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手機銀行APP TOP50

2019年度手機銀行APP TOP50


2019年12月5日,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發佈的《2019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顯示,個人電子銀行移動化趨勢顯著,手機銀行用戶比例自2018年首次超越網上銀行後,繼續保持穩步高速增長,2019年增幅達6%,增速達11%,渠道用戶比例達到63%;手機銀行APP單機月均有效使用時長為22.2分鐘,較去年增長18.1%。

手機銀行已成為銀行業最重要的線上流量入口,也變成了各家銀行的必爭之地。僅在2019年第四季度,就有超過6家銀行上線了新版手機銀行;過去已有超過3600家銀行發佈了手機銀行APP。

表面繁榮的背後,手機銀行APP們也存在著各自的隱憂。

船大難掉頭

對於一款APP來說,上線只是萬里長征的一小步,運營與迭代才是生存的關鍵。

銀行系統的複雜性則導致了迭代成本的增加。每次更新都需要和銀行所有部門交涉,有時相關決議還需行長級別領導批示,前前後後甚至花費數月的功夫。

同時,線上獲客,對於大多數銀行也是極為陌生的領域。目前,各手機銀行獲客依然多數依靠傳統線下模式或者舊有用戶註冊完成,未發揮出線上引流作用。作為動輒耗費數百萬乃至上千萬開發的手機銀行APP,這份成績單明顯很難讓各大銀行感到滿意。

手機銀行就像是銀行線上化的排頭兵,但要讓已經習慣傳統線下模式的銀行徹底掉頭,其難度可以想象。

定位是裡子

在用戶心智中,手機銀行定位仍是一款工具類APP。正是由於其性質就決定了用戶“用完即走”的使用習慣。

過往,眾多手機銀行紛紛在內容化方向發力,短視頻與在線直播等紛紛上線,像交通銀行便可以通過手機銀行中的理財管家模塊,實現在線直播、理財經理在線宣傳講解理財知識、銷售理財產品等。

但這些嘗試往往收效甚微,原因也是如此。心智趨向於第一認知,很難改變。在心理學中,通常把這一現象叫做首因效應,這也是《定位》一書如此強調佔據用戶心智的原因。用戶心智也就決定用戶的使用習慣。

因而,在產品設計過程中,需要努力遵循用戶的基本心智模型,盡力符合基本習慣,從產品的邏輯層到交互層以及視覺層,概莫能外。

對於眾多手機銀行而言,當前的首要任務依然是在眾多工具類APP中不斷提升服務範圍與質量。這其中,運營則成為重中之重。

運營是面子

對手機銀行來說,運營目的即提高用戶使用時長、打開頻次與分享慾望,核心是提升服務範圍與質量。

擴大服務範圍方面,與生活有關的服務均可以納入進來,幾大頭部銀行做出了不少優秀案例。像中國銀行的手機銀行在滿足日常生活繳費的基礎上,添加了查詢社保資金、繳納異地交通罰款等功能,最新上線的外幣識別功能也是極具中行特色。各地方銀行也可以利用自身區域化優勢,做出相應地方特色的拳頭產品。

需要注意的是,用戶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核心功能應當放在醒目位置,功能排布要儘量減少操作步驟,體驗舒適是用戶使用的前提條件。

提高服務質量方面,目的在於提升用戶粘性,方向主要為智能化、個性化、互動化與生態化。

智能化是未來的大趨勢,AI安全風控、智能全局搜索、人臉與圖像識別都極大有助於提高用戶使用體驗。同時,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智能化也為精細化運營提供了技術基礎,個性化消息推送機制、個性化用戶成長體系、個性化內容分發與交叉推薦、個性化金融日曆等,實現“千人千面”定製化服務。除此以外,AI客服以及對話式交互體驗也極大提高了用戶的互動體驗,在此基礎上增加操作與界面的互動性有望進一步將APP擬人化,建立長期信賴機制。

生態化是增加用戶使用時長的關鍵。未來手機銀行的生態應當是集中式的社區模式,在平臺化基礎上,由手機銀行搭臺,總行與分行唱戲,構建客戶經理與客戶線上穩定聯繫,進一步激發用戶的分享與創作熱情,逐步改變用戶心智,做到用場景獲客,用服務聚客,用互動活客,用生態留客。

結語

手機銀行已成為銀行業最重要的線上流量入口,通過跨界合作、拓展場景等方式,各家銀行加強引流並注重提升用戶活躍度,將其作為推進零售轉型、比拼盈利增長點的重要戰場。

未來,手機銀行的發展核心是逐步定位用戶心智,通過新穎獨特的線上運營活動,持續提升用戶活躍度,尋求差異化定位,共築開放合作與場景多元化的金融生態圈,為消費者提供更多便利。

因此手機銀行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