術把XY生理雌魚所產生的Y型卵子培育成YY型個體,XY是雄性,YY就是雄上加雄,故謂之“超雄”。

你知道嗎?餐桌上的“黃辣丁”幾乎都是雄性

全雄魚培育流程

話說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類絕無YY型個體,但魚類卻有所不同,YY型超雄黃顙魚可以發育成長,且具備正常的生殖能力。培育全雄黃顙魚的最後一步,即用YY型超雄魚和正常XX型雌魚交配產卵,理論上可以得到100%的XY型雄魚,“純爺們兒”的黃顙魚就這麼誕生了。雖然父輩的出身有點驚世駭俗,但後代卻是完全正常的普通雄性黃顙魚。

還有一種做法(或僅是說法),在獲得YY型超雄魚之後,宜用激素性逆轉技術使部分YY型超雄魚轉化為YY型生理雌魚,“化百鍊鋼為繞指柔”,然後再讓“百鍊鋼”和“繞指柔”成雙配對,實現YY型超雄魚的規模化繁育。如此操作,實屬哺乳類不能企及的奇幻過程,從頭到尾沒有X染色體什麼事兒,居然還能開枝散葉!你品,你細品,這個畫面非常凌亂。

你知道嗎?餐桌上的“黃辣丁”幾乎都是雄性

白緣䱀

人類為了吃好,啥事兒都能幹得出來,但黃顙魚值得折騰。此魚肉味鮮美滑嫩,營養價值豐富,“全雄黃顙魚”技術使其價格大幅下降,生產者和消費者雙贏。相比之下,鯰形目鈍頭鮠科的“水蜂子”白緣䱀/Leiobagrus marginatus等,由於人工養殖尚未推廣,價格居高不下,動輒200元/斤,尋常百姓只能望而興嘆。

所以,下回再在餐桌上遇到“黃辣丁”,不妨先“謝飯”,心中默唸:感謝科技,賜我魚!

p.s. 補充說明:雄魚為XY型,雌魚為XX型,只是表面上和哺乳類相似,實際上魚類決定性別的方式更復雜。另,人類有性染色體為XYY型的“超雄體綜合徵”,為表型正常的男性,多數可以生育;也有基因型為XY表型為女性的情況,或基因型XY表型為男性,但都不能生育,和魚不能相提並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