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是否真如諸葛亮所述可以實現?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魏蜀吳三足鼎立。而三分天下鼎立三國的局勢,一切都是在劉備見諸葛亮之後開始出現的。

當時的劉備在袁紹戰敗之後,就難逃到了荊州,依附於荊州牧劉表的麾下,被劉表給安排在新野這個小縣城之中。但是一直以來都有著宏圖壯志的劉備,自然不可能甘心就這樣一直當個小蝦米,天天窩在新野這個小地方混日子,於是他就開始四處尋訪那些名士有才能的人。

“隆中對”是否真如諸葛亮所述可以實現?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自己麾下謀士徐庶的介紹,劉備知道了諸葛亮這位奇人的存在。於是他就馬不停蹄地去拜見了諸葛亮。終於,在經歷了三顧茅廬的考驗之後,劉備成功地見到了諸葛亮,而諸葛亮呢,就給提出了一個十分著名的未來規劃,那就是“隆中對”。

簡單地說,諸葛亮的“隆中對”,就是對劉備集團在之後的發展所做的一個規模,是一張極為宏偉的未來藍圖。其大概內容,就是先拿下荊州,然後依靠荊州再拿下西邊的益州。以荊州和益州兩大州作為根基,以益州為主、荊州為輔建立割據政權,和北邊的曹操、南方的孫權,三足鼎立。最後再通過交好東吳的孫權,劉備從益州出兵漢中攻打關中,再派遣一員大將,從荊州方向攻打宛城、洛陽,兩路大軍一起向北方攻伐曹操,以達到統一天下,恢復漢室皇朝的目的。

不得不說,諸葛亮的想法十分美好,但什麼事情都會有意外發生,畢竟人算不如天算。因為關羽的大意失荊州,“隆中對”所計劃好的美麗藍圖,最後都打了水漂。

一、隆中對提出之時,天下軍閥的勢力情況。

“隆中對”是否真如諸葛亮所述可以實現?

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時,天下軍閥勢力的情況,是隆中對方案可行性的首要條件,畢竟若是不符合當時天下大勢的任何方案,不論說得再好聽,都只是紙上談兵。

不得不說,後人對諸葛亮的評語之一“未出天下,而知三分天下”,是極為妥當且符合事實的。諸葛亮對當時天下的情況,確實是極為了解的,哪怕他常年隱居在“臥龍山”中。

在和劉備的交談中,也就是隆中對的全部對話之中,提出未來謀劃和發展方向之前,諸葛亮先對當今的天下大勢、軍閥的割據以及勢力情況進行了十分詳細的解說:

在當時,整個天下相較於西涼董卓入關之前,已經沒有剩下幾個割據的諸侯了,能叫得上名字的,或者說是其實力還有資格爭雄天下的,不超過兩掌之數:曹操,劉表,孫權,劉璋,張魯,馬超加韓遂,再勉強算上一個劉備。

“隆中對”是否真如諸葛亮所述可以實現?

曹操自然不必多說,自從官渡大戰戰敗袁紹之後,裹挾著大勝之氣的風頭士氣,再加上郭攜著挾天子的名分,北方零零散散的眾多割據軍閥,連袁紹的三個兒子加女婿,以及北邊愈加壯大的烏桓族都沒放過,可以說一舉統一了北方,也就是半個天下。

而我們知道,古時候的中國,一直都是以北方為尊,所謂的中原,其實也就是如今的河南河北一帶,其勢力足以窺得一斑,是真正的用兵足足百萬以上。如此勢力,試問天下哪個敢與其爭鋒?君不見江東父老聽聞曹操南下,一個個都嚇得要捲鋪蓋投降,生怕晚了來投降都做不到了。

雖然曹操赤壁大戰的兵力確實只有二十餘萬,不是傳說中的八十多萬,但是大家要明白,曹操偌大的疆域,肯定不可能傾巢而出。畢竟剛剛收復的土地,誰也不敢保證會不會出什麼么蛾子,各地都必須得留下不少的兵馬駐守,加起來可謂是一個天文數字,畢竟打天下之後還要守天下。而且北方還有來自少數民族的威脅,想要統一天下的同時還不能忽視來自於外部的隱患。

“隆中對”是否真如諸葛亮所述可以實現?

其次便是孫權,三世基業可不是隻是一個聽上去牛逼的談資,那是真真正正地在江東經營了三代之久的底氣。孫權佔據江東,雖然直接實力遠不如曹操,但是潛在實力呢?孫氏家族長久以來在江東的經營,早已經把這塊土地給運營得如鐵桶一般穩固。江東的百姓都只知道有孫家而不知道皇帝,江東的士族全部都十分擁護孫家。這就是江東一直以來內部矛盾最少的原因,也是表面上實力不是很高,但是看上去無可抵抗的曹魏攻伐東吳卻次次折戟而歸的原因——江東人心太齊,長江水流太急。

再者便是劉表,劉荊州確實是個人物,單人獨騎入荊州,坐擁荊襄八郡地。幾十年來,坐望洛陽,穩如老狗。不知道多少了貪圖這偌大的富庶江山,期間也有不少人試圖謀取。但劉表卻不像世人看上去那麼無能。他聯合當地士族縱橫八合,同北方袁紹結盟,硬生生地讓孫堅、袁術等人,盯著這麼大一塊肥肉卻無處下嘴,最後都不了了之。甚至還一一剪除了內部的匪亂,把龐大複雜的荊州給治理得井井有條。

“隆中對”是否真如諸葛亮所述可以實現?

然後便是劉璋和張魯,劉璋,繼承自己父親的基業,益州也一直沒什麼內憂外患。再加上益州的土地確實大,是東漢十三州最大的一個州,確實是富庶無比。只可惜空有錢糧卻無兵力,畢竟蜀地人口不多。而張魯呢?盤踞漢中道,是當之無愧的土皇帝,鄰居劉璋又十分懦弱而無外憂。

至於馬超和韓遂則不必多言,西涼一直以來就是漢末的一股大勢力,是最典型的兵強馬壯,馬超又是超一流的武將。先有董卓後有馬騰,之後又有馬超韓遂,其勢力在眾軍閥當中,一直都是排得上號的。

最後就是劉備,雖然當時劉備表面上的實力確實不夠,當然架不住人家名頭大。雖然漢室宗親在當時不止一個,如劉表,劉璋都還是有權有勢的大漢皇叔,但是人家沒那個天天掛在嘴巴上說,而劉備卻是生怕別人不知道似的,天天嚷嚷。當然,這並不是缺點,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優勢以此來獲取利益,這是好事,而劉備也確實依靠這個名頭獲取了極高的利益。

二、隆中對方案的第一步,打下自己的地盤,是不是可行?

“隆中對”是否真如諸葛亮所述可以實現?

前面詳細的講述了當時天下還僅有的一批強大諸侯,或多或少,每個人都有爭霸天下的機會,只是幾率不一樣罷了。而劉備最缺少的,就是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早年也是因為這個問題,所以一直無法建立自己的強大勢力。

在諸葛亮的隆中對計劃當中,第一步就是解決這個當務之急。那麼在諸葛亮看來,劉備要如何奪取一塊自己的地盤呢?或者是如何獲取一塊足以和曹操對持的龐大土地?諸葛亮的計劃是否可行呢?

在諸葛亮看來,如今的曹操勢力確實太過強大,根本不可能直接與其交戰,不會有一旦獲勝的可能。而孫權呢?江東民心歸附,在加上天塹一般的長江,外人根本別想染指半分。所以這兩個地方,首先便拋棄了。那麼剩下的就只有荊州劉表、益州劉璋、漢中張魯、西涼馬超韓遂了,只有拿下這其中的至少兩個,才與資格和曹操、孫權掰手腕。而諸葛亮的反感就是,先取荊州,然後接連向西,拿下荊州接壤的益州,之後佔據漢中地以其為屏障,割據一方,再謀圖中原。

“隆中對”是否真如諸葛亮所述可以實現?

不得不說諸葛亮的計劃是極好的,這三塊地方都是有機可圖,甚至拿下的難度不大,之後的事情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

其一,荊州劉表當時已經重病,命不久矣。而劉表的兩個兒子,一個年幼無主,一箇中庸無能,所以劉備作為同宗,代取荊州不僅是順理成章還是輕而易舉的。

其二,益州劉璋懦弱無能,連抵禦一個小小的漢中張魯,都無能為力,益州軍臣早已不滿。而劉備作為他的同宗,實力在當時又不是十分強大,完全屬於可控範圍,無疑是求援的第一人選。在入川的過程中,釜底抽薪,所以奪取益州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至於西涼和漢中,由於除了馬超這個意外,先是戰敗,導致西涼地落入的曹操手裡,之後又牽連了漢中,曹操大軍攻伐張魯。所幸劉備拼盡全力,連吃奶的力氣都使上了,總算把漢中這塊心尖上的肉奪回來了。這也是劉備建立地盤的路上,唯一一次算得上不容易的搏命之戰。

綜上所述,不得不說,諸葛亮計劃的後續計劃暫且不好說,單單這前半部局棋,下得是真好,挑不出半點毛病。簡直是順便就打下了偌大的地盤。

三、隆中對的第二步計劃,以益州荊州之地,坐望中原。

“隆中對”是否真如諸葛亮所述可以實現?

在諸葛亮看來,拿下荊州、益州、漢中之後,就要修養心性想積蓄實力了。畢竟先前那一截急速出拳之後,任誰都難免要氣喘吁吁,休息一會。那麼按照諸葛亮的計劃,劉備是否真的有和曹操正面掰手腕的實力呢?注意:下文是設想荊州不失的情況而論。

荊襄和益州,都是當時天下地盤最大的幾個州之一,前者有七郡,後者更是足有八郡之地之多。這兩州之地加起來,幾乎相等於北方的三到四個州,再加上一個漢中,就是實打實的四州之地,所以說在土地上面,雖然還是差了不少,但是也完全可以和曹操相提並論做比較了。

其實我們都知道一個問題,諸葛亮在最後的北伐之中,吃的最大的虧,無非是兩個,益州人口不足,糧食產量不足。因為益州雖然地大卻人煙稀少,導致在長期的北伐戰爭中,諸葛亮難以堅持下去,每次不是因為兵力不足就是糧食問題,不得不半途而廢。所以諸葛亮才會斷斷續續地多次跟魏國的交戰,以圖發展。

但荊州廣大人博足以彌補這缺失,荊州不僅是出了名的人多,而且錢糧還多,不然曹操和孫權也不會做夢都一定要拿下荊州。有了荊州,諸葛亮就有了充分的底氣和曹魏抗下去。

四、徐徐漸進,聯合四方勢力全力抗曹,兩地一守一共,互為犄角照應,大事可成。

“隆中對”是否真如諸葛亮所述可以實現?

首先,諸葛亮對蜀國的最大貢獻並不是出謀劃策,而是內政。這也是在為他心中的計劃的北伐方案做足準備。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其實是:派上將一員統率荊州士卒進軍宛城、洛陽一帶,劉備則親自率領益州軍馬出兵秦川。而他的治國計劃則是: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其實就是消除其他方面的威脅,以及通過各方聯合擴大北伐軍的實力。不得不承認諸葛亮做到了。而魏國在這一點上面明顯不如蜀國,不僅有來自東吳的威脅,更有北方草原民族的威脅,所以在這一點上,蜀國是佔據了大優勢的,完全可以集中力量重拳出擊。

其次,益州之地被就是崎嶇險峻,擁有天然的地利之便,外敵難以攻入。但同樣地,道路難行,自己的大軍也難以攻出去。所以益州之地是守成之地,難以向外發展,是用於穩固自己的政權。而攻擊之地,卻是荊州,在諸葛亮看來,荊州軍想北進軍,比益州出兵簡單多了,出樊城,直接就可以威脅到曹魏的核心地帶洛陽,而不像益州,還要面臨關中之地的攔截。

最後,諸葛亮北伐的困難,很大的原因都來自兩點,一,道路難行,二,獨木難支。如果有荊州這一路大軍存在,不僅可以極大地避免秦川之地難行所帶來的困難,兩支大軍同行,還可以從多方面給曹魏帶來威脅,且互相配合。

綜上所述,如果荊州不失,諸葛亮的隆中對計劃,可行性是極大的。但是問題又來了,這一切的前提條件是荊州不失,但是荊州之地,明白的朋友都知道,必失。

參考文獻:《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