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奸商騙子”究竟有多狡詐?可謂古代歷史一絕

宋代的商品經濟可以說達到了我國曆史的一大高峰,商品經濟發達,自然也有很多副產物,比如說——

奸商。宋代奸商的狡詐可謂古代歷史一絕,以前的什麼三鹿奶粉,黑心棉,還有所謂的“超級騙局”都完全不夠看的,那我們不妨來看看宋代奸商騙子都是如何煉成的吧。

宋朝的“奸商騙子”究竟有多狡詐?可謂古代歷史一絕

一、不買不是你性格

宋代奸商們的欺詐手法可謂是花樣百出,讓人防不勝防,這裡不妨給大家舉舉例子。

宋代的奸商最擅長的技術就是缺斤短兩,不過宋代的缺斤短兩可比我們想的複雜的多。比如有人喜歡在秤砣上面做手腳,一斤本來是十六兩,這貨直接把一斤變成十四兩,方法其實也不難,就是故意把秤砣造的很輕就行了。還有稱米的容器,也是如法炮製,弄得大小不一,這招可謂經久不衰,直到電子秤普及之前還有不少人使用。

不過這些都是小兒科,高級一點的就是往米里加水和往肉裡注水了。注水肉早在宋代就已經是奸商的普遍招數,所謂:“溼米水肉,尤為人害”。如米販宋翟永壽於半路得知“米價翔踴”,立刻“稻田取水潤米”。可見注水這招也是這些“老祖宗”的發明。與此類似還有販賣假酒,比如“有劉韓二酒家,劉氏頗平直,韓氏狗利,酒更多酸”

可見早在宋代,就有人開始賣過期假酒了,還好那個時候還沒甲醇,要不然恐怕危害更大。

宋朝的“奸商騙子”究竟有多狡詐?可謂古代歷史一絕

比這些技術含量更高的,比如賣油行業的人,他們擅長往油裡面摻雜質,比如魚膏等物質,而且還會趁著下料,可以說是和今天的化學方法不謀而合。還有利用花色相近,以次充好,比如用蒿草代替菊花販賣:“今市人所買菊苗,其味苦烈,酒是野菊,其實篙艾之類,強名為菊類”。還有更可怕的,居然連河豚魚都能造假:“汴中食店,以假河豚餉人”,還有用空的蛤蜊殼冒充蛤蜊販賣的,可以說是讓人防不勝防。

當時這種造假販假的行為居然已經達到了社會化程度,所謂“每將殺一家,必先注水沃灌,使若充肥,因可剩獲利,今之屠兒用此法者,比戶皆然。”也就是說當時的養豬人家往豬肉裡面加水已經是司空見慣,不加水的那是鳳毛麟角,可見所謂“人心不古”“社會變壞”這些說法簡直是無稽之談,我們的老祖宗們可不是我們想象中所謂的溫柔良善,他們也一樣會坑蒙拐騙甚至比你想的更加狡詐。

宋朝的“奸商騙子”究竟有多狡詐?可謂古代歷史一絕

而且當時的造假販假因為時代原因基本難以控制,在中藥行業更為劇烈。就連最便宜的藥材都不能倖免:“買革澄茄一兩於市,此乃至賤之藥,所直能幾,六鋪供應,各當一錢六分,內李百五所供,不特陳腐細碎,而草梗復居其三之一”。您可別以為說出這話的是窮酸文人,這話的對象可是太守,好歹也是個市長級別的人物,藥物水平尚且如此,一般老百姓就更別提了。當時的宋代人已經開始大聲疾呼:

“疾病者取藥於市,假偽售真,其害滋甚。”然而儘管如此,還是屢禁不絕,難以防範,而且當時的醫療騙子已經開始大行其道了。

比如說有人就曾經打出所謂“神針大夫”的稱號,所謂針到病除,還有什麼江湖郎中“包治百病”這都是司空見慣,甚至還有冒充御醫的,和今天的所謂祖傳老方,宮廷秘方不謀而合。“毫州醫者孫士明輒用黃紙大書‘救賜神針先生’等十二字,及於紙尾年月間摹作寶樣朱篆青龍二字,以逛惑市人”這案子甚至上達天聽,當時皇帝以僭越論處,畢竟御醫和龍都是皇家專用,你也能隨便冒充?可以說是造假不要命了。

不過要是單就賣點傢伙也還不算什麼,當時的欺詐手段更是令人瞠目結舌。

宋朝的“奸商騙子”究竟有多狡詐?可謂古代歷史一絕

二、信我你就上當了

宋代時期就已經了所謂的“下套”,也就是設置騙局,這些騙局可是多種多樣。比如說美人局,其實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的“仙人跳”。還有售賣鍊金術的,什麼化汞為金,硫磺為金之類的,可以說是種類繁多。當時的人缺乏化學知識當然是容易被騙,不過有些騙局至今仍然屢見不鮮。比如說奢侈品造假。

“貫休所畫十六羅漢像,世傳有三本”只有一本為真;更有將真本“借留數日,以模本易之。”當時就已經有了專業的古董造假團伙。就連專業人士都難以分辨。還有造假契約的,用什麼烏賊的墨汁來寫,當時煥然如新。可以說是絞盡腦汁。

就連官府的生意都有人敢騙,比如當時朝廷買香,就遭遇了一個叫傅永亮的貨詐騙最後發現連名字都是假的。當時詐騙還有專門欺負老實人的,比如代人受過,承諾給5000文,結果被打了一頓以後人家賴賬,自己被白打。還有的老實人被騙以後遭遇恐嚇威脅,十分悲慘不敢報官。

宋朝的“奸商騙子”究竟有多狡詐?可謂古代歷史一絕

當時還有一大批神棍,作為至今都有非常多人上當受騙的項目,這類活動總是充滿迷惑性。當時的道士非常喜歡偽造年齡,所謂“道士多逛誕,動輒年數百歲”。然後開始推銷自己的長生秘訣,不是煉丹就是修仙,總而言之就是要錢。還有的甚至會變魔術,比如:“妖人白神官者以左道作怪變”搞得幻像迭出

“光怪奪目。數百里閒,無不歸向,莫有忤其意者”可見當時這些神棍騙局的狡詐和迷惑性。

在當時的詐騙之中還有一類非常引人注目,就是所謂的“訴訟騙子”。就是利用契約的漏洞玩方唐鏡那一套。在周星馳電影裡面描繪的可謂入木三分。當時偽造契約的方式多種多樣,有故意做舊的:“煙塵薰染,紙色如舊,字跡如新”還有歧義理解的,比如:“為日後眩惑混賴之資”這個日後就很難理解,到底是什麼時候呢?到今天我們知道這都是無效合同,但是當時的人可分辨不清。

當時的豪強惡霸經常拖延訴訟時間,反正一般人勢單力薄,宋代訴訟要交的銀子太多,拖垮對方的戰術是屢見不鮮。可以說當時的普通人遇上惡霸真是太難伸張正義了。當時還有很多訟棍,和貪官汙吏勾結,欺壓良善百姓,正所謂“逼上梁山”所以宋代農民起義不斷也有這類因素在其中。

宋朝的“奸商騙子”究竟有多狡詐?可謂古代歷史一絕

不過要說宋代的詐騙最牛的,那肯定超不過宋太宗時期的超級騙子李飛雄。這個李飛雄本來也算個富家子弟,是秦州節度判官李若愚的兒子,這貨因為父親是秦州節度判官所以對秦州的事情瞭解是一清二楚,所以他是決定搞出個大事業——去秦州假冒宋太宗的欽差。結果這貨忽悠的如同滾雪球一般,一開始只是縣城官吏,後來一通忽悠到了對羌作戰一線城市清水縣的時候已經有了一個龐大的官吏團隊。看起來是煞有介事。

結果這貨到了清水縣就下令直接把這裡的守將全都綁了,理由是這是皇帝宋太宗趙光義的命令,當時所有人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是又不敢違抗君命,還好這時候裡面有人叫劉文裕急中生智,說了一句話:“我亦嘗事晉邸,使者忍不營救之乎?”他表示咱倆都是晉王府的人,能不能網開一面。這個李飛雄還是有點慌,居然說了句“汝能與我同富貴否?”這時候所有人才感覺到不對,把這個劉文裕給綁了,算是識破了這個驚天大騙子。

宋朝的“奸商騙子”究竟有多狡詐?可謂古代歷史一絕

當時宋代的騙子就是如此囂張,上到封疆大吏,朝廷的欽差特使,下到什麼名醫御醫,鍊金術師都敢假冒,可以說是隻有你們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出,可以說古人的想象力和執行力都遠超我們的估計。

我們今天很多騙子的招數其實和古代仍舊相似,但是我們經歷千年還仍舊有效,甚至有不少人對此深信不疑,這才是最值得深思之處。

參考文獻:

【1】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

【2】 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3】 徐松等輯《宋會要輯稿》

【4】 洪邁撰《夷堅志》

【5】 周密撰《癸辛雜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