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說課稿

點擊擴展鏈接可免費下載。


《天窗》說課稿

一、說教材

《天窗》是文學大師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為題材而寫的一篇散文。主要寫了一個小孩子藉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觀看屋子外面的世界,並由此產生了無窮無盡的遐想的事情,表達了孩子們對大自然奧秘的嚮往與追求,表現了其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內容通俗易懂,文筆生動而流暢,情感舒緩而真摯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結合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正確讀寫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理解課文中的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3.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語句,體會作者對天窗的特殊感情,激發學生通過“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根據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喚起學生與課文的共鳴。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

理解第五、六自然段中難懂的句子,體會“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二、說教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品詞品讀法和想象描述法。

1.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採用品詞品讀法,引導學生感知理解詞語,品味詞語的準確、生動,並通過反覆地朗讀訓練,積累好詞,培養語感。

2.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想象思維活躍的學習心理,採用了“想象描述法”,憑藉課文的語言文字創設情境、想象情境,讓學生披文入境,品詞品讀,並進行寫作訓練。

《天窗》說課稿

三、說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運用“讀讀、想想、議議”的學習方法,通過朗讀課文,品詞析句、展開聯想等多種途徑,訓練語言表達、思維、朗讀的能力,積累規範語言,體味作品的語言美。

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 導入新課

1.先出示茅盾的照片,然後提問:你們知道他是誰嗎?誰能談談你對他的瞭解?(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生髮言完畢後,我將茅盾的資料簡單歸納整理,然後引出課題,讀課題後提問: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讓學生質疑,帶著疑問進行學習,使學生在學習時能目標清晰)

環節2自主閱讀

首先,我請學生自由讀課文,用一句話描述讀過課文後,與你初識的天窗的印象。理清文章脈絡後,我再根據學生髮言,板書課文主要內容。(教師板書)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朗讀和概括能力。  

環節3 研讀賞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這一環節,我將按以下幾個步驟來教學。

1.認真默讀課文,看看能從課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天窗帶給孩子們的慰藉。

2.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並朗讀。

3.仿寫練習。(出示課件)

( )的時候,從那小小的玻璃,你會看見( ),你想象到( );你想象到( ),你想象到( )。

第一、第二步的設置一脈相承,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4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有了前幾個環節的鋪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已經逐漸深入,在此基礎上,引入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的學習。

1.自由讀第8自然段,看看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

2.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理解“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這句話的意思。

3描繪自己心目中的“天窗”

這個環節既是對課文前幾自然段學習的回顧與檢驗,也是在解決課文的教學難點。有了上一個環節的仿寫練習後,學生對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這句話已經有了比較形象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再用一句話說說自己心目中的天窗,學生就能有一些個性化的發言了。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天窗

你是下雨時看風景的地方

你是給人豐富想象的小小空間

你是美麗而神奇的夜的世界

你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啊!天窗

你是……

《天窗》說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