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怎样对待父母才是孝顺?

鹤鸣中国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这是今天最触动我的一句话。

可能是因为我这个年纪的人已经开始真正感受到父母的老去吧。

明明印象里父亲的身影还很挺拔,可擦身而过的时候,却发现自己高出了他很多;明明记忆中母亲的头发还是乌黑亮丽,可不经意间一瞥,入眼却是一片花白。

每当这时候,就越发觉得自己成长的速度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父母在,不远游。当年我就是用这个理由放弃留在大城市,坚持回了自己老家工作。可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哪里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不过是过惯了衣食无忧不需要自己操心的生活而已。

想想自己这几年,除了经常回家吃个饭,真正关心父母的健康,关注他们想法的时候真是少之又少。这又和在外面工作有什么区别呢。

现代社会对于“不远游”的理解应该改一下了。与其说“不远游”,不如说“多交流”。只有多沟通交流,才能更快的了解父母的想法和状态。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有这种感觉:和父母沟通越来越困难,有时候在我看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对于他们却怎么都解释不通。

其实不是他们理解能力变差,而是他们有些跟不上世界前进的速度。

他们要研究很多天才能弄清楚一部智能手机的基本操作,他们要琢磨老长时间才会使用烤箱微波炉空气炸锅咖啡机,他们可能永远理解不了网络电视怎么找台换台。

但是,他们是父母,是陪着我们长大的人,是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人。

所以,对于他们,我们要做的不是苛责,而是耐心和关心。

我们也会为人父母,我们也终将被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抛弃。

善待父母,就是善待以后的自己。


shi太狼的情感日常


有个故事,说:

一天傍晚,母亲对两个儿子说,不知怎么特别想吃烧鸡。两个儿子马上出门去了。没多久小儿子就回来了,笑着说,娘,烧鸡卖完了。看见有刚出锅的猪头肉,我给你买了点儿,可软乎了。你先凑和着吃,明天再给你买烧鸡罢。

过了好长好长时间,大儿子也回来了。把烧鸡往饭桌上一扔,说“吃吧”!

于是,这个母亲笑着说:儿啊,我就是想试试你们。老二没买到烧鸡,但让我心里很舒坦。老大很孝顺,把烧鸡买回来了。但让我心里难受。

娘并不是真想吃烧鸡,而是想看看你们对娘的态度啊?!

由这个故事不难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真正的孝顺,得颠倒理解,对于老人,顺就是孝。老人越老就越想在子女面前,活的有尊严。只要能让老人顺心,就是最大的孝顺。

当然,天下的老人并不是都一样的,有的话少事少。而有的呢话多事多。所以,也得区别对待。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尽量不惹老人生气就行。



皛川


人到中年,身不由己。上有老,下有小,就是身不由己的原因,即要让老人舒心,又要考虑后代的前途规划,从长以计。看似不矛盾,其实,都涉及到钱和精力。



前几日,妈妈打电话来,因为我的手机摔坏了听筒,所以,我没有接。后来妈妈就发来短信,说要换个大房子,现在住的房子60平,太小了,被亲戚笑话。其实,以前这个小的房子,也是我们姐妹三个给了一大部分钱,他们自己出一部分买的。现在因为面子而要再让拿钱买房子,我心里说实话是特别排斥的,因为我父母就是农民出身,现在已经65岁,感觉再为了换个大房子而耗尽我们姐妹还有他俩的养老钱,那以后一旦有生病长灾又该如何呢?最主要,我为了我自己的孩子上个好的学校,刚刚交了定金,买个学区房。这两者就是这样碰巧发生了,我自己也没和父母说,我的父母就觉得我们每人再拿出几万元也不是事,他们觉得把我们供出来大学就是很不错了。现在该是我们报答的时候了。实际上,哪个八零后的生活不是在步步紧逼?看似事业有成,看似风光背后,都是在焦虑中度日。怕失业,病不起,死不起!



所以,人到中年,孝顺父母不是说说,或者打个电话就能解决的。如何有更多的精力陪伴父母,如何在经济上让他们过的更宽裕,活的更舒心,好难啊!只有不断努力吧,为了爱我们的他们。


如冰166984056


人到中年,个人感觉是最累的一个阶段,当然,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也是人生富足的一个阶段。这个年龄,父母基本上年事已高,很多劳动不能自己能力所及,空闲时间较多,所以更需要子女的关心。


我今年40岁,父母均已70有余,身体尚好,小毛病总还是不断。传承了中国父母的优良品质,一生不舍吃不舍穿,在农村省电省水的,作为女儿,我也是用尽全力来尽自己的孝心,毕竟父母这一辈人养大我们不容易!


首先,多回家。双休日、节假日我们必定是要回去陪着父母的,没事也回去,听她们说说话,聊聊天,在一起做一顿饭,陪着父母吃饭,摘菜,或者打牌,并且让父母多赢:).


其次,买东西。父母节俭,拿着钱都舍不得用,所以平是用的、吃的菜、肉、油、米、穿的衣服等等我们都是定期的强行买回去,父母每次都是说不要浪费钱,买回去了照样笑咪咪的吃了、穿了、用了.反正是不知不觉中享受到了。


最后,逢年过节,钱还是要给在父母手上的。人年纪大的,很容易没有安全感,手上没钱就更没安全感了!所以隔些时候、过年过节的、或是生日的时候,我们都会找机会塞钱给父母手上,不要都不行!她们也舍不得用,主要就是让他们觉得自己手里有钱富余,花不花是另外一回事了。


总之,孝敬父母在于方方面面,细节之处,不能财大气粗的给完钱就完事。父母之恩我们要用自己的真情回报!


小虫子的春天


人到中年,责任重大。上有老的需要照料,下有小的需要照顾。“百善孝为先”,要做一个孝顺的人确实不容易。

2016年,好在是我放了暑假,能够挤出时间来,照料老人。

先是母亲,住进医院,一直发烧不退,往往是夜晚发烧。白天有姐姐们陪伴,晚上因为我比较容易惊醒,所以夜晚我去陪护。

母亲老了,脸上都是皱纹,只有在夜晚她睡了,我才能静静地看着她,她为了这个家日夜操劳,还摔断了腿。每次到医生那里去检查,准备坐轮椅的时候,她担心我这个男孩子会忽略她那受伤的脚。可我是是个细心人,我会慢慢地抬起脚,避免碰伤。

她在张着嘴呼吸,有时会打鼾。我每隔1个小时就去摸摸她的额头,看发不发烧?

在医院住了快10天,母亲还是时不时发烧。什么检查和专家会诊都进行了,就是反复发烧。

我们几姊妹商量后,转到了同济医院去检查,还是找不到病因,依旧是发烧。

在同济医院转了几个科室,最后检查是鼻咽癌,进一步检查是淋巴瘤。

母亲住院的期间,三姐的功劳最大,除了照料,还负担做饭送饭的重任,自己也患癌在身,但为了母亲,她竭尽全力。即使我们劝她也不听。的的确确是一个“孝女”。

再后来,父亲也说身体受不了,要住院看病。父亲住院后,因为离我比较近,所以我主动承担去照料父亲的任务,让其他的姊妹去照料母亲。

再后来,母亲治疗后,胳膊变得像腿子般粗,原本没有100斤的身体变得格外重。开始父亲还抬得动,后来抬一次就病一次。父亲和三姐都移不动她,医院护工都抬不动。

不能无人照料,三姐劝母亲转变封建思想观念,这个时候,我们兄弟二人去轮流照顾母亲。母亲一晚上要起夜8-10次,一晚上根本就无法睡觉。

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后,母亲要回家,怎么也不愿治疗了。她流着泪对我说:“我说不治算了,都70多岁了。你们每家都花了2万多,用钱暂不说,关键是把三姐的病搞发了,我的心里像刀绞,你们都听我的,让我回去。”

后来,母亲在家过了将近一个月后,就过世了。

现在,只有父亲一个人和三弟在家过,我们姊妹几个经常回去看看他,劝父亲想开点,有空就打打牌,听听戏和广播……经常打电话问候,过节都回去,特别是母亲的祭日必须全部到堂。再就是吃年饭,个个都帮忙做饭做菜,父亲感慨地说:“你母亲在世,只有一个大师傅烧火,母亲过时了,有六个大师傅烧火。”

去年,还给父亲过了个生日。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同一宝”,我们要尽心尽力地照料父亲,让父亲晚年生活得幸福。孝顺并不在金钱上,而在平时的小事上,平时多回家看看,多陪伴聊天,多打电话问问情况……这样也行。

各位朋友,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在下方交流。

这位朋友,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一路风景,一路有你,感谢有你,世界更美好!


山水生活记


孝顺父母不能一切都顺着父母,但也不能出于好意,出于孝心,强迫父母按我们说的做。

比如我父亲,80多了他还要上山挖土种菜,我们说过他很多次,怕他摔倒,我哥哥甚至把他挖土的工具藏起来了,他偶尔还是会偷着去。

哥哥退休后进城住了,有条件把父母接进城照顾他们,想让他们享享清福,可父母住了一个月不到就硬要回乡下,说城里的人太多,太闹腾,又没有熟人唠嗑,住不惯,没办法,只有让他们回乡下了。

所以,中年人有能力孝顺父母了,也要看父母怎么接受。


一叶草73


我双方的父母都是我养老送终的,可能是在家排行老小缘故,物质生活没让老人受委屈,但在对待言语可能有些简单直率,母亲总是批评我。后来我才体会到顺从才是老人们最希望得到的。即便善意的阳奉阴违,只要老人爱听,该装的还得装。


心中丰碑


对待父母,顺才是真正的孝。

我的父母近80岁了。哥哥嫂子在我们兄妹三个里是为父母付出最多的人。就是房子就给父母换了四套,房子越来越大,小区环境越来越好,配套设施越来越齐全。吃的方面也是,米面油都是好的,穿的用的都不用父母操心。在父母的亲人朋友当中,很多羡慕他们有个好儿子的。按说爸妈应该觉得开心幸福吧?但是,不然。哥哥有个不能称为毛病的毛病,有点强迫症,家里必须收拾的干干净净,东西摆放要按他想的方式去摆放,有点旧的东西马上扔掉。我们的爸妈年龄大了不可能收拾的那么干净,哥哥就天天回家打扫,按他想的归拢东西,这就给父母增加了很大的负担,父母觉得是自己做的不好让儿子辛苦了。不舍扔的也被扔掉了,积攒的好换钱的瓶子纸箱也被扔掉了,不让吃剩饭……这种种,使他们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么开心。后来嫂子批评了哥哥,让哥哥放手,父母自己打扫家里,想攒纸箱瓶子也帮着攒,就是都顺着老人的心过。从此爸妈越来越开心,才真正享受了儿孙的孝心。

孝顺,顺才是孝,这是我们家的感悟。



咂摸咂摸


人到中年,怎样对待父母才算孝顺?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哄孙子、赡养父母。过去人们常说:人到中年万事休。可以尽情的享乐,以为该安排的安排好了,儿女成家了,万事大吉了。

社会在发展变化,老龄问题严重化。人到中年,如何对待父母才算孝顺,谈谈本人不成熟的想法。

一、老人养你小,你养老人老

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作儿女的一定要全心报答。我们有对自已儿女关心的五分之一来孝顺自已的父母他们就很心满意足了。老人们养你小,付出是艰辛的;你养老人老,付出是应该的!

二、将心比心,给孩子作榜样

我们对待老人的态度,付出的多少,完全会影响到下一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对父母亲好,你的儿女自然会对你好。这是阶梯式的模拟,也是情到深处的奉献!

三、常回家看看

人到中年,生活的压力相对小些,空闲时间相对多一些。抽时问多回家看看父母,老人也不图求你给带什么山珍海味,见见面,拉拉话,问候问候就行了。人老了最怕孤单,没人经常去看他们,会加快衰老的。常回家看看,需要什么不用问,你一看就清楚了。该做什么,一进屋就明白了。

四、忙的时候打个电话

孝顺老人的方法很多,有吃有喝有人陪着唠叨,有穿有戴有人陪着散步。只要你是真心的付出,老人都会愿意接受。有时候,实在忙的不行,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老人们也很是感动。让你的儿子女儿去看看爷爷奶奶也是很好的孝顺。

五、生活安排好。

吃的用的花的都要给安排好,放的不要高,方便父母使用。买的东西不要多,够三五天吃就行了。多了不新鲜,老人吃得又少,还要加强营养、粗细粮的搭配。有时间多陪老人聊聊、走走、看看、玩玩!人有时候真的很无奈,一老一小都是宝啊!奉顺老人就是积德行善,就是功德圆满!


万寿无疆2018


问,人到中年,怎样对待父母才是孝顺?

答,孝顺父母不是从中年开始的,而是从童年开始的。子女是否孝顺父母?不取决于子女说了什么,也不取决于子女做了什么,而是取决于父母的心态。天底下父母都是有偏心的,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此事古难全。如果一个子女,到了中年才去想怎样孝敬父母?已经来不及了。父母的原始偏见已经根深蒂固,他们不喜欢的子女,对他们再好,他们也不会领情。他们喜欢的子女对他们再待慢,他们也不会报怨。这是家庭生活两代人之间关系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大家庭的江湖就这样,越是不讲道理的人,越是在自以为是中理直气壮。越是通情达理的人,越是在顾全大局中忍辱负重。家庭永远是卖力的人不如卖乖的人吃香!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人在中年这个阶段,怎样对待父母才是孝顺?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只能断章取义了。为什么说是断章取义?因为童年有童年的孝敬内容,少年有少年的内容,青年有青年的内容,中年有中年的内容。中年的内容建议如下:

1,尽心尽力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别让老人为此担惊纠结。

2,条件允许的话,常回家看看,条件受限的话,要常通电话,问寒问暖问饥饱问身体。

3,对父母传递的信息,要注意没说出来的部分,要分析言外之意,要弄清楚父母真正的动机。

4,一定要关注父母参与社群活动的动向,特别要预防父母被骗子盯上,中年人条件较好的父母,是最易上当受骗的群体。

5,大冷大热、季节转换之际,要特别留心父母衣食住行的细节。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老年父母过得好赖,就看中年儿女会不会做有心人了?

回答完毕,信口之言,不满可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