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如何改造自己的命运?

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把因果的事理讲透了,真正难得!那是袁了凡先生一生实行改过自新的报告,云谷大师给他的开导,他明白觉悟才知道命是自己造的,福是自己求的。佛法讲命运,但不是宿命,命是过去生中所造的业,你这一生当中所受的报,这叫命运。那自己造的与别人不相干,自己造的当然自己可以改,怎么改法?我不再造恶,我全造善,命运就改了,你这一生当中有一些不如意的,这些不善的果报全没有了。你所希求的、所向往的统统现前,升官发财能得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实在讲不是从佛门当中求的,是你从自性里头求的。

佛家讲自性,它不迷信,向哪里求?向你自心里面去求,有求必应,向外面求求不到,统统都要向自性。求长寿得长寿,求儿女得儿女,求升官就升官,求发财得发财,什么都能求到,求成佛都能得到,何况世间这些小事,哪有求不到的!你懂得道理,真的有求必应。我们学,学了得到好处,要全心全力把这个好处介绍给别人,大家都能断恶行善,就形成共业,共业好,共业就是天下太平,共业就是极乐世界。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地球变成极乐世界?答案是肯定的,只要地球上的居民觉悟,放下对立,放下控制,放下占有,这世界就是极乐世界。

我们学习给别人看,学菩萨先学什么?先学谦虚,谦卦六爻皆吉,趋吉避凶从这下手。中国古圣先贤教我们,从小学谦虚、谦让。天主教的《玫瑰经》是他们的早晚课诵,《玫瑰经》十五段,第一段圣母玛丽亚的谦虚,摆在第一条。中国老祖宗也如是,你读《礼记》,一翻开第一句是‘曲礼曰,毋不敬’。佛法里有很多忏仪,拜忏里头的仪规,你展开本子第一句话,‘一切恭敬,一心顶礼’,谦虚!人谦虚恭敬才满心的欢喜,满面笑容。

中国的寺庙有一定的规矩,你进山门第一个看见的是谁?弥勒菩萨。弥勒菩萨造的是什么像?布袋和尚的像。宋朝的布袋和尚,他走的时候告诉大家,他是弥勒菩萨再来的,说完就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以后中国人造弥勒菩萨像都造他的像,欢喜佛,进入佛门里欢欢喜喜。菩萨在一切大众当中所示现的,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体现出一片慈悲,我们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行业才容易消除。如果这一点做不到,你的业力消不了,业要是消不了肯定增长,那麻烦就大了!在六道里面是业报身,善多恶少你享福,善少恶多你得受罪,不能怪人,别业共业都不可以怨天尤人,都要知道是自作自受,自己承当,没有人能代替的,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如果有智慧,真正能够明了,所以古人他不是迷信,古人常常告诉我们,「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如果这个富贵是可以争得来的,佛菩萨也会争,圣贤也会争,它争不来,你争它没有用,争不到。这个东西是什么?命里有的时候你就有,命里无时则莫强求,强求不到的。人在这个世间,幸福美满与富贵不相干,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人活得要幸福、要自在,所以心安理得,你就会自在,明理了。所以古人讲「孔颜之乐」,孔夫子快乐,颜回快乐。孔夫子没有地位,平民;颜回是个非常贫穷的人,贫穷,但是不能说贱,他有高尚的品格。生活,物质生活非常艰难,箪食瓢饮,夫子都感叹,这种贫困的生活一般人受不了,可是颜回一天到晚快快乐乐,没当回事。

由此可知,幸福真的与这个没有太大关系,真正有道的人随遇而安,这个社会才会安定,世界才会和平。他不争,为什么不争?他很清楚,命里没有,争什么?命里有的不必争,命里没有的也不需要争。我们如果读过《了凡四训》,对这个事情就完全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