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当寻林向红


LP当寻林向红 | IIR

机构投资者评论Institutional Investor Review:记录最杰出的投资人物与事件


文 | 梨枝 白曼

出品 | 机构投资者评论


LP是企业背后投资人的投资人,是股权投资市场资金的源头。事实上,这个高阶求导的关系,注定了他们小众、低调与神秘。虽然这两年各类、无数”有钱人“眼红这个角色的神秘,风风火火来、又匆匆忙忙走,留下一席盛宴后的凌乱,但于林向红而言,这应该总好过没有市场时的荒凉与孤单。


时运:元禾扬名


林向红极少接受访谈、公开演讲的场合更为少见。可在哪怕是沈南鹏、张颖、张磊这样的知名投资人那里,谁人不识林向红?第一家中外合作非法人制创投企业、第一家拿到国开行资金市场化运作的母基金、能与社保比肩的百亿量级“国字头”国创母基金,林向红就像贾岛诗中的隐者,只见他撬动起的市场翻转腾挪,却唯独难寻他本人的云深不知处。

与众多拥有海归背景的70后投资人不同,林向红的投资启蒙源于“国家资本主义”、孕育了淡马锡、GIC的新加坡。92年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访华,两年后中新合作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得到国务院批复。林向红在西安交大毕业后,归乡加入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成为投资部一员。2001年,中新创投(中新苏州工业区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31岁的他,挂着总裁的名号,从一穷二白几乎光杆司令开始,开启了漫漫股权路。


LP当寻林向红 | IIR


先是“走出去”在新加坡密集培训,之后是“引进来”,与当时台湾最大创投机构怡和创投(创始人王伯元同为苏州人)合作设立6千万美元平行投资基金。这个时间点虽没赶上92年成立的IDG和2000年的软银中国,但比红杉(2005年)、KPCB(2007年)、GGV(2005年)、今日资本(2005年)等大批硅谷及海外风投进军中国还是早好几年。

不得不说,中新密切合作的时运为林向红的拓荒添了不少筹码,而国开行涉足基金业的初期成效则是真正的那副AA(德州扑克中赢率较高的手牌)。在2005年与以色列Infinity合作首家非法人制(JV)创投企业后,2006年,中新创投再开新局,以一家创投机构的身份,与国开行合作发起10亿元的首支市场化母基金,林向红成为机构化人民币基金LP的最早开局人。

但管理学博士、逐渐深谙政商规则的他并未止步于此。先是褪去“外资身份”改名苏创投,在2010年与国开金融共同发起计划规模600亿的国创母基金后,禾裕科技金融(债权融资)、沙湖金融(投融资服务)成立,林向红构想中的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债权融资、投融资服务的“一站式”生态正式完成,“苏创投”也结束使命,“元禾控股”应运而生。

之后的故事不用多说,元禾成为所有GP募资list中不可不谈的名字,当年一起在中新创投打拼的老战友,也成为元禾“四大门派”(元禾辰坤、元禾原点、元禾凯风和元禾重元)的掌门人,林向红成为所有投资人都想结交的朋友。


但2016年,站在上帝视角的元禾灵魂人物突然出走,46岁的林向红与众多VC 2.0一样,离开自己历时15年打造的元禾,下沉到“非官办”的市井民间,再次戴上区域帽子,挥旗“苏民投”。


曾经在某次少有的公开发言上,他描绘过自己对行业的判断:未来,行业一定会分化。一部分专门做VC,一部分专门做PE,在这个基础上还会有更多分化。一部分PE会转为专门做并购,还有一部分PE会做资产管理平台。这两者的本质是,做并购的基金,会给特定投资人服务;做资产管理的基金不会关注某几个特定LP的偏好,就像黑石、KKR一样,也会上市。

也许这正是林向红期冀的“苏民投”之路,然而这次,上帝未必在“民间”。2014年起接连设立的中民投、苏民投、浙民投,都远没有当初蓝图中构想的那样,“成立五年AUM过千亿,打造功能齐全的金融控股平台,力争实现整体上市”。地缘政治、资管新规、民营资本流动性紧缺…… 种种问题扑面而来,招架不急,疲于奔走。

远方没有灯,时间流速在加快,无数个念头。我们不知林向红出走后是否曾有过至暗时刻,唯一能确定的是,创业的难度一定超出他想象。但难得“红顶商人”的左手依旧有十多年为苏州地方经济竖起创投高地的赫赫战功与百转千回的交情,以及对体制环境与体制规则的天然“觉悟”,所以很快,林向红重新拿起LP大旗,创立苏州基金(苏州市创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一手民办、一手官办,在市场的寒冬赢回更多生机。

截至目前,苏州民投似乎渐渐找到一条在出资人、投资策略、管理机制间渐趋平衡之路(详见IIR下图),曾经的困局也已安度,苏州基金,则更像是随手附带的作品,为当地政府送上满意答卷。


LP当寻林向红 | IIR


国资制度之困


苏州人温和,恋家,柔中带刚。苏州工业园内,草地绵延,闪着光。这片源于开放与创新的两国钦定项目园区,与坐落在这里的元禾一样,有姑苏的沉稳内敛,也有亲历及见证创新能量的储备与立场。事实上,元禾在市场化探索层面,也是国有平台最早尝试团队持股激励的机构之一。当年元禾四大投资平台均在各自的投资领域募集、管理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大股东都是元禾控股,但其他部分股权由团队少量持有。


这种机制的探索确实为元禾带来了稳定的团队,赢得积累经验与专业性的时间,以及良好的GP关系与口碑。他也曾说,创投行业的市场化,就是两个问题:谁去选择优秀企业,谁有资格选择出优秀的创投机构?”作为一家国资控股的创投,当初我们也面临着压力,有的项目政府认为好,但是我们认为不好,由此探索出母基金模式。在这个模式中,FOF深刻理解本土文化,擅长寻找优秀管理团队,能起到基石投资人(Anchor LP)的作用,并利用FOF的专业口碑,撬动社会资金投资VC/PE,有助于人民币基金的发展。而且,基石投资人作为LP之一,可以起表率,如果基石投资人不干预GP的决策,那么其他LP也不会。“


但事实是,国有机构的市场化问题,一直是一个充满风险敞口的话题。元禾的团队持股比例到底有多少我们未可知,但目前市场上成功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国有机构,仍是少之又少。

2013年,同于江苏的江苏高投集团因机制滞后,活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于2014年在二级管理公司层面大力开展内部混合所有制改革。由集团(持股35%)与核心管理团队组建的合伙企业(累计持股65%)共同组建毅达资本。这意味着国有创投旗下的毅达资本并非国有控股公司,集团不控股,不占主导,但在需要三分之二以上持股权表决的重大事项上,具有一票否决权,保证国有控制力。

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创业投资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明确提到:探索国有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管理企业核心团队持股和跟投。深创投自此开始推行员工持股。2019年,《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行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发布,在鼓励国有企业参与创业投资方面,强调允许国有创投高管持股30%。

2019年4月28日,国务院印发《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方案》),《方案》明确表态,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董事会审批子企业股权激励方案,支持所出资企业依法合规采用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分红权、员工持股以及其他方式开展股权激励,股权激励预期收益作为投资性收入,不与其薪酬总水平挂钩。同时,支持国有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企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类企业的核心团队持股和跟投。

我们不知道,这次的方案会如何贯彻,也不知道,

如果元禾控股当初的运行再差一点、股改再晚一点,科创版及国有资本改革《方案》再早些……林向红是否还会选择今天的路?但我们看得见的是,离开林向红的元禾控股,变化也在慢慢发生。

LP当寻林向红 | IIR

有退、有进、也有加速。单就FOF部分的元禾辰坤来看,在老“中新人”徐清的带领下,二期国创元禾母基金及元禾招商母基金除了延续原有的专业水准,portfolio清单可作为VC FOF(及想投资VC的各类LP)重要参考外(见下图IIR的详细梳理),

元禾辰坤近两年也在不断走向市场,走出舒适区,探索新模式。比如与泰康、工银安盛等保险公司联合发起专项基金,与产业方思必驰、上海报业分别合作组建基金管理公司,参与项目直投、参股其它GP等。

LP当寻林向红 | IIR


信任归位,白帆归港


林向红起步中新创投时,是冲着做“中国一流的创投公司”目标去的,试水母基金的时候,应该没想到自己会成为LP市场不可抹去浓墨重彩的一笔吧。元禾股改时,如果今天的科创板有窗口,且能隔空投递邀请函,恐怕是漏不掉的一席。

但爱因斯坦怎么说?上帝不掷骰子。在高阶算力的眼中,我们的命运可能只是台被某种逻辑编码的机器。几乎没有人能超出他的社会关系,没有人能超越他的时代。路径依赖、加之制度动荡的洗劫,让原本怀抱黑石、KKR上市梦想的林向红,又沉甸甸归位到31岁的起点。只是这一次,他身边多了无数的朋友,无数信任的伙伴。

在2017年苏州基金的成立仪式上,太多与元禾合作过的老朋友悉数到场。因为他们知道,当初从0到1的突破有多难,如今沉淀下的这份友情就有多厚。


LP当寻林向红 | IIR

元禾控股曾作为LP投资过的北极光邓锋、启明邝子平、CMC资本黎瑞刚等投资人悉数到场


我们常谈GP与LP的关系在信任。而信任源于什么?源于言行一致,源于信守承诺,源于出色的业绩,源于共同的价值观。青域基金的林霆也说过,不仅人需要有价值观,基金也必须拥有坚定的价值观。基金价值观不仅从某种程度上是GP价值观的体现,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会吸引什么样的LP,决定了它会投资什么样的企业和企业家。

所以当你处在投资人这个身份,选择一生的无边界战场,无数人与你擦肩,大多企业一生只交流一次,少量企业能阶段性相伴,极少量彼此满意、圆满“退出”、但再无人生交集时,能有个长久在那里、留下来、努力解决系统性困难,还给你弹药、持续并肩的LP朋友,是多么难能可贵。

LP是企业背后投资人的投资人,是股权投资市场资金的源头。事实上,这个高阶求导的关系,注定了他们小众、低调与神秘。虽然这两年各类、无数”有钱人“眼红这个角色的神秘,风风火火来、又匆匆忙忙走,留下一席盛宴后的凌乱,但于林向红而言,这应该总好过没有市场时的荒凉与孤单。

毕竟,虽然筹码不见得多,但牌桌在,牌手也有,大家渐渐懂得规则,也懂得了珍惜。

GP与LP,如友情,似婚姻,但关系再长远,终有一日也将离别。有一天你会发现,当被巨浪带到风暴中心,待一切平息,海面升出彩虹时,那白帆会归港,你会安心,我们都于应许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