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的茶畫,是與明代的茶文化特點緊緊相連的

說起唐伯虎,人們很自然就會想起電影《唐伯虎點秋香》,想起電影中他臨場作畫解救相府之情節,口才了得,令人不能忘懷。

提到唐伯虎就不能不提到唐伯虎的畫,因為他的畫確了得,他一生作過不少畫,而茶畫也是他畫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明代的茶畫離不開其時代的茶藝思想,明代的茶藝思想有二個突出特點,一是哲學思想加深,主張契合自然,茶與山水、天地、宇宙交融;二是民間俗飲不斷髮展,茶人友愛,和諧的思想深深影響各階層民眾。

唐伯虎的茶畫,是與明代的茶文化特點緊緊相連的

唐伯虎是明代的文人,詩詞書畫,樣樣精絕,他的畫,充滿了浪漫的情調與豪放不羈的風格,但又不是放蕩不羈。

大家也許不知道的是唐伯虎一生愛茶,與茶結下不解之緣。

《事茗圖》是他茶畫中一幅體現明代茶文化的名作,畫中,他用自己熟練的山水人物畫法,勾勒出高山流水,巨石蒼松,飛泉急瀑。

這些景色,或遠或近,或顯或隱,近者清晰,遠者朦朧,既有清晰之美,又有朦朧之韻。

在畫的正中,一條溪水彎曲汩汩流過,在溪的左岸,幾間房屋隱於松、竹林中,房下是流水,房上是雲霧繚繞。

此景,讓人一看,苑如世外桃源。房中,門戶大開,一人正在就讀,案頭置有茶壺、茶盞,品茶就讀意味蕩然飄出。

唐伯虎自作題詩:“日常何所事?茗碗自矜持。料的南窗下,清風滿鬢絲。”

唐伯虎的茶畫,是與明代的茶文化特點緊緊相連的

有人說,這是唐伯虎心隱山林的生活畫,也有人說,這是明代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文人雅士隱居圖。

如果說,《事茗圖》是一種朦朧的意境韻味美,那麼,唐伯虎的另一幅茶畫《品茶圖》,則是清晰美。

《品茶圖》苑如一幅特寫的鏡頭畫。畫中一位雅士穩坐於曠野之中,松樹之下,他的身邊放著茶杯,邊品茶邊聽琴女彈琴。琴女坐姿雅美,彈琴情入曲境。

從唐伯虎的這兩幅茶畫中,可以看到,他的茶畫作品,是與明代的茶文化特點緊緊相連的。

為什麼明代的茶文化主張契合自然?

唐伯虎的茶畫,是與明代的茶文化特點緊緊相連的

這是有歷史原因的,明代開基皇帝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是明代茶文化的主導與發展者,他在政治上失意後,十分厭惡宮廷爾虞我詐的政治鬥爭,因而,他走向了人生的另一面,隱逸。

他在隱逸的道路上,創出了自然派茶道,在他的影響下,不少失意的文人,開始步入並留戀起此道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