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環一直是“背鍋俠”?“安史之亂”,盛唐衰敗其實是兵制所致

唐朝作為我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王朝,其繁榮昌盛的景象是從未有過的。在那個時期經濟十分發達,政治清明,文化空前繁榮,百姓安居樂業。但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卻在“安史之亂”爆發後逐漸衰落,一步一步地走向滅亡。

其實“安史之亂”的爆發並不簡簡單單的只是由於統治者的昏庸以及後宮的蠱惑,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動亂。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唐朝招兵制度的變化,從之前的府兵制轉變為募兵制,最終使唐朝陷入滅亡的地步。

楊玉環一直是“背鍋俠”?“安史之亂”,盛唐衰敗其實是兵制所致

統治階級崇尚武力,實施“府兵制”來吸引青年來參軍,以擴大軍隊規模,增強軍隊實力

在隋朝末年,天下群雄並起,唐朝的建立得益於軍隊實力的強大。由此,建立唐朝的李氏家族就十分崇尚武力,認為武力對於國家的穩定十分重要。

在唐王朝建立之際,需要大量的士兵來擴大軍隊的規模,而最快的方法便是實施府兵制度。因為李氏家族擁有大量的土地,百姓只需參軍就能獲得一定面積的土地,這就自然而然的吸引了許多的青壯年前來參軍,李氏家族的軍事實力也就大幅上升。

府兵制度在唐朝建立之際乃至前期都是可行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逐漸穩定下來,經濟水平逐漸恢復,人口也就隨之而增長。人少地多的優勢也就逐漸失去,府兵制已經不能發揮出其作用,依靠分配土地來吸引百姓投軍已經是行不通了。

楊玉環一直是“背鍋俠”?“安史之亂”,盛唐衰敗其實是兵制所致

參軍需要冒著生命危險打仗,還常年不能與親人團聚,飽受相思之苦。在參軍不能分配到土地後,很快參軍就變成了一種苦差事,導致很多百姓不願主動參軍。

這樣就直接導致了軍隊的實力得不到提升,軍隊的規模也得不到擴大。在每次戰爭爆發時,軍隊人數不夠,朝廷政府只能強迫百姓參軍。被迫參軍的民眾,打仗的積極性都不高,對於軍心也有一定的影響,不利於戰爭的勝利。

統治者感到長期如此下去不妥,於是廢除了府兵制,採用“募兵制”來進行軍隊規模的擴大。

“募兵制”的實行,為唐朝的軍事力量帶來了提升,也為“安史之亂”的爆發提供了助力

因為軍隊規模得不到擴大,朝廷只能通過實施“募兵制”來快速增強軍隊力量,擴大軍隊的規模。“募兵制”雖然能夠快速的解決朝廷的軍隊規模得不到擴大問題,但是“募兵制”也有一個極大的缺點,它不能夠保證士兵的思想品德素質。

統治者也正是忽略了這一問題,導致軍隊的整體品德素質大幅降低,許多的素質低下的農民混混等前去參軍,他們中的很多人對社會是有怨言的。

從前的“府兵制”所帶來的士兵大部分為安安穩穩種田的農民,他們的思想品格素質是能夠達到作為一名士兵的需求的,他們對於國家社會也沒有什麼不滿的地方。能夠及時的服從上級的命令,有利於增強軍隊的行動力。而採用“募兵制”後,只有小部分的農民因為日子無法繼續下去,才前去參軍的。大部分的農民都不願意遠離親人,拋棄自己的農田。

楊玉環一直是“背鍋俠”?“安史之亂”,盛唐衰敗其實是兵制所致

因此許多思想品德素質低下的人,街邊的流氓混混前去投軍,他們不懂得服從統治階級的命令,軍隊的執行力大大降低。地方軍隊還會有許多的少數名族前去參軍,他們的思想和中原人有較大的偏差,不懂得朝廷與上級長官的區別,只聽從上級掌管的命令,統治者逐漸喪失了對地方軍隊的掌控,這大大降低了中央集權。

少數遊牧民族的人與中原的人不同,他們大多人高馬大,且擅長騎射,擁有強勁的武力,中原人由於一直生活在安逸的社會里,在武力方面就比不上少數遊牧民族。

而唐朝的統治階級卻又崇尚武力,所以很多的地方節度使都是由少數民族擔任,少數遊牧民族逐漸掌握了大量的軍隊,這為“安史之亂”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在那時,少數遊牧民族士兵數量急劇上漲,甚至達到了整個唐朝精銳邊防兵力的一半。朝廷還把地方的行政管理權交給地方將領,致使節度使無人壓制,他們便任意培養自己的勢力。

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這些權力巨大的節度使自然不例外。他們不再滿足於自己已經擁有的領土,想要推翻唐朝統治階級的統治,進攻都城長安。“安史之亂”至此爆發。

楊玉環一直是“背鍋俠”?“安史之亂”,盛唐衰敗其實是兵制所致

統治階級放鬆了對朝政的管理,沉迷於女色,給予楊氏家族至高無上的權利,加快了“安史之亂”的爆發

在唐朝達到頂峰時期時,統治者的自信心開始不斷膨脹,唐玄宗認為自己開創了盛世,唐朝繁榮昌盛的局面是他所創造的。

經濟的繁榮,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他開始漸漸沉迷於享受之中,沉溺於後宮,沒有節制的寵愛楊貴妃,過著奢靡無度的生活,放鬆了對朝政的管理。

楊貴妃的家族也得到了唐玄宗的重用,給予了楊氏家族至高無上的權力。楊國忠隨意玩弄朝政,他為了自身的權利而排擠陷害忠臣,讓地方少數民族隨意進出都城,使得地方節度使的人力和財力日益增長。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富豪的財富不斷積累,他們開始大量的囤地,穩定的社會使得人口大幅增長,大量的農民卻沒有土地可以進行農業活動,自然社會的不穩定因素也就增長了。

楊玉環一直是“背鍋俠”?“安史之亂”,盛唐衰敗其實是兵制所致

在地方節度使擁有較大的自主權和強大的兵力後,野心逐漸放大,再加上朝廷寬鬆的統治,唐朝龐大的領地引起了遊牧民族的貪念,在公元755年發起了“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來勢兇猛,朝廷中央倉促的召集軍隊抵抗敵軍的進攻,未戰先敗,經過長達七年的時間才勉強平息了戰亂

唐朝的中央軍隊的軍事實力本身就比不上少數民族地方軍隊的實力,而唐朝當時又十分繁榮,整個都城處在奢靡安逸的狀態之中,軍隊也十分的散漫。在聽到敵軍攻打的戰鼓聲時就已經潰不成軍了。中央軍隊節節敗退,唐玄宗見大勢已去,只能放棄都城長安,帶著楊貴妃逃離長安。

楊貴妃最終在馬嵬坡被賜死,唐玄宗為了平息“安史之亂”,在經歷了長達七年的征戰後,求助於回紇騎兵,勉強平息了動亂。統治者的威信早已在四處流竄時就已經所剩無幾,少數民族地方節度使的力量還在不斷擴大。

唐朝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從前,國力也逐漸衰落,但是節度使擁兵自重的局面沒有絲毫的變化,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擺在了明面上,唐朝只能承認他們的地位。地方割據力量不斷擴大,中央集權得不到加強,為唐朝最終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楊玉環一直是“背鍋俠”?“安史之亂”,盛唐衰敗其實是兵制所致

一個國家的治理是十分複雜的,需要事事考慮周全。每一個細小的問題都有可能引起巨大的變動,所以統治者需要耐心仔細的觀察事物。防止小小的隱患不斷地進行發酵,最終釀成大禍。

發現隱患存在時,要及時的去改變策略,做到及時止損。還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論取得了怎樣的成就,都不能沉溺於其中,因為一旦你放鬆警惕,很有可能會使國家走向滅亡。

通過唐朝的例子,發現居安思危的人生態度對於一個國家的統治者是那麼的重要。

參考歷史文獻:

《資治通鑑》

《舊唐書》

《新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