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大師邵雍的神算故事

十首《梅花詩》,預測了中國自宋開始幾百年間的歷史演變;一本《皇極經世》,揭示了宇宙萬物的玄妙法則。他淡泊名利,卻跟朝中大臣成為至交好友;他潛心鑽研,最終成為一代大師,他就是北宋的一代易學大師邵雍邵康節。

易學大師邵雍的神算故事


少年時代的邵雍,胸懷大志,發憤苦讀。 根據《宋史・邵雍傳》記載:邵雍“始為學,即堅苦自勵,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後來,為了增長見識,他還遊學四方,到過齊、魯、宋、鄭等地,真正做到了“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回來之後,他感慨地說:“道在是矣。”於是就不再雲遊。 當時有高人李挺之,見其好學不倦,就傳授給他《河圖》、《洛書》、《伏羲八卦》等易學秘奧。 邵雍以他的聰穎才智,融會貫通、妙悟自得,終於成為名傳千古的易學大師。 他創造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獨特的宇宙觀,對於天地運化、陰陽消長的規律瞭如指掌。

易學大師邵雍的神算故事


邵雍有異能,其代表作有《皇極經世書》、《漁樵問答》及詩集《伊川擊壤集》等近百萬言,尤以預言詩《梅花詩》廣為流傳。邵雍的異能掌故,無論是民間還是史書中都有記載。如在《餘冬序錄》裡便記載著一則邵雍預知後世明朝知府虞廷璽為其建祠堂的故事:

(1)明朝景泰年間,洛陽兩位農夫因爭一塊石頭訟於官府,當時的洛陽府伊是虞廷璽,公堂上一位農夫告訴他石頭是自己在耕地時得來的,另一位說在自己的土地中挖出來的。虞廷璽覺得奇怪,什麼樣的一塊石頭竟使兩個朝夕相處的鄰里百姓訴諸於公堂?於是虞廷璽便令人把那塊石頭抬上來,只見石頭上刻著一行字:“大明景泰乙亥,知府虞廷璽為我復興此窩。”其年正是景泰乙亥年,此時虞廷璽方知,幾百年前的邵雍已知自己將為其在此地建“康節窩”(邵雍諡號“康節”),遂為邵雍建祠。

(2)北宋大臣富弼辭官之後居住在洛陽,他與邵雍的關係很好。富弼拒絕與賓客往來,唯獨告誡看門的人說:“如果邵先生前來,無論早晚,都要稟報。”有一天,邵雍來探望富弼。他看看左右沒人,就說:“請再拿一把交椅來。”富弼問為什麼,邵雍說:“中午時一定會有一位綠衣少年,騎著白馬來找您。您雖然有病,也要支撐著接見他。因為您死後,這個人必定掌握史筆,記載您的生平事蹟。”到了中午,範夢得來了。十幾年以後,範夢得果然被朝廷任命為修撰官,撰寫《裕陵實錄》,也包括撰寫《富弼傳》。

易學大師邵雍的神算故事


(3)一日,先生正在午休,睡意正濃這際,突然一隻老鼠跑到床前來,倉促之間,先生便用腦下的瓦枕(一說是桌上的磁瓶)投向老鼠,老鼠沒打著,瓦枕卻摔碎了。此時在瓦枕碎片中,赫然發現有字,上面竟書寫著:「此枕將與賢人康節,並於某年某日某時,擊鼠枕破。」先生覺得這真是一件怪事,急忙跑到陶製這個瓦枕的老闆家去個究竟。瓦枕老闆說:「從前有一個老人手中拿著一部《周易》,曾憩坐於此枕,那幾行字一定是他寫的。他已經很久沒有來過了,但我還記行他的家址。」於是老闆便帶著邵康節先生一道去找那位老人。幾經周折,終於找到老人的家,但卻已是人事皆非,該老人已經過世了。幸好其家人尚在,在表明來意之後,其家人捧一冊古書,對邵先生說道:他老人家臨終時曾留下話來:「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有一位文人來訪,你們徑可將此書送給他,此人一定能完成我的志業!」沒想到他老人家所言不虛,今天你果然來了,請接受他老人家用一生心血所著下的書吧!」邵先生雙手捧過,打開書頁一看,才知這是一部談論《易經》文章,並附有口訣和實例,根據所言推演,甚為靈驗。邵先生用書上記載的方法推演後告訴其家人:「令尊大人健在時曾把一甕黃金放在睡床西北窖中,你可以用它來辦理後事。」其家人依言而行,果然到得一甕黃金。先生拿著老人的易書,回到家中,終日細心研究而獲益非淺。

易學大師邵雍的神算故事


(4)辰年十二月十七日申時,邵康節與朋友在觀賞梅花的時候,突然看見二隻麻雀在一樹枝上爭鬥,兩鳥相繼墜地。根據事物的動態,邵康節用《易經》進行佔測。

據此,邵康節果斷得出結論明天晚上,一定有一位姑娘來此折花,有人去追趕她,姑娘,驚慌墜地,跌傷股骨。果然,第二天晚上,附近的一位姑娘到花園採摘梅花,管理員以為是小偷,就拼命追趕她,結果那姑娘摔倒在地,磕傷了大腿。

(5)同測一字,吉凶迥異

買賣人張水,經常到外地去做生意,又要出門了,想請邵雍給算一算這次的運氣。他來到邵雍家中,說明來意,邵雍讓他抽個字。

張水小心翼翼地抽了個紙卷遞給過來,邵雍拆開一看,上面寫著一個“子”字,就琢磨起來。正在這時,丫環端著茶盤走進門來。邵雍見了面露喜色,說道:此次出門必定平安順利,無論做什麼生意都會賺錢,你就放心大膽地去吧!一聽這話,張水便心花怒放,謝過邵雍高高興興地走了。

走到半路上,迎面走來李木。見張水面帶笑容,變問他有什麼喜事。張水便把讓邵雍佔算之事說了一遍。李木心想:我也正要出門做生意,何不也去找邵先生算上一算?便來到邵雍家裡。問明來意之後,邵雍仍讓其抽紙卷。

李木隨手抽了一個,邵雍拆開一看,上面也是一個“子”字。李木心裡美極了,他想:張水抽了個“子”,是個好兆頭,我這個“子”也一定差不了。正這樣尋思著,一隻花貓從窗外躥進來。邵雍見此,一拍大腿說:糟糕,你這次出門有不測,即使能夠生還,也會破財,還是不去的好。李木心說:這就怪了,同樣的字會有不同的結果?這次出門,張水去哪兒,我就去哪兒,他販賣什麼我就販賣什麼,我倒要看看到底有什麼不同。

張水和李木是朋友,本來就經常一起出門。李木一說,張水就同意了。於是,一路上李木啥事都隨張水,二人去河南各買了一擔乾粉挑著往回走。

一天來到一條河邊,過了河再走不遠就到家了。李木心想:出來這麼多天了也沒見有什麼三長兩短,看來是邵先生算得不靈了。正想著忽聽張水對他說:你在這兒看著擔子,我去找個地方解個手。李木也想追隨去,可東西沒人看著不行,後想就這一會兒功夫也不會出什麼差錯,就答應留下來。

張水走後,撐船的催促先把擔子挑上船,省得耽誤功夫。李木一想,待著也是待著,就挑起自己的擔子往船上走,剛站到船上,船晃晃悠悠地搖擺起來,正趕上刮來一陣大風,李木的兩隻籮筐直打轉,一下子就把他掀到了河裡。幾經掙扎,雖被撐船的救上來,可一擔乾粉被浪頭捲走了。

而張水的一擔乾粉放在岸上一根沒少,回家後賣了個好價錢。這下二人服了,可就是弄不懂為什麼抽得同一個字,且同問一件事,邵先生卻斷出一吉一兇。於是二人一起去問邵雍。

邵雍說:張水抽字時恰逢侍女送茶,“子”與“女”合,不就是一個“好”字嗎?這“好”也就是吉呀!李木抽字時,正值花貓入室,“子”也就是鼠,這鼠遇貓便是凶多吉少啊!

點評:二人求佔,同得一“子”,所應卻說一吉一兇,此乃佔問空間差異所至也。故事中二人求佔的處所好似固定不變,實則已相差甚遠,“有心”人通過一些細微現象能夠洞察這種差異,而“無心”人望塵莫及。

易學大師邵雍的神算故事


(6)三個“筷”字,大相徑庭

一天,邵雍到洛河橋頭擺了卦攤。臨近中午,一位老農過來問道:早上出門時,總覺著要有事。這不,菜賣完了就急急忙忙往回趕,您給算算是吉是兇?

邵雍讓他抽個字,老農彎腰隨手抽了一個遞給邵雍說:我大字不識,還是請先生明示吧。邵雍一看是一個“筷”字,便抬頭對老農說:“恭喜恭喜,您今日中午必有口福,快快回家吧,晚了就趕不上了。”老農聽完,自言自語地說:“只求平安無事就行,哪敢奢望什麼好事喲。”說完便走了。老農回到家,他的外甥見他就說:“我已等了快兩個時辰了,你再不回來準備走了,今日是我爹的六十大壽請你去喝酒。”老農換了件乾淨衣服,高興地赴宴去了。

自老農離開半個時辰,此時午時已過,邵雍正要收拾卦攤回家休息,走南邊車上跳下一個人來說:“請先生留步,早聽說先生神機妙算,有意請您看看命運如何,今日巧遇,望先生垂教。”邵雍讓其抽個紙卷,此人撿了一個拆開一看是個“筷”字,望著邵雍心裡七上八下。

邵雍慢慢地說:“從這個‘筷’字來看,乃不吉之兆,你今日必遭水淋之災,望處處小心。”此人看看天氣晴朗,萬里無雲,便連個謝字未說就上車回家了。一路上快馬如飛,直到家門口才長出一口氣,心說:“都到家了也沒見著一個水珠,可見邵氏一派胡言。”話音剛落,卻被一盆髒水澆了個正著。原來是老婆不知他回家,將一鍋涮鍋水隨意潑出,讓匆忙趕來的丈夫碰巧遇上了。

當天下午,邵雍剛走到橋頭,就見一人在那兒等候。等邵雍坐穩,那人甕聲甕氣地說:“老先生,給我看看今天的運氣。”邵雍讓其抽取一個紙卷,那人不假思索地拿起一個遞給邵雍。

邵雍一看仍然是一個“筷”字,不禁驚歎:“不妙!”那人便催他快說。邵雍說:“從這個“筷”字上看,你今天將有關籠之災,你性情暴躁,不免要招災惹禍,望謹慎行事。”那人說:“我呆在家裡不出門,看還會不會招災惹禍。”說完,揚長而去。那人回到家中,蒙上被子就睡,一會兒便鼻聲如雷。

不料,被一位婦女罵醒,原來是他家的豬糟踏了婦女家的菜園子。那人火冒三丈,衝出去與之對罵,因笨嘴拙舌被對方罵急了,伸手就是一拳。那婦女本來就有病,一拳下去,便倒地沒氣了。不到一個時辰,來了幾個衙役便把他抓走關進了大牢。

三人問卜,先後抽取了三個“筷”字,為什麼會佔出不同命運呢?因為時間不同。中午那筷子是用來吃飯的,所以第一個人有口福;午時過後,飯已吃完,筷子要放到水裡洗,所以第二個人必遭水淋之災;筷子用完了,就要裝入筷籠,所以第三個人將有入籠之禍。

有人點評說:三人抽取同一“筷”字問運,其結果卻大相徑庭,此時間變遷所至也。邵氏的神機妙算,來自對生活常理的體察入微和時差定位,說來平素,卻令人回味無窮。

易學大師邵雍的神算故事


(7)三人同夢,結果不同

邵村三個嘎小子,有一天一塊兒去找邵雍。大嘎一本正經地說:“今天我們三個想請先生給圓夢,不知方便與否?”邵雍看了一下三人的神態,很客氣地說道:“行啊!請幾位說一說都做了什麼夢吧。”

大嘎說:“我夢見我家的肥豬拱圈門子。”邵雍說:“這可是好兆頭,今日定有人給你送吃的來。”大嘎一聽心裡美滋滋的。

二嘎說:“我也夢見豬拱圈門子,您看是好兆頭嗎?”邵雍說:“是好兆頭。”二嘎一聽也很高興,說:“莫非也有人給我送吃的來。”邵雍搖頭說:“不,是給你送穿的來。”

邵雍問三嘎:“你也是夢見豬拱圈嗎?”三嘎說:“是呀,邵先生你看怎麼樣?”心想,大嘎是送吃的,二嘎是送穿的,我正缺錢花,說不定會有人給我送銀子來。可邵雍卻說:“你夢見豬拱圈可不是好兆頭哇!”三嘎一聽愣了:“怎麼不是好兆頭?”邵雍說:“今天你要捱揍,你躲在家裡,千萬不要出門。”

大嘎回到家,還沒有坐穩,他的表弟就敲門進來了,手提一大包果子來看他。

二嘎回到家,一直等到晌午也不見動靜,就出門來到大街上,剛走到街口,碰見出了閣的姐姐回來,姐弟倆一同回到家裡,姐姐解開包袱拿出一套衣裳送給他。

再說三嘎回到家,實在不敢掉以輕心,寧肯信其有不肯信其無,一直呆在家裡沒敢出門。到了晚上,忽然外面傳來鑼鼓聲,村裡戲臺開始唱戲了,實在憋不住了就跑去湊熱鬧。看見一位姑娘長得俊俏,就湊過去踩人家的腳,惹得姑娘一聲尖叫。沒想到姑娘的哥哥就在身邊,過來就把三嘎拳打腳踢一頓好揍。

第二天,三個嘎子又來找邵雍,詢問為什麼都是夢見豬拱圈,結果卻不相同。邵雍說:“豬第一次拱圈是餓了,所以要給它點吃的;吃飽了,再拱圈那就是冷了,所以要給它擱上幾抱柴禾取暖;不餓了,不冷了,再拱圈,那還不是找揍嗎?”

有人點評說:常言道,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三嘎問卜事由相同,而所應結果大異,此時空差錯所致也。邵氏所斷所解,看似簡單,實則是對時空運動規律(或簡稱“易理”)的高深體悟和準確把握,吾輩實在自愧不如。

易學大師邵雍的神算故事


(8)三人同測“人”字吉凶不一,只因筆寫口說情景相異

有個新上任的大官兒,聽說邵雍測字特別靈,就想去試一試。他換上便衣,帶了個當差的,來到卦攤兒上。

邵雍見他要測字,便說:“請先生寫個字吧。”大官兒拿起筆來隨手寫了個“人”字,然後將筆一放,恰好橫著擱在“人”字的中間了。邵先生問:“你想問什麼事兒?”“你看看我是幹什麼的?”“你是個大老爺,當官兒的。”

大官兒聽了,沒有吭氣,向當差的使了個眼色。那當差的也過來寫了個“人”字,卻把筆豎著擱在“人”字下邊了。當差的問:“你看我是幹什麼的?”“你不過是個平常人兒。”

大官兒十分驚奇地問:“為什麼我倆都是寫的‘人’字,而我是當官兒的,他是平常人兒呢?”邵先生摸了摸鬍子,笑眯眯地說:“因為你寫完‘人’字之後,把筆橫擱在‘人’字中間了,這不成了‘大’字嗎?大人不就是大老爺,當官兒的嗎?他寫完‘人’字之後,卻把筆豎著擱在‘人’字下邊了,這不成了‘個’字嗎?所以他是平常人一個。”當差的一聽,急忙說:“我要也橫著擱呢?”“你再橫著擱就不靈了,因為已經點透了嘛!”大官兒聽了,心中暗暗佩服。心說:“好,我再試一試他。”

第二天,他讓人從獄中提出一個死囚犯,對他說:“本官今天派你去辦點事兒,如果辦得順利,可減輕你的徒刑。”說完,讓他洗了燥,颳了臉,等他吃飽喝足之後,大官兒才對他說:“我今天讓你去測個字,你別的字都別寫,就寫個‘人’字。”

犯人應了一聲,就穿上了長袍馬褂,戴上禮帽,後邊還跟著兩個護兵。來到卦攤兒,犯人擺出一副當官的架式,其勢洶洶地要測字。邵先生一看,差點沒有笑出聲來。怎麼呢?雖說他穿的很闊氣,後邊還跟著護兵,但一看他愁容滿面,面黃肌瘦的樣子,一下子全明白了:“請你寫個字吧。”“不用寫了,我說個‘人’字。”“你想問什麼事兒?”“你看看我是幹什麼的?”邵先生譏笑說:“趕緊回去坐你的監獄吧,你是個囚徒。”

兩個護兵回去跟大官兒一說,大官兒馬上又來到卦攤兒,向邵雍問道:“上次我們兩個用筆寫,你能測出,怎麼今天他用嘴說,你也測得這樣準呢?”邵先生說:“無論筆寫口說,均要用心來測,‘口’中加‘人’不是個‘囚’字嗎?”大官兒聽了,連連點頭。從此這位大官兒對邵雍更加佩服了。

易學大師邵雍的神算故事


(9)“堆”字解法有不同,吉凶全在“功夫”中

一個老漢千里迢迢來到洛陽,尋找丟失的多年的兒子。鄉親們勸他在洛陽橋頭等著,說邵夫子算卦特別靈。等他來後可問一問,沒準就能知道你兒子的下落。老漢聽完後,就在橋頭等著。

這時,有一人過來,據其神態和打扮,老漢斷定是算卦的邵先生。可這位不是邵雍,而是邵雍的侄子。

原來邵雍昨日去城裡未回,他的侄子一來閒著無事,二來想試一試自己的本事,就替他來擺卦攤。邵家侄子剛一落腳,人們就湊上來,七嘴八舌地說:“快給這位老人家算一卦吧!”邵家侄子問:“想問何事?”老漢忙說:“問問兒子的下落。”“你隨便說個字吧。”老漢一眼瞥見旁邊有個土堆,便隨口說了個“堆”字。

邵家侄子手寫出“堆”字,然後反覆的看了好長一會兒,突然大叫一聲:“哎呀!這‘堆’字左邊是個‘土’,右邊土上土,中間是個‘人’,人已入土,埋在斜坡之上。”聽了這話,老漢驚叫一聲,背過氣去了。大夥兒你撅胳膊我捏腿的,好不容易才使他緩過氣來。

這時邵雍來了,忙從車上下來詢問原由,他的侄子便把老漢尋子算卦的經過說了一遍,又把手寫的“堆”字遞了過來。邵雍接過瞧了瞧說:“人還活著,咋斷成死人呢?”

說著就走過去安慰老漢:“您老不必著急,您的兒子還活著。”老漢問:“你咋知道我兒子還活著?”邵雍解釋說:“這個‘堆’字,雖是‘人’在‘土’中,可‘人’是立在‘土’中,不是躺著的,這人是住在窯洞裡的。”老漢一聽,轉悲為喜,起身施禮道:“天地這麼大,不知到哪裡尋找,還望先生指教。”

邵雍說:“洛陽城北有座邙山,邙山夏雞溝家家住窯洞,你到那裡去找吧。”接著又將“堆”字反覆看了看說:“左邊之‘土’移上邊,土上加土便是‘山’,‘山’下有‘佳’成‘崔’字,崔氏佳妻在山間。你到邙山夏雞溝打聽崔氏佳妻,便能找到你的兒子。”

老漢聽了這話,謝過邵雍直奔夏雞溝,果然在那裡找到了多年不見的兒子。原來,兒子那天回家被大風颳到山溝裡,摔昏了過去,後被去南方做生意崔先生救起,跟他來到這裡,被崔家招為上門女婿。原想回家,但不知道回家的路所以一直沒消息。

易學大師邵雍的神算故事


(10)可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所謂馬有失前蹄之時。

話說這一日,神算邵雍在山中看風水時迷路了。先生忍著飢渴,一路掐算,終於在傍晚時分衝出了山圍。滿頭大汗的邵雍站在山腳下,突然心頭一緊,隨口說道,“不妙,今日吾有一劫!”先生正要細算,見不遠處有一處農舍,便想去討碗水喝,待解去飢渴再細細推算。於是徑直朝前走去。

農舍門口,一位老大娘正在專心地擇菜。先生說明來意,大娘便轉身回屋取了一大瓢水遞給邵雍,邵雍接過水正要往嘴裡送,大娘伸手攔住,另一隻手抓了一把麥糠撒進瓢中。邵雍高興的面容一下子拉了下來,但飢渴難忍,最後還是一邊吹著一邊把水喝了。一碗水下肚,乏渴全消。為答謝老大娘,邵雍決定把自己看中的那塊寶地指給她,但想到大娘剛剛的行為,便把次一點的福地指給了大娘。

離開農舍,邵雍平平安安的回到家中,這一天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

“唉?難道我失算了?”第二天一大早,一夜未眠的邵雍站在門口自言自語地自問著。

多年以後,邵雍故地重遊。中午,烈日當頭,邵雍走到一處大宅院前,敲門想討碗水喝。門開了,一位滿面紅光的老大娘走了出來。一見邵雍立馬迎上去,嘴裡還不住地對著邵雍叫“恩公”,叫“神仙”。邵雍滿臉迷茫,“我好像並不認識她啊?”後來經老太太一說,邵雍這才想起來。原來,這位老太太就是當年給邵雍水喝的大娘。

老太太有了“神算”邵雍指點的福地,自然是財源滾滾,百福臨門,這才有了這份家業。自然大娘對邵雍也就感激不盡了。

經不住老太太的挽留,邵雍就在這裡住了下來。晚飯後,邵雍與老太太拉家常,邵雍問起那日水中撒糠的事。

“哦?你說那事啊!那天你說你在山中迷路一天,滴水沒進,又累又渴,如果當天你把那瓢水一飲而盡,那不把肺給喝炸了啊!”

聽到這裡,邵雍滿臉愧色。原來是老大娘那把糠救了自己一命,幫自己躲過了一劫啊!

易學大師邵雍的神算故事


(11)洛河杜鵑鳴叫,大宋國亂將至

洛水河上有一座很有名的橋,叫做天津橋。橫跨洛河南北,象一條臥龍似的。每當明月高懸,把月光灑向河面,波光橋影,朦朧迷離,使人陶醉。邵雍曾在一首詩裡讚美說:“春看洛城花,夏賞天津月。”他在洛河灘上居住時,常常到天津橋上散步,仰望潔白的明月,傾聽滔滔的流水。

治平年間的一天夜晚,邵雍與兒子伯溫來天津僑商賞月。正當忘情的時候,忽然陰風四起,仰望天空,黑雲遮月。不一會兒雲中傳來杜鵑的叫聲。這杜鵑鳥可不像百靈鳥那樣叫得動聽,自古有“杜鵑滴血”的說法,說是杜鵑鳴叫,聲音悽慘,常常叫得嘴中滴血。今日聽來,果真讓人撕心裂肺,悽苦難當,連那洛河流水也似有嗚咽之聲。

邵雍見狀,眉頭緊鎖,憂心忡忡。伯溫問道:“父親,您的心情為何如此沉重?”邵雍說:“杜鵑是南方之鳥,洛陽過去沒有,今日飛來,天下將亂呀!”伯溫不解地問:“為什麼?”邵雍說:“《春秋》上講‘六鷁(古書上說的一種水鳥)退飛,鴝鵒(即八哥)來巢,氣使之也。’禽鳥之類先天氣而行,今杜鵑飛來北方,說明地氣將自南而北。”伯溫又問:“地氣自南而北,天下就會大亂嗎?”邵雍說:“根據往日經驗,天下將治,地氣自北而南,將亂地氣自南而北。幾年以後,我大宋有災難。”伯溫擔心地說:“那麼哪裡可避亂?”邵雍告訴他:“蜀地可避亂。”宣和末年,伯溫率領全家遷往西蜀,倖免於金國南侵之亂。後人都稱說:“邵康節聞鵑聲而知天下將亂。”

易學大師邵雍的神算故事


(12)1077年的夏天,邵雍開始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有些不妙。就對司馬光等人笑著說:“我要觀看萬物輪迴去了。”程頤擔心地說:“先生的病他人愛莫能助,您自己可要想辦法調養調養。”邵雍卻坦然地說:“調養也沒用啊。”冬季的一天,邵雍已經奄奄一息了。臨終前他把兒子伯溫叫到床前,對他說:“我有三個要求,你一定要滿足我。第一,我死後不能把我埋在洛陽,要葬在伊川先人塋地。每二,墓誌銘要由程顥程伯來寫。第三,不要陪葬任何東西,頭枕轆轤頭,身穿粗布黑衣,衣服要抹上油。入殮時把李家的小禿閨女找來,讓她看著。”說完就閉上雙眼,離開了人世。

家人和朋友們按照邵雍的遺囑,入殮的時候把李家的小禿閨女找了來,讓她看著給邵雍穿上粗布黑衣,在衣服上抹上油,然後裝進棺材,又讓小禿閨女看了看裡面隨葬什麼東西,才釘好棺蓋,送往伊川墓地。棺槨由八個棒小夥抬著,起初他們覺著重得很,肩膀壓得生疼。可是出去十來裡地以後,越往前走越輕。老人們說,那是邵夫子得道昇天了。一晃六七十年過去了,那個小禿閨女嫁人之後生了兒子,兒子又娶了媳婦,生了孫子。可是這個孫子長大以後專幹那些偷棺劫墓的勾當。有一天,和別人嘀咕著要去偷邵雍的墳墓,小禿閨女說:“你們千萬別去,邵先生入殮的時候,我看得清楚,裡面什麼東西也沒裝,還抹了油。”她孫子問:“是真的嗎?”“千真萬確,我親眼看到的。”於是邵雍的墳墓便沒有遭劫。原來,邵雍死前就料到,小禿閨女的孫子將來是個偷棺劫墓之人。

易學大師邵雍的神算故事


《梅花易數》自邵康節之後一直被視為秘傳絕學,由於其起卦簡單方便又斷卦神驗,一般皆流傳於歷朝文人士大夫之間,故《梅花易數》又有『君子易』之美稱。

邵雍著作中流傳最廣的還是他的《梅花詩》十首。其中有一首是這麼寫的:“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jī,古代稱靠近國都的地方為:畿輔)。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李花春已非。”

有人說,這頭兩句“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說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平民,以前也不是京城望族,卻最終征服了天下。而“飛來燕子尋常事”,揭示的難道不是明代的一個大變局——靖難之役嗎?這燕子指的不就是燕王朱棣嗎?他的統治使明朝進入了全盛的輝煌時期。但明朝末年,頻頻出現的農民起義,使得大明王朝,終於是“開到李花春已非”,這李花指的就是闖王李自成。

邵雍如此準確的預言了明朝的三大重要史事。他知道有一個姓朱的皇帝,建立了明朝,知道燕王要奪取皇位,也知道李自成最終使明朝走向了滅亡之路。如此精確的歷史細節,竟然在一首距離事件發生的幾百年前的詩中呈現出來。看到這裡,不知道您是不是感覺到有點恐怖了。

易學大師邵雍的神算故事


不止如此,邵雍的《梅花詩》其實是一部連續劇,十節詩聯繫起來看,那就是一部宋、元、明、清、民國直到今天乃至未來的全套歷史,他預言了北宋的滅亡,南宋的興廢,預言了康乾盛世,太平天國起義,預言了黃花岡起義,日本侵華戰爭,軍閥割據等民國時期的重大事情。您要是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來研究研究,看看是不是真有那麼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