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城府极深,用高明的政治手腕,以静制动化解诸侯谋反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后,忠于刘邦的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相中了宽厚仁慈、名声较好的代王刘恒。可殊不知刘恒是一个极具手腕的高明政治家,他心思缜密,城府极深。

汉文帝城府极深,用高明的政治手腕,以静制动化解诸侯谋反

军权是最大的权,文帝深谙此道,所以在他进入未央宫的当天夜里,就命令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二军;命张武为郎中令,巡察保卫宫中。之后,汉文帝采取恩威并施的两手策略分化瓦解周勃等拥立重臣。

西汉王朝在汉文帝的治理下国泰民安,不过诸侯王势大的问题一直是文帝所担忧的,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问题采取的是用时间来消化矛盾。这一点,汉景帝就不理解,像著名的吴楚七国之乱,究其祸根是汉景帝做太子时就埋下的。

当时各地诸侯王每年都要到西汉中央政府朝拜,吴王刘濞派儿子到长安见汉文帝。刘濞的太子刘贤入京,陪伴太子刘启喝酒下六博棋。刘贤为人轻佻、剽悍,平时又很骄横,他在与刘启对弈时,为棋路相争,态度蛮横无礼。刘启也是暴脾气,他勃然大怒拿起棋盘打刘贤,不料失手把他打死了。

汉文帝城府极深,用高明的政治手腕,以静制动化解诸侯谋反

这件事轰动朝野,汉文帝就派人将其遗体送回吴国去埋葬。吴王刘濞因此怨恨刘启,礼数上开始不周,不尽臣子应尽的义务,经常托病不去长安朝见,只是派使者去。后来,刘濞更是暗中准备,开始谋划造反。

汉文帝自然知道其中缘故,吴国物产丰富,这种情况下造反,对西汉政府是非常麻烦的。那么汉文帝是如何应对的?一次吴王刘濞派使者来朝见,汉文帝就亲自接见,他问使者吴王不来朝见究竟是什么情况。使者也直接挑明了,吴王不来朝见的原因,就是因为儿子死,对政府有怨气。

汉文帝于是舍弃前嫌,开始与修复吴王刘濞的关系,并且安抚他。汉文帝释放了那些被抓的吴国使者,让他们回吴国去,并赐予吴王倚几与手杖,使他直至老死都可以不来朝见天子。矛盾化解了,刘濞开始松懈,他的谋反计划也暂时取消了。

汉文帝城府极深,用高明的政治手腕,以静制动化解诸侯谋反

可是汉景帝却一反常规,激化矛盾,结果惹来了七国之乱,令自己束手无策。不过,刘濞不敢将矛头直接指向汉景帝,他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情急之下,汉景帝就腰斩了自己的恩师晁错,想要让叛军师出无名,可根本于事无补。叛军的气焰更加嚣张了。

其实仔细分析,汉文帝的安抚政策才是最为高明的。西汉诸侯王强大,许多有识之士的共知,贾谊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他提出解决的办法就是“众建诸侯王而少其力”,即分割诸侯王国的势力,从而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其中为首的就是刘濞。

文帝十分欣赏贾谊的《治安策》,然而,当时他正用心于稳定政局,不能采取如此过激的方法,他只有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其实汉文帝不可小看,他采取的正是以静制动的策略。

汉文帝城府极深,用高明的政治手腕,以静制动化解诸侯谋反

汉文帝为何要安抚刘濞?实际上是另有所谋,他是历史上为数不多城府极深的皇帝。汉文帝首先考虑的是刘濞的年龄,他造反的时候是六十二岁,可以推算,刘濞比汉文帝年长十三岁,可以算作老人了。虽然存在谋反的可能,汉文帝是心知肚明的,但是造反也需要理由。汉文帝的安抚政策,就是不给刘濞理由。

如果刘濞处于壮年,那么这个安抚策略很难长久,不过吴太子被砸死的时候,恰恰刘濞已经五十多岁了,就没有那种冒险的机会了,所以汉文帝是抓住了年龄的要害,希望通过时间来将其造反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汉文帝城府极深,用高明的政治手腕,以静制动化解诸侯谋反

智者不动,往往背后有更深的原因。汉文帝心思缜密,城府极深,远不是贾谊、晁错所知的。不仅如此,汉文帝还考虑问题十分周全 ,万一安抚政策不管用怎么办?其实他也早有准备,此人就是周亚夫。文帝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景帝说:“以后关键时刻可以用周亚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将军。”果不其然,周亚夫用三个月就平定了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