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為何獨愛“光頭”?

《孝經》有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深諳儒家之道的蔣介石,緣何不留頭髮,以光頭形象示以後人?

有種傳跡甚廣的說法是“性病說”,蔣公生的清瘦儒雅,人也風流倜儻,有佳人垂涎實屬正常,加以民國社會風氣開化,十里洋場的燈紅酒綠難免不惹人往返留連,可謂是“白天干革命,晚上逛窯子”,精力充沛,火炮威猛。咱常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時間一久,蔣公竟染得梅毒,以致頭髮掉光,被史迪威戲稱為“花生米”。

這個說法主要源於《金陵春夢》,此書成於特殊年代,杜撰成分較大,不足為信,否則,為何偏偏掉頭髮,鬍子卻不掉呢?可考的是蔣介石在日本留學期間,學校規定學員盡數光頭,對其影響巨大。

隨著蔣介石日記的披露,可以看出,此人性情反覆,多做後悔之事,雖能一日三省,卻意志不堅。及至年長,攀頂黨魁後,為昭示“新生活運動”主張以及圍剿決心,從頭做起就理所當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