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桌椅的講究: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code>我國是禮儀之邦,歷來注重禮儀。而在中國傳統禮儀中,怎麼坐是很重要的一個內容。▼/<code> 
紅木桌椅的講究: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跽坐

最早的時候,沒有椅子,人們會客的時候都是跪坐在席子上,或是坐在一張稱為“榻”的大床上,屁股放在腳後跟上,這叫“跽坐”。

雖然不太舒服,可是在正式場合下,必須這樣坐,否則就是失禮。

紅木桌椅的講究: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跽坐俑與跽坐

跽坐的訓練,除了能磨練孩子的意志,更重要的是修身養性,因為再怎麼訓練,跽坐久了都不舒服,內心就會焦躁不安,所以跽坐訓練更是對自身心性內涵的修煉,從而使內心與坐姿和諧統一,這樣才能達到完美的跽坐,因此,經過跽坐訓練的人們都挺拔幹練的氣質,都有嚴謹堅忍的性格。

在椅子出現之前,跽坐是社交場合的正坐。

紅木桌椅的講究: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椅子的出現

到了東漢末年,一種名叫“胡床”的摺疊板凳,類似於現在的馬紮,從北方遊牧民族地區傳入中原,第一次改變了人們的坐姿。


紅木桌椅的講究: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人們逐漸開始放棄跪坐這種難受的姿勢。

到了唐代中期,胡床逐漸演化為我們習以為常的有靠背,有扶手,可以讓雙腿自然垂下的椅子,並且在宋朝廣泛地流行起來。

古代中國人的大腿終於獲得瞭解放。

紅木桌椅的講究: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八仙桌的出現

椅子出現前,由於坐姿、案几的低矮,人們圍坐在一桌吃飯很困難,所以,那時一般都是分餐制。

聚餐時,人們分別就坐於各自案几的後面,各有一套相同的飯菜,席地而坐,憑俎案而食。

鴻門宴中,項羽、項伯東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這五個人一人一案,是典型的分餐制。

椅子和高足桌子的出現,奠定了圍坐吃飯的物質基礎,人們逐漸開始圍坐在一張桌子旁吃飯,直到八仙桌出現,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已成了習俗,分餐制也順應的變成了合餐制。

紅木桌椅的講究: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宴會坐禮要求

在中國,是很講究飲食禮儀,稱始於周公。

古代的食禮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

現代食禮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

客人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後,除引介介紹外,一切聽從東道安排,然後入座。

這個“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食禮中最重要的一項。

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

總的來講,座次“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

1、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

2、家庭宴請,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客主人則居末席。

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

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

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8在對面),右手邊為3,5,7(7在正對面)。

若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更講究的是,如果來報有人來,無論尊卑地位,全席之人應出迎。

紅木桌椅的講究: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椅子坐禮標準

古人坐椅子講究文武不同。

先說文人,文人坐椅子講究長幼尊卑,下級與上級同坐時要斜欠著身子坐下。

一般時文人坐椅要上身直正,左手端帶或扶在腰帶上,右手自然放在右大腿上。

還有一種坐法顯得正式恭敬,那就是雙手合攏藏於袖中置於身前。

與長者、身份高於自己者同坐時要斜身面向對方坐在椅子上,一腿略前伸。

再說武人,武人坐椅就沒有這些規矩了。

武人坐講究“虎背熊腰”,坐法為雙腳分開與肩同寬,上身略前傾,雙手捂住雙膝蓋。雙肘自然指向兩旁。

據一些文獻記載,在北宋時期,士大夫家內的婦女是不得坐椅子的,否則即被視為不懂規矩,直至宋代之後,婦女坐椅子才不算違禮。

與此同時,古代坐椅的設計還體現在社會等級或榮譽、內外有別、長幼有序等封建思想上。

紅木桌椅的講究: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例如以下幾種椅子,對坐者身份是很有講究的。

1、交椅

交椅擺放在廳堂中,有凌駕四座之勢,如果來訪賓客的地位與自己相當,皆是高官顯赫,就只能也以交椅接待。

紅木桌椅的講究: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2、官帽椅

官帽椅搭腦酷似官帽,亦是對士子學習時很好的勉勵,具備較高的藝術性和文化內涵,乃文人士子常坐的椅子。

紅木桌椅的講究: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3、太師椅

太師椅一般成對陳設於廳堂正中或比較雅緻、莊重的場合。只有主人和與其有相同地位和身份的人,方能坐在太師椅上。

紅木桌椅的講究: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4、圈椅

圈椅是身份較高貴、有一定地位的人才能坐的。

一般情況下,圈椅是很少成對擺放的,因其背圈氣勢強大,所以成對擺放並不美觀,但在祖宗畫像中,圈椅少有單獨陳設的。

因為祖宗中的某公與孺人夫婦往往並列出現,那麼就不可能讓兩人所坐的坐具不一致,而圈椅就是除交椅外最好的選擇。

紅木桌椅的講究: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5、玫瑰椅

玫瑰椅又稱“小姐椅”, 是古代專門用來教育女兒家的一種坐具,簡稱小姐閨房御用座具。

在古時婆家評價一名媳婦的“好與差”,直接通過觀察其坐禮來判定是否接受過良好的“家教”,而教女兒家“坐相、坐禮”指的就是這一類椅子。

古代女子坐在此類椅子上,必須坐姿端正、腰背挺直,坐椅面三分之一的位置,以體現大家閨秀的教養。

紅木桌椅的講究: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6、矮方凳

板凳、矮方凳在古代層次較低,是家庭普通成員所坐坐具。

一般情況下,古代板凳、矮方凳在正堂較少出現和擺放,一般放在低矮作業時,或下人房中所用。

紅木桌椅的講究: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7、皇宮椅

“皇宮椅”是皇帝專用御製椅,古時的皇宮椅以雕龍畫鳳為主,是社會等級制度的象徵。

隨著封建制度的消滅和社會的發展,今天的皇宮椅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

工藝製作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發展,現在的皇宮椅不單單雕龍畫鳳,還雕花鳥、人物和山水等題材。

紅木桌椅的講究: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總 結

本文談到的中國古代坐法與禮儀特點,可以看到中式傢俱在古代的育人教子思想方面的閃光點,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傳承和發揚,如教子勤勉,訓子節儉,誡子為官清廉,以及誠子忠直、愛國、寬厚、敬老等等,這些都不失為我國古代思想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中國傢俱的核心價值在於“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